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

众鼎号分享 143743

众鼎号 分享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众鼎号的小编为您带来的7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众鼎号给您的好友哦。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天窗》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内容第4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根据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桃花水。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尝试精读感悟情感

同学们真棒,两次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一)水声如什么?(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4自然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

4、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全班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二)水清如什么?(明镜)

1、由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6自然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学生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播放音乐)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竖琴之音,清如春天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3、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习作知识】

诗文,诗歌和散文的合称。诗、词、辞、文章、名句、赋、曲、歌、格言等中短篇舒逸情绪的文字都可称之为诗文。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古今中外的诗人,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流传下来的优秀诗歌已经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这次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在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感动。

【习作思路】

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读起来有韵味;

选择有趣有创意的内容;

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再加上自己的想象。

【写作方法】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2.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3.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4.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5.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6.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7.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8.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9.敝氐法──诗的“心跳”,节奏更明显。

10.故事诗──将故事写成诗。

11.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12.对话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13.对比法──凸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

【习作指导】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我们也可以试着来写一写诗呢?怎么样才能写出有韵味的`儿歌呢?很简单!

一、多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多发挥想象力,可以把许多事物联想在一起。

如:白云

好多的棉花糖啊

谁把它举得那样高,

叫人看又让人尝不到。

读了后让人觉得很美很有趣,想象力多丰富啊!

如何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呢?要用心用眼看世界。

1、身体的眼,是肉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为有了它,我们可以尽情欣赏这世界的多彩。

2、心眼。其实,每个人除了两只眼睛外,还有第三只眼呢!那就是想象力丰富的心。

所以,平常除了要用肉眼细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以外,更重要的是用最宝贵的想象力来写诗。如果你只是将肉眼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通通写下来,那这样的诗就少了美感,少了诗味呢!

三、怎样写诗?应该注意以下五点:

1、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进行构思和立意,抒发情感。

2、语言精练,生动流畅,有韵律感,给人美的感受。

3、写诗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

4、格式正确。做到

平头:原则上每行第一个字要空两格,每行要对齐,但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诗句除外。

分行:每句一行,太长的也可以分成两行或三行。

分小节:根据意思等不同因素空一行不写,再写另一小节。

标点可加可不加,但具有特殊语气的句子最好加上疑问、惊叹等。押韵可押,可不押,但押韵较顺口。

同学们,拿起笔,用你们动情的笔调去描绘这多彩的世界吧!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具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收集有关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教学方法

情景探索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并齐读课题)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

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⑴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⑵ 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的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已经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境

1、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对课文中的小花傲风斗雨的精神一定有所感悟,对生命又有了新的认识。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四

特点分析:

课文以书信的形式,用散文诗般的语言,写出了山和海之间的互相景仰,告诉我们:应该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成为朋友。

体裁别致新颖,结构内容相似。两封信都传递出同样的意思。信的正文开头都是说对方的印象,然后写出对方在四种情况下的竟的,最后借燕子的飞过,流过的河水彼此赞美,全方位的关注对方,表达出内心的景仰。

语言优美,描写手法多样。一是大量运用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二是用词华美,句式整齐。

学习目标:

1、认识“捎、屹”两个字,学会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朋友的第三层含义:互相景仰,猩猩相惜。真心实意的欣赏对方的优点,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朋友的第三层含义:互相景仰,猩猩相惜。

教学难点:

读句子,能根据句子内容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给海写的信,你了解到什么?

生回顾。(在山的心目中,海是温柔的、美丽的、神气的、神秘的。)

二、研讨学习第二部分

1、海接到山的书信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封信。思考:在海的心目中,山又是什么样的?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勾画相关词句。

2、海接到山的来信,心情如何?学生交流,读出来。

3、在海的心目中,山又是什么样的呢?

(外表看似安静,其实个性非常活泼)为什么这样说?

A、这时的大山是很青春,很有活力的。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意气风发)

师追问:“意气风发”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大山青翠的样子)

B、在海的心目中,大山是什么样的?

在海的心目中,大山像个勇士。

指名读。师追问:你从哪个词感受到?

(预设:风雨交加、巍然屹立、不屈不挠)

师追问:巍然屹立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你从“不屈不挠”这个词又体会到什么?

C、在海的心目中,大山还是什么样的?

在海的心目中,大山像个神奇的魔法师。

D、在海的心目中,大山像是个英勇的武士。

读一读,在夜幕降临时,大山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句子)

自由读。

学生交流。拿起书,读一读。

3、为什么说大山外表看似安静,其实个性非常活泼?

自由朗读第二封信的1、2自然段。在四人小组中探讨一下。

4、海不仅看到,还常常听到别人对山的赞美。

有谁夸,是怎么夸的?

读一读。

师将描写山的段落转换成陈述句表述,还有这么朋友都在赞美山,难怪海说“虽然……”(生接)

“无话不谈”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现在你们就是大海,你来表达你的愿望吧!

三、拓展

四人小组讨论:你认为山和海会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朋友

板书设计:

18山和海的书信

山海

意气风发温柔

不屈不挠神气

神勇美丽

英勇神秘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练习六》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辨别形近字的词义和用法;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学会鼓励;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装”、“帮”。

二、教学要求: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2、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语。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齐读这段话。

(5)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读读这两个词语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4)“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而“须要”则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5)你能用这两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三、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作编顺口溜。

(6)互相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4、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5、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其他同学猜。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诗《小池》

1、借助工具书及诗集,自学这首诗。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垮、碎、竭”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垮、碎、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左半边都比较小,或半边较宽且高。

(4)教师范写“垮”。提醒学生注意:“提土旁”稍小,偏上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在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4)分角色扮演。师生共同评议。

3、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六

复习内容:《学标点》。

复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常用标点符号。

2、通过学习,懂得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复习重难点:通过学习,懂得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复习准备:小黑板、相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主题。

二、进入标点符号的王国。

1、出示标点符号,介绍它们的特点。

2、出示句子,说明常用标点符号的用途。

三、进入实践阶段。

根据教师出示的句子,理解意思,填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各小组进行比赛。

四、进入训练场。

五、教师巡堂指导。

六、教一首有关标点符号的儿歌。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七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www.1126888.com]然段。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难点: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三)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五)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六)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七)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八)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九)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五、作业:

布置作业: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7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最新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