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优秀4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一
杭州余杭临平第一小学 浙江省“教改之星” 蒋军晶
背景知识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童诗。
儿童诗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是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这首诗的作者程宏明是一个成人,但他仍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
2、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为了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这首诗就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因此这篇课文十分符合《语文新课标》第四条教材编写建议:“选文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这是由两方面的要求决定的;一是儿童诗语言的表达需要,即它必须是诗的语言;二是儿童诗还承担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即它必须规范、得体。《雪地里的小画家》文质优美,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
1、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朗朗上口的韵文,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学生一般比较喜欢读。
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部分都是“高频字”,例如“啦、用、几、为、加”等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接触过,“认读障碍”不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防止“识字教学零起点”现象的发生,即预先假设所有学生都不认识这些字,要求所有学生统一经历教师设计的“识字步骤”。
3、在内容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理念
1、实现学问性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强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教学实践,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强调通过图画、表演、想像、朗读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体验的频度,加深学生体验的深度。尤其要强调让学生通过“朗读”这种语文形式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2、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明显提升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本课的教学志在让学生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后面的结果固然要紧,但“朗读、观察、讨论、查阅资料”等得出结果的方法和过程更是凸现在我们的教学视野之内。
3、实现学科性知识向综合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准倡导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体现为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鼓励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到大自然中观察,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以及“虫、目”这2个偏旁,会写“几、用、鱼”3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背诵;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到雪地上去尽情地嬉戏、玩耍。
教学精彩片段设计
一、两个识字教学片段比较。
(一)
师:学习小组请注意了,这里有11个字,每位同学在小组内“骄傲”地读
一读自己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并且要读得响亮,让小组内的其它同学都能听清楚。
(生小组内学习)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自己认识的字。
生:(上台带领大家读)
师:(生欲下)你是老师,你不抽查一下吗?
生:(抽查)
师:你是老师,学生读好了,你不评价一下吗?
生:(抽查并评价)
师:这么多字你们都认识了?我们没学过啊,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在KLOK里看到过这个“啦”。
生:我在爸爸吃的“洋参丸”里看到过这个“参”字。
生:我在背古诗的时候看到过“梅”字。
师:哪首诗?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师:是啊,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识字。
师:还有哪些同学,其中一些字不认识,请站起来。
(有个别学生学生站起来)
生:我发现所有的学习小组,都有同学全认识这些字,那么请学习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帮助来识字。
生:(小组内学习)
(二)
师:同学们,《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儿童诗,你们是希望老师一句一句教你们读呢?还是自己把它读会。
生:自己读。
师:老师非常欣赏你们的选择,你们自己试着读读看。
生:(自己读)
师: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碰到了“生字宝宝”,谁到黑板上来,把“生字宝宝”画出来?
生:(到黑板上画)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生字宝宝,怎么办呢?
生:可以读一读拼音。
师:借助拼音识字是个好办法,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生:可以问自己的同桌。
生:可以问老师。
师:老师要强调,当自己确实没有办法时,可以及时请教别人。但老师不喜欢,自己一点也不努力,马上就去麻烦别人。
……
师:下面同学们就以自己的方法去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字)
师:刚才很多同学在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宝宝下面划了线,现在如果认识了,就请上来把这条线给擦去。
师:既然都认识了,我就请一位同学读读这首儿童诗。
(指名读)
师:我还是不相信你们都会读(表情夸张),因为读整篇课文容易,读不出的字可以顺下去读。
师:这些词语谁会读。(老师把诗中的有些字擦去,剩下了一些词语和短句:下雪啦梅花几步青蛙为什么参加睡着)
(指名读)
师:如果谁能认得这些单个的字,那真叫有本事了。(老师把词语中的有些字擦去,留下单个的字:啦梅几蛙参加睡)
(指名读)
师:我不得不佩服你们,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认识了这么多“字”朋友。但是你们谁又能为这几个字找朋友呢?
(老师和学生玩起了“一字开花”游戏,例如让学生给“参”这个“花心”组词:“参加”、“参谋”等,学生每组一个词,老师就增加一个花瓣。
评析:
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起点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甲同学面对的可能是生字表中列举的11个生字,乙同学面对的可能只有5个生字,因为其余他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已经认识了,而丙同学可能面对的是15个生字,因为有些字虽然已经学过,但他已经忘记了。第一个识字教学片段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甚至巧妙的利用这种差异,让学生互助识字,课堂识字效率就比较高,至于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字没教过你却已经认识了?”志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识字,例如看招牌识字,剪报识字等。
但是,第一个识字教学片段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即注重了识字的结果,却淡化了识字的过程,淡化了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主要以“听读”的方式实现的。而第二个识字教学片段在识字方法的指导上就比较注重,那种教学程序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读拼音、问同桌、请教自己信得过的朋友、听读、查生字表、查认字表、猜一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生字宝宝”。而且,第二个识字教学片段在识字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上也比较落实,即让学生识读单个的字,因为对字真正的认识应该是脱离具体语言情境的。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前面两个例子都是集中识字,有的老师要采用分散识字也当然可以;识字的程度也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 来定,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应具体对待。
二、一个阅读教学片段及变式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
生:老师,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画呢?
师:哎,这倒是个问题,但老师不回答。我要先看看大家课外收集的动物脚印。(老师在几天前就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 ,将小动物的脚涂上墨汁,把它们的脚印印在白纸上。)
生:老师,这是我收集的小鸡的脚印。
师:谁能看着这个脚印说一句很美的话。
生:小鸡踩出来的脚印很有趣。
生:小鸡的脚印很可爱。
师:谁还能在这句话中加一个“像”字。
生: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
生:老师,这是我收集的小狗的脚印。
师:谁继续用一句话描述这副画。
生:小狗的脚印像梅花。
生:小狗在白纸上踩了一朵梅花。
(继续用语言描述其它动物的脚印)
师:听说有同学把自己的手印、脚印也印在了纸上,让我们看看好吗?
生展示(学生笑)
师:你用手、脚画画的时候开心吗?(生答开心,笑)同学们别笑,真有画家有手画画呢,那叫指画。
师:对了,刚才你提了一个什么问题?(面向刚才提问的学生)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画呢?
师:这个问题你们现在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既然明白了,那我们就来读读它们师怎么作画的。
生:(读)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副画。
评析及变式:
他们为什么能在雪地里画画?他们是怎么画画的?——这些在我们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对于缺乏相关生活经验的小朋友来说,却是需要探究才能得到答案的“为何”一类的问题。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建议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脚印,再画上竹叶、梅花、枫叶合月牙图案,请学生观察,了解脚印与图案的相似之处,连线理解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小画家,最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画一画。上面这个课堂实录中的教师,由于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因此,他指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显得由为巧妙,具有艺术性。整个过程教师都没有作正面的解释性回答,而是让学生描述直观的自己收集的小动物的脚印,在言语实践中自然感悟问题的答案。
当然,一旦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问题就会五花八门,但学生的问题出来了,我们就必须重视,不能搪塞。因此,学生提的问题不同,教学过程 就会有所改变,下面是对各类问题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了哪些画?——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常会问这些能在文章中直接寻找到答案的“是何”一类的问题。当学生问出这类问题时,教师最好温和地请他再读读想想,让他自问自答。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画画的时候高兴吗?——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千万不能简单化处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下雪天的“幸福生活”,从而进入“小画家”的情感世界。
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哪些动物也会像小鸡、小狗一样,来雪地“画画”呢?(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脚印?它们像什么?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这是一类需要学生查找资料或者到生活中亲身观察以后才能获取答案的“为何”一类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肯定这些问题的价值,利用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并且把认识事物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三、朗读、背诵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读前两句可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了,你们怎么做的?由此想象出“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走边欢呼,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读第三句的四个分句语速可稍快,语调一起一伏,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画画场面。第四句要表现出“小画家”们的自豪感,突出“几步就成”这个词语。最后一句中“睡着啦”要读得轻松、稍慢,突出青蛙在冬眠呢。
当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趣味,例如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配着欢快的儿童舞曲读等等。
指导背诵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看着课件或者课文的插图来背诵;可以采用引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背诵,如:下雪啦,( )。小鸡画竹叶,( ),小鸭画枫叶,( )。不用颜料(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也可给学生一个顺序:“一群小画家来了——小画家们画画——青蛙呢。”
重要练习题举例
1、连一连,读一读
一群 一副 一只 一片 如果学生读出“一群可爱的小鸭,一副美丽的图画”
小狗 小鸭 枫叶 图画 等,教师要特别表扬。
小鸡 小鸭 小狗 小马 鼓励学生连好后创造性地有个性地读,例如“小鸡在
枫叶 竹叶 月牙 梅花 雪地上画竹叶”,“小鸡的脚印像竹叶”等。
2、读一读,继续往下说词语,看谁说得多。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动物类:小羊、白兔、松鼠等)
竹子、梅花、枫树……(植物类:白菜、桃花、樟树等)
篮球、乒乓……(体育器材类:足球、橄榄球等)
红色、绿色……(颜色类:黄色、紫色、蓝色等)
3、你能将下面的词语从新排列说一句话吗?相信你能做到!
(1)脚印小鸡像竹叶(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2)非常脚印小狗梅花像(小狗的脚印非常像梅花。)
(3)脚印枫叶像小鸭红红的(小鸭的脚印非常像红红的枫叶。)
(4)月牙在雪地小马留下脚印像(小马在雪地留下的脚印像月牙。)
4、做一做(课前)
你的家乡下雪吗?如果下雪,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吧!
你的家乡下雪吗?如果不下雪,就和小伙伴一起去收集雪景的图片吧!
不要忘了,看了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哦!
5、玩一玩
小朋友,你听说过指画吗?就是用自己的手指来画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试试看。对了,用手指画画之前,你可以请教你们学校的美术老师,她一定会给你很多建议的;画好之后,不妨向你的朋友说说,你画了什么。(如果有必要,可以插一两副指画作品)
◆[2004
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学会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爪子(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生词卡片、雪景录像、雪景图及小动物的脚印图、电脑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我们家乡冬天的景色是很美的,特别是满天的雪花从空中飘飘洒洒的落下,把大地装扮的银装素裹,同学们看,这幅图画就是下雪的场景,此时如果你们置身于这么美的雪景中,会做些什么?(堆雪人、打雪仗)同学们都想在美丽的雪景中尽情的玩耍。谁能用雪字组词?(雪人、下雪、雪花)
师:今天在雪地里来了几个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板书课题)
2、什么人才能称得上小画家呢?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1、小画家指谁?2、他画了什么?3、他是怎样画画的?)
师: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同学们看老师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
师:你们想读一读吗?要求:不认识的字要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
(用1、2、3、标出儿歌中有几句话。)
第一板块(第三句话)
师:读了这首儿歌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或小画家原来是指……
师:那一句是写这个意思?读一读,
师:我们来看一看真正的竹叶、梅花、枫叶、月牙是什么样的?
(出示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图)
师:同学们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关于竹叶你知道哪些知识?
师:我们再来根据这些实物的形状来判断一下下面的这些画是谁画的?
出示脚印想一想这是什么小动物画的画?
师:谁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第二板块(第四句话)
师:同学们继续自由读这首儿歌。
师:你还读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动物们是怎样画画的。
师:那一句是写这个意思?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画画都要用什么工具?(笔和颜料),这些小画家使用什么工具画的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出示课件)
师:这些小画家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生:这些小画家是用自己的爪子在画画。
师:这些小画家是用自己的爪子在画画,那为什么画出的画不一样呢?请同学们看图片。
(出示动物的脚印对比)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小动物的爪印?(小鸡)小鸡的爪印像什么呢?
师:现在谁告诉老师为什么小动物画出的画不一样呢?
生:动物的爪子形状不同,所以画出的画不同。
师:你们想夸一夸这群小画家吗?让我们用赞赏夸的语气来读吧!
(出示画面)
师:如果这是在雪地里展开一次画画比赛,四个小动物会怎样评价自己和欣赏别人的作品的?请你想象一下,在画的过程中他们彼此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师:课文中的四个小动物都完成了每个人的作品高高兴兴的走了,这时雪地里又来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他会在雪地里画什么呢?它的画会和谁的画相同呢?
师:雪地里又来了一只美丽的大白鹅,他会在雪地里画什么呢?它的画会和谁的画相同呢?为什么?
师:这些小动物的本领可真高啊!不用颜料不用笔就能画画,你能“不用颜料不用笔”画一幅画吗?
生用水在黑板上画画
第三板块(第五六句话)
师:同学们继续自由读这首儿歌。
师:你还读明白了什么?
生:青蛙没有参加画画,在洞里睡着了。
师:从哪一句看出来的?读一读
生:读
师:青蛙没参加什么?你参加过什么活动?用参加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了?
(青蛙是冬眠的动物当冬天到来时他就躲在洞里不吃不动到第二年春天醒来,可惜那时已春暖花开、冰雪融化,青蛙就没有机会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画画了)
师:你还知道那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
(蛇、蝙蝠、刺猬等)
师:这两句是一问一答的,我们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这两句。
第四板块(第一二句话)
师:同学们继续自由读这首儿歌。
师:你还明白了什么?
生:下雪了小动物们很高兴。
师:从哪一句看出来的?读一读,
师:第二个标点“!”叫感叹号,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这里表达什么情感?(一场大雪之后,你们高兴吗?你会怎样告诉别人这个好消息?)
生:带着高兴的语调读。
师:是呀!一场大雪过后,漫山遍野都变白了,小动物都欢天喜地的来到雪地上来。今天来了四个小动物,“四个小动物”可以用书上哪一个词概括呢?
生:一群
师:下面老师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这是一群学生吗?
老师要一群怎么办?谁能用上一群说一说你此时看到的情景?
五、师:这些小动物真实可爱极了?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这首儿歌?(配乐)
师:学习了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动物的爪蹄形状不同,青蛙师冬眠动物)
六、指导朗读背诵,充分利用插图,并作适当的提示:
师: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乐趣,多少美啊!它们在雪的画布上描绘出了那么奇妙美丽的图画,为雪世界增添了无限生机,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一起来试着来背诵一下课文。
提示:什么天气?雪地上来了谁?他们画了什么?怎么画的?谁没来?他干什么去了?
师总结:雪是美丽的,大自然中还有更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随着不断学习,我们将会懂得更多。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三
设计之三
海曙区实验学校 吴文奇
教学目标 :
1、会认“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掌握“虫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借助儿歌了解小鸡、小鸭、小狗以及小马四种动物爪子(蹄)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等冷血动物要冬眠的特点。
教学过程 :
一、游戏铺垫,揭题激趣
1、开展画手印的游戏。老师谈话:“小朋友爱画画吗?上课前,老师先请小朋友根据要求,在白纸上画一画自己 的小手掌印。”(共画三幅手掌印:1、五指并拢:2、五指张开;3、大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
2、揭题谈话: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盖在大地上,瞧,这就是雪后的大地!(出示雪景图片)在这美丽 的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学生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3、鼓励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板书问题概要:1、谁?2、为什么?)
二、阅读探究,感悟理解
1、初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读对课文;2边读边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2)读后反馈,结合训练:1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板画动 物图片)2比一比,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A、雪地里来了小画家。
B、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理解词语:“一群”积累新词:“三五成群”)
2、再读探究。
过渡语:小朋友的学习还真有效率!接下来请大家再一次去读读课文,要求还是边读边思考,想一想:为什么称这 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1)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学习成果。
(3)读读议议,感悟理解。
1、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从不同方面说说为什么称这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2、重点句朗读指导:第三句话读时稍快,语调有起伏。第四句话朗读时突出“几步就成”。
3、讨论一:小动物们为什么能画出不同的画面呢?(学生联系课前游戏说一说,然后完成文后练习“读读连连”。)
4、讨论二:为什么小青蛙不参加画画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下列句段,进行阅读拓展。
冬天到了,天气寒冷。有些动物为了保持体内温度,开始了长时间“睡觉”,这就是动物的冬眠。常见冬眠的动物 有:青蛙、蛇、狗熊……
三、课堂总结,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说说阅读课文时应“边读边思考”。
2、教学生字。
1读对生字;
2记一记“蛙、睡”;
3比一比,口头组词:
月儿同我力
用几洞成为
四、教学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谁? 为什么?
小鸡图-------------- 竹叶(图)
小狗图-------------- 梅花(图)
小鸭图-------------- 枫叶(图)
小马图-------------- 月牙(图)
◆[2004
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四
九龙坡区玉清寺小学 郭华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11 个生字,认识“虫、目”两个偏旁,通过朗读理解生字、词。
2 、知道四种动物爪( 蹄) 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知道四种动物爪( 蹄) 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准备:
1 、课件。
2 、引导学生课前了解关于动物脚印的形状以及爱冬眠的动物。
五、学习过程:
1 、揭示课题
(1) 看雪后景色( 录像) ,配上雪后景色描写的短文朗读,给学生语言材料予以积累。
(2) 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看看,下雪后,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2 、学生自学
(1)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A. 放声朗读、运用拼音、询求帮助、猜等方式克服生字的困难,读通课文。
B. 圈出你不了解的地方。
(2) 汇报自学情况
自学检查:
A. 指名朗读,请其他同学点出他没读准的音。
B. 请另一学生帮助纠正读音。
C.“怎么”的“么”读轻声,怎是平舌音。
(3) 纠音后再次朗读,准备提问。
二、提出问题
1 、学生提问,教师板问题,随后进行梳理。
2 、师生讨论选一个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小画家们画画不用颜料不用笔。反复朗读。
三、探究问题
1、理解课文部分,根据课堂实际,分板块灵活处理,随机解决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不用颜料和笔呢?”
“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也会冬眠?”
2 、根据学生的提问,先请学生小组内讨论。
3 、第一个问题通过反复读,引导学生得出哪些画其实指的就是脚印。第2 、3 个问题,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看录像来补充学生的知识。
四、解决问题
感情朗读。( 采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边读边表演、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读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1 、除了课文中的四种小动物,还会有谁也会来雪地里画画呢?
2 、你能学学课文,也来编一首儿歌吗?提示:
-----画----- -----画----- -----画-----
3、作品展示。
六、总结
在神奇的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神奇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思考,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
(区赛课一等奖)
◆[2004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4篇《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