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总结 >

中考语文常用知识点总结优秀8篇

众鼎号分享 51242

众鼎号 分享

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一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

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厚度大约20千米。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③制定计划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

6、生物与环 www.1126888.com 境的关系: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影响环境③环境影响生物

7、生态系统(P22--32)①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水、阳光、空气等)。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称为生态平衡。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专题二生物与细胞

9、显微镜的应用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便于用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画图。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镜筒上升时,眼睛注视目镜。转动细准焦螺旋,物像更清晰。④需要强光时可选择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需要弱光时可选择平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小光圈。⑤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10、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植物细胞: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动物细胞: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1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总之,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体:能量转换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仅植物具有)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所有生物)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液泡:内有细胞液,含有水、糖分等。其中的液体是细胞液。

1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的。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核最先分成两份,然后是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1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6、细胞分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组织。组织是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P62)。

17、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八大)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六大)器官→植物体

18、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①根、②茎、③叶(属于营养器官)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9、病毒的个体非常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生活在活细胞中,因而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0、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产生孢子,合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能形成种子,更适应陆地环境。

22、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大气中90%的氧气来源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根为假根。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

23、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4、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

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5、一朵花中主要结构是花蕊(雄蕊和雌蕊),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当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自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里的胚。

26、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先要吸收水分,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7、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28、导管的功能: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29、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因此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30、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31、植物蒸腾失水及气体交换的“门户”是叶片的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控制开闭。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中考数学知识点: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

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

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

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中考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知识点总结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知识点1:同类二次根式

(Ⅰ)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如这样的二次根式都是同类二次根式。

(Ⅱ)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1)首先将不是最简形式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再看被开方数是否相同。(2)几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只与被开方数及根指数有关,而与根号外的因式无关。

知识点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论依据是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只把它们的系数相加,根指数和被开方数都不变,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不能合并。

知识点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

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合并的方法为系数相加,根式不变。

知识点4: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方法和顺序

运算方法是利用加、减、乘、除法则以及与多项式乘法类似法则进行混合运算。运算的顺序是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知识点5: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与乘除法则的区别

乘除法中,系数相乘,被开方数相乘,与两根式是否是同类根式无关,加减法中,系数相加,被开方数不变而且两根式须是同类最简根式。

中考数学知识点:直角三角形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内容提要☆

一、三角函数

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cosA=;tgA=;ctgA=。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30°45°60°90°

sinα

cosα

tgα/

ctgα/

3、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

4、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5、查三角函数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1、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依据:①边的关系:

②角的关系:A+B=90°

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三

一、不等式

不等式及其解集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如果a>b,b>c,那么a>c(不等式的传递性)。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可加性)。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ac<bc(不等式的乘法法则)。< p="">

性质4:如果a>b,c>d,那么a+c>b+d(不等式的加法法则)。

性质5:如果a>b>0,c>d>0,那么ac>bd(可乘性)。

性质6:如果a>b>0,n∈N,n>1,那么an>bn,且当0<n<1时也成立。(乘方法则)。< p="">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法:

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

注意:去分母与系数化为一要特别小心,因为要在不等式两端同时乘或除以某一个数,要考虑不等号的方向是否发生改变的问题。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不等式组的解: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方法:

以两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为例:

①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左,就取在左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小取小”。

②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右,就取在右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大取大”。

③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相交,就取它们之间的值为不等式组的解集。若x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此时一般表示为a<x<b,或a≤x≤b。此乃“相交取中”。

④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向背,那么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空集,不等式组无解。此乃“向背取空”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方法(a>b)。

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 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 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17、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 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 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主单位是m

3、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 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 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 1微米=10米

5、 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7、 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平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 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16、 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 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3、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 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 2)求质量 3)求体积

9、 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 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 重力:【G】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 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 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 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 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 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 F↑ 2)F不变 S↓ 3)F↑ S↓

5、 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 g=9.8N/kg h是深度 】

9、 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 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 [下沉] 2=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18、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 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平衡法:F=G

22、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十、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3、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4、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5、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6、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7、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 杠杆种类:

省力杠杆:L>L;平衡时F<F;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L;平衡时F>F;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L;平衡时F=F;不省力不费距离

9、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11、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的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 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14、 【W】公式:W=Fs

单位:【W】焦 【F】牛顿 【S】米

15、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6、 斜面:FL=Gh 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17、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W

18、 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十一、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大,质量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7、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焦耳】

8、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10、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1、 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做功、热传递。

12、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13、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14、 所有能量单位:焦耳。

15、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16、 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7、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8、 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9、 热量计算: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20、 热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千克

21、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22、 内燃机:汽油机、采油机。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3、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十二、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 持续电流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E.g.: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等水溶液。

5、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E.g.: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7、 通路:接通的电路。

8、 断路:断开的电路。

9、 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10、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11、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12、 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3、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14、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

15、 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

16、 电流【I】: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 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18、 电压【U】: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9、 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 电压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压不能超过该表量程。

21、 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1兆欧=10千欧 1千欧=10欧

22、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3、 滑动变阻器:

原理:功过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名牌:“50Ω 2A”→表示意义:最大阻值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要“一上一下”、通电前吧阻值调至最大

十三、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须早同一段电路;2)I、U、R中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 定律应用:

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2)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3)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4、 电阻串联特点:

I=I=I U=U+U R=R+R I:I=1:1

5、 电阻并联特点:

I=I+I U=U=U R=R U:U=1:1

十四、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时=3.6×10焦耳

3、 测量W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计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须在同一段电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已知任意三个量可计算出第四个量。

5、 变形:W=UIt=IRt=U/R

6、 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7、 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8、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9、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0、 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11、 当U<U时,P<P;灯很暗

12、 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13、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4、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15、 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可用电笔测量,若电笔氖管发光则为火线。

16、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并联。

17、 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18、 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19、 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0、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十五、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4、 任何磁体都有2个极:一个是N另一个是S极。

5、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7、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8、 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9、 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0、 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11、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2、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13、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4、 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15、 通电螺线管性质:1)电流越大磁性越强;2)匝数越多磁性越强;3)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4)通电螺线管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改变。

16、 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17、 电磁铁特点:1)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2)磁性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调节;3)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8、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高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9、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0、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知识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3)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1、 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2、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接卸能转化为电能。

23、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2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手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 直流电动机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手里转动的原理制成。

27、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路方向的电流。

28、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十六、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 博得传播速度v与欧畅、频率的关系是v=λf

2、 电磁波四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3、 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 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支柱:卫星通讯、管线通信。

5、 光纤通讯优点: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

6、 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7、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 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2、 核能获取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3、 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

4、 氢弹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五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

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

中考语文常用知识点总结 篇六

一、实习时间

20_年7月12日——20_年7月14日

二、实习地点

1、西海岸出口加工区

2、青岛保税港区

3、青岛港

三、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了解本专业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实习,为以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特别是毕业设计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同时接触与认识社会,积累人生阅历。

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1、参观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听讲座。了解出口加工区的概况,机构设置及管理体制,以及加工区的运作方式等。听讲座,了解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的基本情况及区内的基本运作情况。

2、参观青岛保税港区。听讲座。了解青岛保税港区概况,保税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税港区的的区位及规划情况,保税港区的管理体制,区内企业的构成、分布及业务开展情况,保税港区的产业导向及招商重点,保税港区的相关政策优惠等。

3、参观青岛港。近距离观察青岛港港口作业情况。了解实习港口的基本概况,主要包括港口的管理体制、港口的组织机构,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吞吐量、航线情况,港口行业的市场行情、港口的业务开展情况,港口未来的发展目标,集装箱业务情况等。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增加感性认识。

五、实习要求

1、按照实习大纲、实习计划,认证完成实习任务。

2、严格遵守实习纪律,不无故迟到、早退、缺勤。

3、在实习过程中,严格遵照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

4、在实习期间认真对待实习,认真听讲,做好实习记录、参观。

5、实习结束后,认真写好实习报告。

六、实习心得

为期三天的实习结束了。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为将来的课程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为我们将来学习提供了一个方向。真心希望这样的机会能够多有几次。现在来总结我这次实习的收获和体验。

1、西海岸出口加工区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在这里我了解到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于20_年5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_年10月开工建设,20_年7月18日通过国家九部委联合验收,实行“境内关外”政策,于20_年9月底正式封闭监管、开关运作。

西海岸出口加工区,作为一个还很年轻的出口加工区,现在正是起步的时候。区内现有企业共三家,出口加工区管委管理人员共二十多位。不过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出口加工区管委积极改善区内环境,使加工区内基础设施达到“九通一平”,区内道路、天然气、热力、自来水、雨水、污水管线,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线路均已接通,土地回填平整。

在听了讲座之后,我更加进一步的了解到出口加工区的前景和未来。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依托青岛开发区丰富的人力资源。现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传媒学院、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7.5万人)、13家职业技术学校及市场运作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源中心,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内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拥有国家政策优惠和良好的产业集群,在这样优良的条件下,西海岸出口加工区一定能得到长足而良好的发展。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想到,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即使在初期起步阶段,我们也不能对自身放弃希望,要坚定信念,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努力克服所遇到的一切难题,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进。

2、青岛保税港区

这一次我们来到了青岛保税港区。在听了青岛保税港区区委领导的讲座后,我对青岛保税港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青岛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集港口作业、物流和加工为一体,叠加了青岛保税物流园区、青岛保税区及部分青岛港功能,以青岛保税物流园区万华国际物流为代表,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海关按照我国国情实际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海关的先进管理经验,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适应跨国公司运作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新兴监管区域,是目前港口与陆地区域相融和的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监管区域。是真正意义上的境内关外,是在形式上最接近自由贸易港的政策模式。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七

1、 因式分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2-b2=(a+ b)(a- b);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 有“ x2+px+q是完全平方式 ? ”。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八

中位线概念

(1)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梯形中位线定义: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注意(1)要把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区分开。三角形中线是连接一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而三角形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2)梯形的中位线是连接两腰中点的线段而不是连结两底中点的线段。

(3)两个中位线定义间的联系:可以把三角形看成是上底为零时的梯形,这时三角形的中位线就变成梯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定理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中位线定理推广

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首尾相接时,每个小三角形面积都等于原三角形的四分之一,这四个三角形都互相全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8篇《中考语文常用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总结优秀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