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优秀10篇】

众鼎号分享 120972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众鼎号为大伙儿带来的10篇《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情境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学生、加上老师又有多少人?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问: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问: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

3.观察你的直尺,看一看,6、7它们都在哪里?

4.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5比6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6比7小反过来又可以怎么说呢?

5.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

(2)观察图(教师出示课件),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学生分组活动)你能填上正确答案吗?

问题引导:

①左数第6瓶有几条金鱼?

②找一找哪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

③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6.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练习48页2、3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二

数一数

分一分(1)

认位置(上下、前后)

认位置(左右)

1―5的认识及书写

几和第几

0的认识

8和9的认识

认物体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积木玩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意思。

2、分一分,帮助学生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

3、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圆柱和球分在一起,要先肯定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可以细分。

4、看一看,摸一摸: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在这基础上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5、教学各形体的名称。

6、感知认识:(1)可以由老师说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形体。

(2)也可以由老师拿出形体,学生说出名称。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联系生活中的物体,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实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朋友。

2、“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里的物体可以分成几类,再独立地数一数、填一填,然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第(1)题,可以填一填,再相互交流。

第(2)题,只要求口答,不必进行书面回答。

三、总结拓展

四、能力检验:练习与测试

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的:

1、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让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请四位小朋友表演小猴、小狗、小猪、小熊)

1、小猴和小狗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正方体、长方体奔跑。小猪和小熊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圆柱和球奔跑。

提出问题:为什么圆柱、球这么快就掉下来?

2、揭题板书(有趣的拼搭)

二、实践操作

(一)滚一滚

1、猜测:如果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哪些物体滚的快呢?

2、提出活动要求,请一小组示范,强调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

3、分组体验

4、交流验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二)摸一摸

1、示范摸;2、同桌互摸;3、组织评价。

(三)猜一猜

1、提出要求;2、学生互编互猜;3、师生评出最佳谜面。

三、拓展应用

(一)堆一堆

1、提出问题:把四种分别向上堆,想想哪一种物体最难堆?

2、分组体验

3、交流验证

4、总结归纳,引入生活

(二)搭一搭

1、提出问题;

2、分组体验;

3、汇报交流

4、师生评出最佳作品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高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教学准备:挂图、三枝笔

教学过程:

一、 情境体验、感知高矮

师:同学们,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到学校来,都做了什么事,谁还记得 呢?

生1:发新书,大扫除。

生2:安排座位。

师:谁还记得当时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座位的吗?

生:我们是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

师:高矮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请少武到前面来,你们说他是高还是矮呢?

生:有的说高的,有的认为矮的,有的说不出。

师:有的认为少武是高的,有的认为少武是矮的,少武是高还是矮的呢?现在来比比看,请你找一个比你矮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

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

生:少武高,宁辉矮。(请两 个同学说)

师:请你再找一个比你高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

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请两个同学说)

生:建东高,少武矮。(请两个 同学说)

师:为什么少武一会儿高,一会儿矮呢?

生:因为少武和宁辉比,少武高;少武和建东比,少武就矮了。

师:说得好!谁来说一说,少武和他们两 人比,少武比宁辉怎么样,少武比建东怎么样?

生:少武比宁辉高,少武比建东矮。

师:比高比矮至少要有两 个人才能判断。

(设计意图:学生参加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而且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二、 积极参与,理解高矮

师:请同桌同学站起来比一下,谁高谁矮?(同桌同学比较)

同组同学互相交流,运用( )比( )高,( )比( )矮的互相说一说。

(全班同学交流反馈)

师:谁能说说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吗?

生1:爸爸长得比妈妈高。

生2:椅子比桌子矮。

生3:课桌比讲台矮。

……

(设计意图:学生年纪小,语言滞后于思维,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高矮的比较,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三、 体验相对、确定高矮

(教师手握三枝笔)

师:老师手里握着三枝笔,你们猜一猜,哪枝笔最长?

生:(随便猜一枝)

师:(亮出谜底)要怎么比,才能道哪枝笔最长呢?(学生上台比)

师:这个同学把三枝笔的一端都放平,也就是说:有几样东西比较长短,必须有一端对齐,或者说要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比较。可是有时候碰到像这样的情况怎么比呢?(出示课本“三只小兔比高矮”的挂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须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随后又引出,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一端对齐后再比较的特殊情况:领奖台上小兔高矮的比较,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的方法。)

四、 应用知识、开展探索

师:三只小兔比高矮,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师:那该怎样比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吗?

(学生讨论交流,再反馈)

师:同学们想了好多办法,真棒!老师在这张图上画了一些格子,不知道这些格子能不能帮上你的忙?(出示第二张挂图)我们看,大白兔的后面,有一格一格的格子,请大家边看边想一想,可以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谁最高谁最矮?

(讨论交流,再反馈)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二、加法的含义:

可以用小棒等学具代替气球,动手操作,感知合并的过程,理解加法的意义。

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感知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仔细观察上图,小丑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求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放在一起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可以看出来3个和1个合起来是4个。

3、列加法算式。

把3和1合起来,用符号“+”连接,算式与合在一起的结果用“=”连接。

根据题意写成加法算式为:3+1=4,读作:3加1等于4。

三、加法的计算方法

有几只小松鼠在树上玩耍,它们有的在吃松子,有的在树枝间跳来跳去。那树上一共有几只松鼠呢?

1、理解题意:树上有3只松鼠,又跑来2只,求一共有几只松鼠。用一个●表示一只松鼠,试着画一画,●●●+●●=●●●●●,即3+2=5。

2、探究3+2的计算方法

⑴方法一:点数法。用点数法计算就是按顺序一只一只地数出松鼠的只数。

一只一只地数出松鼠的数量:1、2、3、4、5,一共5只。所以3+2=5。

⑵方法二:接着数。用接着数计算就是在原有松鼠只数的基础上接着往下数,数到几,一共就有几只。

树上原来有3只松鼠,那我们就从3后面接着数:4、5,一共5只。所以3+2=5。

⑶方法三:用数的合成计算。利用数的合成计算,几和几组成一个数,几加几就等于这个数。3和2合起来可以组成5,所以:3+2=5

四、看图计算:

1、“︸”叫大括号,是“合起来”的一种图示表达方式。把左右两边的物体

起来,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看图列加法算式时,直接把图中左、右(上、下)两部分的个数相加即可。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最后的计算结果不变。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数

(1)6+()=11 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

(2)练习

9+()=13 8+()=15 12-()=2

5-()=4 7-()=1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4)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

(6)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

2、书上第121页第11题。

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用数学

1、书上第121页第12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2、思考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六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教学准备: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在本册教材中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不再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而是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应用,然后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而实际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而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材料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合成分解意识。本课《分苹果》就是创设了“分苹果”情境讨论了10的组成和分解,还把进一步体验10的组成和分解及其无意识记忆寓于练习和游戏活动中,逐步达到熟练有关10的加减运算。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大部分学生爱卡通图像、爱小动物更爱帮助动物们解决数学问题。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根据以上的情况本课教学设计采用童趣与竞争相结合的方式。童趣在活动中贯穿全课。竞争拿奖励的苹果。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活动中认识“10”的分解与合成。

2、理解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卡通动漫播放等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2、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八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XX年月日

课题

复习比较与分类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复习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

3、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分辨物体的位置和顺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位置与顺序”及立体几何图形。

二、复习“时间”。

三、复习简单统计

四、小结:

1、说一说。

让学生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左边有几个人,右边有几个人。(个别学生反馈)

2、我说你摆。

学生每人一组立体几何模型,老师下口令,学生按要求摆放。如:先放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圆柱,在正方体的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放一个长方体。教师边说边巡视学生的摆放情况。

3、做课本第100页第1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立体几何图形。

(2)说一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所指示的位置。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交流。

1、我拨你说。

(利用课件演示,当分针和时针停下来后,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我说你拨。

每人一个钟面学具,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然后同桌交流检查。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和同学要给予帮助。

3、完成课本第101页的认一认。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老师也可以再次把整时和半时,快整点和刚过整点做个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做课本第1030页练习题。

1、让学生观察图,帮助学生弄懂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意思。

2、学生独立解决完问题后,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说说自己前后左右都有谁,都有几个人。

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生:小组内交流

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各抒己见。认为那样是有顺序地摆放。

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设计

复习位置与顺序前左○右后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准备:小红花、大象卡通图、果树。

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

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吗?

二、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

2、小朋友真有礼貌! 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4、让学生贴水果。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5、集体探讨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比梨多()个。

(2)苹果比香蕉少()个。

(3)全班最喜欢吃()的同学最多。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师:出示(课本第101页的图)有计算机、电脑、算盘、铅笔的图片。

1、从图中,不好看出一共有几种物品,我们一起来给它们分类,排一排、比一比找你喜欢的东西。

2、 小组合作把物品整理在准备的卡纸上,指名板演。

3、 学生讨论、操作后各组展示作品并汇报整理的过程。

4、比较整理后的图和整理前的图。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计算机有两个。

生2:我知道电脑有五台

生3:我知道算盘有三把。

生4:我知道铅笔有三枝。

5、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电脑比计算机多三台。

生2:我知道了算盘、铅笔比电脑少二台。

6、小结。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图中的物品多少的情况。

四、统计图形应用联系

师:看102页练一练第一题。

这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看大家能不能找出相同的图形把这个统计图画完整,回答所给的问题?看谁做得最快最好,看谁是最棒的。

1、小组自己讨论试着做,然后集体纠正。

2、择优录取,选出最优秀的学生。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统计学习小组得到“小红花”的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2、学会了统计,课后你们准备统计什么?回家后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统计,然后与同学互相交流。

六、总结评价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想对你的同学、对老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七、作业

做课本第101页练一练的2-4题。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分与合。

2、复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在实际应用的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

教学对策:通过分类练习,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

7可以分成几和几?请你按顺序说一说。

学生自己填写。

交流:

7可以分成1和6

7可以分成2和5

7可以分成3和4

7可以分成4和3

7可以分成5和2

7可以分成6和1

巩固:10可以分成几和几。

做手指游戏。

修改:组织学生同桌两人进行对口令游戏。

二、口算。

学生自己计算。

交流答案。

三、在()里填上大于、小于、等于。

指点:要先计算,再比较。

学生做题。

交流:

四、同数写算式。

学生自己写,

写后交流。

五、看图写算式。

观察第一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总共有17枝铅笔。

右边有7枝。

求什么呢?

求左边的盒子里有几枝?

怎么列算式?

17-7=10

完成其余各题。

六、解决问题。

1、填表格

红旗

风车

原来有

14面

17个

送给幼儿园

4面

10个

还剩

( )面

( )个

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

红旗原来有14面,送给幼儿园4面,还剩几面?

求还剩几面怎么列算式?

14-4=10

学生自己把表格填好。

2、应用题。

1)书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4个,一共有多少只?

2)原来有19只,卖掉了9只,还剩多少只?

3)红萝卜和白萝卜一共有8个,红萝卜有0个,白萝卜有几个?

4)原来幼只帆船,又开来了3只,现在有多少只?

5)树上有4只猴子,树下由只猴子,请你写出4道算式。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板书设计:

分类复习

3+4=7

4+3=7

7-3=4

7-4=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一年级数学上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我的身体教案(精选2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