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3篇《初中化学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初中化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提出问题]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学习]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观察化学变化
[阅读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化学变化的奥秘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明确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课后作业]
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完成P6交流共享。
3.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初中化学课教案 篇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生初步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生对化学知识的渴求。
2、了解什么是化学和化学的发展。
主要教法
实验激趣、指导阅读、举例说明、组织交流、总结引题
主要学法
倾听、阅读、观察、思考、交流
教学设计
实验激趣
师:同学们,世界上哪种颜色的花最多?
生:红色、黄色、紫色等。
师:白色的花最多。这个答案我是在某一期《开心辞典》中知道的。可是,多数人喜欢颜色鲜艳的花。现在,师这里有一朵白色的花,我们试试把它变成红色的,你有什么办法吗?生:每片花瓣上都贴上红色的纸、用红墨水浸泡花朵??
师:同学们的办法是可以的,我还有另一种[www.1126888.com]办法。
接下来我用喷雾水壶对准白花喷雾。白色的花在同学们的惊呼中摇身变成了红色的。总结引题
这样神奇的变化还多着呢。我们可以把“白开水”变成“牛奶”、“红酒”,还可以拿玻璃棒当火柴用??,所有这一切,奥秘就在我们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中。化学是神奇的,化学是有趣的,化学可以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指导阅读从生进行多年的写作训练着手,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完成了选材任务。此时再指导生联系自身生活阅读课题下的三段文字和九幅图片。
总结引题
同学们想搜集的也是这样的素材吧。虽然我们没有拿出很多证据来证明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书上的图片也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是,借一斑可窥全豹。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发展进步过程的方方面面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化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化学是万万不能的。那么,什么是化学呢?
师:这样的科学就是化学。
此时,化学的概念在同学们思想中初步形成了,然后阅读课本中的化学概念。
师: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经了漫长的过程。
交流
学习本课至此,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进行口头交流。
课后精编
精选课题1的内容写成文稿与至少三位同学交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板书]3、密度
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
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
习题1、2、3、4、5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熔点2、沸点3、密度
课题2化学是以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学习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并能够明确地表示探究后所得的结论。
初中化学教案 篇三
课题1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2,【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
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8-1】
【讨论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
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合金的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3,【课堂小结,作业】
八,【板书设计】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初中化学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