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实录 2份(优秀4篇)
《月光曲》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众鼎号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月光曲》教学实录 2份》,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月光曲》课堂实录及评析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
3、培养学生审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教具准备:
《月光曲》磁带
教学方法:
阅读欣赏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营造氛围
1、 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字
2、 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3、 听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 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为她再弹一曲呢?
2、 课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
三、体会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动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弹醉
4、读写抒真情
四、拓展训练
想象背诵段落的景象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所见(谈话) 事物 联想
月光曲
所闻(时虚结合) 大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人物的情感的变化人主线
二、指导朗读
1、月亮升起一节读缓慢
2、大海汹涌要读急
3、陶醉时要读轻柔而慢
三、迁移练习巩固
1、知道“券”读quan而不能读 juan ,盲和琴字不要多写一点
2、形近字组词
茅——矛 恬——刮 缕——楼
3、背诵课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赏贝多芬的曲子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纯熟 盲姑娘
月光曲 入场卷 陌生
陶醉 记录
月光曲教学实录 篇二
课前交流
师:穿了新校服了,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很精神
生:很愉快
师:校服的胸前有个图案,那是什么?
生:学校的标志,校标。
师:上面的图案代表什么?
生(摇头)
师:上面是两颗心的图形,代表我们老师的追求——追求和你们“心心相印”。我看我们今天的课堂上能不能心心相印?
教学过程:
师:今天,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一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生读
师:声音响亮、清楚
师:《月光曲》是这篇课文的名字,也是贝多芬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的名字。把它当作乐曲的名字,再来读读。
生读
师:读得有旋律了,读得美了。音乐是美的东西。
师:读这个名字,你猜猜《月光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
生:优美的曲子
生:我觉得《月光曲》应该是一首恬静的曲子。
生:应该是舒缓的曲子。
师:读了《月光曲》这篇文章,又猜了曲子,现在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听《月光曲》
师:如果是音乐课,我一定先让你们听一听,可我们是语文课,语文课听音乐首先要从课文中听,从语言文字中听出音乐来,这叫语文能力。打开书,浏览课文,从哪儿能听出《月光曲》的旋律?
生:我从第九小节听出来的?
师:读第九小节,你从中听出了怎样的旋律?自由读
生读
师:你从中听到了《月光曲》刚开始是怎样的旋律?
生:平和的
生:优美的
生:舒缓的
师:你从哪儿听出来的?读出它的优美、舒缓。
生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师:“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乌云。”你听出了《月光曲》有什么变化?
生:旋律越来越高,有了变化
师:再后来你听到了怎样的旋律?
生:激越的
生:高昂的《月光曲》
生:激动人心的
师:你从哪儿听到的?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可惜读错了一个字,听出来了么?读书应该字字入目。
生:“一个连一个”读成了“一个连着一个”
师:再读
生齐读
师:从第九小节听出了《月光曲》先是舒缓、恬静的,后来逐渐升高有了起伏,再后来变得高昂激越起来。我们把第九小节完整地读一读。谁来读一读,让我们听出旋律的变化。
生读(很有感情)
师:听出了旋律,听出了变化,听得对吗?让我们听一听真正的《月光曲》。“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咱们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静静地听。
播放《月光曲》,介绍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
师:我看到了有的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了?
生:听到的跟我们猜的是一样的。
师:说明我们都有一双音乐的眼睛,从文字当中就能听出音乐来!
师:音乐的旋律是表达创作者的情感的,那么《月光曲》中包含了贝多芬怎样的情感?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创作过程中去。
读第二小节,你听出了贝多芬怎样的心情?
生读。
师:你们划一划,你们听出了贝多芬怎样的心情?体会到了吗?
生:我觉得心情很放松
生:我认为他的心情很平静。
师:除了轻松,除了平静还有什么?
生:我觉得他很欣慰,因为有人正在弹他的曲子。
师:你叫什么?
生:我叫朱心成
师:朱心成你真了不起。
生:我还听出了他的高兴。
生:我听出了他的愉悦。
师:他当然要感到了欣慰和愉快。因为在这僻静的小镇上还有人弹他的曲子。带着愉快、欣慰,他走近了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有句俗语叫“弹琴知音,谈话知心”,读第三小节,你能知道他们的心吗?你们来读一读。
生:我知道那个姑娘很想弹好这个曲子。
师: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这个姑娘特别想听听贝多芬弹曲子。
师: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他无奈。
生:听出了他的哥哥的难过,因为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
师:你来读读。
生:我还听出了姑娘的沮丧心情。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听不到
生:我听出了姑娘矛盾的心情。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张洪民
师:张洪民厉害,他从谈话中听出了姑娘矛盾的心情。为什么?
生:姑娘很想听贝多芬演奏,但哥哥买不起门票,妹妹不想让哥哥难过,所以说是“随便说说罢了”。
师:多懂事的姑娘啊!
师:我们先谈到这儿。你猜猜屋外贝多芬听了他们的谈话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很想进去给他们弹。
师:是的,贝多芬很同情他们,也很想进去给他们弹,于是他走了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生读:茅房里……
师(打断):这个名字不好听,再读读
生:茅屋里……
师:这就对了。
生:我认为贝多芬应该是非常感动,因为他听到了小路上有人弹他的曲子,后来看到这个姑娘眼睛瞎了,又这么爱好音乐,他肯定感动。
师:他决定进去弹这首曲子,满足他们的愿望。可事情的结果是,他弹完了一首,又弹了一首,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来读读这三段。(大屏幕展示)
师:有体会了吗?
生:因为贝多芬发现这个姑娘是个懂音乐的姑娘。
生:他听到了这个姑娘是他的知音。她听得很入神。
师:听得入神,就是他的知音吗?
生:她听出了这是贝多芬弹的。
师:还从哪儿听出了姑娘就是贝多芬的知音。
生:听出了他弹得还熟,感情多深哪,听出了这就是贝多芬,所以……
师:一首曲子弹得熟不熟你能不能听出来?
生:能。
师:一首曲子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你能听出来吗?
生摇头不语
师:有句话叫知音难求,课前查阅了贝多芬的资料,了解贝多芬的性格吗?谁来说说?
生:贝多芬是个心情沉闷的人
生:不太有人愿意和他交往
生:脾气很古怪,性子急
师:贝多芬性格狂躁,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交朋友,没有人了解的心,但他在这儿,却遇到了懂得他音乐、懂得他情感的知音,他又何尝不是喜出望外、激动万分呢?让我们一起读。
生读
师范读第八小节。
师:月光普照大地,沐浴一切,却照不进盲姑娘的心田;盲姑娘爱贝多芬的音乐,懂得他的音乐中的情感,却很难欣赏到他的演奏;面对这知音,面对这如水的月光,此景此情触动了贝多芬的情思,触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这情思,这灵感,这激情由指端流露到琴键上——让我们再来听。
(画面隐去,只有音乐,师生同赏)
师:谁来在《月光曲》的伴奏下读读这一段文字(第九小节)。
生读(非常有感情,学生鼓掌)
师:读得真好,“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中“似的”读“shì”。
师:英国有一句谚语叫“音乐是耳朵的眼睛”,开始我不明白,读了《月光曲》我懂了,《月光曲》给了盲姑娘的耳朵一双眼睛,一双心灵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她仿佛也看到了……”
师:一首名曲就这样诞生了,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生读
师:他飞奔回客店,把这首曲子记录了下来。你从“飞奔”中体会贝多芬怎样的心情?
生:他很激动
生:他很着急
生:他很欣喜
师:一种喜遇知音的欣喜,一种创作成功的激动,一种灵感闪现的激动。这就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这个传说最打动人的是什么?
生读:(屏幕出示:贝多芬说: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人……)
师:这个故事最打动人的就是:情感,是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真挚的情感。因为这个传说,我们听《月光曲》,听的是曲,体味的是情。像这类情感性的文章,我们就要这样一步步去读,一步步细细地品味!
(屏幕出示: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月光曲教学实录 篇三
------------------------------------------------------------
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语文素材”小学语文教案专页
一、导入
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洁
生3:月光如水
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评:这是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建立了文本与语言积累的联系。可谓精妙。]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
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教师与学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建构。学生是充满好奇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教师角色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必定能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生1: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陶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
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这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主体的发挥以及得到他人的赏识。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与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舞]
生7:老师,我知道为什么?
师:请讲。
生7:这首曲子是他现想出来的,
师:这叫即兴创作。
生7:对,他即兴创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生8:他为什么能够即兴创作?
师:也就是说是什么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呢?问得太好了,抓住了最关键的问题。现在咱们就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这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知识与知识的互补,凸现了现代课程的新理念--在互动合作中学习。问题是教学的生命,只有学生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才构成了有生命的教学。]
三、分节细读,探究贝多芬创作灵感的产生
师: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文章的第二小节,仔细体会一下贝多芬的心情。
生读。
师:从“幽静”一词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线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围很安静。
师:对,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吗?
生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他肯定很惊讶,很好奇,这么一个小镇上有人在弹我的曲子,他是谁呀?
生3:弹得断断续续的,肯定不熟悉,有没有人教他?
师:体会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师:接下去读第三小节,继续体会他的感情。
生读。
师:从兄妺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亲耳听一听贝多芬是怎么弹的。
生2:兄妺俩相互体贴。从哥哥的话中我体会到他很伤心,因为他不能满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觉到了,就连忙安慰他,说自己不过是随便说说罢罢了,实际上她非常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是教师如何把问题呈现出来,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时机的把握,顺其学生的心理需求,"画龙点睛"式的一问,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
师: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生:很激动,我会进去为他们弹奏一曲。
[换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怀--生命的弘扬]
师: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质和她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激动,正你们所想,他推门进去要为这位盲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小节。
生读。
师:“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盲姑娘觉得只有贝多芬才能弹得这么好。
生2:从两个叹号可以看出盲姑娘听到贝多芬演奏的音乐太激动了。
师:理解得好!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演奏不只是凭技巧,而是凭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的感情。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时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动师:此时对贝多芬来说,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为姑娘再弹奏一曲。
师:是的,他想为姑娘再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请读课文第八小节。
生读。
[此环节,教师牵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设计教学进程,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哪怕是脱离的文本的内容与价值,教师也不必紧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导向是先顺其发展,再策略的迂回,这样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四、体会月光曲的内容
师:借着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动的贝多芬开始即兴弹奏了,他的琴声带给这对穷兄妹什么感受呢?练习读课文的第九小节。
生读。
师:请同学们再重点练习读一读皮鞋匠所联想到的,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景物的变化。
生练读,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
师:同学们读这几句话,语气由轻而重,由缓而急,你能想像到乐曲的旋律吗?
生:乐曲的旋律也应当由轻而重,由缓而急。
[以读为主,是阅读教学遵循的规律。要体会出情感,带着情感读。读要有指导,要读出问题,读出语感。]
师:能由乐曲的旋律想像到贝多芬弹奏时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吗?谁来表演表演。
生表演,开始动作优雅舒展,面带微笑,后来动作迅速而有力,整个身体都晃动起来。(众笑)
师:演得好。能由此领会到贝多芬赋予乐曲的情感吗?
生:老师,我明白了,贝多芬表达的正是自己见到盲姑娘前后的感情。
师:真聪明!结合贝多芬见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变化再来读一读皮鞋匠所联想到的。
生再读。
五、巧设情境,说写训练
师:月光曲多美啊!请同学们读最后一小节。(生读)
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从“苏醒”一词我觉得“陶醉”是说兄妹俩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贝多芬走都没有发觉。
师:真会动脑筋。等他们醒来之后,兄妹俩会交谈些什么?前后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一会儿给大家表演表演。
(生讨论)表演过程略
表演也是体验的一种形式。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过情态、动作把内心的感受流淌出来,达到了心智的升华。如果这种体验是学生自发的行为就更好了。]
六:作业 :
1、搜集《月光曲》,认真地欣赏欣赏。
2、练习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贝多芬传》
联系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注重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我们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还要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课外的拓展要注意与课文建立密切的联系,不要任意增加阅读内容。]
板书设计 : (好奇)听到琴声————走近茅屋 海上升明月——轻柔、舒展 (感动)史妹对话————进屋演奏 月下海啸图——急促、剧烈
月光曲教学实录 篇四
t:同学们,静下心来听听音乐,说说你的感受。
s1:好听。
s2:优美。
s3:听起来很舒服,心情很好。
……
t:音乐总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听着美妙的音乐,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ppt: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应当为穷人造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该多么幸福。——贝多芬
t:通过读这句话,谁来说说贝多芬的幸福是什么?
s1:为穷人造福。
s2:用音乐为穷人造福。
s3:用他的音乐给穷人带来幸福快乐的感觉。
t:贝多芬是这样说的,他是否是这样做的呢?通过学习今天的课文,你将会对贝多芬有更多的了解。大家准备好了吗?
s:准备好了。
t:上课。
t: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单元第2篇课文——月光曲(齐读课题,师板书)
t:大家都在课前进行了预习,扫清了字词的障碍,现在谁来结合你预习的收获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
s1:贝多芬为一对兄妹弹琴。
s2: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
s3: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
t: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为盲姑娘弹奏曲子?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找原因,用笔画下相关句子,也可以在一边写下你的感受。
(默读课文,5min)
t:同学们,现在咱们来交流,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她为盲姑娘弹曲子?
s1:贝多芬这对穷苦兄妹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胸中地感情有如大海的波涛。
s2:可是,入场券的门票太贵了……
s3:这首曲子真难弹啊!……
……
t:老师听出来了,是兄妹俩的对话打动了贝多芬的心。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妹妹是怎么说的。(ppt:这首曲子真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t: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s1:这首曲子很难弹。
t:那你能用你的声音来表现出那样难弹吗?(指导朗读)
s2:我听出了姑娘特别想听贝多芬亲自弹曲子。
t:你听出了姑娘的心愿,你能将姑娘的心愿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s3:我听出了姑娘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t:是呀,这样难弹的曲子她是多么想弹好啊。你能把姑娘想弹好却又弹不好的心情通过读来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
s4:我听出了姑娘特别喜欢音乐。
t:你在用心体会姑娘的话,那么你用你的读来表达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指导朗读)
t:那让我们一起带着盲姑娘的渴望,带着她对音乐的热爱,来读这句话,来打动贝多芬的心。(齐读)
t: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听出了盲姑娘是这样想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此时,贝多芬已经来到这个小镇上举办音乐会,姑娘为什么不去听?(生说)
s1: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
s2:她家里太穷了。
t: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s1:哥哥的话里。
(ppt: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等我多做几双皮鞋多挣点钱,一定给你买一张票。)
t: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这对穷苦的兄妹怎么买得起?在哥哥的话中你还听出了什么?
s1:哥哥很想满足妹妹的心愿。
t:你在用心体会哥哥的话,那你来读读哥哥的话,带上你的体会。(指导朗读)
s2:我听出了哥哥很疼爱妹妹。
t:你能把哥哥对妹妹的疼爱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
s3:我体会到了他们家虽然穷,但是哥哥仍然要拼命挣钱,为了给妹妹买音乐会的入场券,哥哥很想实现妹妹的愿望。
t:你说的太好了,你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指导朗读)
t:听了哥哥的话,妹妹是怎样说的?
s1:哥哥,你别难过,我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会弹好这首曲子的。
(ppt:哥哥,你别难过,我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会弹好这首曲子的。)
t:你又从妹妹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s1:妹妹很想去听,可是家里太穷,她不想让哥哥太辛苦,很体谅哥哥,所以说她是随便说的。
t:你体会的很深刻。
s2:她只听别人谈过几遍,是根本弹不好的,她说能弹好是在安慰她的哥哥,她并不是随便说说,其实她是真的很想去听贝多芬的音乐会。
你走入了姑娘的内心世界。
s3:妹妹很懂事。
t:你也是个懂事的孩子。
t:此时此刻,你就是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当你听到这个姑娘是如此的热爱你的音乐,可是因为穷而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你会怎样做?
s1:我要推门进去给她弹一曲。
s2:我想到我说的“我的音乐要为穷人造福”,现在这个姑娘就需要我的音乐,我现在就要用音乐给她带来幸福。
t:你说的太好了,这句话是贝多芬的灵魂。
s1:我要把刚才姑娘弹不好的曲子弹给姑娘听。
……
t:贝多芬此时也跟你的心情一样。
t:是呀,听到这里,贝多芬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坐在钢琴前,弹起了盲姑娘刚才弹的曲子来。(ppt: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
t: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站在贝多芬身旁的盲姑娘,当你听到了你渴望听到的旋律,会怎样?
s1:想学会这首曲子。
s2:特别高兴。
s3:激动。
t: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读读(指名读)
(ppt: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t:对比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不说“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而是说“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ppt: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s1:两个“您”说明盲姑娘不敢确定。
s2:说明盲姑娘有点犹豫。
s3:她非常惊讶。
t:自己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盲姑娘的心情。(生自由读)
t:(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竟然来到她贫寒的家里亲自为她弹奏,她难以置信啊,(生读)她梦寐以求的愿望竟然实现了,她欣喜若狂啊,(生读)。
t: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盲姑娘的激动。(齐读)
t:盲姑娘在她贫寒的家里听到了如此至真至纯的音乐,她是这样激动,作为贝多芬,当他看到他的音乐给盲姑娘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时候,他心情怎样?
s1:高兴。
s2:幸福。
s3:激动。
(师板书:激动)
t:作为一个音乐家,当他面对着一个如此热爱音乐,如此懂他音乐的姑娘,面对着他熟悉的琴键,他会怎样抒发他的情感呢?
s1:弹琴。
s2:再弹一曲。
s3:用音乐给穷人带来幸福。
s4:用音乐来抒发他激动的心情。
……
t:是啊,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音乐就是他的语言!
t: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的清幽。贝多芬心中充满了温馨和祝福,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ppt:师配乐朗读月光曲描绘的画面)
t:他弹了什么?又在抒发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走近贝多芬,走进贝多芬的音乐,聆听他的月光曲在诉说着什么。下课。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4篇《《月光曲》教学实录 2份》,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