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方法 >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十首_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优秀10篇】

众鼎号分享 6774

众鼎号 分享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10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十首_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词:逢入京使 篇一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篇二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词:约客 篇三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赏析:峨眉山月歌 篇四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1) 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 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篇五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词:峨眉山月歌 篇六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逢入京使 》岑参 篇七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篇八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赏析:春夜洛城闻笛 篇九

【赏析】此诗①②句描写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但不是为写音乐的美妙,更不为赞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这与李贺诗《李凭箜篌引 》以及白居易《琵琶行》不同。它是为下文诗人静听笛声,听到“折柳”勾起许多游子 www.shubaoc.com 的思乡之情伏笔铺垫。第二句,采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笛声的悠扬、美妙动听。③④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 “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1.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②我同意关键之说。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

2.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词:送灵澈上人 篇十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10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十首_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古诗3篇

下一篇:青年大学习2023“第一期”答案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