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反思 >

包身工教学反思通用8篇

众鼎号分享 62394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这次众鼎号为您整理了8篇《包身工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包身工教学反思范文 篇一

【关 键 词】包班教学;现状;教师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084-02

教育界诸多人士曾认为包班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包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对教师的个人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包班教学的现状

(一)包班教师对包班教学力不从心

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包班教师大都对包班教学力不从心,在高等教育阶段,虽然已经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专业学科知识、学科特点、教学方法等了解甚少,更不精通,在平时的教学中出现不少问题,教学工作可谓是困难重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所教科目较多,而自己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比较欠缺,不能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2. 专业知识欠缺使教师对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够到位,教学内容难以准确选择,教学目标不能顺利达成。3. 对所教学科并不是都感兴趣,但又不得不完成工作任务,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4. 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也很少组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在仅有的几次教师培训中,学习内容也比较笼统,专业性不强,培训效果不明显。

(二)包班教师对包班教学持消极态度

首先,包班学生主要是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班级人数多,都是农村学生,学生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而大多家长不能辅导孩子的作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包班教师经常利用放学时间给班上的孩子补习功课,加重了他们的工作压力。其次,教师每天都呆在教室上课,工作时间长,没有时间批改作业和备课,也没有时间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最后,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孩子们每天面对同一个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包班教师对“包班”教学持消极的态度,认为“包班”教学应当进一步改进或者取消。

二、包班教学对教师发展的影响

学校教育中任何制度的提出都应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角度出发,要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但从目前包班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得不对农村偏远地区的“包班”教学作出应有的思考:

(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教学人员,要经历一个有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也就是教师在整个教学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1]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先生在《我国“教师教育”制度设计的课题》一文中也提到“教师工作是一种学习的专业,学习的专业需要专业的学习”,[2]西尔伯曼也指出教师应该接受专业的教育,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延续,还是教师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使他们由新手型教师发展成专家型教师,最终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自我国2001年实行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因而,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也有变化:“第一,教师专业发展不能仅仅理解为知识、技能的发展,更不能等同于‘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知识;第二,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依赖于外在的技术性知识的灌输‘被塑造’的,而是一种自我理解的过程,即通过反思性实践变革自我,自主发展的过程”。[3]然而,这些包班教学的教师们,教学负担过重,根本没有时间在自己的专业发展方面做出努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但在农村偏远地区,教师的在职培训机会少之又少,对于那些包班教学的教师来讲也没有空闲的时间进行自我教育,因此他们的成长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

(二)加速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

教师职业倦怠是在教师不能顺利应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工作持续疲劳时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工作满意度降低,丧失工作的激情和兴趣,最终使他们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紧张状态。这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包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疑难问题增多,工作时间增长,工作中持续疲劳,因而很多年轻教师虽然刚从事教育工作不久,但对教师这一职业已经厌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工作中需要以关心、耐心、爱心、真心来教育每一位孩子,然而当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厌倦时,对待平时的教学工作也必然没有耐性,甚至以最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的教学长久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教师应以自己规范、得体、大方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然而职业倦怠感会使教师将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这必然影响到日常的教学工作。由此可见,包班教学直接或间接地对教师、学生、教学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三、包班教学的改进建议

从当下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短时期内不可能彻底改变这种“包班”教学现象,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改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国家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使农村地区的教师也能够将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到现实教学过程中。第二,重视农村新教师的入职辅导。例如,安排有经验的教育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并和新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同时安排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促使新老教师间互相沟通。第三,加强农村校本培训。农村地区的校级领导要有对本校教师定期培训的意识,经常召开教研会议,给包班教师提供更多的和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第四,指导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于教学活动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反思,为教学活动而做的反思;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漏洞并及时弥补。第五,鼓励农村地区的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的开发,因为课程的改革需要兼顾城乡学生的共同需求,课程目标需要经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得以实现,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能够提出更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建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可获得专业发展。第六,学校安排工作要从教师的自身情况出发,考虑到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及现实的生活需要,做到知人善任,合理安排每一位教师的工作任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教育事业真可谓是“路漫漫穷修远兮”,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反思与探索,从教育现状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11~121.

《包身工》教学反思 篇二

《包身工》是著名剧作家夏衍 1935 年写成的一部报告文学,主要反映当时东洋纱厂一些签订了“卖身契”的乡下女孩的悲惨的生活和劳动状况,是我国报告文学中的名篇。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除了让学生对报告文学这一题材有感性的认识之外,还要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包身工的悲惨的境况,学习作者的选材以及文章的结构、写法方面的特色,并延伸拓展,引发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教学难点是文章篇幅很长,仅阅读一遍就需半节课的时间,涉及的内容很多,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理出头绪,且教学时间受限,须在两个课时内结束。我认为这节课要想按时完成以**务,必须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引,以学生为中心,分版块分组讨论。事实证明,收效不错。我认为教学设计中的亮点是:

1、课前预习:给“包身工”下个定义,以此初步感知文章核心内容。

2、第一版块:感知内容,把握主题,体会结构的严谨和巧妙。

有效**:

(1)如果你是夏衍,你在选材时会涉及“包身工”的哪些方面?

(由此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大体内容。)

(2)面对两个多月来收集的资料,如果是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思路来构思全文?看看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教师提示方法:找课文中标示线索的词句)。

(由此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三个场景,梳理全文的结构提纲,提纲挈领,把握文章主题,突破教学难点,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3)你认为我们呈现的板书已经包含了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吗?认真阅读课文,探究文章的另一条副线。 (此问题未及展开,留作下节课的预习作业)

(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体会报告文学中背景资料的作用及本文主、副线向并行的巧妙结构。)

这三个问题,均以学生**思考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气氛活跃,教师对把握课文线索的方法点拨使学生很快就把握了全文的思路。普通班的学生更是受到鼓舞,讨论热烈,很有效果。

这节课,没有繁琐的**,没有细致地分析,但学生较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特色。可以说实现了短时高效,并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收获。反思成功原因,应当是教师自己吃透了教材,紧扣文本特点,用新课程的理念**教学,从而删繁就简,上出欣慰的`感觉来。

包身工教学反思 篇三

《小狗包弟》是巴金《随想录》中一篇佳作,反映了“文革”时期一只小狗的命运。文章朴实感人,作者的愧疚与自责拷问着每一个人的良知。作品中传递的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呼唤,对价值的思索引发每一位读者的深思。由于“文革”特定的时代背景,这些90后高中生在解读文本主题时会产生疑惑和误解。教师可重点设置一个开放性问题供学生讨论,如:怎样评价巴金为保全自身把小狗包弟送上解剖台的行为?围绕这个问题学生产生了四种解读:①巴金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一种自私和背叛,是对生命的戕害。②巴金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牺牲一只小狗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一只小狗的价值无法超越人的生命的价值。③巴金的做法不对,但实属无奈之举,可以理解和原谅。④巴金的做法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选择和做法,不能简单的作是非评价。由于这个问题涉及生命、价值、人性等普遍性人类命题,从而使文本摆脱了时代背景给学生带来的隔膜感而具有了现实意义和价值。此时教师可以链接与文本密切相关的新闻热点――2006年轰动网络的“虐猫事件”以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正确解读。虐猫事件中人们对虐猫女和踩踏网站所发动的网络攻击和人肉搜索反映了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对人类阴暗心理和扭曲心灵的鞭挞,对生命价值平等的呼唤。一个是动乱时代一只小狗的悲惨命运,一个是现实世界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当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既结合时代背景又烛照现实世界时,文本的思想意义得到升华,当前的新闻也具有了深广的时代价值。

写作指导:以“虐猫事件”为素材,学习议论文写作的辩证性思维。

对“虐猫”的辩证性分析:受到网民谴责和攻击的主要是虐猫的表演者和欣赏者。表演者黑龙江某医院女护士王某,她令人发指的残忍行为是美丽的高跟鞋踩踏向猫咪的眼睛前,她始终面带微笑。由此我们看到了人类嗜血和残忍的一面,这种对动物生命的随意践踏,让我们对人性的自私和丑陋时刻保持警醒,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和平和世界和谐都涉及到人性这一话题。隐藏在虐猫背后的欣赏者是一个灰色群体――恋足者。他们有着畸形的审美取向和阴暗的心理痼疾,这种心灵的扭曲是个人特殊的成长经历和社会大背景影响的结果,需要个体和社会的反思与修正。

但是从另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到其他的认识。比如说,虐猫表演者并非十恶不赦的人,她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护士,十七年的婚姻危机使她内心的不良情绪无处发泄,虐猫成了她平衡心理的一种方式,当她受到网络通缉后,丢掉了工作,精神受到巨大打击。虐猫的欣赏者也是心理病态者。对这些病态人群是否也应受到应有的关爱和人权保护,我们不能从虐猫到虐人。

对“网络力量”的辩证性分析:虐猫者被网络追凶,踩踏网站被网络曝光,这些社会和人类的丑恶面被押上道德的审判席,是网络人道主义的胜利,是网络展示正面社会力量的范例。从另一角度分析,网络力量也暴露了“网络暴力”和“侵犯人权”的不足,网络不能在行使正义时超越法律的底线。

《包身工》是夏衍二十世纪三十年的一篇报告文学,讲述了包身工一天悲惨的生活。文中的“芦柴棒”是包身工的典型代表。与此文本相链接的新闻热点是发生在2007年的山西黑砖窑案,那些被拐骗和暴力拘禁的劳工,可以说是活生生的现代包身工。教学时可以采用片段对照阅读。教材中对包身工的生活是这样描写的:“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她们的定食是两粥一饭……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里面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新闻报道中对黑窑工的生活是这样描述的:“他们早上5点上工,干到凌晨1点才让睡觉;而睡觉的地方是一个没有床只有铺着草席的砖地冬天也不生火的黑屋子,打手把他们像赶牲口般关进黑屋子后反锁,30多人只能背靠地‘打地铺’,而门外则有5个打手和5条狼狗巡逻;一日三餐就是吃馒头喝凉水,没有任何蔬菜,而且每顿饭必须在15分钟内吃完。”《包身工》中讲了一个“芦柴棒”的故事,黑砖窑案中悲剧的主人公是郑州市民老张的儿子小磊,窑厂老板在窑砖还没有降温的情况下强迫小磊出砖,结果小磊被烧成重伤。这种点面结合的对照式阅读使学生对包身工现象有了更直观生动的认识,进而思索包身工现象不断滋生的社会根源。

写作指导:以“山西黑砖窑案”为素材,学习议论文层层深入的分析方法。

《包身工》一文中对包身工现象出现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属于新闻背景的补充。在写作中,我们对当前发生的“现代包身工”事件进行分析时,也要采用这种层层深入剖析社会现象的方法。先分析罪恶链条的第一环:人贩子和包工头。他们就相当于《包身工》中的“带工老板”,是直接盘剥包身工的,我们可以从道德沦丧和违法犯罪的角度写作。然后分析罪恶链条的第二环:窑主。他们的背后靠山是村支书、人大代表,代表的是地方势力,我们写作时可以从地方黑恶势力和法制民主缺失的角度写作。罪恶链条的第三环:政府官员。政府官员提供的保护伞是“包身工”这一社会毒瘤难以根除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反腐倡廉和基层政治生态恶化的角度写作。罪恶链条还有一个不易觉察的一环:当地村民的麻木。我们可以从提高公民意识和建立民主政治体系的角度写作。

《我有一个梦想》是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8月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发表的著名演说。这篇演讲文采斐然,激动人心,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黑人内心最热烈的梦想。时隔半个世纪,2013年教读这篇课文时,发生了一个与文本最贴近的新闻:2013年12月5日,南非黑人运动领袖曼德拉去世。这一新闻事件成了我们解读《我有一个梦想》的现实版本,南非黑人的生存现状、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现状,曼德拉带领南非黑人争取种族和解而进行的斗争和努力,都给文本解读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曼德拉1990年出狱后在索维托足球场发表的演说和文本对比阅读,体会两篇演讲的异同。从印度圣雄甘地到美国马丁・路德・金到南非领袖曼德拉,人类为争取种族平等和民族和解的努力从未停止,只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没有真正实现,还会出现下一个曼德拉。每一部历史都是当代史,每一个时代文本都是过去的新闻热点,而今天的新闻也是我们对历史文本的最好解读。

写作指导:以新闻人物曼德拉为素材,学习多角度使用素材的方法。

材料1

罗本岛监狱每到清晨都会响起铃声,因此很多政治犯都习惯了早起。被编号为46664号囚徒的曼德拉,每天起床后便到牢房外的庭院里慢跑,然后再做200次仰卧起坐、100次上肢伸展和50次俯卧撑,这一切都是在牢房里完成的。而在这个4.5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身高1.83米的曼德拉是不能伸直双腿的,在这里18年,也意味着曼德拉蜷缩了18年,就是蜷缩在这个牢房内,曼德拉完成《通向自由的漫漫之路》的写作,完成了一个伟人的塑造。

写作角度:1.苦难是财富 2.笑对挫折 3.信念的力量 4.意志战胜一切 5.乐观积极坚强的心态

材料2

曼德拉未必知道中国的老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现实中他却是这样做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曼德拉开始学习南非的公用荷兰语,这是创立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白人所使用的语言。通过使用反对者的语言,他可以了解他们的实力和弱点,并随之制定策略。

他甚至温习自己的橄榄球知识,这是南非白人最喜欢的运动。通过语言与运动两大法宝,曼德拉希望走进南非白人的世界,他知道终有一天他不是要和他们斗争就是要和其谈判,二者只能有其一,他与他们的命运紧系在一起。

曼德拉名言“我反对白人统治,也反对黑人统治”。

写作角度:1.善待敌人 2.和解的精神 3.宽容的力量 4.理性的精神

把新闻热点植入文本教学既加深了对历史文本的解读,又增强了学生关注时事的兴趣和分析时事的能力,又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和范例,可谓一举三得。当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此鲜活生香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如此生动活泼的贴近我们的生活时,我敢说,语文课堂,堂堂都会出彩。

包身工教学反思 篇四

【关键词】有效教学 高中语文 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新课程认为,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认真贯彻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思、教互动”的有效教学原则,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近两年,我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前自学

自主学习的一条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此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布置自学任务。这一环节的问题设置可分为两类:一是基础类,如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自读课文,识记字词,疏通文意等。二是文本阅读、思考类,如找出文章的行文线索,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对某个重要情节作何理解。第二类问题要因文而定,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其中一些问题既是课前自学思考题,也是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对语文课来说,课前自学,独立思考很有必要。

比如我在教学《包身工》一课时,就先给了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自行解决字词,自己查字典,记忆、积累成语,查阅作者、写作背景资料,记忆代表作品等,学生忙得不亦乐乎。阅读思考问题是:①作者从哪些方面再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②从文中找出造成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原因,分条列出,注明段落。两个问题都是紧紧围绕文本设置,且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文章,肯动脑,都不难完成。

又如: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课,我布置的自学问题是①郁达夫笔下的秋景为何是清、静、悲凉的?②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勾画出来,并加以分析。③你喜欢文章中哪些语句,找出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些问题的设计既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文章。课前自学阶段,既可由教师制定阅读思考题,更主张让学生在初读文本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好习惯胜过好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引领学生养成课前自学、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自学检测

自学检测是对学生的自学效果的及时检查,以便教师和学生查漏补缺、矫正错误,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目标。课堂检测可侧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检测字词的音、形、义,背课文等,适当扩展,效果更佳。检测方式:老师命题与学生出题相结合。总之,方法要灵活多样,时间不必过长。目的是多积多记,养成习惯,这是学好语文、提升能力的根本。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理解、思考的学习过程,可朗读、勾画、品味、笔答、旁批等,学生可借助工具书和学案、手中资料,努力完成教学目标。这一环节一定要给足学生时间,切勿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搞表面繁荣。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巡视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给予帮助,或记在心中,琢磨引导方法,准备在合作探究阶段集体解决。

四、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理解、思考、发言等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展现个性,表现才能,增长知识、训练思维,提升能力的重要一环。所谓合作探究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学难以完成的问题,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切磋、质疑,进行合作探究,以学生教学生的方式,解决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让其他组的同学或老师来帮助完成。老师要注意互动过程的课堂控制,把握课堂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同见解,当学生争执不下时,老师作点拨、指导,明确答复。有时候,或许学生对老师的回答不满意或持有不同见解,这种情况是允许的,这就又引起师生间的交流。这个过程可概括为:参与――体验――分享或合作――交流――评价。整个过程会出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局面。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有预设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出现突发问题,尤其语文课堂,许多时候学生会对文本质疑,对教材质疑,对老师的分析质疑,这都是正常的。这时,教师要灵活巧妙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可能有些问题还会延续到课下。互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有合作意识,不必惟书是信,惟师是从。比如:我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老师预设的问题是先研究诗中的景物描写,再探讨诗中的抒情语句。可是在课堂,有一个班的学生对杜甫登高的心情很感兴趣,也很有见解,自主发言,先分析诗人此时“悲”的内容,说得头头是道。面对这种课堂突发情况,教师不应堵,,应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其实,先研究景还是先研究情,顺序无所谓,只要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包身工教学反思 篇五

关键词 观察 积累 体验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着随意性及无序性的倾向,缺少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关注,写作没有成为学生生活的真实需要。众所周知,学生其实并不缺少生活的过程,只是缺少对生活深入的体验及真切的感悟以及发现和表现生活的能力;目前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往往让学生处于“读范文――仿写”的封闭怪圈,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相脱节,与人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相隔离。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案例,从观察生活、感受与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和艺术的表现生活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当前写作教学窘境的建议。

观察作为写作教学的导入契机和信息化的手段,它所输入的信息量大小和优劣,直接影响着写作的质量。正如人们常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树立生活过程中的观察意识,观察生活的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观察对象。因为确定了观察的对象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如观察植物,首先需要确定观察的植物种类、名称,请教教师或者自己查询关于这种植物的观察方法,这些就要求教师和学生细致,准确。

(2)与观察对象尽可能多的接触,多角度、多层面了解观察对象。事物一般具有多个维度,如观察景物,可以有定点观察与动点观察。就定点观察来说,可以有仰视、俯视、平视、侧视等。就动点观察而言,可以有远视、近视等。还可以有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我的空中楼阁》就是在不断的移动变化中对静立的小屋进行观察描写:作者立足山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写山色和小屋的互相点缀;立足屋内,俯仰顾盼之间从多个方面抒写景物的变化,从而突出小屋小巧轻灵的特点。

(3)记下观察对象的变化。例如对人的观察,确定观察对象后,要尽可能与观察对象接触交流,了解其内心世界,注意观察条件、观察由背景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例如老作家夏衍为了写作《包身工》,克服了巨大的困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实地反复观察包身工的生活,才比较详尽地了解包身工繁重的劳动和非人的生活状态。

(4)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整体把握,务必找到观察对象与同类事物不同的特征,即构成“它”的外在或内在的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可以让学生用日记、评论、反思、辩论、随笔、札记等方式,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写自己的发现、愿望和观点;记录头脑蹦出来的新鲜事、瞬间闪现的奇思妙想,这样不断刺激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感受与体验生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作文教学中不要局限于课堂教学,尝试着打破作文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旧模式,要鼓励所有学生走出课堂,多角度地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所有事物,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我,去不断的挖掘、利用这些资源,从而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积累自然生活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入到大自然中,亲近自然,亲近社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感悟灵性,储备创新的素材,如鸟的叫声,瀑布飞流直下,流星划过夜空……都会触动孩子心灵,引发他们描写和思考的冲动。而不是在象牙塔中进行文字游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见常人所见,又见常人所未见;言常人所言,又言常人所未言。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一个教学案例:“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远处的小山连绵起伏,一片苍翠,山坡上的青松穿上了嫩绿的衣裳。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地面,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顽皮的和你捉迷藏,肥胖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柳枝也开始活动一下筋骨,伸伸懒腰打个呵欠,让和谐的春风把一冬天的疲惫都吹跑了。春姑娘这时也开始眷恋这美丽的小山,她用温润的嘴唇,亲吻着这一切,用梦呓般的喃喃絮语,唤醒了沉睡的一切,于是山开始滋润起来了,小草开始变青起来了,小河里的水也开始唱起歌来了,小燕子也穿着花衣从南方飞了过来了……”。多么美妙的大自然!

其实,平凡的素材只要写好了照样主旨深刻、感人肺腑,立足平淡的素材写出大作品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学会运用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和重中之重。如:A、什么是生活的面?请看:汽车上年轻的母亲逗着怀里的小宝宝,宝宝咿咿呀呀回应妈妈,母子俩的行为使整个车厢都弥漫起幸福的空气;公园里,一对老人默默地沿河散步,他们互相搀扶着,从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幸福,于是我们便不由自主地吟出:“幸福就如一对毫童老人默默地沿河散步,互相搀扶着走过漫长人生,不悔实践着当初‘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诺言”。

包身工教学反思 篇六

在这篇文章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集中关注包身工的形象和命运,从而对全文思想进行解读分析。但是,这篇文章产生极大影响、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因不止于此,包身工周围的人会让我们发现这篇文章更为深远的主旨。包身工身边有这样一些人:欺骗她们签下包身契的带工、带工的老板、老板娘、打杂的、外头工人、红头鬼(印度门警)、拿莫温(工头)、小荡管(巡回管理的上级女工)、东洋婆(日本人)。她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欺压包身工的罪魁祸首,当我们仔细观察,便会惊觉这些人中除了东洋婆和红头鬼是外国人之外,其他人都是中国人,而且全部参与对包身工直接性的虐待行动中。作者对包身工所代表的底层劳动者充满深切的同情,体现着博爱的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这与作者幼年贫苦、亲身体验过与包身工们同样遭遇的农民破产的悲惨生活有关,这种经历强化了他对劳苦大众悲悯关爱的感性认识。

但是《包身工》还要撞击出理性反思的火焰,作者看到了人性中的贪婪和罪恶:即便自己本身已是受害者,却仍然要在欺凌他人的过程中渔利或得以宣泄。包身工身边的那些中国人都受到日本人的压迫,但是他们或者如带工那样欺骗并卷走工人的大洋,或者如老板娘那样提供像猪食一样的恶劣食物,或者像打杂的流氓不由分说直接拳打脚踢,或者更丑陋的,像拿莫温一样哈巴狗似的在东洋婆面前尽力表现自己多么善于欺压包身工,摇尾取得“主人”的夸赞。他们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欺压奴隶的奴隶。至于“外头工人”这个群体,她们与包身工一样同为女工,只是有一点“宁愿饿肚子的自由”、“随时可以调厂和不做的权利”,就歧视脏乱土气的包身工,这是让人倍感悲哀的麻木不仁的人。可怕的现实正是《包身工》揭露的重点――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固然可恨,但是中国人之间的手足相残和“闲人”看客心态才是最让人憎恨的足以摧毁中华民族的危机。

中国人民如何求得解放与自由,让人们耗费近半个世纪去探索与实践并付出了血的代价。作为先觉者的知识分子们往往可以预先看到问题的实质和肯綮,他们可以将笔纸铸成击杀敌人的戈矛,从而引导人们走向光明。夏衍无疑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其中的巨擘必是鲁迅。在《自序》中,他写到弃医从文的理由便是看到了麻木的示众中国人,于是决定要医治国人的灵魂。他看到了愚弱的民族之所以被人欺凌的原因――人们以弱者为食的卑劣心理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鲁迅笔下的阿Q本身是个备受欺凌的悲惨角色,但是他却欺负比他更可怜的小尼姑。阿Q在唾骂小尼姑是“秃儿”时宣泄被别人辱骂“秃儿驴”的气愤,丝毫没有意识到两人同是悲哀的人,这与《包身工》中“外头工人”的自高自傲如此相像。阿Q对小尼姑动手动脚引来酒店里人们大笑,他却“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般“愈加兴高采烈”,“更得意地”、“再用力”地拧尼姑的脸,这和《包身工》中的拿莫温一样是丑态毕露的“哈巴狗”。当《祝福》里的祥林嫂向他人倾诉孩子被狼叼走时,别人只是饶有兴味地玩赏着她的苦痛,当《药》中的革命者夏瑜被砍头时,他渴望解救并愿为之牺牲的民众竟然毫不悲痛地伸长颈项围观甚至“收获许多幸福”般地准备吃下浸透英雄鲜血的馒头。“闲人”们认为夏瑜这样的先觉者都是“疯子”,连夏瑜的母亲也现出“羞愧”的神色,不能理解儿子的行为。《药》的意义和价值是高于提出普通民众被压迫这一事实的《包身工》的,因为他在小说中直接展现了愿意改变现实、解决问题的先觉者的悲哀。如果《包身工》是提出问题,那么《药》就是在探讨解决问题时出现的难点。那就是先觉者即使牺牲了生命,其价值也得不到社会的体认。鲁迅先生对那些麻木的看客痛心疾首,尤其看到先觉者先驱者被大众误解、抛弃、伤害时,他自己也陷入无助的彷徨和极大的孤独,因为先觉者的命运的问题是鲁迅自己的问题。

在《铸剑》这篇小说中,眉间尺的复仇超越了时空,摒弃了善恶,横跨了生死,但最终复仇者和被复仇者混淆了彼此,在一群看客的眼里没有了区别。复仇成了看客眼中的滑稽剧,变得毫无意义。鲁迅先生不止一次地向我们展现看客与先觉者的对立关系,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鲁迅先生有没有给出答案呢?

包身工教学反思范文 篇七

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看似矛盾的东西,其实并不矛盾,习文、明理、尚美亦然。粗看上去,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要占用时间,会影响语文知识的学习。其实不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理,可以坚定学生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信念,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欣赏美的水平,可以激发他们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为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业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而要明理必须先习文,习好了文才能更明理;要创造美必须先明理,只有先明理,才能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才能更好地创造美。一个学生,在习文明理的基础上去追求美、创造美,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知识不能学好呢?反过来,一个学生不用所学到的知识与道理去指导生活实践,不去追求美、创造美,又从何得到方向保证与前进动力呢?又如何形成健全的人格呢?所以,应当看到习文、明理、尚美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自觉地在语文教学中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将习文、明理、尚美三者结合起来,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文以载道”是一贯的传统,“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文彩、美)”是为文的要求。这些,说的就是文道美三者的统一。事实也是这样,选进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道美三者有机结合的典范:它们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形象画幅,提供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理性思想成果与思想方法,表现了人类对假丑恶的扬弃,对真善美的追求。

如,展示各个历史时期形象画幅的:《硕鼠》表现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与剥削以及奴隶们的反抗;《捕蛇者说》揭露了封建统治“苛政猛于虎”的罪恶;《祝福》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在富人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的现实;《包身工》写出了三座大山对中国人民沉重的压迫;而《分马》《龙须沟》《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则分别写出了新社会劳动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财产、告别了过去的污秽与苦难、沐浴着党的光辉的事实。

又如,提供人类理性思想成果与思想方法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概括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阐述了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其内涵;《崇高的理想》论述了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还有诸如,反对“臆断有无”的《石钟山记》、寓含着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扁鹊见蔡桓公》、反映事物之间相辅相成与转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以上这些文章,都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而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其实,所有选进教材的文章,其自身都是文道美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只要对这种客观存在有充分的认识,就会在教学中努力把它们挖掘出来,并将习文、明理、尚美有机地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依托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时间、地点、学生心境等的变化,决定了执教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将三者结合起来。

包身工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育媒体;教育媒体的类型;应用教育媒体的要求

教育媒体有些什么?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书本、粉笔、黑板。教师们已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教师读书、分析、板书也就成了师生交流的方式。教师的板书、言语也就是传统教育媒体。现代科学研究昭示人们传统的教育媒体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质量。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教育的媒体范围逐步扩大,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也成为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一、 语文教育媒体的内涵与作用

大学语文教育不需要进行自然科学方面的试验,也就不需要借助试验仪器传达什么信息。这些就决定了大学语文教育媒体的多样性。根据大学语文教育的特点,恰当地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有助于提高语文教育效率。

(一)、教育媒体的含义

媒体指传播、交流信息的工具。依照这个解释,我们先探究一下传统大学语文教育的媒体。教材负载着承传文化信息的功能,学生借助教材获取信息,教师借助教材与学生交流信息,教材是一种媒体。板书是教师重点强调的内容,它传达出教师的思想信息,学生借助板书可以获知教师的教学意图,板书也应是一种媒体。教师教学言语是沟通师生思想的重要方法,教师的教学言语自然也就成了教育媒体,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育比较封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育媒体也比较少。

现代大学语文教育媒体适应了时展。科技进步促发教育媒体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收音机、录音机、录音带、录像机、幻灯机、幻灯片、计算机、投影仪、电影、电视、互联网、图片、雕塑、实物等。运用教育媒体极大地丰富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但是,我们需要明晰一个概念,即现代语文教育媒体。大学语文教育媒体应是传播、交流语文信息的工具。一张白纸,没有写字,它只是一种材料,书写文字信息之后,它就变成了媒体。因此,我们不能把与大学语文教育有关的东西都称为媒体。

(二)、语文教育媒体的作用

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辅助大学语文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代媒体技术可以思接千古,可以跨越时空,可以把静态的文字符号变成动态的可感的信息形式。现代媒体技术虽然是一种手段,但是这种手段有助于激活课堂,有助于促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1.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语文教育的魅力就因为它充满着无穷的趣味、无穷的挑战。只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为了应付考试,把充满趣味的文本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解说。现代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改变这种状况。现代媒体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引发学生对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

2.有助于加大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容量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人们把教材当作一个信息载体,教师依据统一的教学用书解读信息,传达给学生,这种信息是统一的、固定的。教师传达信息的形式有言语与板书,教师的言语量与板书量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课堂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加快信息传播速度就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

运用录音、幻灯片、投影片、电视、电影、计算机课件等方式可以大大地加快信息传播速度。如果一个教师写板书,每分钟可以写100字,那么45分钟他也只能写4500字;如果一位教师以播音速度讲话,每分钟也就是150字,那么45分钟,教师也只能讲6750字。幻灯片、投影片、课件所传达的信息可能达几万,甚至几十万文字量。

3.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一首诗展示给学生的是文字符号,这些文字符号表达了一种意境,传达了作者的一种情感。以前人们认为诗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现在我们就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将意境“言传”。而“言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

4.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语文教学是一种范例教学。学生通过一篇典范的文本学习母语的规则,表情达意的方法。学习文本本身不是目的,通过文本学习获得知识与应用能力才是目的。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学习”,都是强调了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必然要求。一个不会自主学习的学生将来很难适应学习型的社会。传统教学却忽略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乞求者、接受者。教师又是判断知识正误的“警察”,教师有执法权。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科学技术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教师垄断知识的局面随之也被打破,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搜集信息。教师占有的,学生也可以占有;教师没有的,学生也可以拥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搜集材料,理解文本。教师教学生学变成了学生学教师辅助学。这种变革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二、应用现代语文教育媒体的要求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得语文教育媒体越来越丰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现代语文教育媒体的普及。现代教育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它绝对不能越俎代庖。如何正确应用现代语文教育媒体,这就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一)应用现代教育媒体要突出语文学科特点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母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经常会遇到学习困难。现代教育媒体就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1.创设与文本相关的学习环境

理解文本往往需要生活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没有必要的生活积淀,学生阅读时空跨度较大的文本就会遇到困难。现代媒体技术就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与文本相关的学习环境。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的力作,它通过北京胡同的表象,揭示了北京胡同深刻的文化内涵。因为地域的差异,学生很难在大脑中产生胡同的表象,如上海的学生只熟悉“弄堂”,济南的学生只熟悉“路”,徐州的学生只熟悉“巷”。又因为时间的跨度太大,北京的城市建设已使得北京的胡同逐渐在消失。这些客观因素就为学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造成了困难。

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从互联网上搜集北京胡同的图片、电影以及有关资料。教师把这些资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利用三维动画技术,让北京的胡同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的大脑中也就自然会形成北京胡同的表象。现代教育媒体创设的情景虽然是虚拟的,但学生的感受是直观的,真实的,学生阅读文本时,就可以将自己幻化置身于北京胡同之中,这也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创设一种与学生学习的文本有关的情境

我们的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佳作。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都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文本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但这种交流又有很大差异。感动作者的地方未必能感动学生,这也就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困难。

比如,学习《包身工》,夏衍用悲痛的心情描写了包身工的生活,可以说这是夏衍饱含热泪的倾诉。但是当学生读到女包身工当着男人面前撒尿、换衣服时,都会哄堂大笑。原因很简单,学生没有当时社会生活的情感体验。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创设当年包身工生活的环境,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地方,生活着十六七个包身工,他们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保全,哪里还能顾及到廉耻。虚幻的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观看这样的情境,阅读夏衍的描写文字,学生不仅不会笑,而且会伤心落泪。现代教育媒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读懂文本,而且可以使学生经受心理体验。

(二)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创造条件

既然现代教育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那么它就应该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1.提供与学生学习文本相关的信息资源

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内用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查阅资料。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包”。学习包的内容应该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可以从中寻求与自己学习有关的信息资源。

2.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的过程。现代教育媒体应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教师可以将与文本有关的重要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探索与研究。教师还可以设置与文本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课外研究,进而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三)为课堂教学实际提供方便

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它理所当然要为课堂教学提供方便。而应用现代教育媒体要有一个规范,该用则用,不陔用就坚决不用,决不能为了某种目的不该用也用。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贪多

现代教育媒体技术含量高,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刺激。但是这种刺激应该是有节制的,它不能没有限度。有一位教师执教《雷雨》,他一会儿放电影,一会儿播放话剧录像,一会展示曹禺的资料,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用投影仪展示有关资料。一堂课教师忙得不可开交,学生也被这位老师弄得身心交瘁。心理学研究表明:反复的强刺激也会使学生的大脑产生抑制。一旦学生大脑产生抑制,你再继续对其刺激,大脑就会对信息产生排斥,媒体的刺激也会失去效用。

2.切忌求高

语文教育的媒体是多样的,每一种媒体有每种媒体的功能与作用。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恰当地选择媒体,才能收到实效。教师选择媒体要考虑学习目标,不能够追求时尚选用科技含量高的媒体。讲解汉字的构造,你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或用毛笔在纸上书写就可以达到目的。你却制作多媒体课件,费时费力,效果未必比板书好。考量一堂课,学生学得如何才是评价的重点,使用的教学媒体只能是一个方面。任何一位专家都不会舍本逐末,他们也不会容忍以次充主、以次代主。

3.切忌埋没了语文学习的主体

语文学习是通过阅读文本获得知识,获得母语应用能力。语文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我们应用再先进的教育媒体也将失去它的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育媒体正在经受着时代的挑战。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人们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也就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现代科学研究昭示人们传统的教育媒体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质量。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教育的媒体范围逐步扩大,教育媒体正在扮演提高学习质量的催化剂的角色。教育媒体多样化的态势已经形成。

参考文献:

1荣曼生,《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j],教育信息化,2002年04期,p36-37

2李祺,《谈“多媒体热”》, [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01期,p27

3刘晓勤 ,张浩,《科学实施多媒体教学 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01期,p53-55

4秦怡红,《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互动性缺乏的问题研究》,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p17-18

5王娟,《谈利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辽宁高职学报,2006年06期,p45-46

6郑宝昆,《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p12-13

7 马智刚,冯平,王维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课程改革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年03期,p15-17

8 王艳清,周海峰,《关于优化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5期,p34-3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8篇《包身工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教学反思心得体会800字精选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