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优秀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众鼎号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推敲》优秀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课《推敲》教案 篇一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这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是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
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感悟“推敲”的好处。
首先,在揭示课题后,我尝试着做了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义。虽然是很简单的两个动作,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伸出手比划着,思索着……然后我问:你们觉得“推”和“敲”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 “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同时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边读边想像,进入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来体会月夜的宁静,使学生对贾岛能即兴写诗的背景有了深入的理解。再看看图上贾岛的动作、表情,想像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心里会想写什么,以此来体会他的斯文、礼貌,从而感悟出和环境、人物、事实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韩愈说的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韩愈的话讲了几层意思,说明了用“敲”字的几点理由。引领学生走进现场,置身其中,想人物所想,说人物所说。并与前文联系,呼应开头,让学生深切感悟“敲”字的妙用。
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推敲》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在《推敲》一课的教学中,有这么一段:“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教学中我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师:大街上的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你觉得可笑吗?
生1:我觉得不可笑,反而觉得很佩服他,因为他骑在毛驴上还在思考用哪个字更准确。
生2:我也觉得不好笑,我从不知不觉这个词中感受到贾岛思考非常地投入。
生3:我觉得贾岛字斟句酌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平常写作文也应该像他这样去修改。
生4:老师,我觉得贾岛他对自己安危太不负责了,他在大街上这样思考问题,要被撞了怎么办?
师:这位同学真细心,贾岛这样确实太危险了,我们钦佩他的这种字斟句酌的精神,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
……
反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个环节中学生4的回答是我课前所没有预料到的,他的感受是独特的,在这里他的体验得到了尊重,智慧得到了闪光,个性得到了张扬。
利用空白,合理延伸
在教学“留诗会友”一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音乐起)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学生听着音乐,很投入地读着想着)
生: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生:我看到了山路很难走。
生: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生: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生: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
……
在此基础上,我投影《题李凝幽居》让学生图文结合,自读自悟。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反思: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里学生通过听音乐、自读品味,已经对贾岛即兴写诗时的情景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我拓展《题李凝幽居》让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诗文,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推敲》教学反思
课文是关于“推敲”一词来历的典故。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冲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问促读,自主诵读。
在简单的复习导入课题之后,我便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贾岛( )写下了( )这首诗。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是:一、( );二、( )。
这样让学生自主诵读故事,在整体感知故事的基础上,仔细研读故事内容。
二、抓住关键语句,品读感悟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拜访”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下面的两句话,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词,感悟贾岛对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诚意,同时感悟出两人的友谊非同一般。再请学生联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能感受到它们是相通的。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
三、创设情境,以演促悟,注重口语训练。
学习贾岛专心推敲诗句一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圈出表现贾岛认真推敲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接着指名一大胆的男生进行即兴表演,让其他学生担任长安街百姓的角色。同时组织学生评议表演,指出优缺点,力求让表演入情入境。表演中,学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时机成熟,我做起了采访者:“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在笑什么呀?”学生马上心领神会,说出了笑的原因。当学完下一个自然段时,再问:“各位,现在,你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还觉得贾岛可笑么?为什么?”课堂上,通过营造宽松的交际氛围,就能使学生进入逼真的教学情境,他们的心灵就能得到解放,表达也就灵动起来。
四、深入浅出,渗透知识点
文章有一个知识点是关于“反衬”手法的运用。韩愈认为用“敲”好的第二个理由是“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我问学生为什么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生心中有数,但说不出来。我便问学生:“文中还有这样的用法吗?”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思索起来,然后集体讨论出: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而“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2.韩愈出场,“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3.韩愈见贾岛冲撞自己的仪仗队质问他,后来知道原因后,也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我见学生已经理解“反衬”的用法,时机也成熟,便相机点拨:“古人很讲究字韵,“推”(tuī)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ɑ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显环境的安静。
五、拓展延伸,学会推敲
我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我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2、仔细研读全文,学习贾岛反复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想: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不妨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古人炼字不遗力,留得佳话传古今,斟酌字词,锤炼语言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许多诗人深谙此道,乐此不疲,几至忘我的境界。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其中的一个故事。二、初读课文1、请听录音并小声跟读,注意生字,停顿、语速、语调等。2 、老师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边读边在原文中将生字注音标明3、录音放完后,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请学生到黑板注音: 吟哦 辔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在掌握字音的基础上,将文章读熟,边读边疏通词句: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难解的、注解中没提到的、应特别予以重视的字词。学生提问,教师点拔重点:(1)通假字并释义:练之未定:(2)指出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古义与今义:
古今异义的词 古义 今义 权 左右 具
(3)一词多义:①作:又欲作“敲”字 引手作推敲之势②之:练之未定 推敲之势③时:时时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注意:教师可适当给同学讲解词语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但不宜细讲。有些词语应尽可能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及相关知识,展开联想、加深理解。2、请同学找出难译的语句,寻问优秀同学作答。(此项活动意在充分调动同学积极性和激发敢于直面疑难、大胆探索的热情。)3、请同学逐句翻译,教师适当点拨。注意重点语句的翻译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弄懂了文意,到底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下节课我们接着欣赏。六、布置作业:(一)基础作业:熟读课文并背诵。(二)拓展作业:写一篇初读后的感受,不少于300字注:作业(一)全部做,作业(二)选作第二课时:一、 检查:1、抽查学生背诵情况,上中差各选一名2、请学生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句子,默在听写本上。二、 研读、赏析课文内容:1、贾岛得的这句诗,选自哪里,全诗是什么,谁知道?(请学生背诵全诗)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2、同位两一组,将这个场景排演一下,为大家表演。(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还可加入自己的想象,这一切都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3、请同学为大家表演,可选2到3组,表演后,可请同学加以适当的点评。4、由大家的表演结合文章内容,你如何评价贾岛和韩愈。(学生交流,共同明确)三、 拓展提高:1、炼字就是在写作时斟酌字词,使语言简洁优美,古代作家非常讲究炼字。同学们,你能再说出几个古往今来炼字的范例吗?如:(1)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就是炼字的范例。诗人在创作此句时,曾先后用过“入”“到”等字,最终定为“绿”字,历来为人称道。一个“绿”字,不仅自身色彩鲜明,而且把春风也写活了,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2)杜甫的《春望》中的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都是炼字。它们都是使动用法。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战乱,一家流离分散,鸟语花香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师语:大家列举的实例都很典范,希望同学们在作文中能学习古人的炼字经验,自觉锤炼语言,使语言更生动、更传神。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炼字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到炼字间来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用恰当的动词填空: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鹅黄柳,麦如韭,春色越( )越清秀。四、作业:众鼎号www.1126888.com众鼎号1. 本文中韩愈言“作敲字佳矣,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2、围绕本文,写一篇读书心得,谈体会谈感受。
《推敲》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环境中理解推敲、斟酌等词语的含义。
2、 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把一个故事请清楚,自己试着概括。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推,指名做一做“推”的动作。
2、板书:敲,指名做一做“敲”的动作。
3、师:这两个字都表示一个动作,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32课《推敲》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媒体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从文中找出能解释课题意思的句子,用“ ”画下来。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齐读:
拜访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即兴
推敲 吟哦 斟酌 饶有兴致 思索
(2)指名说一说“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3)交流所划句子。
媒体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推敲”。
指名读、齐读后板书:斟酌文字
(4)指名选用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贾岛 韩愈
(5)媒体出示:
贾岛,字阆仙。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曾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后来韩愈读了他的诗,劝他还了俗。他淡于名利,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文学上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传统,并有创新和发展。主要作品有《师说》、《进学解》等。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节
1、过渡:原来“推敲”一词还有这么一段来历呢!轻声读第二节,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
2、媒体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指名读,女生齐读。
3、小结: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板书:即兴写诗
4、出示《题李凝幽居》并范读。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二)学习课文3—7节。
1、过渡:贾岛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仍然在思索着昨夜诗中的用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
(媒体出示:点击后诗中其余三句变灰,“推”字变红后出示“敲”字。)
2、媒体出示:默读课文第三-七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贾岛思考诗中用字是很认真、很投入的?
交流,媒体逐句出示:
(1)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从这句话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2)大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那个样子,都感到可笑。
(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3)这时,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
(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贾岛毫无察觉,仍然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并闯进韩愈的仪仗队。这足以说明贾岛思考得多么入神啊!)
3、师小结过渡:是啊,像贾岛这种对文字锲而不舍地斟酌研究就叫——推敲。贾岛推敲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
4、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饶有兴致地听完贾岛的讲述,也思索起来。
(1)媒体出示:过了一会儿,他说:“还是用‘敲’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便人家没有闩门,也不能莽撞推门;再则,用‘敲’字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更响亮些。”
(2)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动了树上沉睡着的小鸟。”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4)同桌合作朗读对话。
5、师述: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决了。(板书:解疑定稿)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媒体出示诗文后齐读)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四、总结复习
1、小结: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还有很多。
(1)媒体出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点击“绿”字呈现绿色,同时旁边出现“到、过、入、满”这几个字。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3、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两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五、拓展作业
1、拓展练习。
推敲文字,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2、作业:
(1)背诵《题李凝幽居》一诗。
(2)演一演《推敲》的故事。
[板书设计]
32、推敲
贾岛(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定稿)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3篇《《推敲》优秀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众鼎号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