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优秀4篇】

众鼎号分享 118468

众鼎号 分享

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4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众鼎号给您的好友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5、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6、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解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5、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7、交流学习古文方法:看解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五、熟读成诵。

1、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全班背诵。

七、拓展阅读。

徐孺子赏月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解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②尝:曾经。

③瞳子:瞳孔。

④语:对……说。

⑤然:这样。

⑥戏:玩耍,嬉戏。

【翻译】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秋天的雨》

一、关于教材

(一)教学内容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看似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的抒发感情,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能正确理解“五彩缤纷、你挤我碰、频频点头”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评品,读懂课文内容。强调朗读品味,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有所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关于教法

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所以,教学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中,积累语言。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读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配上抒情的音乐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想象画面,再让学生跟着音乐自由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采用质疑问难、自主合作探究、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三、关于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自学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二自然段,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与总结,让学生领悟本课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初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感情朗读课文”。然后再试着用这种方法自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整个过程由扶到放,循序渐进。

四、关于教学流程:

本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小朋友,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秋天的小雨点就蹦蹦跳跳地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秋天的雨》。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看课文动画,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

2、交流汇报,并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生质疑。

①读了这三句话,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②学生质疑。

(三)、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1、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

①课件出示第一组问题。

#三年级# 导语: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它把这些颜色给了谁呢?看看答案藏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里呀?小朋友就带着这些问题默读第二自然段吧。注意不能出声,找到答案了还要在书上作上记号哦。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③讨论、交流学习收获。

④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⑤品读、感悟重点句。

⑥抽生配乐朗读课文第二段,其余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美丽画面。

⑦总结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

2、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同桌尝试合作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秋天的雨不光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秋天的雨里藏了哪些好闻的气味呢?这一部分的学习任务老师想把它交给你们自己,同桌的两位小朋友结成学习伙伴,能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吗?试试吧!

①、学生合作学习。

②、交流汇报。

③引读第三段。

3、放手让学生学习第四段。

师:听,秋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雨把冬天快要来的消息告诉给谁呢?请小朋友带着问题,对照课文插图,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①学生带着问题对照课文插图自读第四自然段。

②四人小组尝试进行角色对话练习。

③汇报表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全文。

是啊,冬天快要来了,它们都要准备过冬了。这说明秋雨不单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和香香甜甜的味道,还给我们带来了冬天快要来的消息。所以课文里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2、齐读课文第一、第五自然段。

3、谈谈:学了课文过后,你觉得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4、欣赏有关写给秋天的诗,说给秋天的话,更深层次地感悟秋天的美。

5、欣赏光雾山之歌《枫叶红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6、拓展延伸。

五、关于板书设计

颜色:五彩缤纷

秋天的雨气味:香香甜甜丰收欢乐

声音:冬天的消息

板书是课本静态的呈现,这样的设计既美观、大方,又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一目了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寇、艰、县、酷、拷、韩、据、押”,在预习中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残酷、斩钉截铁、催人泪下”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提示讲述赵一曼被捕后的英雄事迹。

3 感受赵一曼爱国抗日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学习复述,讲述赵一曼被捕后的英雄事迹。

2 感受赵一曼爱国抗日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3 学习复述,讲述赵一曼被捕后的英雄事迹。

教学媒体:词语卡片,相应的课件,图片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读通课文,收集赵一曼的生平事迹。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生平事迹

1、教师板书:英雄

你知道哪些英雄?他们为什么被人们尊称为英雄?(交流)

2、教师补充板书:女英雄赵一曼

(1)今天,我们将认识一名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赵一曼。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介绍赵一曼。

3、教师补全课题“抗日”,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出示有关的图片或看一些影像。

4、读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开小火车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练习:

①寇()艰()县()拷()

冠()根()悬()考()

②多音字:

恶{重{看{

3、实物投影核对练习。

4、强调“寇”的字形,以及三个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5、刚才我们开小火车通读了课文,现在请你轻声的自己再一次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为什么称赵一曼为女英雄,课文讲了她的几件事?(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归纳理出脉络)

板书:掩护队伍严守机密英勇捐躯

(三)读中理解,品中悟情

1、请根据板书,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小节。

2、交流:掩护队伍(第2节)严守机密(第3-10节)英勇捐躯(第14节)

3、选择其中的一件事重点了解,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建议:

“掩护队伍、严守机密”学习小建议:

◆ 读一读相应的小节

◆ 划一划描写赵一曼英雄气概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

◆ 圈一圈突出赵一曼英雄气概的关键词语

◆ 说一说你的感受

“英勇捐躯”学习小建议:

◆ 读一读相应的小节

◆ 说一说赵一曼的遗憾是什么?希望什么?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掩护队伍:

抓住赵一曼的语言:坚定地说……动作:举起枪向敌人猛射

教师引读

(换词理解赵一曼当时坚决地口气,通过朗读体会她一心保护战士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

(2)严守机密:

抓住赵一曼与敌人之间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教师补充:战败后,投降的日寇回顾当时审讯赵一曼的过程。

学习伙伴分角色读—表演读

(理解“大声”“斩钉截铁”的意思,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赵一曼当时宁死不说出机密的坚强意志。)

(3)英勇捐躯:

填空:

女英雄赵一曼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_____________。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教师补充赵一曼儿子的故事,结合遗书的内容理解“催人泪下”的意思。

(四)突破难点,复述课文

1、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了课文,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英雄事迹,根据老师的提示,同桌试着复述有关内容。

提示:

掩护队伍:1935年,11月的一天,赵一曼所在的部队被日军围困了。

严守机密:被捕当天的夜晚,敌人。

英勇捐躯:1936年8月12日,赵一曼在开往珠河的火车上。

3、同桌复述

4、个别交流(学生复述,教师进行及时评价,指导)

5、师过渡:在赵一曼与敌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故事,课文的第11-13小节也有叙述,请你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护士和看守都被女英雄赵一曼感化了?

说明:

有了前三件事的铺垫,再读课文的11-13小节,抓住一个问题,深化感悟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忘我的爱国情怀。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推荐学生阅读描写抗日英雄的书籍,结合三年级的作文要求写一篇读后感《英雄在我心中》。

3、刚才我们开小火车通读了课文,现在请你轻声的自己再一次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为什么称赵一曼为女英雄,课文讲了她的几件事?(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归纳理出脉络)

板书:掩护队伍严守机密英勇捐躯

板书设计__15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掩护队伍严守机密英勇捐躯

本课小结

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感受赵一曼爱国抗日的英雄气概。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例:赵一曼斩钉截铁地说:“我不会告诉你们的!”

妈妈()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设计说明:从三年级开始,教科书每单元啊都编排了单元导读,它提示了该单元的课文主题内容和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整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明确主要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对新课的主题内容把握。)

(一)认识“单元导读”。(设计说明:“单元导读”是统编教科书第二学段的一个新编排,学生需要了解其编写意图和功能,才能实现教科书是学生的“学本”的目的。)

1、初识“单元导读”。

#教案# 导语:同学们,新的一个学年学习开始了,我们进入到了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习了,使用的课本编排有了新的变化,新增了一个板块,我们学习了这个板块,就能了解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就能了解到通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达成哪些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个板块的名称叫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PPT出示单元导读)以后的各个单元,都有这么一个板块,我们叫它为“单元导读”。那么,这是哪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呢?(指名回答。预设:这是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判断的?(继续回答。预设:我是根据上面的“第一单元”判断的。)对了,单元导读首先会提示是第几单元的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教案# 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教案#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什么吗?(指名回答。预设: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我上学了》。)对了。那么,你们还记得那一课告诉我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的呢?(指名回答。预设:我国有56各民族的小朋友上学。回答后学生说说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请看老师的板书。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设计说明:一、阅读应该从题目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题目,可以了解到文章的某些东西;二、释题还是一个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给课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的,从而达到能给自己习作起一个恰当题目的目的。)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教案#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那么,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它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谁干什么、谁是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教案# 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4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2022“一盔一带”主题班会教案方案【优秀2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