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优秀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10篇《《两小儿辩日》优秀的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言文故事,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作者孔子的生平,学习本文的生字,读准字音;第二课时重点分析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的生字。
3.情感目标
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 (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 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 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 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 (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1)为:说。
(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附: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课。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理解两小儿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 文言启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文言语句以及它们的现代文翻译,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比较,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介绍孔子,以“孔子也有难解之惑”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知的文言语句入手,为小学六年级初学文言文设置一个坡度,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以大圣人、大学问家孔子也有“疑难”设疑,让学生形成“愤悱”的思维状态,产生良好的阅读期待,也为第四环节理解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精神作好铺垫。)
二、读一读 以读为本,理解文意
1、初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2、示范读,划好停顿,重点指导读出节奏和轻重音。学生熟读并尝试背诵。
3、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课文意思,重点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如“汤”等词。
4、生用现代文复述故事。
(熟读成诵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和要求,分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复述故事是难点,须充分理解文意。)
三、辩一辩 以辩促读,自主学习
1、区别同音形近字“辩、辨、辫”。
2、明确两小儿辩论的话题,分别划出他们的看法和理由。
3、分角色辩论,师读旁白,生分别扮演两小儿读辩论语言;分组辩论;同桌辩论,先用文言辩,再用现代文辩。
(“辩”是文眼,须先辨形析义,再以它“牵一发动全身”,活用教材,以以辩促读,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辩论中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促进了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四、说一说 自省自悟,启迪深思
1、出示话题:“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2、师点拨引导,理解孔子的“不能决”是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理解两小儿喜欢探索、大胆质疑的精神值得表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设计有利于个性化阅读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获得语言积累、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加深个人体验。巧妙地设计了“说”的环节,让学生在说中感悟,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得到了发掘,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
五、查一查 跳出教材,解疑释惑
引导学生查阅图书、网络等,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以现代科技知识来解答两小儿之“惑 1126888.com 众鼎号…”和孔子不能决之“难”。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六、演一演 开放课堂,发展个性
你是21世纪的少年,假如你能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古代,正遇上两小儿辩日,你会怎么办?请你根据当时情景,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
(为学生创造性的学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把讲台当作展示生命活力的舞台,在模拟情境中,转换角色,丰富想像,拓展思维,深化体验,让孩子们的个性在表演中得到充分的张扬。)
七、写一写 超越文本,延伸拓展
给文中的两小儿和孔子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的答案和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
(以写促读,在写中复述文本,入情入境,对课文进行二度创作,将课堂所学内化为知识与能力,实现了超越文本的创造性阅读;在畅叙当今科技发展中抒发自豪之情。)
《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 篇三
让远古的人物鲜活起来
——
一、引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基本理念。
选自《列子·汤问》的《两小儿辩日》属于传统经典篇目,但它出现在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统摄下的新教材中,教学设计就应该跳出传统教学的框子。
为此,在教授此课时,我尝试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力求达到“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本文寓意”的教学目标 ,力争在教法上有新的突破。
二、背景
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我校领导积极抓住这一契机,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于今年三月带领高、初中教师北上河北衡水、南下江苏洋思取经学习;他们还亲自驱车前往陕西师大拜访“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创始人张熊飞教授,把最新的教育理念传授给教师。至此,全校自上而下掀起了探究学习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高潮,在这种轰轰烈烈的教改氛围中,每位教师都深深地感到,改尚恐不及,不改则更无立身之处。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切实体会到:落实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关键在于课堂。为此,在教授经典古文《两小儿辩日》时,我特意设计了一套全新的为初一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适逢市教研员李亚红等 一行三位专家到我校检查新教材课改进展情况,听了我这节课;当时陪同听课的还有我校教学副校长和语文组同仁,共计十位老师。
三、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疏通文义
怀着满腔的激情,迈着自信的步伐,我踏进了初一七班的教室。“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十则,其中有一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生异口同声地随声附和。看到大家情绪高涨的样子,我很满意,接着讲下去:“这句话是讲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不懂装懂。孔子还说过:‘听其言而观其行’,即要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判断他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所做是否如其所说呢?《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答案。请同学们朗读《两小儿辩日》,并借助课下注释,也可以与同桌讨论,看谁能疏通一下这篇课文?”
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大家有的眉头紧蹙,认真思考;有的大声诵读,书声琅琅;有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几分钟后,一名男生勇敢地走上讲台,疏通课文。他话音刚落,马上有一学生站起来纠正说:“孔子东游中的‘游’不是‘旅游’的意思,而应为‘游学’。”我表示肯定后,又趁势问到:“‘汤’古意为‘热水’,哪个成语中有此义呢?”略作沉思之后,几位同学脱口而出:“‘赴汤蹈火’。”看到大家探究的兴趣已萌发, 我又因势利导:“两小儿辩日的焦点在哪里?为什么会有不同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如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热火朝天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两儿辨日的焦点在于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一儿是用眼睛看到的,一儿是用体温感觉的,所以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我随即以简洁的词语板书:
日始日午
一儿:近车盖远盘盂视觉独立思考
一儿:远苍凉近探汤触觉勇于置疑
这样,既紧扣课文内容,又使大家一目了然。
2.深入探究,研读赏析
然后,我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他们抑扬顿挫的朗读,把文中的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其他同学也随之深深地融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
看到大家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提出新的问题:“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两三分钟沉静后,大家纷纷举手。
生1:“这是自豪的笑,两小儿认为他们的问题难倒了大思想家孔子,他们感到很自豪。”
生2:“这是嘲讽的笑,因为人们都认为孔子无所有知,无所不晓,但两小儿发现并非如如此。”
生3:“这是痛苦的笑,因为像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天下还有谁能解答呢!”
…….
大家的争辩愈来愈激烈,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我归纳道:“每位同学的见解都很正确,只要大家言之成理,就应给予肯定。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孔子不能决’一句呢?”
生1:“说明了孔子一是一,二是二,很诚实。”
生2:“孔子那么有学问的人还有不懂的知识,说明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应该‘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3:“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生4:“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生5:“应该学习两儿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完成板书: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
这次的发言毫不逊色于前次的辩论,大家各抒已见,争先恐后,听课的老师也都微笑颔首,课堂气氛达到了意想不到的高潮。
3.延伸迁移,创新拓展
我又趁热打铁,顺理成章地把教学引入到“拓展、迁移”环节:“假如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小儿说些什么?让我们共同表演一出《新两小儿辩日》。”顿时,课堂沸腾了起来,大家踊跃举手,有的同学急得甚至站了起来。我把讲桌搬到教室一侧,空出地方做临时舞台。三位同学初生牛犊不畏虎,落落大方地走到前台表演起来:
生1:“今天早上我上学时看到太阳像车篷那么大,中午放学时太阳却像个小盘子,你说,太阳不是早上离我们近而中午离我们远吗?”
生2:“不对不对,今天早上我上学时还穿着毛衣,中午放学时我只穿了件衬衣还觉得热,应该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远而中午近才对呢”。
“不对不对!……”
正当“两小儿”唇枪舌剑的时候,扮演孔子的生3摆出一副智者的样子,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你们两个说得都有道理,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其实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看太阳就显得大些;而中午云气散去,太阳自然就会显得小些,这是我们视觉上的一个错觉。再者,太阳早上斜射,我们自然就会感到凉些;而中午直射,我们就感到热些。其实,太阳不论早上还是中午,离我们地球的平均距离都是14960万公里。”
“哇——”教室中发出一片惊讶声,大家都为这位睿智的“小孔子”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所折服。
生2立刻做鞠躬致敬状:“孔子就是孔子,不愧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佩服佩服!”
课堂上立刻爆发出一阵笑声,随即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整节课在听课老师的颔首默许中结束。
四、教学反思
1、一位哲人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在设计本课时,我巧妙地让三千多年前的孔子灌输进现代科学知识,配以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大思想家栩栩如生,鲜活地走到我们面。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童稚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之多彩多姿。从他们流畅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协调的动作上,我可以参透到他们预习是多么的认真,体验到他们成功后又是多么快乐;也深切感受到换一种教法﹑放手让学生尽情去展示自我的妙处。只要给他们一把钥匙,智慧的大门就会敞开在他们面前。
2.再老的课文,只要肯花心思,总能找出新的角度,上出新意。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自己对教学有没有更高的追求。
3. 再新的设计,如果脱离了双基的落实,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不能算是好的设计。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新的想法冲昏头脑,而导致课堂流于形式。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生字,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2.交流汇报。
作业:熟读课文
小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材分析: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次选编了两篇文言文,其意图是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文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其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为以后更多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小儿辩日》就是其中的一篇,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时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时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并复述故事。
能力目标:熟读成颂,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学习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表达方法。
* 情感目标: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 教学重点:这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应该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
四、教学难点:理解文意,解开“辨日”之迷。
五、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资料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读名言、揭课题(或设置情景,以辩入题)
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齐读、理解、导谈孔子
2、揭示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生发疑虑(适机过度)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读出节奏
1、自由读,将读不准的字句作上记号并自己求助释疑。
2、求助读,提出不会读的字句,求助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教读
3、分节读(指名),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4、听录音,感受节奏(出示重点句并划分节奏)
5、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读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两小儿在辩论什么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 , 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3)四人小组,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课本剧)
3、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探究科学知识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如果有听课老师,可鼓励学生采访获知)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
五、深化主题,放飞总结
通过本文学习,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科学才能使人类社会进步,只有专研才能使人提高,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处处皆学问。
板书设计
两
小
儿
辩 日初—大—近——日中—小—远
日 日初—凉—远——日中—热——近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六
之一
江苏张康桥设计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习学弈的方法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4、继续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孔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学弈》。(先指一名学生,然后全班齐背。)
2、回顾学习学弈的方法。(指名汇报,黑板出示。)
(1)自读课文,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文意,朗读课文。
(2)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或利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推测或据以往知识经验来理解。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圈出来质疑。
(3)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
(4)领悟道理,熟读成诵。
3、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则文言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理解课题。
4、简介作者,认识孔子。(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
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学生先自主研究,再在组内交流,有疑问的,先在组内尝试解决。师巡视(掌握共性问题)。
三、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一)指读。纠正字音。盂(yú)孰(shú)汝(rǔ)
(二)探究疑难。(学生提问,讨论解决,师重点句点拨。)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①读句子。
②说重点词意;去:离。 日中:正午。
③完整说句意。
④谈感受。
⑤通过再读、师领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①方法同上句。感悟表达方法:比喻。交流好处。
②指导朗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两处应重读,而结尾处则应以反问的语气来读。
△ 孰为汝(rǔ)多知乎?
①方法同上句。感悟表达方法:反问。交流好处就是表现出两小孩的天真可爱。
②师范读。该句不仅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还要体现儿童的天真。
③学生练读。指名读。
(三)串联全文,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将每句话的意思串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指名说,老对互相说。
(四)体会道理,练习背诵。
1、教师质疑: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多角度自由回答)
①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敢于向有权威的人士求教等方面。
②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仍然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③同时让学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两小儿所说的现象。
2、熟读成诵。
①分角色读课文
②学生表演读。
③背诵文言文。
五、总结方法,拓展延伸。
①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②阅读练习。能力语文中的寓言文言文《守株待兔》
③建议学生诵读孔子的相关名言锦句。推荐成语故事《郑人买履》、《掩耳盗铃》等。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晨 午
近(大如车盖) 远(小如盘盂)
两小儿 学无止境
远(沧沧凉凉) 近(热如探汤) (比喻、反问)
孔子 不能决也。 (实事求是)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课。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理解两小儿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 文言启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文言语句以及它们的现代文翻译,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比较,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介绍孔子,以“孔子也有难解之惑”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知的文言语句入手,为小学六年级初学文言文设置一个坡度,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以大圣人、大学问家孔子也有“疑难”设疑,让学生形成“愤悱”的思维状态,产生良好的阅读期待,也为第四环节理解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精神作好铺垫。)
二、读一读 以读为本,理解文意
1、初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2、示范读,划好停顿,重点指导读出节奏和轻重音。学生熟读并尝试背诵。
3、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课文意思,重点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如“汤”等词。
4、生用现代文复述故事。
(熟读成诵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和要求,分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复述故事是难点,须充分理解文意。)
三、辩一辩 以辩促读,自主学习
1、区别同音形近字“辩、辨、辫”。
2、明确两小儿辩论的话题,分别划出他们的看法和理由。
3、分角色辩论,师读旁白,生分别扮演两小儿读辩论语言;分组辩论;同桌辩论,先用文言辩,再用现代文辩。
(“辩”是文眼,须先辨形析义,再以它“牵一发动全身”,活用教材,以以辩促读,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辩论中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促进了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四、说一说 自省自悟,启迪深思
1、出示话题:“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2、师点拨引导,理解孔子的“不能决”是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理解两小儿喜欢探索、大胆质疑的精神值得表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设计有利于个性化阅读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获得语言积累、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加深个人体验。巧妙地设计了“说”的环节,让学生在说中感悟,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得到了发掘,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
五、查一查 跳出教材,解疑释惑
引导学生查阅图书、网络等,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以现代科技知识来解答两小儿之“惑”和孔子不能决之“难”。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六、演一演 开放课堂,发展个性
你是21世纪的少年,假如你能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古代,正遇上两小儿辩日,你会怎么办?请你根据当时情景,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
(为学生创造性的学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把讲台当作展示生命活力的舞台,在模拟情境中,转换角色,丰富想像,拓展思维,深化体验,让孩子们的个性在表演中得到充分的张扬。)
七、写一写 超越文本,延伸拓展
给文中的两小儿和孔子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的答案和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
(以写促读,在写中复述文本,入情入境,对课文进行二度创作,将课堂所学内化为知识与能力,实现了超越文本的创造性阅读;在畅叙当今科技发展中抒发自豪之情。)
《两小儿辩日》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2、能一段一段地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基础知识:
辩辨驳辩证辩护
故:原因,缘故。去:离。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内容,准确断句,流畅朗读。
3、教学难点: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4、教学突破点:借助注释及前文积累理解词句。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并且学习这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三、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下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和读错的语句。
3、学生齐读。
四、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法,精读课文:
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纪昌学射》的?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研读课文,自学理解:
1、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2、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
如:此:乎: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
(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现在我们就来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四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创造性表演。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教师可参与表演。
5、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五、作业:
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资料索引与精华: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园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特别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设计特色】
乐读趣学 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 引课激疑
在上课之前老师迫切想了解一个问题:咱们班是女生聪明还是男生聪明……(板书:辩)
大家辩论的非常激烈,老师发现我国的汉字非常有趣,大家看这个“辩”字,中间是个什么部首,两边像是什么?是谁聪明,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在下面学习课文时一见高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有关辩论的故事,看到这个“辩”字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由“辩”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定向研法
看老师写课题。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那么,你认为这节课我们还应该做几件事?(引导学生来定向:朗读 背诵 译文)
这几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 自学释疑
1、范读
好,让我们先来把课文试着读上两遍,看一看能读懂些什么。(生读)感觉如何,有什么收获?
读不通顺就是收获,因为你已经感觉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谈)想听老师读读吗?好,老师读时请你认真听听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笔画一画。(师范读)听懂些什么吗?
(必要的范读和领读放在学生“悱”“愤”状态下进行,效果会更好。)
2、领读试读
来,先跟着老师读一遍(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领读)。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摇头晃脑地读,前俯后仰地读,都行,开始吧。(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
3、讨论读法→练读→评读
读,已经通顺了,我们先来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懂了吗?(鼓励生畅所欲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收获真不小,看来多读确实是个好办法。
(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4、合作译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把原文翻译一下吗?大胆地告诉老师译文中有什么困难?
(刚才大家纠出了一群小坏蛋,这是我们译文中的拦路虎,害怕吗?好,下面我们就封杀拦路虎!)老师已把文章和注解搬到了屏幕上(课件)。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谁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试着嘀咕嘀咕,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和同桌商量解决。
男读女译→女读男译→师读生译
(一遍遍不同形式地翻译,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四 合作汇报
好,老师还有一个难题,(发表)生看看难不难,但老师的要求可有点难,请注意看要求(课件):
四人一小组合作填写,共同汇报。但四个人必须用四种方式填写表格:1 用一个字填写;2用现代语言填写;3用原文填写;4 口头叙述。
日 始 出 时 日 中 时
人 物 观 点 理由 观 点 理 由
小 儿 甲
小 儿 乙
(小组合作一表四填,一举多得,既有读文译文的检测,又有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是合作创新的体现。)
五 诵读表演
师生分角色→分组分角色
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女生扮“一小儿”,男生扮“另一小儿”,老师读旁白,咱们看看哪“一小儿”读得好。男女生不分上下,我们再分级分角色比赛比赛。
(此环节是朗读的基础,重点指导语气)
读得不错,下面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其它同学呢,任务就更重了——做导演。既然是导演,就要认真看演员表演得怎么样,并及时给予指导。好,老师演孔子(孔子本身就是老师吗),下面我再代表《两小儿辩日》电视剧剧组在你们中间招聘两名优秀演员和一名解说员,有意者速来报名。(指名并征求分工完毕)
第一次排练我们先用现代话演,这叫《新两小儿辩日》,其它同学别忘了你是导演。当演员语言、动作等表演不到位时你可以随时叫停,给予指导。注意,排练开始!
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先小组试一试。
(表演时揭示写作特点与顺序,为学生背诵做铺垫。)
现在,谁能把这篇课文背一背呢?不要急着说自己不行,先试着嘀咕一遍,试试再说吗。
好,谁敢站起来跟老师一起背一遍。
(使朗读表演相辅相成,理解背诵相得益彰。)
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到底一日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无变化?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有何办法?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两种现象做出科学解释,或者用老师这儿的“太阳”(篮球)和“地球”(乒乓球)来做以解释。
六 自评自结
学了这篇文言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其中孔子是一位什么人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使学生从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启发,由所查资料初步了解孔圣人,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回忆这堂课,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忘情地七嘴八舌地说一说:
1本课学 习重点是什么?
2这节课学习过程有几个环节?
3 本节课的重点你掌握得如何?
(有总结才会有发展,及时的反馈强化有助于知识的形成与方法的掌握。)
七 探究作业:
1把《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并考考他们。(必做)
2试着翻译下列句子:(努力做)
(1) 三人行,必有我师。
(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 温故而知新。
(4) 学而时习之。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两小儿辩日》优秀的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