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优秀7篇】
《济南的冬天》是由我国作家、小说家和剧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轻快、自然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众鼎号为您带来了7篇《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如果能帮助到您,众鼎号将不胜荣幸。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水的特点,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抒发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对学生写作写景类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并理解文章总分的层次结构,理解并掌握济南冬天的总体特征:无风、响晴、温晴,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水景的精妙,感悟情与景的融合。
第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分析文中对景物的细致描绘,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培养合作探究以及分析语句的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发现大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内容与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于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分析并理解文章总分的层次结构,理解并掌握济南冬天的总体特征:无风、响晴、温晴。难点是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发现大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说学情
对于刚跨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景的美文,而且此阶段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他们的思维潜力和审美潜力尚在构成之中,对于散文这种文体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困难。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主要以引导启发法为主,同时融合诵读欣赏法、关键词教学法、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和品味济南冬天的美,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四、说学法
我确定如下学法:朗读体会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结合着教师的问题,指导学生多种形式阅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赏析能力;同时,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开始上课时,我会先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燕京一带冬天的雪花,感受边塞地区冬天的奇寒,引出素有“奇寒”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我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默读课文,结合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并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在课堂上分享,教师补充。随后,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感受朗读的情感以及句子的停顿。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组员之间互相纠正语音语调。
然后,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很快会总结出: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此环节,先让学生默读,独立思考以下问题: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呢?然后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回答出: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整体上文章是总分的结构。
第一步:济南冬天的水色。
教师要求学生再读第六自然段,找出自己认为描写济南的冬天水色之美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可能会回答出:“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不忍得”一词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教师接着提问学生:“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好处,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后,回答出: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略去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
第二步:体会情感。
教师要求再读全文,并提问: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回答出:最后一句的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静的蓝水晶般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第三步:写法探究。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指名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可能会回答出以下特点:①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作者扣住这一点,四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六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②作者拓展想象,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③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这个环节,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追随老舍的足迹,给第一次来济南的游人介绍济南的冬天。这样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课文内容。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这个环节,我会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归纳补充这样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六)实际演练,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冬景,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形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济南的冬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以反映自然为主题。《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的写景散文。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预设)
新课程强调,教学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教材定位,单元要求、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虑,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词语,(新课标认为,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2、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3、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感情情景融合。
2、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散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感情。
2、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河山一草一木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预设:
1、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课文只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
(2)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及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1)写景方法的分析
(2)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职责主要在于教学生学。”同时《课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融洽交流互动合作。为此,教读本文时采用如下的方法:
1、朗读法:“教学干法读为本”。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2、点拔法:运用点拔法以突出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征。同时点拔法能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
3、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4、比较阅读法:通过前一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法。
5、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
三、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二节课的时间。
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
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的内容,目的是通过了解一篇,品析一节,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幕出示济南的风景图片
(二)检查预习:检查预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情,以便更好的安排教学环节。
(三)听录音朗读、分组朗读:
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然后思考。要求学生动笔圈点勾画最能表现济南冬天特点的句子和优美语句。(我们知道,“教学之法读为本”,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内容,欣赏美景。
(四)感知一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速读并讨论: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济南的冬天美在
(用一句话概括)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
(用一个词表达)
以上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小组合作探讨并归纳点结,理清思路
预设:济南的冬天美在哪几方面?
(屏幕出示)
生成:
阳光朗照下的山景——温静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景——秀气
温晴
城外山景——淡雅
水:蓝色、清亮
景美、情美
(五)品析一节(第3段)
艺术美
1、学法指导:
(1)回忆复习《春》分析写景抒情文章方法(四问)
①写什么景?抒什么情?
②景物特点
③怎样写景抒情
(2)预设问题:请找出本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片段。(第三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2、屏幕出示阅读要求:
(1)找出中心句
(2)划分层次
(3)理清写景顺序
(4)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5)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6)画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任选以上内容中一至二项从段中找出答案,准备发言。(合作、探究)
4、教师要求学生依次解答问题,教师的点拔,小结、同学们的诵读穿插其间。学生解答后经老师订正后在屏幕上修正内容。这一环节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动动。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层次地分析理解课文,进行语言分析,语感体验,将特有的知识密度充分于一个精段小小的空间。
(六)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五、总结
新课程强调教师授课要“用教材教”,一篇课文,仅仅只是一个例子,教学过程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探究美、创造美”。学完一篇课文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今天要说课的课文是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课文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大约是老舍19xx年冬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教授时写的。原文是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本课只是其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第1卷第6期上(19xx年4月版)。本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是一篇精湛的散文。济南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之中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在语言大师的笔下,它的山光水色无不富于诗情画意的自然美,成为令人神往的地方,这就是老舍妙笔生花的神力。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在教学上有三大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而且把“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放在了第一位,因此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学会用心感受自然,热爱自然。其次是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再次则是培养学生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本文作为一篇精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教学时必须向学生重点讲解作者是如何得出济南冬天的独特天气特征的,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的方法,以及作者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情感的写法。
四、说教学难点
教学中如何去组织好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学习恐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的学生一听到老师说可以进行讨论,他就来劲了,以为可以自由发挥了,也就不会认真地去阅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疑问,然后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就必须做到放得开,还要收得拢。至于品味文中优美语言则是另一个难点。刚进入七年级的同学,说要让他们自己去赏析精美散文的语言,他们还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说可以从修辞的运用这一方面去分析,所以教学时就必须讲清楚讲透彻。
五、说教学设计
本文作为讲读课文,可以安排二个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解说标题,简介作者,积累字词,整体感知并探究课文内容第一段;第二课时探究课文内容第二至五段,学习景物描写方法,品味文章精美语言,总结全文并拓展延伸。
六、说教学过程及内容
1、导入语
一篇课文的导入语,要求短小精悍,新颖别致,能很好地吸引住学生。本文的教学可以从本单元的第一课,也就是朱自清的《春》导入。
2、解说标题
这一过程要做到认真细致,理解了标题,文末那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理解也就非常容易了。可以从修饰语和中心语的关系这一方面来理解,标题是特定环境(济南)里的冬天,而文末则是特定时令(冬天)里的济南。
3、说作者
抓住老舍的原名,字,称号,两部著名小说《四世同堂》和《骆驼祥子》以及话剧《茶馆》,《龙须沟》即可。
4、说字词积累
这一环节,我觉得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必不可少,不过也简单,就几分钟,可以从读准字音,区分形似字,解释并积累词语等几个方面着手。
5、说整体感知
本文是写景抒情散文,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反复阅读,例如老师范读,学生范读,齐读等,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去感知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济南冬天的景物,对济南冬天的感情以及全文的层次结构等。当然也可以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
6、说具体内容探究
这个环节是重点,也是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环节。内容探究可以逐段逐段进行,同时要落实到具体问题。问题的设计必须涵盖每个段落,或者内容方面,或者层次结构方面,或者修辞方面,或者语言方面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可以。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进行合作讨论,质疑,也可以由老师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作答。例如文章第一段的探究,就可以设计问题为以下几个:济南的冬天气候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一特点的?济南的冬天是“听不到风声”的跟“没有风”有什么区别?“宝地”一词体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至于作者观察角度选择和变化,语言的运用,色彩的调配,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情景交融等方面的探究则必须是站在全文的高度上来进行。
另外在探究之前,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一可以锻炼朗读能力,二可以培养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嘛。
七、说学生学法
学生刚刚学习完本单元第一课,朱自清的《春》,或多或少具备了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基础,因此本文的学习,可以进行分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质疑。当然每组的任务要明确,讨论时也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成为闲聊。最后每一个问题我都得归纳明确。
八、说拓展延伸
在连续学习了两篇写景抒情散文之后,可以让学生练练笔,也来写写自己身边的景物。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特征,用形象生动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结合当前时令,可以拟好题,例如《秋天的田野》,《xx的秋天》等,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拟题目,字数不要求多,一两百字就可以了。写好的可以拿出来展示一下,奇文共欣赏哦!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本文时的思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其中肯定有些不妥当的地方,在此就恳请各位指正,我一定虚心接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嘛!
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四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同学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同学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同学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天》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同学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天》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同学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家乡冬天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天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同学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方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四、析教法: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同学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同学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天、写济南的冬天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同学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同学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方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同学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同学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同学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同学用学习前一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同学写一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同学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同学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同学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同学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同学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同学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所在。
2、设问法
同学一边读文章,老师一边设疑,让同学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同学既自主学习,又合作探究。
3、比较法
教师提出两种情况让同学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其中不同,从而明白其优劣,作出正确英明的选择。比如,让同学体会“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之间的差别;体会把“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另起一段与课文原来写法的不一样。
六、谈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面向全体同学,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初读,整体把握→精读,学习方法→品读,体会感情→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启发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同学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天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冬天的济南》看看。
激趣是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学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我采用的方法则是唤醒同学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萌生求知欲望。
(二)初读,整体把握
1、让同学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来概括。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待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这一步骤,有两个理由:一是让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让同学把握文章总—分的结构。
(三)精读,学习方法
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同学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段落,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同学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方法。然后再让同学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方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用了这些方法,有无新的写景方法。最后教师让同学质疑第五段,大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方法。
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同学一些方法,让同学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品读,体会感情
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同学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天的?你是怎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什么建议?有人提议把题目《济南的冬天》改成《冬天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同学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同学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同学要批判性地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
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把文章由长读短的过程。
(五)习作,学以致用
让同学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布置写作,用意只有一个,就是让同学巩固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众多写景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会把景物写活、写生动。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的山、水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本文也是本学段写景散文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景散文生动、细腻的写作手法,为后面散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对新课标和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贮蓄”“澄清”等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通过不同的景色来描写济南冬天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想象力、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品味济南冬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由于本文是写景散文,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对几种重要修辞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领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说学情
接下来,我谈一谈对学情的把握。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散文的鉴赏能力还处在初步学习阶段,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握,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体会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保证授课的生动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我将指导学生采用朗读法和小组交流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以读促悟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图片导入法进行导入,我会在ppt上给学生展示几个不同地方的冬景图,让学生讨论其不同之处,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谈一谈当地冬天的特点。随后我会提问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在作者笔下有哪奇特之处?在学生思考时,我将顺势抛出课题《济南的冬天》。接下来我会带领学生进入本篇文章的学习。
(二)初读冬景,理清脉络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讲解课文之前,我会让学生充分地读。具体如下:
课前学生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了生字词,并且搜集了作者相关背景资料,因此在本环节,我将首先让个别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读写和作者背景的讲解,对学生回答不足的地方我会进行补充说明。
然后我将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在此设置两个问题,一是概括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概括文章每段的段落大意。通过5分钟的朗读和思考,我会提问学生对济南冬天特点的概括,引导学生回答出温情的特点,并且概括出段落大意。通过学生自主分析文章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细读冬景,感受画面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研读环节,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提问学生作者是采用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学生能够很快的回答出山景和水景。之后我会提问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是济南冬天的山景分为那几幅画面?
其次是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学生在分组讨论时我会加以巡视点拨,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济南冬天的山景图分为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并概括出水的温、清、绿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四)再读冬景,品味语言
在本环节,我将着重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即修辞手法运用。我会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比如让学生回答“一个老城在阳光下暖和安适地睡着”属于什么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回答出属于拟人的手法,作用在于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情。之后我会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品析这些优美的句子,并且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五)拓展阅读,对比感悟
在本环节,我会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赏析梁实秋先生的《北平的冬天》的片段,分析作者笔下北平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冬天,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鉴赏感悟能力。
(六)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至此,本课的重难点已经顺利突破,本节课也已经接近尾声,最后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并设计总结语:“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此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这一环节给学生布置作业,试着写一篇关于冬景的文章,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并能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不仅对课文的内容做了总结,也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六、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比较注重直观、系统,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六
一、依托单元说教材
人文主题:《济南的冬天》是部编教材七上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主题是“四季美景”,由一组描写景物的优美诗文组成,学生在美景、美情、美言中,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晴”的特点,用温婉的语言,融情于景的写法,给读者“温情”的感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语文要素之一:朗读。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本课的重点是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语文要素之二:赏景。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情景,获得情感体验。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济南的冬天》要品味细腻、生动的景物描写,唤起对事物的细微感觉。
二、植根课标说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同时要求:“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品读”来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创意。
【教学目标】
1.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赏析文中之景。
2.品读,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比拟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教学创意】
本文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因此,本课的主要教学板块:抓住“温晴”,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中之景;抓住“温情”,品味精美语言,体会笔下之情。
三、立足学情说过程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融合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诵读欣赏法。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
2、关键词教学法。围绕“温晴”和“温情”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济南冬天之美,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立足学生的学情及选用的教学方法,下面我来说说主要的教学步骤及策略意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老舍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济南的冬天》。
(策略意图:用老舍先生的话及描写济南的诗句导入新课,意图将厚实的知识储备用精当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开课直奔正题,初步感知老舍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赏析文中之景。(铺垫一)
师:默读全篇,圈点勾画,边读边思考问题: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词语提示:宝地、理想的境界、温晴、慈善、有山有水)
2、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济南的冬天像小山摇篮图(暖城)、雪后初晴图、淡雅水墨画(暖山)、空灵水晶图(冒热气的水)(屏幕)
小结:从全文看,作者的笔触由暖阳、暖城、暖山,到不结冰的水,所表现的都是温暖晴和。
(策略意图:让学生活动方式具体:默读全篇,圈点勾画;让活动内容明确:围绕“温晴”一词整体感知冬天的特点;让活动难度适中:用济南的冬天像……,来欣赏景物之美。这一板块的设计,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了内容上的铺垫。)
过渡语:以上我们欣赏了济南“温晴”的冬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老师来介绍老舍与济南的情缘。(铺垫二)
师:1930年7月,老舍受邀来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在济南生活的四年多时间里,他陶醉于济南秀美安适的风光山水,倾情于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他用温情诗意的笔触描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景致……。
链接材料:
“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舒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吊济南》
(策略意图:用老舍与济南的情缘介绍,使学生体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下一下教学环节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三、品读,体会笔下之情
师:找出语句、做好批注、标出重音和停连、动情朗读,你从哪些句中读出了老舍对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老舍是怎样做到融情于景的呢?
批注示例: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济南城小山的喜爱之情。“小摇篮”“安静不动地低声说”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饱含喜爱之情。
重音、停连示例: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停连,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策略意图:示例就是“授之于渔”。用具体的示例,教学生做批注的角度和方法,朗读中重音和停连的规律和方法。师生的合作,让后面的小组合作有章可循。)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三幅图的批注和朗读。
学生找到的“温情”语句可能有: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真”字,一个“算”字,直接赞美济南。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个“妙”字,再加上用“最”字修饰,喜爱之情显露至极。
“那些小山太秀气了!”一个“秀气”,再加上“太”,我读出了老舍先生的怜爱之情。
“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小”字体现出了爱惜,“名手”再次赞美。
(策略意图:品读是本课的重头戏。批注指导,让学生学会品味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作技巧;朗读指导,让学生诵读含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直抒胸臆或笔下有情的写作风格。)
老舍自从踏上济南这块土地,就深深地爱上了这座中古老城。正如他自己所述:“济南的每一角落,似乎都存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美,同学们还学了抓住关键语句,用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方法去欣赏美。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以赞美与喜爱之情,朗读课文的部分美句,再次感受济南的“温晴”与老舍的“温情”吧。
齐颂: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策略意图:提取文中的精妙语句,组成一篇精美的小短文,在诵读中感受济南的“温晴”与老舍的“温情”,可谓余味犹存。)
四、基于课堂说反思
这是一节精心设计、精彩迭出的展示课。它将朗读与欣赏巧妙结合,做到了在读赏美景、品美言的活动中体悟美情。
练习朗读,美在情感。
余映潮老师说:朗读是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老师的指导“手法精美,过程生动”。听,“特别”一词重音突现,情感凸显,读出济南城内的温暖、温柔。老师的指导“有引有读,形式活波”。听,教师在指导比较停顿与不停顿的区别;学生试读,再齐读。老师的指导“小步轻迈,层次细腻”。听,先读好重音,再练习停连,读出了节奏变化之美,读出了旋律起伏之美,读出了情感丰富之美。
文句撷英,妙在创意。
创意一:老师设计了“济南的冬天像……”的活动,切入点的选择巧妙。这个活动是对文章整体意境的把握。学生很容易地找出了“摇篮”“画”“蓝水晶”三个比喻,为他们进一步品读的做好了铺垫。
创意二:语言赏析先引后放。老师的批注指导给学生指明了角度和方法,主问题设计的话题宽泛。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拟人句、比喻句的品析;重点字词“顶”“镶”等的品析。这一创意设计,层层深入,学生拾级而上,步步登高,学生的思维在激动中亢奋,巧掀高潮。
创意三:结束时,老师撷取文中词句,组合成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这一活动,妙在“一箭双雕”,既回顾课文内容的重点,又升华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切实地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节课既有知识的储备,又有动情的指导;既有诗意的讲析,又有微文的呈现;既有“直奔正题”的开课,又有“余味犹存”的收束。使人欣赏到了《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景物的“温晴”美和作者的“温情”美。
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语文的阅读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还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更是我今后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方向。
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七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
教学难点: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说教学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五、四、说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 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 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 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 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 :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 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 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与北平比——无风声 与伦敦比——无重雾
与热带比——无毒日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薄雪覆盖下的山 秀气
城外的远山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7篇《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