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第二次鸦片战争(优秀6篇)

众鼎号分享 149335

众鼎号 分享

鸦片战争屈辱的历史教训,追随着中国每一代人,历史上一共发生过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如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第二次鸦片战争》,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次鸦片战争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能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2.能力方面:通过利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殖民者的暴行,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掠夺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侵略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4.学法指导方面: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对比,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对比,认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初步掌握 论从史出 的历史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影响。   三、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导入]

播放录像(或光盘)资料片《圆明园》。主要内容是圆明园昔日的富丽堂皇和今日的残垣断壁。

观看录像(或光盘),感受圆明园的富丽和侵略者的残暴。

通过观看影像材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民族危机感。

vcd

影碟

资料

续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这座宏传华美的皇家园林被大火烧毁了,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把罪恶之火是怎样点燃的吧!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先回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朝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达到了“五口通商”的目的。为什么在1856年又蓄意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呢?

[指导阅读]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以下三段材料,同时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材料1:英国人的商品像潮水一样涌入中国市场,但是很多商品严重滞销,在仓库长期堆积、腐烂。

材料2: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

材料3:英、法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两国叫嚷“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是得不到条约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贸易情况的改善”。

[提出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蓄意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回忆、作答。

(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寻找以下信息点:英国人的商品在中国市场严重滞销;为改善贸易情况,英、法要求增开商埠,并蓄意用武力来保证达到自己的目的。阅读后,综合分析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答案: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掠夺的侵略权益。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

自制

投影

续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动

媒体

[指导看图]

看课本第51页《英国侵略军炮击广州城》一图,了解开战时的情景。

[指导看图]

请同学看课本第52页《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仔细观察地图中反映的内容,看谁首先能利用地图来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的主要经过。

对英、法两国侵略中国,俄国和美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清政府完全寄希望于俄、美,没做认真的战争准备。战争中,驻守大沽的文武百官纷纷逃跑,而人民群众奋起反抗。

[提出问题]

你能到讲台前来讲述一个有关中国人民英勇抗敌的历史故事吗?

[设问]

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天津条约》,请问此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学生看书,重点内容做上标记。

学生认真看图,增强感性认识。

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从图中寻找知识信息,并发言交流。

指图回答要点: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首先开战;1858年,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直逼天津城下。

(体验利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在课外了解的有关知识。

人民的反抗和清政府的妥协形成鲜明的对照,使学生更加认清清朝政府的腐败。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丰富的课外知识的舞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课本,进行概括。回答: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巨额赔款。

将《天津条约》的知识要点和十口通商的位置用彩色笔标注在课本上。

(学会充分利用教科书,归纳知识要点的方法。)

教材

插图

教材

插图

续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天津条约》签定之后,战争不但没有停止,反而继续扩大,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指导阅读]

请一位同学大声地朗读这段材料。

材料4:《天津条约》签定的时候,英、法资产阶段叫嚷“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满意”。

大家结合这个材料思考为什么战争会进一步扩大?

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

[指图讲解]  1858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进攻大沽炮台,第二次轰开北京的门户——天津城;火烧圆明园。

[指导阅读]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3页小字部分:有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内容。  1860年,侵略者诱逼奕䜣签定了《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提出问题]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指导读图]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54页《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插图,与现今香港地区对照,搞清九龙司地方一区的地理概念。

1997年,我国政府已经恢复对香港地区行使主权。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表本讨论组意见。结合阅读史料,分析战争进一步扩大的原因,认清战争扩大的必然性。

学生看图,听教师讲解。了解第二次鸦片[www.1126888.com]战争第二阶段的过程,重点是:大沽之战、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聆听同学的朗诵,感受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自我感受,自我教育。

学生迅速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答案:《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大量赔款。

看课本插图,了解中英《北京条约》中割让的九龙司地方一区是现今香港地区的一部分。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自制

投影

教材

插图

续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提出问题]

试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进行对比,找出新增加了哪些条款?、

表9-1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内容比较表

(见附页)

[提出问题]

侵略者是否达到了发动战争的目的?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从增加的条款内容中分析。

[启发思维]

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趁火打劫,侵吞中国大片领土。从1858年开始,沙俄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指导读表]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55页《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十口通商,天津开放为商埠;侵略者取得内河航运权。

培养对比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

自由讨论,互相启发。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答案如下: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朝政府,干涉中国内政;西方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范围扩大了;天津开埠通商直接威胁清政府的统治心脏——北京的安全等。

自由发表见解。深刻认识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了的结论。

(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图、表对应,整体感知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内容。重点掌握各个不平等条约割占的中国领

自制

图表

教材

插图

续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将图、表内容进行对照,理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提出问题]

谁能将表示四个不平等条约中,俄国割占中国领土范围的示意卡片贴在挂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指导填图]

请同学们按照填充图上的要求,准确填写《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填充图》。

[启发思维]

在学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之后,你有何感想?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经过、结果,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历史我们始终要铭记。

土范围。  四个学生分别完成操作后,指图讲解。

(图、表结合,读图与动手结合,加强记忆理解,增强时空概念。)

填图(略)。

(及时复现,加强记忆。)

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在开放性答案中,训练发散思维能力。)

自制

教学

挂图

历史

填充

图附表9-1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比较表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割地

香港岛

九龙司地方一区

开埠

五口通商

十口通商

增开天津为商埠

赔款

2100万元

巨额赔款

增加赔款

关税协定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取得内河航运权。

次鸦片战争 篇二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获取知识的过程、结果

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重点分析: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点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继续的认识。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5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危害进行逐项分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综合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教学建议

关于"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建议:

教师可利用教材13页表格和14页图,制成电子课件,以增强形象性,使学生对俄国的贪婪有更深刻的印象。

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建议:

因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高一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建议教师以中国性质的变化为重点,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由(学生能够概括的)历史表象到(学生不能够概括的)历史实质的提炼过程。

关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建议:

要注意让学生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借口的区别。关于根本原因,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19世纪5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特点,指出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美法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然后利用教材小字内容整理成相应的表格让学生分析英国商人和政府的感想及要求。这样使学生很自然的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关于借口,学生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只要强调一下它只是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重点:

(1)战争的根本原因。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课型设计:新授课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

教师提问: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迅速提高的生产力驱使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侵略者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但是结果非常的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讲授鸦片贸易的背景时教师有所交代,所以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②既然结果不理想,英国采取了什么补救办法呢?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教师此时简单介绍一下"修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感情。

③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

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导出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

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

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史上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首先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的不同表现,然后由学生分析美国只是帮凶的原因。再分析俄国此时侵略中国的特点是什么?表现是什么?影响有什么?由学生回答。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此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做出相应补充

次鸦片战争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发生的目的、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影响。

2.能力要求:(1)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2)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目标:(1)通过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2)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英法发动的根本原因是重点。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

2.难点分析:分析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应帮助学生从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的角度去分析,从而使学生得到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了鸦片战争的有关问题,我们认可了一个结论,即中国社会性质在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发生了变化。那么,谁能说说那是怎样的变化呢?

生:(回忆,作答)

师:鸦片战争结束十几年后,当中国人仍处在屈辱、困惑,亦或是反思的时候,英法又发动了。

(板书  )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原因

师:(开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他们要修什么约?

生:(回忆已有知识,或阅读课本有关知识,自由发言)

师:(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而法、美也已接近完成。迅速提高的生产力带来了极丰富的产品产量,资产阶级追求利润的本性和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要求,驱使他们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侵略者在用炮舰轰开中国大门,又用条约获取倾销商品的侵略权益后欣喜若狂,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可事实如何呢?

(给学生用投影片展示根据课本小字整理的两组数据,让学生阅读、分析)从英国的资本家、商人的角度看,他们会作何感想?

生:(纷纷议论,发表看法)

师:(归纳发言)从1846年到1855年这十年,英国对华输出的工业品贸易额每年徘徊在200万英镑左右,而没突破1845年的230万英镑的水平。从第二组数字看,中国与洪都拉斯对英棉纺织品的人均消费数额有如此巨大的差距,使英国资产阶级对广阔中国市场的热切期盼正在化为狂热的幻想。真是不可思议!他们先是困惑,继而恼怒,最终将英国工业品的滞销归罪于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在中国享有的特权太有限了。于是,法、美以《黄埔条约》、《望厦条约》有12年修约的规定,而英国则援引《南京条约》附件中“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于1854年、1856年先后两次提出“修约”要求(教师口述或投影打出其主要内容):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至少是长江自由航行和沿海5个城市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他们还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来发生的原因。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

生:(做结论性的回答)

师:对,英法列强要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与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一脉相承的。由此说明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继续引导学生思维)如果说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什么方面来比较呢?

生:(稍加思考,可以答出)

师:不错,是从所采取的手段上。由于此时的清政府对西方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拒绝了其“修约”要求。于是,英、法等西方国家决定发动新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屈服,以达到通过外交途径达不到的侵略目的。(板书下一个题目)

2.的爆发

师:英国为什么选择在1856年?英法侵略者所寻找的借口是什么?

生:(思考、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还是挺牢固的。利用此时清政府正倾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于1856年10月,悍然出动三条军舰,闯入珠江口,袭击广州城。而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伙同英军出兵,由此点燃了的战火。显然,英、法成为主要侵略者。他们还有两个帮凶,是谁?为什么只做帮凶呢?

生:(可以明确回答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或许难以准确回答)

师:对,帮凶是美国和俄国。美国因为处于南北战争的前夕,国内政局不稳,所以没有直接出兵,而是带着坐收渔人之利的心理加入英、法联合战线,积极出谋划策。(指导学生阅读第11页材料,理解美国的目的)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本小字和材料)

师:俄国虽然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英、法,但怀着早以明确的向中国扩张领土的野心,也加入了这一阵线。1857年英、法政府分别派额尔金和葛罗,率领各自国家的舰队到达香港岛,组成联军。美、俄代表也乘本国军舰到达香港为英、法出谋划策。年底,英、法联军发动攻击,虚骄昏庸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既拒绝英法的侵略要求,可也不做应战准备,一味迷信占卜。结果,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俘获叶名琛,而巡抚柏贵投降。英法联军除了烧杀抢掠,还“创造”了一个中国近代之最,是指什么事?

生:(看教材,然后答出)

师:(肯定正确说法,强调指出联军委员会不是那个傀儡政权)攻占广州并不能达到侵略目的,他们是如何达到目的的呢?(板书下一个标题)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天津条约》的签订

师:(引导学生看图,边讲边标明地点) 1858年为迫使清政府屈服,英法联军北上至大沽口外,美俄公使也随舰前往。英法通过照会提出侵略要求,美则以“调停人”身份暗中帮助英法做进攻准备。这时,以清朝皇帝咸丰为首的统治集团仍把镇压太平天国放在首位,北方防务松弛。结果,英、法炮舰攻陷了大沽炮台,随即攻占了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咸丰帝慌忙派人与侵略者议和。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俄、美则先于英、法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引导学生看第12页中、英《天津条约》签字情景图;然后,指导学生分析《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用投影片打出思考题)

(1)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

(2)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

(3)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

生:(与教师以谈话的方法共同讨论、分析问题,求得共识)

师:(得出相似点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和赔款的内容,要求学生仔细读图,对比归纳出新增加的口岸的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10个;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而深则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腹地。

(指导学生对赔款和内河航运权的讨论。着重指出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影响)

师:显然,这比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所获得的权益更扩大了。英、法的目的初步达到,他们从大沽口撤军,从而使战争告一段落。为什么只是告一段落,而不是结束?

生:(思考答出)

师:(板书下一个题目)

2.《北京条约》的签订

师:关于战争再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提供给同学们: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让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与战争再起的关系)

生:(议论,发言,说明自己的想法)

师:(赞扬学生正在学会把似乎孤立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看,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 1859年夏天,英法利用去北京换约之机重又挑起战争。换约本来只是一种单纯的外交活动,同学们阅读第12页小字内容,侵略者却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呢?

生:(阅读有关小字,明确侵略者蔑视中国主权的狂妄和大沽口战役的正义性)

师:一年以后的1860年,经过喧嚣、鼓噪和一番调兵遣将后,英法又开始新的侵略行动了。而此时的清政府仍然把重点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上,以至缺乏足够的准备。(结合战争形势图,讲述侵略者攻克大沽、再占天津,和咸丰帝从圆明园逃往热河行宫等)同学们都知道,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就是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时被洗劫、焚毁的。(投影法国作家雨果的谴责):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指圆明园),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效法把箱子全部装得饱鼓鼓的;两个人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生:(观看焚毁前的圆明园图片和资料,再阅读观看第13页所引英《泰晤士报》关于劫掠的报道,观看焚毁后的遗迹,从而激发对西方列强野蛮行径的憎恶感)

师:英法联军兵不血刃地占领北京城。1860年10月下旬,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结束。《北京条约》又使中国丧失了哪些权益呢?(教师重点提示增开天津为商埠的危害)

生:(阅读“条约”内容,对重点提示谈出自己的看法)

师: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增开为通商口岸,使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引导学生对九龙司地方一区被割占与香港被英国殖民者逐步变为殖民地的关系加深认识)提出问题:准许华工出国又意味着什么?

生:(议论、发言,得出列强掠夺廉价劳动力的结论)

师: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权益,而大片领土也是在这期间被沙俄趁火打劫、强取豪夺走的。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我们并不陌生的历史。(板书下一个题目)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生:(在教师引导下读图表)

师:(第14页图可制成复式投影片,按有关条约顺序一一演示,教师用谈话的方法,与学生共同理清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哪些领土,领土面积分别是多少的基本史实)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借之机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生:(稍加思考,回答)

师:是的,使中国领土的完整遭到空前的破坏,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最后,我们共同讨论一下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问题。(板书该题目)

四、的影响

师:(引导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论是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教材帮助我们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结论,我们通过所掌握的史实进一步印证说明这个结论。

生:(学生发言列举史实,教师加以概括)

师:(着重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两个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征服了腐朽的清政府,获取了一系列的权益,认识到清政府的可利用价值;而清政府也在内忧外患的经验教训中发现,可以依靠列强维护自己的统治。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这就在政治上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一大批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从更广、更深的范围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便于他们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传统经济受到冲击,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从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次鸦片战争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从的起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英法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不择手段而发动的又一次侵略战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

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以及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发生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教学,认识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内容,分析其社会影响,认识到这场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提高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知识目标

的起因;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及<天津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为烧圆明园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重点难点

英法发动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重点,分析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为难点。

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地图提供的信息组织教学,让学生从空间上认识这场战争。通过谈话法,比较法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投影《火烧圆明园》图片,请问:圆明园在哪次战争中被侵略军烧毁?

鸦片战争的炮声刚刚沉寂,西方为什么又要发动?联系《南京条约》

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的发动者?

的侵略路线:

当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时,广东巡抚以何种态度面对侵略军?说明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假如你是广东巡抚,你将如何迎战!

这一路打到天津,迫使清政府签定《天津条约》,为什么美俄也横插一刀?

阐述美俄插足的原因

《天津条约》的内容

为什么英法联军没有结束战争,而是再次发动进攻?

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并火烧圆明园,投影圆明园被毁前的宏伟壮丽与被毁后的废墟作对比

引导学生对圆明园到底是重建还是在遗址上建公园进行辩论,然后分组进行收集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讨论,得出结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

英法联军

结合地图

学生讲述

讨论,进行回答

以疑激思

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性

分析其危害

思考,讨论

谈感想

下一堂课进行汇报交流

图片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的角度去分析第二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从空间上认识这场战争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同时增强学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学生兴趣盎然

加深了解

提高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侵略本性

揭露侵略者的丑恶行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的能力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结束。

把两次战争中的不平等条约汇制表格投影

关于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利用地图

沙俄虽未动用一兵一卒,但通过讹诈,割占了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联系以前学过的中国古代疆域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地图对照。

小结(略)

作业 布置:收集资料,撰

写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论文。

对比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直观认识英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

读图,认识中国疆域的变化

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的趋势。

通过比较法认识西方侵略者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的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让学生认识到大片国土的丧失,不仅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空前的破坏,而且对以后的中国历史具有无法估量的严重影响

次鸦片战争 篇五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掌握的原因、性质和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获取知识的过程、结果

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重点分析: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点分析:

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是鸦片战争继续的认识。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5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危害进行逐项分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综合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教学建议

关于"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建议:

教师可利用教材13页表格和14页图,制成电子课件,以增强形象性,使学生对俄国的贪婪有更深刻的印象。

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建议:

因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高一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建议教师以中国性质的变化为重点,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由(学生能够概括的)历史表象到(学生不能够概括的)历史实质的提炼过程。

关于"英法发动"的建议:

要注意让学生理解英法发动的根本原因和借口的区别。关于根本原因,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19世纪5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特点,指出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美法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然后利用教材小字内容整理成相应的表格让学生分析英国商人和政府的感想及要求。这样使学生很自然的得出结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关于借口,学生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只要强调一下它只是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

第三节

重点:

(1)战争的根本原因。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难点:分析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课型设计:新授课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板书设计 :

第三节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

2.的爆发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四、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

教师提问: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迅速提高的生产力驱使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侵略者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但是结果非常的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讲授鸦片贸易的背景时教师有所交代,所以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②既然结果不理想,英国采取了什么补救办法呢?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教师此时简单介绍一下"修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感情。

③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发生的原因。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

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的爆发

教师指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导出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

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

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史上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首先介绍中美俄两国的不同表现,然后由学生分析美国只是帮凶的原因。再分析俄国此时侵略中国的特点是什么?表现是什么?影响有什么?由学生回答。

四、的影响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此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做出相应补充

次鸦片战争 篇六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鸦片战争中所得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它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一次体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反动本质。

3.沙俄不但伙同英、法、美三国共同侵略中国,而且乘机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教师帮助学生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难点:这次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在此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交错关系,清政府对这次战争所持的态度。

教学用具:投影片、录像片

板书提纲: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2.《天津条约》1858年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2.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

3.《北京条约》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教师先放一段编辑好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录像,直观地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然后教师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法、美等国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是它们并不满足,决定利用中国爆发人民起义、清政府忙于镇压之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继续发展,扩大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了。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英国资本家们曾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然而他们所想往的美景没有出现。虽然外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大量涌进中国,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一直销路不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4年,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企图借机达到使中国全境开放;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并且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作为交换条件。而清政府担心外国势力继续深入,危及其统治利益,拒绝了“修约”要求。英法就阴谋发动战争来迫使清政府屈服。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1856年,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由,寻衅挑起战争。

(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有关“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的内容。)

教师指出:所谓“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是英法侵略者为发动侵略战争,蓄意制造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6年10月下旬,英国派兵舰突然闯进珠江口,炮轰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法国也出兵参加侵略战争,俄国和美国则以“调停”为名,充当英、法的帮凶。

面临英法联军的进攻,两广总督叶名琛不作战守准备,在衙门里梦想请神仙下界的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以至广州很快失陷。叶名琛也作了俘虏,被解往印度。时人讥讽他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广州陷落后,广州附近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打击敌人,使侵略者惊恐万状。(布置学生阅读小字部分。)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为了更快达到侵略目的,英法决定迅速北上,迫近清政府的统治中心,逼清政府就范,于是,英法联军除留一部分守广州外,其余军队于1858年乘舰北上,至天津白河口。美俄公使随联军同往,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5月20日,英法侵略军突然向大沽炮台攻击。大沽炮台陈旧落后,防务松弛,守将逃跑很快被联军攻占。接着侵略军又攻陷天津,扬言进攻北京,本来就没有抗敌决心的清政府慌作一团,咸丰帝慌忙派人与英法议和。6月初,谈判开始,英法代表骄横要挟。俄、美扮演“调停人”角色从中渔利。在俄美英法的威逼利诱下,清政府终于先后与四国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

2.《天津条约》

请学生诵读《天津条约》内容。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看看它们与《天津条约》有哪些相似与不同?(思考,暂不作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清政府暂时得到“安宁”。英法资产阶级虽已通过《天津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但欲壑难填,他们远不满足从中国攫取的利益,叫嚷:“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满意”,蓄意利用换约时机,向中国勒索更多特权。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找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大沽之战的小字。)

大沽之战英法惨败的消息传到英法国内,英法资产阶级恼羞成怒,叫嚣:“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应该教训中国人重视英国人,英国人高出于中国人之上,应成为中国人的主人”。1860年春,英、法组织新的侵华远征军,出动舰船200余艘,军队25000多名,于7月底闯到大沽口外准备发动进攻。面对英法两国扩大战争之势,清政府的腐败再次暴露出来,幻想与英法议和,不但未加强大沽防务,反而减弱防守,以示和谈诚意。此时,俄国公使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了“北塘毫无戒备,尽可进攻”的情报。8月1日,联军在北塘登陆,攻占大沽、天津。9月初,联军向通州推进。清政府派人到通州求和,谈判破裂。9月21日敌军进攻通州八里桥。清军“奋不顾身,齐声大呼杀贼,进如山倒”。而主帅僧格林沁等撤队逃跑,使全军动摇,八里桥失守。22日,咸丰仓皇出奔热河,留下他的异母弟恭亲王奕訢向侵略者求和。10月5日侵略军到达北京城下,6日进犯圆明园,13日控制了北京。

3.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150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风景秀丽集中外园林艺术之大成。如:长春园最北边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洋楼,是乾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土郎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造的。西洋楼景区的“大水法”和“远瀛观”系由白石砌成,虽为欧式建筑,但揉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中西合壁,堪称一绝。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的皇家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是当之无愧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一个英国军官,第一次抢到一个缕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1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心的蓝宝石果子。他将抢到的宝物,装了七大筐,归为己有。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宝物。在疯狂抢劫之后,18日,英国公使额尔金童命令几千名侵略军在园内四处放火。大火接连三天不熄,黑色的云团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烟灰一直飘到10多公里外的北京城内,圆明园竟成一片废墟。

(放圆明园沧桑史有关录像)

英法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仅引起广大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而且也受到世界进步人士的谴责。

(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雨果的评论。)

在火烧圆明园的同时,英法联军控制了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又一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4.《北京条约》的签订

1860年10月24日和25日,奕诉在武力威胁下与英法代表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要学生阅读归纳课本《北京条约》的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思考:英法又获得了哪些侵略权益?)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结束。

(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再次失败?)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

①清政府一心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外没有坚决抵抗的决心,从又恨又怕到求和要协投降。如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之后表现直至签订《北京条约》。

②清朝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如叶名琛与广州之战;僧格林泌指挥的八里桥保卫战;咸丰帝1860年逃往热河等。

③清政府寄希望于美、俄调停,而美俄两国实际上是英法进攻的帮凶,通过英法的侵略从中渔利。

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再次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同时也暴露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沙俄对中国领土的扩张的野心由来已久。

(引导学生回忆,清朝前期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终以《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两国东段边界。)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一方面积极参与协助英法侵略中国,另一方面,乘人之危,加紧侵占中国领土。1858年,沙俄用武力威胁清廷黑龙江将军奕訢签订了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又利用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之机,自称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功”,并以帮助镇压太平军为诱饵,向奕訢提交了一份新的中俄条约草案和俄国单方面绘制的东部边界地图,逼迫奕訢一字不能更易”,否则“兵端不难屡兴”。11月奕訢被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沙俄割占中国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此后又于1864年,188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中俄改订条约》前后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在中国近代史上,沙俄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讲述以上过程时可制成复合彩色投影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也可要求学生在课本地图上涂上颜色增强直观性,最后要学生看课本的归纳图表。)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前面讲《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时,已让同学思考回忆《南京条约》及附件有关知识,因此这里连续设问:中英鸦片战争对中国的主要危害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又遭受哪些更大的损害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出两次鸦片战争结果的比较。)

①丧失领土、主权的增多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割占香港岛,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而且关税、司法、领海等主权也遭到践踏。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进而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而沙俄则通过《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领土完整进一步丧失。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更为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准备了便利条件。

②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5个通商口岸,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打开了国门,但其侵略势力基本在东南沿海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规定,中国又增开了天津在内的11处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从大陆漫延至岛屿,从沿海深入到沿江内地。另外有关外国人、外国船的特殊规定,使他们的侵略活动更加有恃无恐。

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则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堂小结)放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剪辑录像,回顾本课内容。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6篇《第二次鸦片战争》,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春晓》教学感想(优秀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