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优秀6篇

众鼎号分享 200604

众鼎号 分享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众鼎号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一

每个人都蕴含有无限的潜能,小学、初高中阶段正是开发潜能的黄金时期。从事一对一教育工作的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每个学生我们都要认识对待,我们肩负的不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也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说不定就因为我们的引导鼓励,使他将来成了一个思维敏锐的政客,一个多才多艺的艺人,一个研究应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的科学家。对于任何学生我们都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对知识掌握的如何、是否感兴趣,对什么感兴趣,有什么理想等。有些学生有不喜欢的科目,因为不喜欢学校的某个老师就放弃这一科的学习,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引导他们,使他们得到信心,得到力量。孩子的潜能更是无限的,也是最值的我们去开发的。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态度,好的学习习惯。

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教育方法。举几个有个性学生的例子来个大家分享:

教学实例一:

学生情况:初三物理,学生属于那种思维不是太灵活,但学习认真踏实型。只要学过的东西都能记住,但具体应用时反应较慢,只要时间足够,就能够做的出来,每次考试成绩都还不错。家长给的压力太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很渴望家长能给一定的自由空间来放松一下。

家长情况:对孩子要求太高,物理不允许低于95分(满分100分),一次考少了家长就接受不了。对教师也是要求很严格,要求老师给学生多留作业,反正是不怕把孩子累坏。

处理方法:

从两个方面,同时顾及家长和学生。

对家长要时常保持联系,经常反应情况。多给家长做思想工作,不能让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厌学情绪。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对学生要及时了解他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要通过专题练习,有针对性、有目标的辅导,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使他能掌握理解物理原理,这要真正的掌握了知识,就能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抽出时间来放松。多讲一些相关的知识,来活跃思维开发智力。

家长就是怕孩子的成绩落下去,进不了好的高中。只要能保持住学生的实力,考试能保持好成绩。适当放松家长也是会接受的。

教学实例二:

学生情况:初二,心灵受过创伤,反感学校,不去学校上课。除了来辅导就是在家自学。心浮气躁,不能踏下心来学习,遇到自己知道的就很高兴,遇到不知道的就开始烦躁。很明显就是缺乏自信心和耐心。但很聪明,物理悟性很高,能够举一反三。

家长情况:很是担心,希望孩子能够很快的恢复过来,去学校上课。

处理方法:不能反复的讲他不能够理解的知识,如果反复的讲三遍,准会烦的出去大喊几声。对于他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措施是在他会的基础上多讲一些感兴趣的物理现象,在他理解的基础上加一些新知识,新的概念,在他作对题时要给予夸奖,使的他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增强自信心。他是挺聪明的孩子,掌握很快,理解的也很快。刚开始接触物理没怎么学考了36分,经过几次辅导,期中考试87分,这也出乎我的意料。现在对物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但还有很浮躁,需要进一步的增强自信心和耐心。

这个学生需要从各个方面增强信心。我希望他能够很快的以一个好的心态对待学习。

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发掘他们的无限的潜能。让他们轻松快乐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二

摘要: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堂充满活力,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本文就如何开展物理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现就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求知欲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www.1126888.com←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

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这样的引入,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二、以探究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

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

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

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

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

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

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

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

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

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

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三、教学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

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成功的教学,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三

一、创新教学思想

教师还要提高自身责任意识,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并不断加以改进,关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此外,教师还要灵活处理重点与非重点知识的合理侧重,对于不同年级、不同理解力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生比较擅长力的相关知识,而有的学生则偏重于光的学习,教师就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组织他们形成学习互助小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二、制造授课悬念

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实验、故事、生活现象、问题等来提出疑问,从而有目的的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问题,并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就能够更为积极参与到课堂探析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在探究和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笔者讲授“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上课伊始就先给学生讲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对故事所描述的情节产生了好奇心,便要求笔者进行演示。笔者首先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大家猜测需要几个人能够将其拉开,然后让认为自己力气很大的两名同学到讲台上尝试,然后再换另外四名学生挑战,结果大家都没有将马德堡半球拉开。当笔者让一名学生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笔者顺势提出让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追问:大气压强真的存在吗?大气压强的威力究竟有多强大?在经历了上述的神奇现象之后,学生急于了解大气压强,就会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讲解之中。

三、设置趣味情景

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单纯的理论讲解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善于将物理知识的阐述巧妙的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具体。物理教学情境有很多种,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景等,前景的创设主要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惯性”时,由于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惯性的具体内涵,所以笔者便为学生演示了一个情景实验。笔者在杯子口上覆盖了一张硬纸片,把一枚鸡蛋对准杯口放在纸片上,然后突然将纸片抽出,鸡蛋落在了杯中。在做实验前,很多同学认为鸡蛋会随纸片的抽走而掉落在杯子之外,而实验结果却出人意外。随后,笔者又在装有鸡蛋的杯子下铺了一张质地光滑的桌布,接着又猛的将桌布抽出,装有鸡蛋的杯子纹丝不动。这一系列奇特物理情景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使学生充分认识了“惯性”的具体存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情境,也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搜集相关历史故事、生活现象来阐述所学知识。

四、结合现实生活

物理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对初中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趣引,离不开常见的生活现象。生活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真实存在,还能使其明确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冰、水、水蒸气这三态变化让学生对“物态变化”产生初步理解,随后,用生活中为大家所熟知的现象来阐释物态变化及其吸热或者放热的过程,如将雪糕刚从冰箱拿出时,雪糕会冒“热气”;刚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壁上会冒“冷汗”;夏天吃雪糕会感到凉快;冬天窗户上会结冰花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学生们却是第一次真正探索这些现象的原理,由此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会格外高涨。又如,在学习“杠杆”、“滑轮”时,教师通过指甲刀、铁锹、钳子,吊车、旗杆、升降电梯等工具来讲解杠杆、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同学们将实际生活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认识到物理知识学习的实用性和重要性。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学习是为同学们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创新教学思想、制造授课悬念、设置趣味情景、结合现实生活等方式,采用趣味引导策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在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提出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合理提问,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

有效的课堂提问前提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能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合理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会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是否能顺利解答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促进师生沟通交流.目前,大部分教师认识到在课堂提出问题对于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出问题时,有的教师没有完全展现问题的有效性.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物理知识水平、学习物理的能力缺乏深入了解,设计的问题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往往出现由于问题难度太高,学生无法回答的现象,使学生经常感到力不从心,丧失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理教学效率.特别是当没有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利用点名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如果被点到名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全面,就容易引发过度紧张的情绪,部分学生因回答不出问题而逐渐丧失自信心.此外,部分教师经常出现提问过于简单的情况.一方面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过分注重形式;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没有提高,甚至出现学生厌学的心理,不利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

1.结合生活设计问题.作为物理教师,我们知道初中物理学知识十分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问题、规律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物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说,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的有关场景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分子的运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解释盐溶于水的现象吗?又如,在讲“沸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到过家长用水壶烧水吧?在煮水的过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冒出来的白色气体说明了什么物理现象呢?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回忆生活场景,使学生通过生活场景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一会儿,有的学生说冒出的白色气体是水珠,有的学生说是蒸气.这时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站在物理的角度进行整体分析、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最终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在水烧开之后,水会冒气泡,这个现象在物理学中叫作沸腾.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设计的问题层层推进.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的一些问题、现象、规律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思维想象力还有待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特别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对于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必要加大研究力度,对于难度比较高的问题要适当应用层层深入方法,使设计的问题从简单化逐渐向层次化靠近.这样,学生会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搭建问题的支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鼓励学生提问.在正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提出问题时会结合教材或者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对于学生是否全面理解物理知识点还是比较模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使学生积极地在课堂上发言、提问.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自觉转换自身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尤其是在课堂马上结束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进行反思、分析、总结.这样,能够延伸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通过创设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设计问题,设计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五

图文并茂,是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材的一大特色,这些插图就自然地成为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些插图中,有些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课文的内容,有些本身包含了重要的物理知识,有些则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范畴,根据实际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认为插图在物理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和欲望是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促使人们去寻找新知,激励人们不断地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初中学生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对学习和科技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利用初中学生这种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插图的兴趣,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欣赏边思考文中的插图,使课堂的学习活动兴趣盎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学习接受过程是一个愉悦的思维活动过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很好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自然与生活的认识,哪些是已经具备了的知识,哪些还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可以通过学习物理进行认知与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科学的巨大魅力,产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向往,萌发了探究欲望。

二、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大多数学生属于具体运算思维,或正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算思维过渡。在表达自然现象的物理过程时,单纯的语言文字表达有时显得苍白无力、空洞。由此课文特意安排了一些插图,来展示这个物理过程,使学生能通过插图,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如有关“力”的十余幅插图,通过对图的认识、理解,使学生见到“力”就会想到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避免了只有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问题。这类图在教材中占有量不少,教师在组织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地予以重视和有效安排。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材内容安排方面突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渗透德育,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强调了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设置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有的插图也不乏这方面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震撼学生的心灵。通过对新课程物理教材插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取向上有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这些插图中所蕴涵的教育内容都贯穿在教材的各个章节中,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进行挖掘。

四、“弥补”教学仪器不足,辅助实验教学,从而充分体现了物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等方面的紧密联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而初中物理实验既能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完整地反映实验过程尤为重要。由于农村学校基础薄弱,设施较差,配备不全。因此,利用插图可弥补教学仪器的不足。新课程初中物理教材内容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既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又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同时还注意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教材插图传递的信息中,伴有大量与科学内容相关的其他信息,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也同样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五、建立物理模型,强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规律的形成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初步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经常苦于物理现象的解释、规律的应用,对冗长的文字说明感到头晕脑胀,若充分利用插图,建立物理模型,避免教师的乏味重复,会使学生思路清晰、如释重负。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插图作深入的、细致的分析,使学生养成从物理现象中建立物理模型的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许多插图总是从不同角度渗透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若有效结合插图,图文并茂地讲解,恰到好处地揭示插图的内涵和外延,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感知物理知识,加快信息的接受,强化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六

1、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

实际的科学探究的要素较多,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识,拿到前台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使学生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然后进行不完全的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不要“一步到位”,应经历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的过程。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教程中,先安排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并以旁批的形式标示探究活动的几个要素,使学生对探究过程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几个要素的探究活动,最后再让学生完整地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

就是按照循序渐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2、以生为本启发引导

初中生对大千世界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物理现象很感兴趣,对实验有着天然的兴趣,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活动。

中学生对事物的现象喜欢问个为什么,学习过程中,可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针对这一年龄的学生喜欢幻想、有梦,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猜想,做出合理的假设。

利用中学生喜欢交友,好胜心强的特点,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和交流。

3、探究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

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或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各种方式的主动学习,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过程。

因此探究式教学不一定非得要有实验活动,但是探究的思想,却可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加以实现。

比如把讨论式的教学设计成探究式的教学,讲授课可以穿插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把讲授式设计成探究式,练习题中可以适当出一些探究性的题目、开放性的题目等,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在教《升华和凝华》一课,讲到玻璃窗上的冰花时,提出冰花是出现在窗的内面还是外面(我地学生看不到冰花这一现象)?让学生讨论,还可让学生在课后查找资料再进行交流。

在讲授速度时,向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可这样引导学生:(一)在百米赛跑中,我们是怎样判断谁跑得快的?(二)怎样判断出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比行驶的单车快?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一)在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比较所用时间;(二)在所用时间相等时,比较通过的路程。

4、实际出发进行探究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是因为探究式教学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灵活地进行某个或某几个要素的探究,有些内容不可能,也没必要都上成实验课,重在突出探究的思想,不可机械地套用探究中的七个要素,搞华而不实的探究式教学。

5、探究式学习讲究合作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探究式学习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知程度上的差异,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应在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切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论,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对所获得知识的正确、全面地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培养。

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要制造机会让同学们进行合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有很多实验必须要通过实验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组中的学生分工不同,有动手操作的,有记录的,有观察现象的、有收集材料的等。

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合作的技巧,确保探究活动的成功。

6、探究式学习离不开信息的整合

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中,还应重视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收集要多元化,可以在小组合作中收集他人的信息,可以在图书管收集,可以在社会生活中收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从多方获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合,为自己的探究活动服务,以强化在探究中学会知识的学习、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问题的解决等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探究“噪声污染”,就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收集有哪些噪声,在生活的小区收集有哪些噪声,在公共场所收集有哪些噪声,在工厂企业收集有哪些噪声,在图书管查阅噪声的有关资料,在互联网上浏览噪声的有关知识等。

教师指导学生把收集到手的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以形成相对完整的探究报告。

这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形成,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也极为有效。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优秀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