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上册知识点(优秀8篇)
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一
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图形 直线 射线 线段
端点个数 无 一个 两个
表示法 直线a
直线AB(BA) 射线AB 线段a
线段AB(BA)
作法叙述 作直线AB;
作直线a 作射线AB 作线段a;
作线段AB;
连接AB
延长叙述 不能延长 反向延长射线AB 延长线段AB;
反向延长线段BA
2、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度量法
(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AB,AB=2AM=2BM.
6、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 (2)点在直线外。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数学期中考必备直线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二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三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 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四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分类
有理数
正整数
含正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正分数
零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含负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有理数的另一种分类
整数自然数
0负整数
有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
想一想:零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正整数吗?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
零是整数;自然数一定是整数;自然数不一定是正整数,因为零也是自然数;整数不一定是自然数,因为负整数不是自然数。判断正误:
①不带“—”号的数都是正数②如果a是正数,那么—a一定是负数③不存在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④0℃表示没有温度
知识点二:数轴
1、填空
①规定了的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要素)的直线叫做数轴。
②比—3大的负整数是_______;已知m是整数且—4 3、选择题 ①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所表示的数是A整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②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B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 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D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知识点三:相反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且离原点距离相等。1、填空 ①—2的相反数是;它的倒数是;它的绝对值是。 ②|—3|的相反数是;它的倒数是;它的绝对值是。 ③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0;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和—1;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2、选择 ①若a和b是互为相反数,则a+b= A、–2aB、2bC、0D、任意有理数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的相反数是0。25B、4的相反数是—0。25 C、0。25的倒数是—0。25D、0。25的相反数的倒数是—0。25 ③用—a表示的数一定是A、负数B、正数C、正数或负数D、都不对A、–1B、1C、±1D、03、判断 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旁②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它就成了一个负数 ③只要符号不同,这两个数就是相反数 知识点四: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所对应的点离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0的绝对值是0;(4)|a|大于或者等于0。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由此可知:(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化简 (1)—|—2/3|=_____;(2)|—3。3|—|+4。3|=___;(3)1—|—1/2|=___;(4)—1—|1—1/2|=______。3、填空题。 ①若|a|=3,则a=____;|a+1|=0,则a=____。②若|a—5|+|b+3|=0,则a=___,b=___。 ④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小的正整数,那么这个数是 ③若|x+2|+|y—2|=0,则x=___,y=___。④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有________。⑤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___。⑥绝对值不大于3的负整数有__________。 ⑦数a和b的绝对值分别为2和5,且在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表示b的点左侧,则b的值为。 ⑧将2。5,0,—1,1/2,—3,—1/3,2,1/3,1这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用“>”号连接。 知识点五:有理数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④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计算 知识点六:乘除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0乘以任何数,都得0。 ②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 ③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④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⑤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知识点七:乘方 乘方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na中,底数是a,指数是n,幂是乘方的结果;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1、填空 ①23中,底数是;指数是;结果是;读作:。 ②(—2)2中,底数是;结果是。③5中,底数是;指数是。 ④中,底数是;指数是;幂是。 3⑤18表示个相乘,结果是。2、计算: 32=;—23=;—14=;(—3)2=;05=;0。13=。 知识点八:运算律及混合运算 1、基本知识 ?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小学学习数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读数学书上的内容,通读课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在通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意识。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我能辨认一个立体实物从前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重点) 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加、减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5、解答应用题的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6、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7、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重点) 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乘号左右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两边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 2—6的乘法口诀: 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6的乘法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注意:一一得一 第四单元:角的认识(重点)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注意: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4、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6、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7、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重点) 1、认识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除法的意义: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2)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如:8÷2 读作8除以2等于4。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都叫做“除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商”。就是: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除以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想:除数×商=被除数。 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1、统计数据的方法有:(1)列表统计法;(2)象形统计图;(3)画“正”字统计法。 2、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统计表中的数量是几就在象形统计图中涂几个小格。 3、“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重点) 1、 7—9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8的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9的乘法口诀: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_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 如:2的3倍是多少?列式为:2×3=6。 3、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就是5的3倍。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如:12是3的几倍?列式为:12÷3=4。 5、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 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①把最后的放在最前,其余的往后移。②把最前的放在最后,其余的往前移。 2、数列的变化规律:①等差数列;②前两个数的和相加等于后一个;③倍数关系;④每个数都是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①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直线y=kx+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kx- y+b=0的解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看作两个一次函数和的图象的交点。 当函数图象有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解; 当函数图象(直线)平行即无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 1、自然数整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3、十进制计数法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万以上数的写法: (1)一个数含有万级和亿级,应从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写数时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8、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2)如果位数相同,就从位开始比较,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相同就看下一位,以此类推。 9、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1)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2)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加上一个"亿"字即可。 10、近似数与准确数: 有些数的前面有"约"字,都不是准确数,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做为"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按要求保留到哪一位,这一位后面的数称为"尾数"。如果尾数的位数字小于5,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精确(保留)到万位或亿位,求它的近似数。 (1)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2)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就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3)不管是用"万"还是用"亿"作单位,写近似数时都要用约等号(≈)连接,末尾还要写上"万"字或"亿"字。 11、求近似数和数的改写的相同点:求近似数和数的改写都是把一个较大的数表示成整"万"或整"亿"的数,后面都要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不同点:求近似数是把一个数变成一个近似数,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数的改写只是把一个大数写成了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12、数字编码。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编码中的数字代表着一定的意义。编码具有有序性。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5、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6、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7、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8、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二、学习难点: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3、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例: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 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7、减法: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8、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9、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0、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1、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2、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3、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4、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15、分: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16、乘法: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xx(积) 18、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19、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20、分数由来: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21、可能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8篇《数学上册知识点》,能够帮助到您,是众鼎号最开心的事情。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五
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六
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七
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