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孩子的数感要如何培养(最新4篇)

众鼎号分享 202897

众鼎号 分享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4篇《孩子的数感要如何培养》,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孩子的数感要如何培养 篇一

数感(number sense)这个理念在1954年被提出后就受到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强烈认同,很多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都能通过“数感”得以解释,所以逐渐成为国际普遍接受的概念。国内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数感作为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并且给出了定义。简单地说,数感是理解数、理解抽象和具象之间关系的能力。

数感并不是为了学习数学而被定义出来的概念,它本身就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将人类的思维分成理性和感性,数感就是基于充分的理性经验和思考,得到的一种感性直觉,它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汇合点。

小到数一数桌子上的糖果有几颗,大到一个划世纪的科学灵感,都和数感一样,是在实际经验基础上的感性直觉。

在3岁左右,我们要开始教孩子数数,然后要教孩子数物对应。因为年龄小,孩子在理解抽象和具象关系的时候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能力一定要在该培养的时候就抓紧培养,知识反而不用着急灌输给孩子。

数感这么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数感呢?

第一:将现实生活和生活情景结合在数感的培养中,引导孩子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第二:和孩子玩一些可以提高数感的游戏,比如数独游戏,算24点,七七大战,报数游戏等等。

第三:不管是第一点将数字结合在生活中,还是第二点用游戏提高数感,都要记住一定要持之以恒来做,至少要坚持一年才会见到效果。

为了科学地引导孩子对于数学的理解,激发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能力,启发孩子自主思考,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天津早知道学校开设了一门生动有趣的数学课程——思维启蒙。思维启蒙课系统性强,包含数感培养、几何应用、逻辑思维和能力训练等教学内容,趣味性课堂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数学知识,满足孩子能力提升和思维训练全需求。

孩子的数感要如何培养 篇二

节奏感是数感的前身

良好的节奏感是数感有力的根基,宝宝节奏感越强,越有利数感的建立。举个简单的例子,节奏是一下一下的拍打,起始,上落,强弱都要有序而稳定,还要有一定的专注力,才能完成。两岁前拥有这些能力说明宝宝具备了一定的感知能力。

生活培养是数感的来源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培养宝宝的数感,例如上电梯时与宝宝读数楼层数,例如超市排队买单时候,和宝宝倒数,还有几个就轮到我们了,例如收拾鞋架,会找到一对鞋子,而不是东一只西一只的摆放,还可以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摆放,例如开饭时候,让宝宝摆碗,数数家里几个人,摆几个碗。例如和爸妈数字接龙。所以说生活习惯就是学习习惯是有道理的。

成功点数的重要性

如果你在宝宝小时候带过他去婴儿游泳馆应该有这种体会,有些宝宝第一次游泳,抗拒哭闹,有的却兴奋雀跃,游得很开心。那些第一次哭闹的宝宝会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拒绝游泳,而第一次开心的宝宝就会安心淡定的游,极少反复。这是第一次成功的重要性,点数!在是练习数感的第一步,成功了,孩子会具备耐心细心的特质。失败了,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和耐性来练习,孩子往往很难坚持。

点数的方法

找一种宝宝喜欢的'零食,例如某仔小馒头,跟宝宝说我们先吃1个小馒头,家长示范,把小馒头放在手心上说1,特别提醒,不要一边拿一边说1。成功后,避开2,说我们拿3个小馒头,每一个都要把小馒头放在手心上才说数字,速度慢一点没关系,甚至越慢越好。家长可以根据情况来组织宝宝游戏,多的1到10,少的1到5。为什么避开2呢?因为2我们口语说两个,容易混淆2和两的概念。所以最好在1到10进行完以后问问宝宝,有没有发现一个数字不见了,它是2,2本来站在哪的呀?我们现在来拿2吧,1、2.2拿好了,我们说这有两个。

家长的职责

其实很多家长都说不会教孩子,其实只要生活中多留心,多耐心,孩子一定会得到滋养的。

孩子的数感要如何培养 篇三

1.用故事说数字

据一个网上最为流行的例子就是一个小女儿的3*5=15太难了的视频了。视频中,母亲不停的反复问3*5=多少,小女孩就是答不对,母亲也不给孩子解释为什么3*5=15,可以看出小女孩对于99乘法表完全是靠记忆背诵下来,完全不理解意义。也就是说,如果你问她10*10=多少,那么小女孩就答不上来了。对于孩子来说故事最能吸引他们,而且也更容易理解,更愿意去思考,比如1+3=? 换成1个士兵在站岗,然后又来了3个士兵一起站岗,现在有多少个士兵?

2.用图形和图画理解数字

因为数本身是一种概念,非常抽象,难以让孩子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图形活着图画来让孩子更容易的理解。比如用小圆点,用筛子图,手指图,方块图等等。

3.了解数的不同含义(计量单位)

父母们都知道,但一的数字是没有办法说明具体的事物的,因为它缺少一个计量单位,比如1滴水、1杯水、1升水。同样都是1,代表的量级却完全不同。在对孩子数感的培养中,我们可以在孩子理解数的概念时,结合时钟,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的计时单位开始了解。

孩子的数感要如何培养 篇四

一、在“数一数”中感知数感

数感是无法通过传授培养的,它注重靠学生自己去感知、发 众鼎号 现,并主动去探索。在教材中,很多的情景图都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这些数字不仅可以解决数学问题,还能解释一些现实中遇到的以前不理解的数学现象。

我们可以从教材入手,充分运用书中的情景图,从“准备课”数一数入手,让学生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一幅新生入学的情景图不仅能让他们认识到上学的美好,还能感受校园里有着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而这些事物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只要他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每一种事物的数量各是几,由此感知不同的数量可以用不同的数字表示。“1-5的认识”的主题图中,一幅美好的乡村画面落入孩子们眼中时,欣喜洋溢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教师这时提出问题:看看乡下奶奶家都有些什么?数量各是几?这些可爱的动物、植物顷刻间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马上投入到学习中。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还渗透了按一定顺序数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思想。

二、在“画一画“中体验数感

弗赖登塔尔曾对算术的现代方法作了一些比较,他发现好的方法都强调计数。而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计数这一过程,只注重结果,导致学生把计数看成是一种单一、乏味的数数。笔者在教学“数一数”这一环节时,充分结合课本以及练习册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在数一数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每一种物体各有多少个。虽然大多数学生会正确数数,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一项从幼儿园开始就重复了若干遍的枯燥的活动,他们口中发出的音也是仅凭记忆就可以脱口而出的。而让他们根据数量的多少自己再动手画一画则有效地打败了这种思维上的惰性,让他们手脑结合,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数感。

三、在“算一算”中优化数感

朱莉娅·安吉莱瑞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中也谈到,数感是指计算策略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反对过分强调没有思维的计算程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的孩子对于数的概念是相当模糊的,只有多给他们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中感知、体会,才能形成对数以及运算的理解,从而建立数感。为了培养学生数感,有很多有趣又贴近生活的情景图如加法这一章节中第25页的主题图,在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树上有3只松鼠,又跳上来2只,一共有几只松鼠),他们用数学符号记录了所发现的数学事实, 3+2=5或2+3=5。你是怎样计算的呢?这时学生就不得不将已经得到的结果再重新梳理一遍。

生1:2加3,从2开始继续往下数3个数,就是5。

生2:我把3记在心里,然后再往后数2个数就是5。

生3: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生4:我知道2和3组成5,所以2+3=5。

师:这么多的算法,你喜欢哪位同学的?为什么呢?

多数同学都喜欢生2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我们可以看大数,数小数。生1、生2、生4的方法其实都体现了加法就是接着往下数的计数方法,起到了优化数感的作用。

四、在“练一练”中强化数感

现实生活是儿童学习的源泉,只有当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习惯于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4篇《孩子的数感要如何培养》,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教师节庆祝活动方案(优秀6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