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教学改革设想(精选4篇)

众鼎号分享 112488

众鼎号 分享

教学改革设想范文 篇一

关键词: 建筑力学 教学改革 能力素质

人类的科学技术正处于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而科技的发展与知识量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责任,所以必须要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模式进行改革,要把教学思想从知识的单一传授转变到注重能力培养上面来,使学生能够实现学用一致,并具有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1 现今存在的问题

《建筑力学》是提供建筑结构受力分析和计算理论依据的一门科学,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比较注重课程自身体系的完整性,对专业需要的研究不够,因此造成了教学与专业实际需要之间的某些脱节现象。传统的建筑力学教学过分强调公式的推导和理论的系统性,对于力学这种内容多且需要深刻理解的学科的关注显得相对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习惯用“满堂灌” 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加上高职高专教材的缺乏,学生由于理解和接受困难而对这门课程产生畏惧心理,畏惧的心理更加剧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性,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2.教学改革设想

邓小平同志1978 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学生学的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怎么可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劳动的积极性,怎么可能满足新的历史时期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巨大要求。”他的这次讲话给我们指引了方向。我们必须要编写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要遵循“运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编写原则。在教学上,我们要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知识为媒介培养能力和素质,反过来依靠能力和素质有效地获取知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1突出为专业服务

在建筑力学教学中,教学与实际专业需要之间出现某些脱节现象。专业需要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强调,甚至没有提及,专业不需要的或者是非重点的内容却有详细的安排[1]。这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够得心应手。所以要对原有的教学体系内容做变动,将专业不需要的内容删掉,将非重点内容削减,将专业需要的而教学内容中没有的进行增加。教学与工程实际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时自然就有一定的难度。有很多力学知识很好的学生,在搞毕业设计时,却在一个简单构件的简化和计算面前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过程中,根据内容需要,带领学生去校内实训基地或者工地参观,观看实际的结构和构件,与所学的力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

我们高职院校更加突出的是技能培养,毕业的学生应该能很快地投入实际工程中。因此在建筑力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强调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重点突出应用。具体来讲,对于公式只讲其来源和应用条件,不详细讲甚至不讲其繁杂的推导过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式的应用中。简而言之,为用而讲,为用而学。例如,在《弯曲内力》这一章,我们只重点讲弯曲的基本概念及梁的正应力公式的应用,把公式的复杂的推导过程省略掉。经过这样处理后,所需课时大大缩减了,我们将余下的课时放在应用环节,通过应用,学生更加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

2.2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位于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每次上课前应让学生预习,并告之应预习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应掌握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期课堂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集中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启发式教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现用一个例题来说明。重物M悬挂如图1所示,绳BD跨过滑轮且在其末端D受一大小为100N的铅垂力Q,使重物在图示位置平衡。不计滑轮摩擦,求重物的重量P及绳AB段的拉力T的大小。(α=45°,β=60°)[2]

这个题目看上去很复杂,主要原因是因为加了一个滑轮,学生对于 这样的题目往往是一看就蒙了,不知道从哪里找出突破口。

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从绳子的最末端入手,一步一步地计算,直至最后求出绳AB段的力的大小。

绳CD段受的是拉力,大小为铅垂力Q,为100N;BC段和CD段中间隔了一个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所以BC段受的是拉力,大小为100N;重物M、AB、BC交于一点,由力的水平向的平衡求出绳AB的拉力,而后求出重物M的重量为50(1+)N。

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要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应要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让他们开展讨论,请几个学生各自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最后根据他们的回答找出这道题目容易出错的地方,详细地进行讲解,告诉他们哪里是解题的关键,关键点明白了,这道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深刻,且不易忘记,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2.3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被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前。

“鱼,我所欲也,渔,亦我所欲也,两者可以得兼,以鱼学渔也”。这句话比喻的是知识与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鱼指的是知识,渔指的是能力和素质[3]。知识和能力都很重要,都是我们想要的。而它们两者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能力和素质是以知识为媒介的,反过来,依据能力和素质更加能有效地获取知识。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正是知识当然很重要,但落脚点还是应该放在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上。几条鱼几天就被吃完了,如果多一些,或许吃的时间会长一些,但是终归是要被吃完的;但是如果学会了“渔”,那结果就不一样了,渔是一门本领,一旦学会了,那么你就会受益终生,只要想吃鱼的时候都会有。

学生的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和应用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不仅指在校期间学生学习的能力,还包括学生毕业后自学的能力。对于力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力学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其毕业后的自学能力。同时我们培养学生不是仅仅学会书本上的几道例题,会做每章后面的习题就达到要求了,重要的是要强化工程概念,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等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遇到实际的问题时,能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通过自学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而要注意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克服为理论而理论的学科化倾向,广泛联系工程实际,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建筑力学在工程实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力学课程的积极性,做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力学是理论性很强的东西,是将实际结构进行结构简化,抽象成力学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的。学生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将书本上的东西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极为重要。比如我们很清楚力学中简支梁在各种受力状态下的弯矩图,但如果我们不知道实际的结构中什么样的梁可以按简支梁计算,那么我们的知识就是空中楼阁,就是虚幻的,没有实际作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工程中的具体构件,让学生不仅知道简化后的力学模型的受力分析过程,更要知道实际的结构中什么样的构件能够简化成什么样的力学模型,使学生认识到力学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紧密地与实际工程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就更加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2.4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教师将人类已知的经验和知识传递给学生,促进年轻一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的知识才能使他们愉快地学习,教师只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才能使教学顺利地进行。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现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地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必需够用为度,整合教学内容,使其更加合理、完善。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在“粉笔+黑板”教学模式下单调授课,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灌输式,课堂的讲解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难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工程力学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具体到建筑力学中有许多实际结构的简化模型,教师又不能在课堂过细地讲解,这样就要求:第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传统教法, 逐步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4]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将一些工程实例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就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何建立力学模型的问题。可以通过屏幕将繁琐的板书内容投影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新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的有机结合,提高课堂节奏和教学效率,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二,带领学生去建筑工地参观实习、观看电教片,并在此过程中及时讲解,增强感性认识,克服实际经验和认识上的不足。比如在讲组合变形时,联系专业举出带牛腿的柱子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在分析柱子变形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组合变形的含义,使力学课与专业课的密切相关性体现出来。

人格吸引的产生主要是人格魅力的作用,当一个人具有优良的人格品质时,就会使人愿意与他交往。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听懂,但是教师的学识、气质、仪态、教法,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无声的身教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直接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获得对言教的印证,从而增强教育的效果。学生可以由喜欢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从而喜欢上这门课,逐渐地对这门课的兴趣越来越高,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越来越深。

总之,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高职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各高职院校也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教学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教学改革显得越来越迫切,尤其是社会对高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建筑工程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而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若不能合理地掌握与运用将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因此,建筑力学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建忠。专科工程力学教改应突出为专业服务[J].交通高教研究,1996,1:36.

[2]罗奕。建筑力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32.

教学改革设想 篇二

(长沙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中心,湖南 长沙 410100)

【摘 要】随着师范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不断拓展,专业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要。从目前的现状谈起,提出了改革设想。分别从理论课程 教学方法 考试考核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讲述阐述。重点阐述理论课程和教学方法,最后提出希望。

关键词 理论课程;教学方法;考试考核

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面向工程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研究”(XJK014CZY012),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红平(1972—),男,湖南益阳人,硕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自动化与智能传感器。

0 前言

现在,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电脑走入家庭,大多数学生、在职职工、干部,都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电脑录入员、电脑等级操作员等)的社会需求已饱和。目前几乎所有的师范院校都开办了计算机教育专业,从我接触到的学生来看,所学知识与社会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许多根本无法以本专业所学知识就业,不得不改行从事其他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这就违背了师范教育的初衷,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那么,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应怎样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出更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现况

当前,计算机及其应用正飞速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行业化等方向发展。这种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使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从原来单一能够处理一般文字、数据到现在的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电影动画、互联网。现在这些行业性质或专业性质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却相当短缺,如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计算机人才在市场上十分看好。据人才市场的消息,预计在今后几年内的十个热门职业中,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需求将以200%的比例上升,而我们的教育应该以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的最大的一部分为目标,充分考虑目前市场的需求,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2 改革设想

2.1 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在课程设置上,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知识点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以程序课程而言,学生能熟练应用一两种必须掌握的语言就已经足够了。在课程软件的选择上,按应用专业的特点,除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外,应用软件课程的选择上,应强调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更新换代,注意选择先进、合适的应用软件进,开设实用的应用软件课程。

2.1.1 理论课程教学要“精理论,多实践”

目前师范院校开设的计算机理论课程普遍存在泛、杂且根本不实用的现象。师范院校的理论教学应当区别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开课方式,不应该套用她们的培养模式,二者培养的方向上是不一样的。理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实践服务,教材的选择应当以浅显易懂为主,有些难度高且不实用的课程应当取消。切实做到“精通理论,多实践”才是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

2.1.2 开设的课程应当站在时代的前沿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始终保持站在时代的前沿。在开设课程之前应当多做调查研究,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公司企业进行考察,把握住当前的形势,大胆的抛弃一些陈旧的课程,使学生毕业后面对社会能多一份自信,尽量缩短工作后的培训周期。同时这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此举对教与学两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收益。

2.1.3 不同方向的学生都要有自己的“拿手戏”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专业方向制定好其主干课程的教学思路,突出重点课程并加大课时量。例如,C程序设计这一的课程实用性很强,但难度很大,可以采取连续两个学期开课,力争让学生真正有所突破。不应当追求多而全,浅尝辄止的教学方式。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最终将造成学生收获甚少,面向社会也很难有较强的竞争力。

2.2 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应转变为“引导式”的学习模式,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好的建立知识构架。现在的各种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起操作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多媒体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应避免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老是练习打字,影响课程的学习。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能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

从学生的日常学习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尽管不少学生能很好的完成教材中的各种例题、习题,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没有和具体的生产实际结合,他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从而造成他“什么也没学会”的感觉。因此,在教学组织中,应加强学生实际应用方面的综合锻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课程设计或组织课题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如设计学校网页、制作教学课件、改造学校数据库等,既可使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便利了学校的教学和管理。

2.3 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单一的考试考核方式无法综合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计算机专业的考核方法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种。我认为实践考核的分量应大于理论考核,其比例可视课程具体情况,大致可按6:4确定。

笔试考核:主要针对学习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理论和概念进行考试。

实践能力:考核可以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模块考试为考核依据;能力考核以课程设计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测验,这对教师对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提出较高的要求。

2.4 专业教师队伍的提升

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繁多,计算机应用软件发展极快。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教师是教学上的全才,除要求每一个计算机教师都必须具备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能力和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外,按学校的课程设置体系,按教师的业务能力、个人特点,划分个人专业侧重。如:程序设计、网络、图形图像等等。除教师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外,学院应根据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在一个新的、有价值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出现后,无论该软件课程目前是否开出,也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确保在按市场需求调整教学设置,开出新课程时,有足够的师资储备。而不是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开出课程。

另外,学院应加强对计算机教师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提高计算机教师理论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教师指导实习、课程设计等应用能力。

3 结束语

成功的高等教育将为社会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良好的印证。而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还处于很不完善的地步,教学模式陈旧,设备落后,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推动专业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小苑。基于嵌入式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20).

[2]王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3).

[3]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张基温。面向21 世纪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世界,2012(2).

教学改革设想范文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0 引言

财会专业是广东科技学院(后简称广科)的重点专业,而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甚至是学习兴趣的培养。要在当前经济环境中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改变财会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1 财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广科的财会教育与培养高素质、知识面、技术能力强的财会人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以下是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基础必修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在师资配备上,很多新进年轻老师或者是完全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教授会计学原理和手工实训,理论很扎实,但是目前经济形势的要求是“理论适度,够用为限,实践为主”。再加之教学经验不丰富使学生很难理解基本理论,进而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其次,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由于所修课程较多便过多地压缩课时,学生理论知识没有学明白,实践操作能力也跟不上,学习积极性下降。

(二)实训课和手工课教学方法不合理。目前学校加大了对实训室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课堂的教授方法却并没有达到这一效果。老师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学生为一个单位,很细致地讲解每一种岗位要怎么做,然后学生一人分不同角色去练习,却忘了实际并不是如此应该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学生也只是识记了该怎么做却并不理解,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因为他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人可以分饰很多角色,会计主管、一般会计人员、出纳等。做完之后就全忘记了,因为没有深切的体会和理解。

(三)教材选用和课程开设不合理。当前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变化,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每年变动很大,教材的编写虽没有可能及时更新,但是选用教材时应尽量选择最新的,内容不应有太多滞后的内容。另外开设的课程很多都是重复的内容。一方面加大了所需的课时,挤压了基础必修课时;另一方面模糊了重难点,学生产生挫败感,学习兴趣下降。

2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习兴趣

(一)强化学科基础课程。基础必修课程的课时不能压缩,尽量让老师能有时间讲明白,学生有时间消化理解,而不单单只为了期末考试不挂科,学生强记书上的分录,碰到实质内容一样,形式稍微不同的业务题就不会做。更要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不会出现在后续课程中问“为什么确认收入在贷方而不是借方”这种问题。

(二)在实训课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鉴于目前老师在实训课程中单一的讲授法,并不能让学生深切体会真实的操作流程,反而让学生越做越糊涂。为了达到实训的教学目的,老师应该将学生以组作为单位,组内成员分别轮流扮演不同角色,再引入与实训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分角色解决实际问题,然后轮流处理,最后让组内互评。如:将固定资产、工资、资金管理、应收应付、总账、报表、财务分析等系统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实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多个实验角色,将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模拟企业业务,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相应的会计核算。同时利用网络财务软件编制个性化的会计报表,进行相应的财务分析。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的学以致用,帮助理解理论,提升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再是单纯的“填鸭”而导致“昏昏欲睡” 。将用友或其他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文件安装在服务器上,

(三)切实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师教学素质直接关乎学院财务会计教学的质量,要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是关键之一。广科学院的财会老师大部分都是会计及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理论知识虽丰富,但是实践经验几乎为零。按照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应当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专职教师。基于学校成本,和校企合作的现状,学院可以组成“老带新,兼带专”的帮扶模式,让有经验的老老师和企业里的兼职教师帮助年轻新老师进到企业实习锻炼,提高年轻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完善财会教学方法。另外,应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四)完善对学生考核评价制度。目前,广科虽引入几种考核方法,形式变了,但实质并没有改变,仍是以期末理论成绩考评为主。教考分离本来目标是想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却造成很多学生考前搞题海战术,或是强行记忆各种业务处理,考完即忘,学习效果很差!要想教改有效果,考评制度也要相应变化才能相辅相成。

3 结束语

人才的竞争是社会经济竞争的关键,财会人员作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实践应用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使得各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多!因此,为了适应这一经济形势的发展,广科这类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应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连彤。促进会计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3).

教学改革设想 篇四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设想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是可以为我们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的,它具有涵盖范围广、 知识较灵活以及学习周期长的特点。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来剔除教学中的瑕疵,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现在的教学改革只重视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却真正忽视了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性。教学内容问题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真正从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教学内容的改革来说,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基本的拼音、字词、句子入门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学的学习和探索,例如:古诗词、文言文、名著等,还会涉及对外国文学的学习。虽然我们各个的语文教材存在差异且经历过数次的改革,但是纵观语文教材的内容我们会发现,内容的编排并没有大的革新和更换,只是参照先前的教材版本进行细小的变动。这就表明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并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针对教学内容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课程目标的设置;它是语文课程标准层面的问题,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文素养和相应的语文能力。第二、语文课程内容的设置;它是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的问题,即教什么的问题,为了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教授什么样的内容。第三、语文教材内容的设置;教材顾名思义即用什么去教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学习的内容,语文老师和语文教材的编制者可以寻找和提供相应的对策和方法。第四、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即根据实际的学生学习情况和课堂情况来确定实际教学中叫什么以及怎么样去教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从教学方式的改革来说,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课程的设置和目标的实现都是以完成主观计划为主要方式的。采用的还是常用的填鸭式、整堂讲的老方法,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的启蒙教育和智力开发。但是我们从小学开始到高中阶段的教育都是以单方面的接受为主要的方式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我们的逻辑思维缺乏、实践和创造力明显不足。但是现代化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启发式教学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可以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设的学习目的是非常的有帮助的。这同时也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亮点。近几年就有不少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例如:关于学生阅读的教读法:其中有六个读书步骤:默读课文、查词典、分小组互查互评读书练习,教师讲课,写读书札记和熟读课文;除教师讲课外,其余五步均为学生主动活动,它突出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表现在对板书的书写和讲解上,要问一下学生是否听懂和理解了,而不是一味的赶进度草草结束一节课的讲解,会问问学生的反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形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还应注重提高科学性。其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一方面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引进,例如,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密不可分,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篇章结构等表达形式,领会文章的理想内容,又通过对文章思想内容的领会,深入理解文章在表达思想内容上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进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语言运用中尽量做到规范、优美、文明、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感染熏陶的方式,使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另一方面是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有利于师生双方配合默契,相互促进,而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达到有机统一,优化组合;第二是要符合教学目标、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科学的教学方法必须是反映规律,遵循原则。

参考文献:

[1]杨飞云。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解读与思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6):42-4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4篇《教学改革设想》,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优秀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