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案【优秀9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你知道什么样的主题班会才是好的主题班会吗?众鼎号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篇《《秋天》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秋天》教案 篇一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幼儿园: 赵哓燕 张萍 秋风吹
主题说明:
秋风姐姐轻轻地呼着气,树叶宝宝离开了大树妈妈,自由地飞舞着,飘落到地上睡个觉;秋风姐姐又轻轻地呼着气,美丽的菊花舒展着它的枝叶,亮出了优美的舞姿……宝宝们在户外寻找着落叶,捡起几片并把玩着;宝宝们来到橘林里,找到了一只又一只已变黄了的橘子;宝宝们走到公园里,欣赏着秋季的美景,感受着秋季特有的气息。 主题目标
感受秋天的气息。 活动参考
一、家园共育
秋天是金色的,也是丰收的季节,从夏天到秋天自然界会发生许多变化,草儿变黄了,树叶落了,树上结果子了,天气凉了。每天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漫步,很多宝宝会捡起几片落叶把玩着;来到小果园,孩子们会去瞧瞧橘子颜色的变化;出去活动时,孩子们因为穿多了衣服会说:我热,我要脱掉一件衣服。秋天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宝宝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着秋天的变化……
在幼儿园,我们将于孩子一起:
(1)念念儿歌 “飘到地上睡个觉、“秋天的水果”,初步感知秋天叶黄飘落的特征,尝尝喜欢的水果。
(2)唱唱歌曲“树叶宝宝要睡觉”、“水果宝宝在哪里”,感知秋天除了会落叶外还是个丰收的季节。
(3)到户外找找小落叶,捡捡落叶,感受秋天天气变冷了。
(4)玩玩游戏“捉泡泡”,画画大大小小、彩色的泡泡,喜欢秋天多变的色彩。
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
(1)鼓励孩子尝试自己动手穿穿衣服,穿穿鞋子,初步感受天气凉了,要穿很多衣服才不会着凉。
(2)带着孩子散散步,捡捡落叶,找找秋天的变化,夸夸孩子的发现。
活动名称:飘到地上睡个觉
活动目标:
1、知道秋天到了,树叶会慢慢地飘落。2、愿意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念念儿歌,体验与同伴们做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形状的落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老师撒出落叶,和宝宝一起欣赏树叶飘落的情景。
2、请宝宝说说落叶的颜色(主要是黄色的树叶)。
二、老师念儿歌:
飘到地上睡个觉
秋天到,树叶黄,
一片一片往下飘。
飘到地上睡个觉。
三、老师小朋友一起念儿歌。
1、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集体、小组或个别的方式。
2、引导每一个幼儿都乐意开口念儿歌。
四、游戏“树叶飘飘”
老师扮“树叶妈妈”念儿歌,请小朋友扮“树叶宝宝”飘到地上睡觉。
《秋天》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难点:
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仿写歌词。
2、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探究感知目标
(一)说秋
大家昨天收集了描绘秋天的诗文,感受到不同作家笔下的秋天,谁愿意把自己收集的成果与大家共享。从大家的朗诵中我们既感受到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肃杀,也感受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更感受到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二)相互交流,了解作者
通过预习,关于作者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将你所收集到的信息与大家分享。譬如作者的生活年代、主要作品、作品风格、本文的写作背景等等。(通过此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三)读秋
感受诗歌,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对,是朗读。快速回忆以前学过的朗读方法,朗读应注意什么呢?学生发言,老师总结出朗读的四大要点,即:
1、划分节奏(停顿,语速)
2、标出重音(理解词意)
3、注意细节(拖音、语调、抑扬顿挫)
4、体会情感(诗人、自己)
5、全班配乐齐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你认为每一节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每一节的最后一句。(为后面给画面拟题作准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三幅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那幽幽的山谷、闻到了浓浓的稻香、听到了轻轻的渔歌和牧羊女甜蜜的心事,可见诗人怀着是对秋天的一种极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来完成的。
二、展示质疑理解目标
秋天,是含蓄典雅的,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秋。所谓品,即品味,就是要仔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品诗中的“人” “物”“景”,去发现诗歌的美。
1、教师:有人说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图的诗?你赞同吗?(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的?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来写?)
(1)体现农家特色:稻香,镰刀,背篓,渔船,牛,牧羊女。
(2)表明秋天的天气:露珠,冷雾,白霜。
(3)暗示秋天的事物:蟋蟀,溪水。
2、诗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初秋——深秋——晚秋;早——晚;农家——渔家——牧民)
3、听配乐朗诵,为每节诗取一个整齐、别致的名字。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朗读边展开想象,看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为这些画面名一个整齐的、别致的名字。引导学生分析三幅画面,感受三幅画面的意境。
第一幅画面:农家丰收图镰刀、背篓、瓜果露珠、稻香
第二幅画面:霜晨归渔图网、芦蓬、小浆、渔船冷雾、霜
第三幅画面:少女思恋图蟋蟀、溪水枯涸草野、笛声
4品味优美的语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这首诗的情感美,想象出了她的画面美,体会到了她的意境美,那么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艺术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师生一起品析语言、点击精彩!同学们可以从感官角度、修辞、字词的锤炼、以及写作顺序等角度进行赏析。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
①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
②“飘”字贴切传神。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③“稻香”使人满口生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
④“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⑤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这里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具体化(视象化)了,创造出舒适、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淡雅朦胧”。(渔夫晨归图、渔家秋景图)
①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②“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那么,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打到的是鱼,打到的是叶子,二者都打到了或者二者都没打到,但是体现渔民愉悦、悠闲的心情。都对,因为不管哪种意见,都是读者自己理解的,诗歌的理解就应该是开放性的。
③“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④“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⑤“游戏”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用得很生动,“游戏”的可以是渔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说是秋天与人和船在游戏,把渔民在秋天那种愉快悠闲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寥阔空远”。(秋天牧羊女图)
①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
②“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
③“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课题不是《秋天》吗?这里为什么写夏天呢?
通感的修辞手法:夏天本来就热,至于香,可以是花香,夏天植物都长得很茂盛,夏天的记忆是美好的,牧羊女回忆的时候连笛子的声音也是热的香的。写夏天是为了突出秋天,夏天辛勤劳动很辛苦,秋天可以丰收了,心情愉快,牧羊女就陶醉在其中了。
④“梦寐”的意思是睡梦,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牧羊女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她是被美丽秋景、丰收喜悦的巨大幸福陶醉了。还有她在想念吹笛子的人,怀念夏天美好的笛声。
三、优化应用达成目标
1、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要求:学生分成三组,每组改写一节。写完后,就近同学相互交流,选出最好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赏析点评。时间5分钟。)
师述:诗歌的语言是跳跃的,它不同于写景散文,它不是完整连贯地描写某一景物或画面。因此我们阅读诗歌,有一个还原的任务。要把跳跃的景物连贯起来思考,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要发挥想象,体味诗歌所勾画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下面,让我们借着想象的东风,鼓起表达的云帆,在诗歌的美丽意境中自由地徜徉吧!
2、学生交流描绘画面(参考内容):(交流学生的人数视时间而定,每组1-2人。)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晞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耳边传来悠远绵长的笛声,只是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四处张望,眼里写满了心思讲述得太美了,同学们也没有吝啬我们的掌声,接下来还有谁愿意试一试?
四、拓展延伸升华目标
教师赠语:老师这里推荐给你们一首写秋的诗歌,它可谓是对古人对秋的感悟的一个总结吧。你能从这首诗中猜到老师通过教学这首诗,对你们所寄予的希望吗?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引导学生用美的心情去看这个美的世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快乐过关检测目标:
1、喜欢画画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画一幅画。
2、喜欢音乐的同学为这首诗歌配置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朗颂。
3、喜欢写作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改写成散文。
教学反思:
板书:
第一幅画面:农家丰收图第二幅画面:霜晨归渔图第三幅画面:少女思恋图
秋天
镰刀、背篓、瓜果露珠、稻香网、芦蓬、小浆、渔船冷雾、霜蟋蟀、溪水枯涸草野、笛声
《秋天》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抓住景物的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乐于与人交流。
3、能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描写,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语言通顺,体现秋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有顺序、抓特点地观察和描写。体现秋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入新课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充满喜悦与收获的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那么,日常生活中通过你对秋天的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你眼重的秋天吗?(学生自由描述。)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室外走一走,观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写写我们眼中的秋天。揭示课题。
二、有序观察抓特点
(一)、走进大自然
1、播放秋天的天空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想象一下,天空中还会有什么呢?
2、出示远山的图片。天底下的远山又是什么样的呢?先来观察远处的山是怎样的?再来说说近处的山、树叶又是怎样的?看到这些,你会想些什么呢?有什么感受呢?如果能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先分着说一说,再连在一起说,这样把秋天的景色就描写得更细致了,你能做到吗?
3、表达方法。刚才我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在说没一处景物的时候,是怎样把它说具体的?
(二)、走进田野
过度:在观察大自然中,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述,说出了秋天景色的特点。接着,就让我们运用这种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来走进秋天的田野,说说田野是什么样的吧?
1、学生仔细有序地观察,在来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一说,可以和同桌进行交流,互相补充,看哪桌合作得好?(学生自由观察,互相交流。)
2、指名汇报,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相。
3、教师表达的优缺点。
(三)、走进田野
1、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秋天可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呀!下面老师就就带你们这些小搀猫到果园走一走,你们可要仔细观察,每一种水果呀,然后小声说出每种水果的特点,最后在组内进行交流,组员之间要互相补充,让你们的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并选出代表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
2、全班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三、用我笔写我心
1、学生动笔文,可以写一段,也可以写几段。
2、指名读,学生。
3、教师。
四、全课说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吧!
《秋天》教案 篇四
设计意图
1.教材分析:
谈话活动是围绕一个话题(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场景等)进行讨论,是一种对话形式。其教学要点是:
(1)谈话活动具有一个有趣的中心话题。
(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从信息交流的角度看,谈话活动的语言信息量较大,当幼儿围绕中心话题交谈个人见解时,他们的思路相对开阔,个人的经验又是多样的,载动这些经验内容的语言形式丰富而多种。幼儿交流的对象范围也相对地大一些。在谈话活动中,幼儿有时在全班面前谈论个人的想法,有时在小组里与几个同伴交谈,还有的时候与邻座的幼儿或是教师进行个别交流。教师要注意将谈话的信息进行归整。
(3)谈话活动的语言交流方式较多,任何一个谈话活动都可能包括:教师与幼儿交谈,幼儿与教师交谈,幼儿与幼儿交谈。幼儿在不同的交流机会中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
(4)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谈话活动宽松自由的气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允许幼儿根据个人感受发表见解,针对谈话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其二,不特别强调规范化的语言。谈话活动鼓励幼儿愿意交谈,积极说话,善于表达个人想法,但不要求他们一定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连贯完整的语段。实际上,谈话活动重在给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操练自己的语言并产生相互影响,通过提高自己对口语交流规则的敏感程度而发展自己的语言。
本次谈话活动前,幼儿已经完成了调查表,在调查表中有我感受到、我看到、我做到三个方面,也是本次教学活动推进的三大版块。我感受到为第一环节,我看到为经验梳理部分的关键环节,我做到为延伸活动的部分。
2.学情分析:
第一,随着季节的变化,幼儿对中心话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第二,幼儿对话题有一定的新鲜感,与近日生活的共同关心点有关。比如已经有孩子在问老师:叶子怎么掉了?天冷了,不想起床了。等等。
第三,部分幼儿倾听与表达的能力较弱。有的幼儿急于表达,有的幼儿答非所问。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调查表的内容围绕秋天的话题进行谈话。
2、愿意倾听同伴讲述,别人讲话时不插嘴。
重点和难点:
重点:围绕话题谈话。
难点:倾听他人讲话。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通过完成调查表,对秋天的天气、人们的着装、植物的变化有所了解。
2、物质经验准备:课件、黑板、棒棒糖、投影仪(或照片翻拍放大使用)。
2、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秋天的水果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2、爱吃水果,并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新鲜水果:苹果、橘子;
2、果园的图片;
3、榨汁机;
4、人手一个纸杯。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这些水果你认识吗?
小结:秋天的水果非常多,而且很有营养呢
二、比较苹果、桔子
师:老师这里有两种水果,认识它们吗?
每组桌上都放着这两种水果,请你看一看它们的形状,它们的颜色。并且摸一摸,捏一捏。
小结:这两种水果都是圆圆的,桔子是黄黄黄的,苹果是红红的。苹果摸起来滑滑的,桔子有点粗糙;苹果捏起来硬硬的,桔子有点软。
三、游戏:摸水果
师:这里有一袋水果,摸一个,请你告诉大家这是什么水果。
小结:可以仔细摸摸它们的表皮,你会发现两种水果不一样;捏一捏,发现它们的硬度不一样。
四、品尝水果
师:尝一尝,说一说它们的味道。
小结:苹果是甜甜的,桔子有点酸酸的,水分多多的。
五、延伸环节:柞水果汁
师:水果还能榨成美味的水果汁呢,请你们来品尝一下。
《秋天》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秋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本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强,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敢于展现自我。经过一个多月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经喜欢上新的语文课,在我学习、我参与、我体验、我快乐中成长。
设计理念
注意营造音乐的氛围,采取角色朗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加深对诗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对文学欣赏、创作、想象的能力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片、录音机和 VCD 碟片。
2、唐诗宗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目标
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2、感悟乡村秋景的生命和灵性。
3、学会观察,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4、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中寻找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从而造就灵魂,激发创新。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录音机播放《人生几度秋凉》的主题曲。)
师:(微笑着)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你们已经历十几回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们留下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由于性格和经历不同,你们对四季的感受也千差万别。一年中,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互动交流,气氛活跃。)
师:春的生机,夏的盎然,冬的壮观。那么,秋呢?(它是何种景观)今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课题(板书:秋天)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借助背景音乐《秋日思雨》及课文画面,让学生体验诗的情感和美感。
2、学生模仿范读的语速和语调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同学的读诗情况。
三、研读和赏析
师:朱自清笔下的江南春天,风和日丽,山青山绿。老舍的水墨画──济南的冬天,阳光朗照,水色天空。天凉好个秋!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是萧落或成熟,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默读,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生:这首诗是一幅优美的乡村秋景图,沉浸其中,你会仿佛看到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
师:观察与感悟能力不错,掌声鼓励。
(掌场响起。)
(学生情趣激起,纷纷举手回答。)
生: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节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生: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构造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师:很好,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分析得有理有据。那么,这三节诗如何概括三幅图画呢?
生:农家丰收图,霜景归渔图,还有
生:少女思恋图!
(学生哈哈大笑。)
师:哇!概括的非常准确。佩服、佩服、现在请同学展开想像的思维,试试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三幅图画。
生: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希的时候,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
生: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泠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此许的凉意
生: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声阵阵传来
师:置身画面,令人流连忘返。太棒了!
生:这首诗与朱自清的《春》一样,行文中运用了听觉和嗅觉。
师:何以见得?
生: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幽谷的深、静。稻香从嗅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生:诗歌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比喻、拟人互相融合,表现出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师:同学们能灵活运用学习过的知识,这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本诗在用语上也富有特色,值得品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或句,并说说理由。
(学生用笔在书中圈点勾画。片刻,大部分同学都举手想发言。)
生: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生:我认为游戏这个词有点不太妥。因为秋天是诗意、浪漫情调,游戏大煞风景。
生:我不是这样认为!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多少鱼,而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
师:同学们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吗?
(学生纷纷点头。)
需要补充其它的没有?
生: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 www.1126888.com 的意思,写出少女的情怀。
师:秋天是人间收获的季节,你们注意观赏过秋天的景象吗?印象中的秋景与这首诗是否一样?年轻的你们能说说你对秋的感悟吗?用你的口或你的手去追求你心中的秋之舞。
生:秋天,金色的季节,丰收的季节。农田里五谷丰登!香蕉挂满枝头,西红柿个个似小灯笼等,真是爽快之极。
生:春天固然美丽,但秋天更有魅力!请听古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生: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挥手告别/你是夏的使者/落叶/今日的离失/是明天的灿烂与成熟。
师:说得太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除本诗之外,还有以秋为内容的诗文么!
生:秋风秋雨愁煞人。
生: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到位,真正进入角色。《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
今天的课上得较好,不仅在于我们读懂这首诗,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带着自己的观点,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这种大胆的探索精神,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根本,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再做努力!
课后反思
这节课结束了,可我的心却难以平静。课上,学生对秋的感悟与畅想,深深地震憾了我。
如果不是亲临课堂,我难以相信,处于农村的学生有如此敏捷活跃的思维,如此流畅生动的文笔。
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不分区域,不分年级。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一次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开放式的鉴赏。
课下,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美文,美景、画意、诗情,课堂中我的心几乎要飞起来,我抢着发言,抢着把我对诗的理解和感悟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还有一位学生写道:下课了,可我的心仍沉浸在那个美丽的世外桃源,那幽谷,那农舍、渔舟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飘绕不去。
学生的收获和有所感悟是对教师最大的激励。面对着那一双双神采飞扬的眼睛,一颗颗青春荡漾的心。我想,那种禁锢学生思维、束缚学生手脚的灌输式教育真的应退出历史舞台了。
在课改的大潮中,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争做时代的弄潮儿,以智慧作浆,理想作帆,载着学生去寻求知识,放飞心灵。
《秋天》教学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词语
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荡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三、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秋天》教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与价值观〗感悟秋天、描绘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二、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能力,感知能力。体现于“读”上。
〖操作〗1。听朗读录音;
2、学生朗读。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让学生感悟秋天,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体现于“悟”和“赏”上。
〖操作〗1。就预习过程中的疑问提出来大家进行研讨,师生共同合作;
2、就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迁移拓展,激发情趣
〖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诗歌中走出来,由衷地赞美秋天,从而热爱秋天。
〖操作〗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出示歌词《春天在哪里》;
3、创作歌词《秋天在哪里》;
4、学生展示,交流。
《秋天》教学教案 篇八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学习课文感知诗歌体裁特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与理解及浅易赏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综合使用朗诵、背诵、讨论、讲析、赏析等教学手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知诗人情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多角度写景手法的学习,诗歌的背诵与默写,诗意、诗旨、诗情的理解与感悟,诗歌的浅层次赏析。
难点: 诗歌艺术特色的赏析
教具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音频、视频、课件
学与教活动设计
活动一:在《秋日私语》的背景音乐中从对古诗文中吟咏秋的名句名篇的赏析(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导入新课(或者从复习前面三篇写景的文章重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活动二:简介作者作品:
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新月派诗人。代表作有诗集《预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汉园集》,史称“汉园三诗人。
活动三:课文配乐朗诵
活动四:学生齐读、自读、抽读等多形式完成诗歌的背诵与默写。
活动五:师生共同正音、识形,明义。
活动六:整体感知:学生自主学习,整理学习提纲。
1、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2、诗中描述了什么样的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3、从这些画面中,你品味到了怎样的秋天?
4、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活动七:合作探究(同桌或前后两桌互相探讨学习)
设疑:
1、 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渗透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 什么是意象?
3、 哪些诗句最具有抒情性?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释疑:师生探讨完成。
1、露珠、伐木声、镰刀、稻香、瓜果、冷雾、渔网、乌桕叶、芦蓬、白霜、桨、渔船、草野、蟋蟀声、溪水、笛、牧羊女
2、意象就是诗歌中渗透了诗人情感的物
3、此题只要能找出句子说出理由即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活动八:诗歌精读
1、赏析下列句子(允许学生从多角度赏析)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4)伐木声正正飘出山谷
(5)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活动九:总结性学习
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学生自主总结,教师抽查,作一点补充)
诗歌从哪些角度来绘秋的?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同学们能自我概括出一两条诗歌艺术特色么?
活动十:拓展
同学们还学过哪些描写秋天的名句?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秋瑾也在诗中言道:“秋风秋雨愁煞人”
活动十一:作业布置
1、 抄写课文(生字处带拼音)
2、 完成同步资料
3、 课外阅读何其芳作品。
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栖息)
《秋天》 霜晨归渔图 (游戏)
少女思恋图 (梦寐)
课后评价与反思
《秋天》教案 篇九
一、说“秋”入题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这组图片是描绘的哪个季节?
生:秋天(板书:秋天)
师:有人喜欢用相机拍下秋天的美;有人喜欢用画笔画出秋天的美;也有人喜欢用诗歌来描摹秋天的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诗人何其芳笔下的秋天是一种怎样的美。(板书:何其芳)
[体会:入题简洁,课堂伊始,不绕弯,不折腾。]
【评析:用秋天的景色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这很好。但是,直接欣赏画面美景与通过诗歌语言感知美景,毕竟是两回事,因此,最好还多说一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诗歌的语言来表现这种美。”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秋”入画
师:谁来读读诗的第一节?
生:读第一节(节奏感不强、无诗歌味)。
师:“丁丁”这个词该怎样读?
生:zhēngzhēng
师:是的,孩子们要注意读准确,刚才这位同学把“背篓、栖息”这两个词读得很准确。
师:谁来读一下诗的第二节?
生:读第二节。
师:大家一定要向他学习,可别把“青鳊鱼、乌桕叶”这两个词读错了。
师:谁来再读一下诗的第三节。
生:读第三节。
师:真是个不错的孩子,把“寥阔、清洌、梦寐”都读得很准。
[体会:在朗读训练时,多给孩子一些个体朗读的机会,既能展示出个人朗读中的优劣之处,借以正音识词断句,又能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的课堂评价要具有发展性,不能简单重复或只做出判断,学生读错了,可以纠正,学生读对了,可以强调,均能起到点评知识点、巩固教学目标的作用。]
师:愿意听老师的朗读吗?
生:愿意。
师:好的,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读,一边想像您仿佛看到了秋天怎样的画面?并且注意老师朗读诗歌的节奏和语气。
【评析:教师这里对学生提的要求非常好,让学生把听到的声音语言变成头脑中的画面,这实际上是一种运用想象的思维训练。前面,通过学生朗读,学生已初步感知了诗歌的语言内容;现在听老师范读时,要求他们依据声音语言(有时是文字语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想象出画面、场景等等。这种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着力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非常重要。】
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师:谁来说一说您仿佛看到了秋天怎样的画面?
生1:农家丰收图;
生2:霜晨归渔图;
生3:少女思恋图。
[体会:一边听、一边想,有助于学生进入到秋天的意境中去;学生对秋天画面的叙述存在伪思维现象,有按教辅资料回答的嫌疑,虽说正合我推进教学的目的,却没有学生对秋天画面的真实描述,究其原因,可能跟老师的指导有关,若能强调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可能就会好一些。]
【评析:现在学生手中基本上都有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学生照搬教辅资料的回答,看起来准确无误,实际上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根本就没有思维活动。如果教师只满足于学生答到了我的“预设”,实际上是被这种“伪效果”所欺骗。当然,也有教师明知学生是照搬资料也不管,因为这样能节省时间,顺利推演我的预设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显得丝丝入扣。我认为,完全按“预设”丝丝入扣的课,并不见得就是好课。不单语文,我们各科教师都应当认真研究怎样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和怎样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辅资料等问题。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书,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说话。】
师:是啊,正是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正所谓美的秋景、美的图画,必然要诉诸于美的文字,尤其是诗中一些关键而传神的词语必能将大家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去,需要我们细细地品味(板书:传神的词语)。下面就请大家看大屏幕,您能将第一诗节补充完整吗?(课件展示不完整的第一诗节)
三、品“秋”入情
(一)示范赏析学方法
A:农家丰收图
师:第一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
生(齐答):飘
师:大家能猜猜这个词美在何处,妙在何处吗?
生1:“飘”字写出了秋天早晨的幽深、清静。
生2: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伐木声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感觉。
师:对,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
师:第二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
生:饱食。
师:谁来说一说“饱食”这个词能不能少?
生:不能,因为它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像。
师:“饱食”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拟人
师:对,采用了拟人这种贴切的修辞方法(板书:贴切的修辞)。
师:“稻香”这个词是从哪种感觉器官来写的?
生:嗅觉。
师:这样看来,诗人从多种感觉器官来写的秋天丰收的景像。(板书:感官的运用)
师:请孩子们想一想,当您看到这把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您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金黄的田野;
生2:我仿佛看到了大人们在田野中忙碌的景像;
生3: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拾稻穗。
师:还有哪句话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像?
生: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师:“肥硕”是什么意思?
生: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师:看到这片金黄的田野、肥硕的瓜果,这俨然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丰收图)让我们能感受到农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喜悦(板书:喜悦)
师: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何其芳对于这样的秋天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生:喜爱、赞美
师:第三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
生:栖息
师:栖息的意思是什么?
生: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生:后来“栖息”的意思引申为栖居、居住,这是把秋天当成人来写。
师:对,诗人就是运用拟人这种贴切的修辞来写的。
师:这句话我们或许可以倒过来说,也就是我们能在哪里发现秋天?
生:农家里。
师:因为在农家小院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什么?
生:墙壁上挂着一把把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生:晒坝上晒着满地的稻谷;
生:屋檐下挂着喝醉了酒似的高梁。
生:背蒌里装着肥硕的瓜果;
师:那里还有——
生:黄澄澄的梨;
生:红彤彤的苹果;
生:像月亮一样的香蕉;
生:紫色的葡萄;
生:像灯笼一样的柿子;
……
[体会:诗歌语言具有简洁美,要让学生进入到秋天丰收的意境中去,就得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这样的想像,让学生去寻找秋天丰收的印像,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让学生理解到这一层含义,才能指导学生读出秋的喜悦来。]
【评析:读诗,离不开想象。老师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启发学生根据诗歌语句的基本意思,合理想像其基本的画面及相关的画面,进而体会其意境。诗歌教学就应该这样。】
师:好一幅秋天的丰收图,所以诗人说:
生(有感情地读):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师:诗人仅仅用上了“饱食、稻香、肥硕、栖息”这几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贴切的修辞方法,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就将虚无的秋天形象化了,营造了夏忙后农闲的景像。请大家再读一读。
生(饱含感情、有节奏地齐读):读第一节。
师:谁来小结一下我们学习第一节诗歌的方法?
生1:抓关键词来品味(板书:品词);
生2:注意对诗中的句子展开合理的想像(板书:想像)。
生3:还要注意多朗读。(板书:朗读)
师:是的,“品词、朗读、想像”是我们学习诗歌应当采用的方法。
[体会:让学生理解到秋天丰收的喜悦,尚属内容与主题层面的解读;怎样来读诗歌、学诗歌则属学法指导层面的教学。]
(二)自主学习用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通过刚才学到的诗歌学习方法,结合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自主学习诗的第二、三节,把自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批注在书上,并提出自己认为最难理解的词句。
生:自主学习诗的第二、三节,边读边作批注。
[体会: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让学生明确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主学习诗的二三节,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评析:教给了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
(三)合作交流破疑难
B:霜晨归渔图
师:诗的第二节谁有自己认为最难理解的问题?
[体会:学生的主体性从尊重学生中得到体现。]
【评析:学贵有疑,应该像这样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质疑。这既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教师注意了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
生:对“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这句诗的理解。
师:谁来帮他解释一下?
生:这句话写出了渔人在秋天悠闲快乐的心情?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这句话可能是在写谁与谁之间的游戏?
生:可能是秋天与渔船的游戏;
师:为什么?
生:因为秋风吹着渔船在江面上摇来摇去就像是在玩游戏一样。
师:说得真不错,还可能是——
生:可能是渔人与鱼儿在游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9篇《《秋天》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