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精选9篇】

众鼎号分享 143885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众鼎号为朋友们整理了9篇《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发展音乐表现力。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

2、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一、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教师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教师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教师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四、播放乐曲

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五、游戏

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不足之处:

幼儿对于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还不够夸张、形象,对于音乐的节奏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对以后教学的建议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些都有待提高。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老鼠,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肢体动作随音乐合拍的表现出小老鼠走、看、拉、扯等形态。2.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创造力、表现力。3.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知道泡泡糖不乱扔。活动重点:

学习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小老鼠走、看、拉、扯的形态。活动难点:

能随音乐的节奏变化来进行动作转换表演,并用夸张的形体来表现。活动准备:

1、松紧带、故事图片,图谱、猫头饰。

2、音乐:《小老鼠与泡泡糖》、《小松鼠进行曲》、《小老鼠上灯台

活动过程:

一、进场曲《小松鼠进行曲》

幼儿随音乐踏步入场坐到相应位置上。

二、导入环节:教师与幼儿一同演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并引入故事《小老鼠与泡泡糖》。

三、分段讲述故事,并用肢体动作模仿小老鼠的各种神情和动作形态。

1、讲述故事第一段。

(1)、师:小老鼠没有偷到油,却从猫那里得知森林里要举行“美食节”,小老鼠开心极了,于是小老鼠趁着妈妈睡觉的时候偷偷的溜了出来,跟在猫的身后,他一边悄悄的跟着,一边东看看、西瞧瞧,他担心被猫给发现。(2)请个别幼儿模仿小老鼠偷偷的、紧张的表情和动作。并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3)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来表现小老鼠走、看的动作神情。并播放音乐前半段。

2、讲述故事第二段。

(1)师:小老鼠偷偷地跟着继续向前走,走着走着,觉得脚底下粘粘的,怎么也抬不起脚,原来啊,是小老鼠踩到了一块大大的泡泡糖,哎呀,这可怎么办?请幼儿来想想办法,

(2)泡泡糖都粘到了小老鼠身体的哪些地方?播放音乐请幼儿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上的动作和表情。

(3)请幼儿来模仿小老鼠是怎么样拉扯泡泡糖的,并给幼儿提供松紧带随音乐表现出来。

3、讲述故事最后的部分。

师:小老鼠最后把泡泡糖粘的身上到处都是,正在这时,一只猫出现了,吓得小老鼠拔腿就跑,赶紧跑回自己的洞里。

四、完整欣赏音乐,并现场绘画出图谱,帮助幼儿完整熟悉音乐,并理解故事情节,感受音乐的变化。

五、完整的表现音乐,引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1、完整播放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请幼儿随音乐大胆表现小老鼠走、看、拉扯泡泡糖的形态,在音乐的最后部分,由教师扮演的小猫出现,给幼儿带来“惊喜”。

2、再次完整表演音乐,结束活动。

师:“小老鼠今天把泡泡糖粘的身体上到处都是,快去洗洗澡吧,播放洗澡歌离开教室。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的做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

2、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3、知道泡泡糖会给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过程:

1、(师)有一种小动物,走路走得很快,还会吱吱叫得,它是谁?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有一天,有一只小老鼠跑到草地上去玩,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教师有节奏的念四遍,一边念一边用手在腿上做动作)

(1)小老鼠在什么时候往两边看的?在哪两个字看的?我们一起来一边念一边学,好吗?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 2 ) 我们一起用小手跟着音乐来学小老鼠走路,好吗?

(3)刚才我们用手做游戏,现在要用小脚玩游戏,好吗?

(4)我们现在来听磁带来做,音乐快了一些,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好呢?

2、(师)小老鼠在草地上玩呀玩呀,它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泡泡糖,于是它吃呀吃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听磁带)幼儿想想猜猜。泡泡糖爆炸了,会粘在哪儿?那怎么样才能拿下来呢?

(1)我的手上就有一个泡泡糖,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拉泡泡糖。

(2)谁的手上有泡泡糖,我来帮他拉。

(3)拉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用劲、手抖、咬牙、身体歪)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

(4)听到什么音乐要拉泡泡糖,什么音乐要合起来呢?

(5)你们听最后的音乐,是谁来啦?(猫)

3、(师)想不想学学小老鼠到草地上玩泡泡糖呢?那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游戏。(完整游戏一次)

(1)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那我们在玩一次,好吗?(第二次游戏)

(2)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你们做得和我不一样,好吗?有信心吗?需要我帮忙吗?(第三次游戏)

4、(师)泡泡糖拿下来容易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对不对?你们说,吃过的泡泡糖扔在哪儿?为什么?(把它包包好,带出去扔掉)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感觉孩子们对这个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着,并且“小老鼠”这个形象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尽情的表演着。特别是活动中“拉泡泡糖”的动作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想象空间,有的粘在头发上,有的粘在鼻子上,有的粘在身上、脚上等,这样就使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增强了,也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在活动中,我也考虑到孩子们在整个游戏中避免模仿老师的动作,而抑制住孩子们的创造力,于是我就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玩游戏时注意了“退位”及我退在后面,让孩子们自己听音乐来做动作,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性就发挥了出来,活动中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表演不同的动作。应该说,这个音乐A段和B段比较明显,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玩游戏。

在“合拍的做小老鼠”的动作时,因为小朋友先用手做,再到用小脚做,然后过渡到跟着磁带做,念的歌词也由慢到快,音乐也由漫到快,所以孩子们掌握得较好。而在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孩子们对音乐的节奏把握不够,缺少倾听理解的过程,因此在做动作时还不能和音乐合拍。我想:在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把这段的音乐清唱出来,带着孩子们做动作,然后再跟音乐做,效果会更好一些的。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热爱动物,模仿能力越来强,平时也喜欢模仿小动物;他们对音乐节奏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小老鼠和泡泡糖》是活泼欢快的AB两段乐曲,节奏感强;小老鼠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通过,鼓励幼儿夸张、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鼠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倒等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音乐游戏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欢快活泼的节奏和旋律。

2、尝试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和拽泡泡糖的动作。

3、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初步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复习童谣《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活动建议

1、手指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导入,引导幼儿回忆小老鼠的动作。提问:小老鼠的走路(吃东西)时什么样子的?

2、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1)完整欣赏,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分段欣赏,并引导幼儿说出两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故事情节。

A段音乐表现小老鼠从洞里跑出来的情景;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

(3)引导幼儿分段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幼儿按节奏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的情景,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时表情尽可能夸张一些,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3、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4、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1)提示幼儿按节奏,夸张地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拽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2)老师或一名幼儿扮演“大花猫”,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2、尝试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的表情和动作。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小老鼠手偶每人一个,泡泡糖一个。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做小老鼠走、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诙谐动物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重点放在能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停下来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难点: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教学过程

1、随着《幸福拍手歌》音乐入场。

2、出示课件,请小朋友欣赏音乐,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1)结合图谱,请小朋友猜想小老鼠发生了?

(2)请小朋友来尝试表演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的动作。

3、欣赏乐曲,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1)利用图谱和泡泡糖,让幼儿想象故事的发展进度。

(2)完整讲述故事,请幼儿结合音乐夸张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4、通过各种场景,如:动物园、沙滩等,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

5、活动延伸:这么干净的草地上怎么会出现泡泡糖?

6、播放《我爱洗澡》,活动放松。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2、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较夸张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探索及用身体动作表现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情景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图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谜语

两撇小胡子 油嘴小牙齿 贼头又贼脑 喜欢偷油吃。

二、提问:

小朋友见过老鼠吗?你喜欢动画片里的老鼠吗?为什么?老师也认识一只小老鼠,他也有杰瑞的优点,他也很调皮,今天他还和泡泡糖发生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一起来听音乐,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听音乐

四、猜一猜

小朋友来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五、看图谱听音乐。

六、教师讲述故事,引出游戏情节

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今天天气真好!小老鼠决定去草坪上晒晒太阳!从小老鼠的洞到草坪上,需要经过老猫的家,所以,小老鼠要非常小心。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跑一跑,就要停下来,观察老猫醒了没有。终于跑到草坪上了,小老鼠可开心了!一打滚,就在草坪上翻了一个大跟头。突然,小老鼠发现脚上沾上了一颗大大的泡泡糖,怎么甩也甩不掉!小老鼠使劲的拽呀拽,哎哟!哎哟!泡泡糖就像长在小老鼠身上一样,刚从脚上拽开,又弹到手上,小老鼠不停的拽呀拽,可就是拽不下来!哎呀,不好了!老猫醒了,喵的叫了一声,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泡泡糖终于掉到地上,小老鼠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七、游戏:

1、教师与幼儿倾听音乐,并与幼儿讨论音乐,跟随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练习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结合音乐练习小老鼠跑的动作,要求幼儿跟上音乐节拍。

3、拽泡泡糖

教师:“怎样把沾在脚上的泡泡糖拽下来?”

幼儿模仿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4、玩音乐游戏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

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5、提问:泡泡糖还可以沾在身体什么地方?

幼儿讨论,并模仿动作,结合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

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不足之处:

如果班里的孩子如果能分俩批上课,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

设计意图:

小老鼠就是孩子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它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小老鼠和泡泡糖》通过活泼欢快的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3篇《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篇七

活动目标

小朋友能安静的欣赏音乐,能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较形象地做出小老鼠吹泡泡糖及泡泡糖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泡泡糖盒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激发幼儿想象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段音乐,是有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音乐吧!

3、激发幼儿想象音乐中的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发生的事。

二、结合图谱,熟悉音乐

1、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2、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演示图谱。

3、幼儿再次欣赏。

4、教师讲述:原来小老鼠乘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你们看!

三、欣赏音乐A段,尝试表演小老鼠走和东张西望的动作

1、教师边演示图谱,边讲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四、欣赏音乐B段,进行游戏

1、小老鼠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原来它来到了草地上。

2、教师出示图谱,边放音乐,边演示。

3、请幼儿尝试做吹泡泡糖的动作。

4、引导幼儿想象泡泡糖破了以后粘到身体的摸个部位。

五、结束

1、小老鼠真调皮,我们也玩小老鼠与泡泡糖的游戏的吧!

2、完整播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游戏。

《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能跟着旋律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欣赏过乐曲A段。

2.物质准备:乐曲完整及分段音乐,皮筋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有一群小老鼠,趁着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感受乐曲旋律,理解音乐情节。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音乐的性质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含义。

2.播放A段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旋律合拍地做小老鼠的动作。引导幼儿讨论:小老鼠是怎么走的?它一边走一边在干什么?

3.播放第二遍A段音乐,引导幼儿听音乐感受老鼠的心情,能合拍地做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动作。

引导语:小老鼠们,我们一起出去玩吧,一定要转头看看,说不定大花猫就在附近看着我们呢。

三、结合故事,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B段。

1.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走着走着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被一块大大的、粘糊糊的泡泡糖粘住了,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却粘在另一只手上了,它用脚踩住用力拉,脚被黏住了;它再用手去拽,手和脚粘在一起了,它再用力一拽,差点跌倒了,但终于把泡泡糖甩开了。

(2)提问: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表情是怎么样的?

(3)结合问题“泡泡糖可能会黏在小老鼠身体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尝试从身体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引导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2.引导幼儿在完整乐曲伴奏下大方表现故事内容,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旋律变化。

四、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旋律。

1.以“猫叫声”引入,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游戏玩法:个别幼儿扮演“猫”,音乐开始时小老鼠们跟着音乐节奏大方的进行表现,听到猫叫声要赶紧跑回家里躲起来,否则会被猫抓到。

规则:必须跟着音乐节奏进行表现,听到“猫叫声”后才能跑回家;若没做动作或被猫抓到者停止一次游戏。

2.师幼共同游戏。

(1)第一次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合着音乐节奏进行表现,提醒幼儿注意遵守游戏规则。

(2)第二次游戏:提供橡皮筋,引导幼儿借助橡皮筋,形象的表现小老鼠拉扯泡泡糖的情境。

(3)第三次游戏: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运用橡皮筋表现小老鼠拉扯泡泡糖的情境,提醒幼儿注意皮筋的弹力。

五、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3篇《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篇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护保我们的环境。

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是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你们觉得小老鼠和泡泡糖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音乐听完了,你认为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呀?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

1、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原来呀,小老鼠趁妈妈睡着的时候偷偷溜出去玩,你们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你们谁能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老鼠看了几次?(2次)那是朝一个方向看还是朝两边看呀?(两边)那小老鼠是慢慢地看还是快快的看?(快)因为小老鼠很紧张,所以要快看。那小老鼠是一边跑一边看,还是跑跑再停下来看看?(跑跑再停下来看看)到哪里停?(红点)红点就像我们交通的红灯,红灯就要停下来了。

4、幼儿与教师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呼呼东西,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请幼儿扮演猫)

(五)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没有完成偷跑出去玩的计划!它今天开不开心呀?它不喜欢这泡泡糖,也不喜欢乱扔泡泡的人,那你会把泡泡扔到地上吗?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要把吃过的泡泡糖用纸巾包起来,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

一、语言线索。

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模仿小老鼠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活动中是让幼儿反复的听音乐,找到那两个音,其实可以采取更好的对策就是运用语言线索帮助幼儿记住动作,比如说为前半段音乐配上“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可以提问“小老鼠说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

二、合作表演。

活动的难点之二是对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学中,老师是用自己的示范让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变化,但是对于大班孩子的学习来说,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间的合作表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表演能力,这样老师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观的身份观察指导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尝。

活动中又让幼儿品尝泡泡糖,其实用意有两个,一是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与律动中夸张动作的联系,二就是为了进行生动的环保教育。比如对问题“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的讨论,在活动中老师是采取先沉默后说理的方式进行,老师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装纸,并告诉孩子们,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装纸在解开后应该妥善保管好,当你想吐掉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包在纸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实老师应≮www.1126888.com≯该将孩子们解开的包装纸收好,然后建议提问:“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包装纸收好呢?”让孩子们自己来思考原因,主动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的直接说教,相信这样的方式能不断提高大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这样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捡到泡泡糖?”以此作为环保教育的延伸。

四、创想模仿。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不过在小老鼠对泡泡糖的处理上以“用力拉”来表现,比较单一,老师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儿如何多样的表现“拉”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样的创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现“一样的老鼠”了。

总之,一个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的老鼠和不一样的泡泡糖就是这样做了全新的尝试。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9篇《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众鼎号最开心的事情。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案优秀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