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特征、模式和方法优秀4篇
启发式教学模式 篇一
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解读:
(即“读课文,学生质疑——生合作,感悟交流——再读文,拓展应用”
教学流程:激趣导课, 揭示课题——结合全文,学生质疑——细读理解,感悟交流——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课文,学生质疑。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学生质疑”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高年级可交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
3、细读理解,感悟交流。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细读理解,感悟交流”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章节,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初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 (2)师生合作探究,理解重点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3)品读语言文字,体验思想情感。 说明:第一,(1)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导入细读理解阶段的切入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顺承第二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梳理学生读书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二是根据学生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梳理出导入学习重点章节的切入点。第二,(2)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 www.chay 1126888.com i5.com 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第三,第(3)环节是对第(2)环节的效果验证,看学生是否能通过朗读,感悟品味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在(2)(3)环节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文本和年级特点,将默读、小声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速读、略读、浏览等读的不同方式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二是要根据读书的主体及文本内容,将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起读、师生领读、范读等读的不同形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三是(2)环节在高年级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说明: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教学时注意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三阶段(3)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
最佳路径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迪斯尼的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善思的品质。
3、情感目标:感悟课文蕴涵的哲理:给人自由,顺其自然,任其选择,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生齐说),并且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名(2-3名)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格罗培斯就是按照“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理念设计出了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路径。板书:“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课后我让同学们去读书,去发现问题,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好,同学们问得很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再去读读课文,看看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质疑。
1、 生们各自读课文,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老师刚才注意看了一下,有些人做得很好,边读还边做着记号,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啊。
指名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果全部回答完,
师:同学们的读书效率真高,读了一遍,就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再读课文——默读课文(就是不出声地读),思考:课文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本次没有回答完这样引导:
师:同学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剩下的这几个问题,正是本文的难点,等我们学完了本课,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再读课文——默读课文(就是不出声地读),思考:课文哪儿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学生们各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三、细读理解,感悟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认真,谁首先来说说:这篇文章哪儿给你印象深刻?(学生提到哪里,就跟到哪里)
1、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6节,迪斯尼乐园的草地被踩出许多小径,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师相机出示第6小节的内容)
师:走在这样的小路上一定很舒服吧。你把这一小节读一下吧,读出那种优雅的感觉。
师:(如果读得不好)可以问:还有同学有与他同样的感觉吗?也试试读读。
读得不错,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问:迪斯尼乐园里一开始有路吗?请你想象一下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后草地上出现了什么情况?
生:人们会在草地上踩出各种各样的路。
师:这些路是什么样的呢?
生: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呢?
生: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人多,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
师:大师看到这种情况后怎么做的啊?
生:按照足迹,铺设了人行道。
师:说得好,它是游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意愿的。可见格罗培斯的用心良苦。
师:让我们再一次的去体会那路径设计的高明,让他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一起把第6节读一下。
2、生:我印象深的是第七节,我知道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生:我印象深的也是第七节,我记住了这个时间——1971年。
师:(把1971写在黑板一侧)让我们记住这个时间,这对于设计师格罗培斯来讲是个难忘的日子。
(全班同学一起读1971。)
3、生:第二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相机出示第二节内容)
师:为什么这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你从这里看出格罗培斯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很认真,很细致。
生: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我们一起到书中去找一找,把它画下来,并去读一读,用心去体会一下。
(四十多年、无数个难题、最微不足道的、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等词去体会。)
师:(赞同)谈得很好,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呢?(一丝不苟、严谨踏实、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师相机板书。
师:正是因为格罗培斯的严谨踏实,追求完美,才使他的设计成为了最佳路径。你从这一节还看出什么?(再指名学生读第二节,特别强调最后两句。)
生:我觉得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只要动脑筋,总会有办法。
生:当遇到困难时,可以先冷静地思考一下,然后再去想解决的办法。
师:看来同学们读书真动脑筋思考了,的确有收获。
齐读第二小节,体会格罗培斯那对待工作的态度。
4、现在我们继续去分享这份收获,谁再来谈谈他的想法,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我觉得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给我的印象最深。
师:这就是获得设计大奖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自读课文3、4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农民们和老太太卖葡萄的句子,对比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读书,讨论)
(“许多园主”是“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而老太太的方法是“只要在路边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结果反而“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生:别人都是大声吆喝、叫卖,但没有人购买。老太太却请人自己投入五法郎,摘一篮葡萄。
自己用个词语概括一下不同的卖葡萄方法产生的不同结果。
词语积累:无人问津人满为患;门可罗雀门庭若市;冷清;红火
师:你喜欢老太太的卖葡萄的方式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比较自由,想摘什么样的葡萄,可以自己拿主意。
生:不受限制,自由自在。
生:因为老太太的葡萄园“无人看管”,所以大家就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感到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到亲自采摘的乐趣。)
生:我想拿多少拿多少,没有人管。(学生大笑。)
师:老太太这样信任你,应该用诚实回报人家,你这是君子之为吗?大家再看课文,文中说:“当他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满了车”说明什么?
生:大家都是很诚实,讲究诚信的,要不然老太太就不再用这种方式卖葡萄了。
师:从这一节中大家了解了获得最佳路径的原因,那么你还从这一节看出什么?
(学生再读书,回答不出来。)
师:(点拨)格罗培斯从卖葡萄的身上得到启示,你有什么想法?一般的路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生:(举手)噢!格罗培斯注意观察,善于动脑。
师:(赞许地点头)对,格罗培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就是一般的路人不能发觉的原因,所以我们要象他学习。
那么格罗培斯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
生:“他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蓝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因为正是老太太给他的启发,才让他有了灵感,设计了最佳路径。
(师对学生说)哎呀,这个司机有点糊涂了,想一想,上车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合理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同桌进行对话,每对至少两次,联系上下文,说出设计方案,了解这一最佳路径的诞生与农民买葡萄之间的联系。
司机问:“?”
格罗培斯说:“。”
总结: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都说出来了,从中也学到了不少,假如此时格罗培斯现在就在我们得眼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生: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生: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 路径已经设计出来了,假如你现在就是格罗培斯,你准备怎么样向评委们介绍你的设计原因?假如你是评委,你会怎么去评定这条路径,同桌先讨论一下,等会交流。
2、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格罗培斯顺其自然,让游客们不知不觉中用自己的脚步“设计”出了这条最佳路径。让我们回顾课文,再来感受一下世界最佳设计的诞生过程。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得最佳路径。格罗培斯得成功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不知道怎么办得时候,顺其自然,也许就是格最佳的选择。
启发式教学及其方法初探 篇二
启发式教学及其方法初探
黑石二中语文教研组
何谓启发式教学?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它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也是素质教育积极提倡的,它要求摆正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认识活动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识就不可能顺利的向前发展。但是学生装毕竟是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归根到底要靠他们自己,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如果学生不做认真的思考、下一番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功夫。他们是不可能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所以,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促使他们自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有些教师把学生比喻成“演员”,把教师比喻成“导演”,可谓精当,这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当今教育改革思想。“演员”表演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导演”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教师要提高“导演”的水平。
其实,教师比真正的导演还要困难,就拿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三年的时间要导演230多篇的课文,如果机械的程式化的导演,那么学生对学习语文将毫无兴趣,甚至厌恶,尽管使用“启发式”,学生在没有兴趣的情状下,也只能是启而不发。
所以,语文教师要对课文深钻细研,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研究探索教法,向教法多元化进军,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使学生觉得学习每篇课文都有新鲜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促使学生思维的活跃,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多年来,我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单元教学重点及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和结构,在启发的前提下对教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总结归纳出了几条自己认为比较切实可行的教法,现简介如下:
一、破题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在课文标题上作文章,以错写、漏写课文标题引起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法。如我在教学《白杨礼赞》板书课题时,故意漏写“礼”字,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思维异常活跃。学生指出后,我便顺势而上,“赞”是什么意思?“礼赞”又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何不同?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搞清了。我归纳明确:“赞”是赞美、赞扬,比较一般。而“礼赞”则是尊敬、赞美的意思,要比“赞”含义深广。接下来我问:“作者为什么对白杨树那么尊敬、那么赞美?”这个问题便直接触到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运用“破题教学法”自然巧妙地引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能牵稳学生的思维,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比直接干巴巴的解释“礼赞”效果要强得多。
二、情境教学法
未学课文之前先创设一种与课文内容符合的情境,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用得好,可使课文重点和难点不攻自破。如我教学《驿路梨花》时,先没有涉及课文的内容,而是先让学生讲讲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故事。同学们你讲一个,我讲一个,先后讲了五个故事,然后我向同学们提问;“雷锋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助人为乐”。随后我才布置道:“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驿路梨花》,同学 们阅读课文,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课文写了几个人物?这几个人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同学 们阅读一遍后,便都有能解决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学完后,我找来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座谈,学生都说“听了雷锋同志的故事后再读课文,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读课文的开头时,没有什么感受,当瑶族老人出现后,我们觉得有一种感受,他并非瑶族老人,后面出现的梨花妹,也不是梨花妹,梨花也不是梨花,解放军也不时解放军,就连“我”和老余也不是我和老余了,他们是一个个的活雷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助人为乐的精神。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三、逐步归纳法
此法顾名思义,就是一步一步的精练归纳,使文章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此种方法最适合篇幅较长的文章。归纳精练后往往只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便于学生记忆。如我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利用的便是此法。我先布置了任务,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速读一遍课文写出故事梗概,然后根据故事情节划分层次,归纳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可分四层:
1、在潘家酒楼上(问金)
2、在鲁家客店里(救金)
3、在郑屠肉铺前(三拳打死镇压关西)
4、为避灾祸弃官逃走。最后这四层再让学生把每层精练为一个字,通过启发和诱导可得出“问”“救”“打”“走”四个字,鲁提辖的性格也可归纳为“义”“粗”“细”三个字,这么简洁,极容易学生记忆。每篇课文教师都要注意精练,像《在烈日和暴雨下》可以归纳为“水深火热”,《背影》可以归纳为“父子情深”,《陈涉世家》可以归纳为“有志者事竟成”,《变色龙》可以归纳为“狗仗人势”,《散步》可以归纳 为“尊老爱幼”,《金黄的大斗笠》可以归纳为“姐弟情”,《驿路梨花》可以归纳为“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等等。
三、明暗切合法
这里的“明暗”指的是文章的两条线索。这种方法就是理出两条线索,找出相似点和交汇处。这种方法适合明暗两条线索结构的文章。如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一个课时完成,因课文篇幅比较长,我布置了预习任务,上课后让学生速读一遍,找出小桃树生长过程、生长环境、不幸遭遇的句子,再找出“我”生活坎坷不如意的句子,分别板书,然后让学生看板书,让学生想一句巧妙的话语把“我”和小桃树这种相似的生存境况交汇起来——何其相似乃尔(多么相似啊,竟到了这种地步!)
四、跟踪教学法
所谓跟踪,跟随作者的行踪。跟踪教学法就是以跟随作者的行踪为教学顺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较适合游记、参观访问记、介绍建筑物等类型的文章。如教学《故宫博物院》,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行踪——天安门→端门→午门→金水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西六宫→养心殿→长春储秀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看故宫这样的教学顺序,条理清楚,节奏鲜明,能充分突现教学重点——空间顺序。
五、“读议点练”法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的教学,尤其对突破文言字词障碍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能锻练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和组织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水平。
首先是“读”一般说来先是老师范读让学生体会生字的读音,句子的停顿,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然后学生朗读,从语感中去体味课文大意。随之是“练”,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参照课本注释书面翻译。下一步开始“点”,“点”指的是教师点拨课文的难点(如古今词义的差别,词序,古汉语语法之类)但是语法述语最好不要出现。最后让学生翻译内容口头表达,学生随译,教师随之订正,不要搞什么字字落实。
六、自读指导法
此种方法侧重自读,教师指导,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比较适合自读课文的教学,自读课文要体现自读的特点,把侧重点放在学生的自读上,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具体作法(以《驳实惠论》为例)如下:首先布置自读第一遍,要求总体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问题;找出本文反驳的错误论点(学雷锋,不实惠);错误论点的实质是什么(利已主义)。然后自读第二遍,看作者是如何反驳的(直接剖析错误论点,指出其危害性)。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参与并纠正错误。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篇三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蔡桥小学 陶源
干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理念决定行动,方法决定成败。想把小学数学教学这件事情干好,同样需要理念正确,方法得当。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社会发展的需要,表现为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数学学科的特点,表现为它的高度抽象性和规律性。
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表现为好奇、好动,喜欢形象、直观,抽象、推理能力差,注意力不持久等。
根据个人的经验,我把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概括成“一个理念、两个动力、三个阶段、四个方法”。
一个理念,就是要还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个人的认知能力,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图形性质,并且尝试用来解决问题、积累经验,而不是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记住现成的数学知识比猫画虎地拿来套用。
两个动力,就是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让学生从亲身经历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既有用又有趣,充分发挥“有用”这个外在动力和“有趣”这个内在动力的作用。
三个阶段,就是把握好学习过程由“感悟”到“掌握”再到“贯通”这三个阶段。“感悟”就是通过探索和思考,初步发现、感知和领悟新事物与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就是经过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得到新知识,并能初步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解决一些课本上和生活中的问题;“贯通”就是把所获得的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新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进行一些较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并在解决问题和深层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解题的乐趣。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要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思考时间,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同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差别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有尊严、有追求、可发展。
四个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扩展”、“转化迁移”、“数形结合”、“手脑并用”的方法获取新知。“联想扩展”就是找到新旧知识的契合点,对既有知识进行推广,适用于新知与旧知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如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转化迁移”就是采取适当的办法把新面孔变成老相识,适用于新知与旧知表现形式不同而实质有相通之处。如从“长方形的面积”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形结合”是指用图形的直观性揭示数量关系的抽象性,用数量关系的明确性揭示图形性质的隐蔽性;“手脑并用”是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因为数学本来就比较抽象,一味苦思冥想只会加重思维负担使学习难上加难,而边想边算边想边画可以增强问题的直观性,减轻思维负担,降低学习难度。在动脑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观察、有序思考以及概括总结、推理论证的方法。在动手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测量和画线段图、示意图、几何形体草图、勾画摘录关键语句和数据的方法。从小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认真对待持之以恒。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特征、模式和方法 篇四
问:简述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特征、模式和方法。
答:定义: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基本理念: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科学采用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设计多种模式,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
特征:1、客观性。它是指教学内容、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这个实际内容包括学生实际的需求、水平、特点、兴奋点等。教师备课“要了解学生”,是客观性的体现。
2、主动性。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它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采取主动进取的态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
3、互动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其一是针对学生问题、需要等所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其二是教师指点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问题的答案简单地告诉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正在于有针对性地点化、引导,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与思维的方法。
4、发展性。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效地促进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
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其中心思想都是启发学生的思维,目前比较有名的模式为“激、启、发、疏“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它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
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1、破题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在课文标题上作文章,以错写、漏写课文标题引起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
未学课文之前先创设一种与课文内容符合的情境,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方法。
3、逐步归纳法
就是一步一步的精练归纳,使文章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4、明暗切合法
这里的“明暗”指的是文章的两条线索。这种方法就是理出两条线索,找出相 似点和交汇处。
5、跟踪教学法
跟踪教学法就是以跟随作者的行踪为教学顺序的教学法
6、自读指导法
此种方法侧重自读,教师指导,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4篇《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特征、模式和方法》,能够帮助到您,是众鼎号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