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方法 >

学习统计学心得体会【最新10篇】

众鼎号分享 42593

众鼎号 分享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众鼎号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10篇《学习统计学心得体会》,如果能帮助到您,众鼎号将不胜荣幸。

统计学的含义与应用 篇一

一。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按大百科全书的定义: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分两种: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其内容 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如何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所关心的数据特征。

统计描述是指对由实验或调查而得到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从中抽出有用的信息,用表格或图像把它表示出来。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它通过对分散无序的原始资料的整理归纳,运用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得到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揭露客观事物内在数量规律性,达到认识的目的。

分组法是研究总体内部差异的重要方法,通过分组可以研究总体中不同类型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

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指标来反映和研究客观总体现象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

统计模型法是综合指标法的扩展。它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假定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客观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推断统计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所谓统计推断就是以一定的置信标准要求,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的方法。统计推断是逻辑归纳法在统计推理的应用,所以称为归纳推理的方法。

(1)参数估计法:当总体的界限已划定,总体某一数量特征(如总体平均数、方差等)的数值就是唯一确定的,所以把总体的数量特征称为总体参数。但是总体参数通常不知道,这就需要通过样本数据计算样本统计量,并以此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取值或取值区间,这种方法称之为参数估计法。

(2)假设检验法:假设检验的特点是,由于对总体的变化情况不了解,不妨先对总体的状况作某种假设,然后根据样本实际观察的资料对所作假设进行检验,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行动的取舍。假设检验的方法是统计推断常用的方法。

二。统计的应用

(一)统计的应用领域

统计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是一种通用的数据分析语言。

(二)统计的误用与滥用

统计常常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滥用。如,错误的统计定义、错误的图表提示、一个不合理的样本、数据的遗漏或逻辑错误等。这些误用有些是常识性的,有些是技术性的,有些则是故意的`。作为从数据中寻找事实的统计,却被有人变成了歪曲事实的工具。

学习统计学心得体会 篇二

从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一直以来都是从事统计工作,作为一名统计人,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敢于迎接挑战,成为一名优秀的统计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统计人,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的勤奋学习的精神。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作为一名统计人,一定要发扬学习精神,遵循“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加强统计业务及相关知识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提高政治素养,扩大知识储备。要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头脑。

二是要提高自身素质。统计工作要求统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统计业务知识、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以及一定的会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具备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求统计人员要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报表、文字处理和统计资料的综合开发,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强化工作技能。

三是要能深入基层。统计部门是一个服务机构,要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了解掌握具体的情况。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作为统计人要多与企业交流,多了解调查户,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事物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四是要有求真务实精神。发扬务实精神,就是想问题、做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我们统计工作的数据一定要切合实际,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务实的工作精神,我们要对我们的工作负责,而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自己尽早成为一名优秀的统计人。

统计 统计学 篇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渗透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多参加课外活动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收集数据。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参加暑假的夏令营活动吗?我们二年级7班和8班决定在暑假组织一次夏令营活动,一共有四个地点供大家选择,一起来看看。(课件1)

a、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明城市的领航者。

b、上海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刚刚开幕的世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c、海南三亚在我国的南方,金色的沙滩碧蓝的大海,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d、云南的昆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四季如春,百花盛开。

师:现在我想问问小朋友想去哪里举行夏令营呢?大家的想法现在不统一呀,可是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

生:统计。

师:统计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板书:统计)

2、初步统计。

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统计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想好你最想去的地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你们两个可别忘记自己呀,准备好了吗?开始。

二、整理数据。

1观察统计结果。

师:一起来看看,咱们班的小朋友最想去哪个地方?

生:xx。

师:那咱们两个班就可以决定去xx举行夏令营了吗?

师:为什么不是?谁来说说看?这只是我们班的情况,那还要怎么办呢?

师:在课前老师已经把7班的情况调查统计过了,瞧(出示表2)从这两个统计表中你们能知道去哪个城市了吗?但是这样的两张表看起来方便吗?为了让大家一看就能清楚明白的知道应该去哪个地方举办夏令营,老师给大家想了个办法。把两个班的统计结果填在一个统计表中。(出示表3)

2、认识复式统计表。

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继续板书课题)

师:复式统计表的上面一排是城市的名称,左边是班级。7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上面一排,8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下面一排。

师: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谁到前面来试试?(请一生上台)

师:现在统计的结果出来了,我们应该去哪个地方举办夏令营活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是的,应该分类的汇总,把两个班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加起来。

三、分析表中的数据,根据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仔细的观察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师:是的,统计表能让我们清楚明白的知道一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四、小组合作,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1、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小组长收集数据填在表格里。

3、每组的组长汇报,全班汇总。

4、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来安排比赛的时间?

5、小结:大家下课后要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这段时间老师就发现下课后再也没有追赶打闹的小朋友了,这样有益于身心健康,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发扬。

五、独立自主学习填写复式统计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导入:老师还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挺爱运动的,多运动锻炼身体,能增强人的体质,老师带来了咱们班小朋友一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二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请你打开书翻到107面,先完成中间的复式统计表,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2、对于体重较轻和较重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建议?

师:是的,我们不能偏食和挑食,每种菜里的营养都不同,我们要合理搭配,这样才能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

3、预测三年级时体重在哪个千克段的人最多?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重也在不断的增加,大家的推测是有道理的。

六、联系实际说说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统计表能让我们清楚明白的知道一些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统计的知识?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只要我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一定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统计 统计学 篇四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形成、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欲望,同时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合并”形成复式统计表,并体会制作复式统计图的必要,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体会其优越性

课件、作业纸

一、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1、收集信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周二下午开展的社团兴趣小组活动使大家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也都参加过,你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师: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各组的人数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依次出示四个兴趣小组图和相应的统计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2、填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表格。

(2)小组交流,全班校对。

3、制造冲突,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1)眼力大考验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眼力了。根据这四张统计表,看看你能不能快速得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1:古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葫芦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全班齐答)

请一列学生开火车回答,比赛。

问题2:古筝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问题3:葫芦丝兴趣小组女生有多少人?

问题4:笛子兴趣小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问题5:小提琴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女生呢?

问题6:小提琴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问题7:这四个兴趣小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

(问题比较淡薄,多提几个,___比___多/少,男总,女总等)

师:(对着最后一个学生)你的速度最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交流:比赛不公平。前面几个问题可以在一张表中直接看出来,最后一个问题要看四张表,信息不集中,不能一下子看出来,还需要进行计算,感觉麻烦了。师:既然感觉麻烦,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3)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交流。(产生把四张合并成一张的需求)

二、自主探究,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

(一)尝试、合作、交流

(1)刚才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一致认为要把四张表的信息合并到一张表中,究竟怎么合呢?请大家拿出老师准备的表格试一试。你可以使用整个表格,或选择表格中的一部分。要求:先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交流,每组选择一张比较满意的作品准备展示。

(2)收集答案,展示。

(3)师生交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四张表合并到现在的一张表中,很不错,每一种都是你们创造的,了不起。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合并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其他几个呢?

a。(完全是机械性合并的)你有什么感觉?

b。(稍微精简一些的)这个怎么样,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善的?从这张表格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c。(更加完整的)刚刚四张表格中的信息在这一张表格中都能找到吗?

(这张表格已经和我们数学上规范的统计表很像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书上的统计表。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到表头部分)

(二)完善统计表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四张表合并到现在的一张表中,很不错,每一种都是你们创造的,了不起。通过进一步比较,大家认为方案三比较科学合理。好现在我们就针对方案三具体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吗?视情况而定:

1、重复的栏去掉。

2、标题错误的修改。添上制表日期。

3、添加“总计”一栏(为了更加方便统计四个组的男生人数和四个组的女生人数,咱们通常还要加上总计一栏,你会填吗?依次说一说是怎样填的,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完善表头。说说表格中各个项目。最上面一行表示的是性别,最左边一列表示的是四个不同兴趣小组的名称,就是组别。表格的右下方是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单位/人。左上角写性别你觉得妥吗?在这一格中要反映出什么?如何填写呢?(根据学生回答分层完成表头设计)这三部分内容合起来我们称之为这个表格的表头。通过表头我们就可以很快知道这个表格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内容了。

(上面这一块要调整,重点认识表头,认识统计表的结构,可以说一说每一格表示什么含义)

(三)归纳小结,揭示“复式统计表”名称

我们已经把这四张简单的统计表合并成一张比较复杂一点儿的统计表了,简单一点的统计表我们叫单式统计表,比较复杂的这张表就叫复式统计表(板书添上“复式”)复式统计表是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标题、制表日期、表格,最主要的部分是表格,在表格中我们主要是要看懂表头,这个表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性别、组别和人数。在这张表中,横栏反映的是性别,纵栏反映的是组别,数据栏反映的是人数。

(四)填写统计表

一起填写,思考“合计数”怎么填写,“总计数”怎么算。还可以怎样算?(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比把两种不同算法的数字框起来。)

师:总计数有两种计算方法,正好起到了相互检验的作用。(总计数非常非常重要,必须要检验,横算则竖算检验,竖算则横算检验)

(五)眼力再考验

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再玩一次眼力大考验问题(把书上几个问题放进来)(“从复式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多说一说)。这次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复式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板书:更集中、更丰富、好比较)(好比较放在最后)

三、组织实际调查(第85页练一练)

1、提出问题

师:刚才提到的四种乐器,古筝、葫芦丝、笛子和小提琴,如果选择其中一种,你想学习什么?其他同学呢?你觉得男、女生对这些乐器的喜好有什么区别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可以先进行调查)那我们需要调查哪些内容呢?

2、收集、整理数据

怎样来进行这个活动呢?(小组交流,集体评议,引导明确:先在小组内调查统计,分类整理收集数据,再把小组数据汇总到全班完成统计)可以请一名学生来组织全班的汇总。

3、描述数据

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到书上的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怎么填写。(表头先不出示,让学生想一想这张统计表的表头可以怎样设计)

4、分析比较

(1)全班同学想学习哪种乐器的最多

(2)男生想学习哪种乐器的最多?女生呢?你觉得男、女生对这些乐器的喜好有什么区别?

(3)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四、练习应用,感受联系(练习十五第一题)

阳阳调查了东山小学各个班级会游泳的人数,统计的结果如下:(课件出示)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是有3个班,每班都有一些会游泳的同学)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吗?并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独立完成在书上。提醒他们认真填写,确保准确无误。全班校对。指名学生重点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应该怎样计算,以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交流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

(计算量非常大,可以尝试使用计算器帮助计算,重点要放在分析解决问题上面)

五、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力有关统计的知识,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表,叫什么?那你有什么收获呢?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复式统计表吗?

2、课后实践作业(练习十五第二题)。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并把数据整理到一张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通过调查,你有什么发现。【汪】要注意到复式统计表的几个注意点:

1、复式统计表结构的完整(标题、日期、表格)

2、复式统计表数据的准确(总计这一栏要重点讲,必须要检验)

3、复式统计表排版的美观(总体布局是横排还是竖排视情况而定)

统计 统计学 篇五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并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与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体验统计方法,在统计过程中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认识并能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掌握正确的统计方法,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小黑板。

1、师生谈话:青云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参加了兴趣小组活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105页例一的场景图)

2、师:青云小学五年级有哪几个兴趣小组在活动?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3、师:我们要把这些信息进行统计,统计的方式有哪些?

4、揭示课题:统计表是统计的方式之一,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和研究较复杂的统计表。

板书课题:统计表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课件直接导入新课。从学生常见的活动中,提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1、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

2、师:想想应该怎样进行简单核对呢?

学生同桌讨论。

集体核对,订正。

3、师:比一比这4张统计表,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师: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5、师:如果老师要查有关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情况,要查几张表?方便吗?

能不能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呢?

6、师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了一个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情况进行对比就比较麻烦。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也就是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在学生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统计表的缺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欲望。

1、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这张表大概是个什么样子的呢?应该设计成几行几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例题复式统计表空表)。

2、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各部分名称:标题、制表日期、表头、项目名称、数据。

①师:谁先来给这张统计表取个名称?

生:青云小学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课件同步显示)

②师:制表日期知道吗?

生齐答:20xx年12月。(课件同步显示)

③师:为了能清楚的看出表中统计的内容,我们要在统计表的这一格设计好表头。师指着表头,告诉学生,这叫统计表的。表头,它被分成了几部分?

④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课件显示:组别、航模小组、民乐小组、书法小组、美术小组。“组别”代表哪几个栏目?

⑤师:(课件显示:性别、男、女。)“性别”代表哪几个栏目?共3页,当前第1页123

⑥师:(课件显示:合计、总计)各小组的合计数分别填在表中的什么位置?“总计栏”的总计数分别怎样算?

⑦师:(课件显示:人数)“人数”代表表中的空格,也就我们所要填写的数据。

⑧讨论:先填什么?再填什么?

学生独立填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一定的预习,所以教师没有花时间让学生独立设计统计表,而是直接用课件演示复式统计表的常用格式,通过逐步演示与探讨,让学生认识、理解复式统计表各个部分的名称及填写方法。

1、校对数据(课件逐步演示)

2、师:怎样计算合计数与总计数?有什么区别?

3、小结:合计数是男女生人数的合计,应横向相加;总计数是四个小组人数的总计,应纵向相加。

4、分析数据:从统计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它和前面的四张统计表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5、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6、小结:这个统计表是把四个有联系的简单统计表合并而成的,横向、纵向的栏目都比较多,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完善课题)

【设计意图】

填写合计数和总计数是填写复式统计表的难点,让学生讨论填写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填写方法,理解统计这些数据的意义。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1、完成第106页“练一练”。

①、师:你能试着填写这张统计表吗?

学生独立填表。

②学生尝试填写,师巡视,让一名同学板演(小黑板)。

③师:请大家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

生小组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④师追问:

“合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总计数呢?还可以怎样计算?师:总计数有两种计算方法,正好起到了相互检验的作用。

⑤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有何感想?

【设计意图】

加深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巩固对统计表的填写,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体会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1、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①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②提出填表的要求。提醒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学生独立填空。

③分析统计表,引导学生解答讨论题。

④追问:看了这两张统计表中,你有哪些想法?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课件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课后完成五年级一班同学家庭电话拥有情况统计表。

【设计意图】

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材分析:

例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了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境,并给出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先让学生把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单式统计表里。这样,既让学生回忆了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体会到每张统计表只能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情况,又为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把4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这一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需要,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作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复式统计表里,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这就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通过填写数据,体会到复式统计表是前面几个同类单式统计表的综合,在一张复式统计表里能够同时反映4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在填表后、教材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针对填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让学生交流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的方法;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以及它与单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思路:

本课是有关复式统计表的新授课,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的设计与数据分析。教学时,让学生面对实际情境或问题学习统计。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开始,从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小组活动导入新课,填好四张单式统计表后,明确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某一兴趣小组的男女生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引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复式统计表时,先让学生思考合并后的统计表要统计哪些内容,是什么样子,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在初步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电脑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然后让学生试着填写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在填表时体会,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应的组别、性别;每个数据填入表格,都要根据它的组别、性别,找到相应的位置。学生独立填写后,再组织交流。再与前面的单式统计表作比较,让学生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它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单式统计表多得多。最后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增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统计 统计学 篇六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2.教材分析:

本节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认识统计表,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结合具体的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评价设计

1、自由发言说一说数据收集的方法,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以举手的形式收集数据并将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3、小组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对目标3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怎样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对,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色人数96158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统计 统计学 篇七

《体积单位换算》这节课我是按照平时上课的要求来上的,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上课的效果看来比精心准备的公开课来得实在一些,就此也对这节课的设计以及上课后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最初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体积单位,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但是考虑到1000这个数字太大了,如果说要让学生感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就用1000个学具小正方体装在1个1立方分米的学具盒内,但是一千个这样的小学具不好找,再说找到了也得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实践操作。基于以下原因:1.考虑到自己的课件操作水平较好。2.观察法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虽然不常用,但也在一定的领域产生相应的作用!3.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易于并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显示的、探索的数学活动。所以本节课期望通过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来理解这个进率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纯粹依靠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讲解。教学方法主要以学生的观察学习法和教师的讲解法为主。所以本节课教师的语言要求非常关键,重点在于10个小正方体排过去长10cm也就是1dm,宽数过去共有10个小正方体共10cm也就是1dm,高数上去共有10个小正方体共10个10cm也就是1dm。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加强了板书的设计,力求以合理醒目的板书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由于制作的课件能够很好的给学生以直观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又有个计数器来记录小正方体的个数,学生一边观看演示,一边跟着计数器来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很好的理解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如果说直观演示从感性的角度来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通过第二环节的推导给学生从理性推理的角度来认识这个规律。

通过观察学生的上课参与反应和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可以感觉到这节课的上课效益还是挺好的。

我想这次课上得比较成功的原因是课件的制作能够比较直观的给学生1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可以装1000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从而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这样课件的动态演示消除了以往静态的模型教学。

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能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我又担心没有符合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

回头我又想了想,让学生通过观察不也是让学生在体验吗?经历并不一定局限在所谓的动手操作吧?想想现在的课堂为了迎合新课标的要求一味的追求所谓的动手操作而出现有动手没有实质的空虚课堂!我这节课虽然没有通过学生的动手,但却让学生动眼动脑,经历了这个知识的形成啊!回想起学生一边观察课件的演示一遍随着课件小正方体的增1,2,3,……,10,20,30,……,100,200,300……的数,不是印证了他们也在体验这个过程吗?

统计 统计学 篇八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第一课时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统计表、课件教学过程:

学生打鼓表演。

师:同学们表演得太好了,谢谢你们!

对了,老师昨天安排大家去收集三年级各班同学打鼓的人数,收集好了吗?(生:?)好,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各班打鼓的人数是多少。(师随机出示各班打鼓人数)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能够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现在,谁能根据这些数据很快说出哪个班参加打鼓的男生最少?(生:)这位同学回答正确,但老师觉得还不够快。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据整理一下,结果又会怎样呢?

请同学们拿出表

1、表2,告诉老师,表

1、表2分别统计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合作完成表

1、表2,并指明两位同学上台填表。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表

1、表2,根据学生汇报,完成表

1、表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哪个班参加打鼓的女生最多吗?对,通过我们整理之后填在统计表的数据一目了然,能很快看出谁多谁少。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表:表1只统计了三年级各班男生打鼓的人数,表2只统计了女生打鼓的人数,它们统计的内容都比较单一,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

(1)、这两张表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2)、三(1)班参加打鼓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3)、三(2)班参加打鼓的男生比女生少几人?根据解决问题存在不方便,尝试把两张表合并起来。

1、介绍表格出示复式统计表,简单介绍表头、标题。

2、填写复式统计表。同桌合作完成表3,指明上台填写。

4、命名统计表

像表3这种可以统计两组或更多组数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1)、哪两个班参加打鼓的男生人数一样多?(2)、三(4)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打鼓?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内容。

2、统计本班同学喜欢这些活动的情况。完成表4指明两位同学上台,一位填表,一位统计数据并汇报。

3、根据统计数据回答问题

(1)、你能从这张复式统计表中获得什么信息?

(2)、你能根据表中统计的数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4)、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算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全班有多少人吗?

4、根据学生计算的人数适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学习统计学心得体会 篇九

这学期专业开设了统计学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对统计学应用领域及其类型和基本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展示、分析的技术。但这都是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纸上谈兵。统计是处理数据的一门科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统计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会用到统计方法。理论须用来指导实践,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为此,在本学期即将结束之时,我们教研室特安排了一周的试验时间。通过实践提高我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思想,也通过试验加深我们对课本上理论的认识和掌握。

随着人们对定量研究的日益重视,统计方法已被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几乎所有的的研究领域都要用到统计方法,比如政府部门、学术研究领、日常生活中、公司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都要统计。因此学好统计学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斗有好处,通过时间加深对统计学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显得更为重要。

统计学常见概念及解析 篇十

(1)自由度 d.f.

统计学上的自由度是指当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的参数时, 样本中独立或能自由变化的自变量的个数,称为该统计量的自由度。 统计学上的自由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时,由于样本中的 n 个数都是相互独立的,从其中抽出任何一个数都不影响其他数据,所以其自由度为n。

在估计总体的方差时,使用的是离差平方和。只要n-1个数的离差平方和确定了,方差也就确定了;因为在均值确定后,如果知道了其中n-1个数的值,第n个数的值也就确定了。这里,均值就相当于一个限制条件,由于加了这个限制条件,估计总体方差的自由度为n-1。

例如,有一个有4个数据(n=4)的样本,其平均值m等于5,即受到m=5的条件限制,在自由确定4、2、5三个数据后, 第四个数据只能是9,否则m≠5。因而这里的自由度υ=n-1=4-1=3。推而广之,任何统计量的自由度υ=n-k(k为限制条件的个数)。

其次,统计模型的自由度等于可自由取值的自变量的个数。如在回归方程中,如果共有p个参数需要估计,则其中包括了p-1个自变量(与截距对应的自变量是常量1)。因此该回归方程的自由度为p-1。

(2)偏相关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在消除其他变量影响的条件下,所计算的某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在多元相关分析中,简单相关系数可能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性,因为变量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们可能受到不止一个变量的影响。这个时候偏相关系数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假设我们需要计算X和Y之间的相关性,Z代表其他所有的变量,X和Y的偏相关系数可以认为是X和Z线性回归得到的残差Rx与Y和Z线性回归得到的残差Ry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即pearson相关系数。

(3)标准回归系数

标准回归系数,是指消除了因变量y和自变量x1,x2,…xn所取单位的影响之后的回归系数,其绝对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了xi对y的影响程度。

(4)Wald 检验

Wald 统计量我们先对无约束模型得到参数的估计值,再代入约束条件检查约束条件是否成立;

wald 检验一般适用于检验非线性的约束条件(当然也可以检验线性的约束条件),通过对原方程(无约束模型)进行估计,构造出检验统计量,该统计量在大样本下服从卡方分布,自由度为约束条件。

wald检验的思想是:如果约束是有效的,那么在没有约束情况下估计出来的估计量应该渐进地满足约束条件,因为MLE(极大似然估计)是一致的。

(5)显著水平

显著性水平是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内,可能犯错误的概率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显著性是对差异的程度而言的,程度不同说明引起变动的原因也有不同:一类是条件差异,一类是随机差异。它是在进行假设检验时事先确定一个可允许的作为判断界限的小概率标准。

拓展资料

1.主要术语

统计学(statistics):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推断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变量(variable):每次观察会得到不同结果的某种特征。

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类别的变量。

顺序变量(rank variable):又称有序分类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有序类别的变量。

数值型变量(metric variable):又称定量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数字的变量。

均值(mean):均值也就是平均数,有时特指算术平均数,这是相对其他方式计算的均值,求法是先将所有数字加起来,然后除以数字的个数,这是测量集中趋势,或者说平均数的一种方法。

中位数(median):也就是选取中间的数,要找中位数,首先需要从小到大排序,排序后,再看中间的数字是什么。

众数(mode):众数也就是数据集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数字。

2.相关观念

为了将统计学应用到科学,工业以及社会问题上,我们由研究母体开始。这可能是一个国家的人民,石头中的水晶,或者是某家特定工厂所生产的商品。一个母体甚至可能由许多次同样的观察程序所组成;由这种资料收集所组成的母体我们称它叫时间序列。

为了实际的理由,我们选择研究母体的子集代替研究母体的每一笔资料,这个子集称做样本。以某种经验设计实验所搜集的样本叫做资料。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对象,并且被用做两种相关的用途:描述和推论。描述统计学处理有关叙述的问题:资料是否可以被有效的摘要,不论是以数学或是图片表现,以用来代表母体的性质?基础的数学描述包括了平均数和标准差。图像的摘要则包含了许多种的表和图。

推论统计学被用来将资料中的数据模型化,计算它的机率并且做出对于母体的推论。这个推论可能以对/错问题的答案所呈现(假设检定),对于数字特征量的估计(估计),对于未来观察的预测,关联性的预测(相关性),或是将关系模型化(回归)。其他的模型化技术包括变异数分析(ANOVA),时间序列,以及数据挖掘。

相关的观念特别值得被拿出来讨论。对于资料集合的统计分析可能显示两个变量(母体中的两种性质)倾向于一起变动,好像它们是相连的。一样。举例来说,对于人收入和死亡年龄的研究期刊可能会发现穷人比起富人平均来说倾向拥有较短的生命。这两个变量被称做相关的。但是实际上,我们不能直接推论这两个变量中有因果关系;参见相关性推论因果关系(逻辑谬误)。

如果样本足以代表母体的,那么由样本所做的推论和结论可以被引申到整个母体之上。最大的问题在于决定样本是否足以代表 整个母体。统计学提供了许多方法来估计和修正样本和收集资料过程中的随机性(误差),如同上面所提到的透过经验所设计的实验。参见实验设计。

要了解随机性或是机率必须具备基本的数学观念。数理统计(通常又叫做统计理论)是应用数学的分支,它使用机率论来分析并且验证统计的理论基础。

任何统计方法是有效的只有当这个系统或是所讨论的母体满足方法论的基本假设。误用统计学可能会导致描述面或是推论面严重的错误,这个错误可能会影响社会政策,医疗实践以及桥梁或是核能发电计划结构的可靠性。

即使统计学被正确的应用,结果对于不是专家的人来说可能会难以陈述。举例来说,统计资料中显著的改变可能是由样本的随机变量所导致,但是这个显著性可能与大众的直觉相悖。人们需要一些统计的技巧(或怀疑)以面对每天日常生活中透过引用统计数据所获得的资讯。

3.统计方法

测量的尺度

统计学一共有四种测量的尺度或是四种测量的方式。这四种测量(名目、顺序、等距、等比)在统计过程中具有不等的实用性 。

等比尺度(Ratio measurements)拥有零值及资料间的距离是相等被定义的;

等距尺度(Interval measurements)资料间的距离是相等被定义的但是它的零值并非绝对的无而是自行定义的(如智力或温度的测量);

顺序尺度( Ordinal measurements)的意义并非表现在其值而是在其顺序之上;

名目尺度(Nominal measurements)的测量值则不具量的意义。

统计技术

以下列出一些有名的统计检定方法以及可供验证实验数据的程序

Fisher最小显著差异法(Fisher's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 )

学生t检验(Student's t-test)

曼-惠特尼 U 检定(Mann-Whitney U)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相关性(correlation)

皮尔森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史匹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卡方分布(chi-square )

4.创立时期

德国的斯勒兹曾说过:“统计是动态的历史,历史是静态的统计”。可见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和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联的。

统计学的萌芽产生在欧洲,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是统计学的创立时期。在这一时期,统计学理论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术派别,主要有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学习统计学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网页设计学习心得(优秀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