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高中历史教案优秀5篇

众鼎号分享 128311

众鼎号 分享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感谢您的阅读,众鼎号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高中历史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一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基础知识目标: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一、导入新课:

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

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

历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

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

(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

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讨论“五铢钱”为什么是天圆地方的形状?

这样子就从政治、思想、经济等各方面将权力一统于大汉天子手中,这就是大一统。董仲舒宣称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人间的主宰。“天子”一词由此而来。

(过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为后,感到他确实是有勇有谋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统为武功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国力强盛后打败了匈奴,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战,请认真观察比较一下:秦、汉的疆域对比;汉朝管辖范围大大扩张,奠定了祖国地大物博的基础。

回顾总结:复习本课线索、内容。

高中历史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要发明及;法国、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情况;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对工业革命后果和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是与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阶级,从而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事实,进一步理解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了解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产阶级血腥掠夺的基础上,给被掠夺地区和人民带来了灾难;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过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它是以人类长期积累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作为基础而爆发的,使新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其影响远远超过一般的政治事件。

在工业革命中壮大了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进一步要求扩大权利,他们不断推行革命或改革,巩固资产阶级在本国的统治。

同时,资产阶级加强了对外殖民扩张,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因此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是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必要前提。

重点分析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课重点。

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要说明它的必然性必须讲清其背景和条件。

工业革命的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业革命后不足三百年的今天,人类世界从使用第一架机器发展到原子能、信息时代,这种巨变充分说明了它的巨大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发生巨变,而且导致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它使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它使人类历史上最先进阶级——工业无产阶级诞生。

重点突破方案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前提和条件时,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入手,注意归纳前面讲过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内容。

分析工业革命所需客观条件的同时,注意分析工业技术本身的规律。

让学生思考“比英国更早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为何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较早的殖民大帝国——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比较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确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难点分析

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 ;“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自由主义”的概念,过去学生只知道“自由”、散漫,或人类的“自由平等”等意义上的“自由主义”。

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对学生来说是新概念。

工业革命给资产阶级积累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封建生产关系优越得多,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产阶级统治得到了巩固。

学生容易只看到工业革命物质方面的后果,不注意分析它的社会影响,特别是没有政治影响,因此,对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的结论难以理解。

难点突破方案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既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一场社会关系的革命。

讲述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再次比较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与在此之前的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最后集中起来解决“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两个难点。

为解决这一点,让学生回忆“重商主义”的产生条件、资产阶级为什么曾需要它?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与以往的“重商主义”有何不同?两者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经过思维活动自己得到答案。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条件?如何解释“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丰厚的资本”是怎样积累的?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尼德兰,最早开始殖民掠夺的西班牙、葡萄牙没能成为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独立后的尼德兰商业资本发达,大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执政制约了改革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成资本,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具有条件非常全面,同时,工场手工业时期,国内工业技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但仍然无法满足扩大了的市场需求,必须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

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其特殊性,资产阶级颁布法令、动用政权工具来积极推动经济基础的改造,圈地运动促成传统农业社会的瓦解,为大工业的兴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独特之处。

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是合力的作用。

2、进程和重大发明

学生阅读67—68页有关自然段归纳概括。

教师强调工业革命的概念,并比较与手工工场时期生产方式的不同。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第一,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英国的棉纺织业;第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三,工业革命的各个环节互相促进。

主要发明由学生列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兴趣。

3、结果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强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面貌,成为最早的工业国家 ,并逐渐演变成“世界工厂”。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学生阅读第68页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回答: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 为什么是法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比较,有那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

学生阅读第69页二、三、四自然段,分析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发展快慢的原因。

最后,学生讨论总结工业革命的共性。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69—70页,归纳工业革命〔1126888.com〕的重大影响,并讨论比较: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与在此之前的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

教师补充强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是工场手工业,它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还不足以摧毁整个世界的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不稳固的。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主张。

正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中期,欧美、日本爆发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确立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学说,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包括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同时转变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统治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从此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资本家开始需要“自由”活动,开始不满国王的干预,开始批判“重商主义”,确立“自由主义”的地位,使之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与以往的“重商主义”有何不同?资产阶级为什么曾需要它?两者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经济思想,由君主发动,政府控制工商业的发展。

时由于资产阶级的弱小,需要寻求封建政府的保护和扶植, 因此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重商主义使资本家积聚了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工业革命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让位与自由放任政策,这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政府的决策和经济发展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结论。

对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较深入的理解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概念;初步领悟工业革命的现实意义。

高中历史教案 篇三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2、新知介绍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出现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局面。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物”,可训为“事”或“理”。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致和穷尽两重意义,这和“格”字的意义相近。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

(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

“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

明初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用纲常礼教更加束缚了人的思想。

(4)传播海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

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1)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2)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1)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课后小结

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仪礼。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行之中。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复习总结

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2、宋明儒学新发展

3、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

朱、陆素来观点对立,“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彼此不和”,在学说上各执一端,早已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思想体系,成为南宋理学上的两大派系。

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4、北宋的程颢、程颐(合称“二程”)

程颢被习称为“大程”,河南洛阳人。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程颢青少年时代就学于周敦颐,他的思想发展和其他理学家一样,受到佛、道学说的一定影响,再加到儒学。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5、佛教的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谛是真理的意思)、“八正道”、“六道轮回”等等。

“四谛”的第一谛即苦谛—人所经历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

第二谛是集(集是因的意思)谛—一切苦难的原因在于人有欲望,就会有行动,就是造业(造孽),就要轮回(转世)。

第三谛即灭谛—必须消灭一切欲望,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

第四谛为道谛—只有按“八正道”修道,才能消灭一切欲望。

“八正道”即正见解,正思维,正语言,正行为(正业),正生活(正命),正精进(毫不懈怠),正念,正定。

6、道教的教义

7、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

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什么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它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

课堂练习

1、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这段话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

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

2、王阳明在镇压农民起义时感叹地说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为此王阳明主张

A.格物致知B.致良知

C.经世致用D.内省自修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高中历史教案 篇四

公元前508年,雅典的政治制度又进行改革了。这是第一次实行“陶片放逐”制度,雅典的公民都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来参加公民非常大会了,因为今天是投票的日子。什么是“陶片放逐”呢?

克利斯提尼是雅典一位富有魄力的政治家,他夺取政权后,制定了一项法令:凡是破坏国家民主制度,企图个人独裁的人,经过召开非常公民大会口头表决,交“陶惩审判庭”审判,并由它作出是否把他逐出雅典的判决。在这次非常大会上,多数公民认为有必要举行陶片投票,并且高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于是又召集第一公民大会。在这次公民大会上,就知道谁将被逐出雅典了,被逐出雅典的人是非常不名誉的,也是非常不光彩的。

随着开会时间的临近,会场外挤满了焦急的人们。会场围着篱笆,设有十道门。“大家注意,今天是公民大会,外邦人不许入内。”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大声地喊着。每个有投票资格的雅典公民,在自己选区的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陶片一人一张,不得冒领和多领。然后,他们在陶片上写上他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在进主要会场大门时,他把陶片交给工作人员,陶片有姓名的一面朝下,因此,投票是为选举人保密的。投票结束后,公民大会的工作人员在公民公开监督下,作统计工作。如果某个人的票数超过了6000票,他就要被判放逐10年,期满后才能回到雅典,恢复他的公民权。

随着公布结果的时间的临近,会场上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大家都静静地等候着结果,整个会场只听见工作人员的走动声。终于,主持投票的一个主要工作人员宣布了投票结果。这次获票最多的是一个贵族的子弟。他的名字一宣布时,整个会场一片欢呼雀跃,人们争相谴责他的不利国家的行为:“他总是反对建立海军!对国家大事从不关心,总是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一个公民愤愤地说。“哼,他居然想实行个人独裁,总是欺压百姓,为非做歹!”一个农民模样的公民气哼哼地说。“让他滚出雅典!”会场上的公民发出一片喊声。这个贵族子弟在雅典公民的注视下,被立即押出会场,送出雅典城。“陶片放逐法”是雅典民主政治中有力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对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公民权利,巩固克利斯提尼的政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度到伯里克利时期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使得雅典的民主政治变成希腊奴隶制民主高度发展的典型。伯里克利削减了贵族会议和执政官的权力。为了保证一般公民都能担任国家公职,伯里克利制定了公职津贴制,规定除大将军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员每日都可得到政府的津贴。雅典的公民因此都不拒绝担任公职了,而且把担任公职当做一种荣誉,谁要是一生中什么公职也没有担任过,谁就将被认作是懒汉和没有出息的人,那可是一生的耻辱。那么公民是怎样担任上国家公职的呢?通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的选举。

按照雅典城邦的规定,公民大会由年满20岁男性公民参加,每9天在雅典城两边的广场上召开。会上,每个公民都可以登上讲台对国家的政策和所有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国家的一切重大决定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后方能生效。在选举公职大会上,每个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是500人会议。议员是由10个选区从20岁以上的公民中抽签选出的50名议员组成,任期为一年。在一年中各选区的50名议员团轮流担任一次主席团。每天早晨,主席团还要抽签选举一名议员为执行主席,任期只能为一天,不得连任。主席团和公民大会的活动就由这位相当于国家元首的执行主席来负责。雅典由于采用抽签制度,使得每个公民都有了担任议员的机会。而且议员任期只有一年,不得延期,可以想象想利用掌握的权力来搞政治特权是不可能的。

那抽签是怎样进行的呢?在一所寺庙里,放两只箱子,一只放着写有侯选人名字的名单,另一只放着白豆和黑豆。抽签时,由最先选出的执政官从一只箱子里取出一张名单,从另一只箱子里取出一粒豆。如果是白豆,这个人就当选了;如果是黑豆,那只好等下一年再碰碰运气了。“真倒霉,又是黑豆!”许多人未入选时,常常是这样埋怨道。

雅典的重要职务,如将军和骑兵、步兵统帅掌握着军队,关系到国家命运;司库员掌握国库钥匙,是要害部门,这些职务由公民举手表决,谁获得了多数票,谁就当选,当众宣布。当时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是陪审法庭。这个陪审法庭由从全体公民中抽签选出的600名陪审法官组成。这些陪审法官又用抽签法分成10个陪审团,每个陪审团500人,另有100人以备急需。陪审法官每年改选一次,雅典的公民一般每3年就可以轮作一次陪审法官。陪审法庭的权力很大,国家大小案件的审理,所有公职人员的资格审查都由它负责,它还参加立法工作。需审理的案件都是在开庭前才抽签决定由哪个陪审团审判,判决结果是所有团员秘密投票决定的。审判的时间大都不超过一天。陪审法庭极有权威,罪犯不可能行贿法官,权势人物也无法干扰法庭,罪犯只能低头认罪。据说首席大将军伯里克利的好朋友被陪审团审讯时,他曾亲自出庭竭力为其申辨,甚至痛哭流涕,但他的好朋友仍被判了刑。而他本人也曾因挪用公款被罚款,并曾被革除了将军的职务。陪审团的作用,使得雅典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使它在公民中的威信极高。

雅典的民主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雅典的民主统治仍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因为一般的公民无法担任掌握国家实权的大将军,统治阶级的上层通过不设将军职务津贴,牢牢地垄断了将军这个重要官职。尽管如此,雅典经过伯里克利的改革,公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他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监督官吏,制裁无视法纪的官吏,保持政府的廉洁和政局的安定。所以,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不愧于希腊地区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典范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通用模板 篇五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

(2)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

由此导入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考教材P86“历史纵横”)

●对象:“两个凡是”

●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2、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过渡: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13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5、体系的完整:1992年中共“14大”,提出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最终形成:1997年中共“15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小结: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提出的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从社会各方面和中国共产党内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既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

2、创立的条件:

引导学生从上下文的相关段落中提取出如下几个方面条件:

(1)可能性: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和中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成为可能。

(2)战略机遇: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3)新活力: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4)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实践基础;

(5)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理论基础;

(6)宝贵经验: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

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创立及内涵:

创立:2000年2月明确提出;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中共“16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内容: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根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执政为民

4、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伟大的建设实践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你认为哪种说法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答案提示:当时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利用人民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情,打出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对-生前的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神化领袖,坚持“-”的错误,“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针对“两个凡是”邓小平同志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提出应当准确的、完整的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本课测评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提示: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年十三大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理论。1997年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学习延伸

请回答:“三个有利于”标准对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提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甚至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而把整个经济搞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掌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惑,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课后小结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又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作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不仅表现在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并胜利地领导了这两大革命,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表现在-第一个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要实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并且对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同时,毛泽东思想中的许多理论,特别是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不仅被后来的理论成果所继承和发展,而且一直到现在都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课后习题

1、-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参考: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答: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答: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1次国共合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答: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2、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成熟作,是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完善和成为科学体系的重要标志。请结合材料分析“南方谈话”的诞生背景、概括其主要理论内容,并加以评价。

板书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5篇《高中历史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案(优秀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