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访手记(精选5篇)
家访,汉语词语,读音为jiā fǎng,意思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5篇《教师家访手记》,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众鼎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小学教师家访手记 篇一
根据市教育局“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方案及相关要求(www.1126888.com),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树立良好的师生形象。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与联系,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我们利用暑期、双休日及课余时间登门走访的形式对所有学生进行了家访。
向绪东,一个调皮的男孩。正是由于他的调皮和懒惰,以至于他在上课时也极少发言,作业也基本上不完成,不能按时交,若做了的也是正确率极低,各科考试也从来没有达到合格。作业的质量字迹极差,有时甚至和别人不合群,打架……针对这个情况,我和肖老师老师决定对进行一次家访,希望能够联合家长的力量一起帮助向绪东取得进步。
大约30分钟的路程,来到了他家门前,映入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座很高的山坡上两间土砖屋,那就是向绪东的家,他的妈妈说我们要来家访,非常高兴,早早在山坡前等候我们,可我看到的他妈妈一瘸一跛是个残疾的妈妈,让我留下了眼泪。
我们一起来到了他的家,非常简陋,没有像样的一把椅子和木床,爸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没有手艺,只能靠力气活在外争点钱,家里还有一位年迈、生病的奶奶,整个家里是一片凄凉,太寒酸了。
刚一坐下,还未开口,他的妈妈就像我们反映了一些他家和孩子的一些情况。这个孩子的心理极有问题,按照他家的情况,这位孩子应该非常懂事,有句俗语“穷家的孩子早当家”可事实并非如此。他的妈妈告诉我们才得知。这孩子闲家里穷,闲他的妈妈是残疾,经常和大人大吵大闹,说爸爸妈妈没有给他钱,还说母亲是残疾没有用,经常和妈妈发生争吵(有时候还打),用砖头砸他家的土砖屋,让父母亲没有地方住。学习任务就更不用说了。
听家长的这番话后,我只能说教师的无能,教育的失败,怎么会这样呢,但还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决定从他的心理问题开始解决。想从他的口中得知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还好,孩子还小,完全有可能使他变个样。
对于这个孩子决定给他聘请一位心理疏导老师;在生活上我准备全身心投入帮助他;在学习上找一位我们非常优秀的干部张钟权来帮助他。
走进学生家庭,就带去了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
小学教师家访手记 篇二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和谐的教育,要想把学生培育成才更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我从教三十多年来,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进行过若干的家访,深刻体会到家访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只要你用一颗真爱的心,就会孕育出教育的奇迹来。
三年级班学生刘长坤,家住石井铺乡板庙村(小地名:肖家营)聪明,不做作业,胆子特大,老出事故,有时出现自暴自弃,无论老师用什么方式、态度与之交流沟通,都收效甚微。针对这些情况我便亲自到他家进行了走访。走访前,我静静的思索,仔细寻找了该生身上的闪光点(爱绘画、爱劳动、爱动脑)到了他家,一阵客套之后,我便在他爷爷面前表扬了一番。他爷爷听后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喜悦和对孩子在校情况的关注。“老师别兜圈子了,我知道我孙子是个有问题的孩子,我不想管他,也管不了他!”言语中透露出怨恨和无奈。不一会便对我的“说教”有些厌烦了。当时我心里想这家人怎么了?难道不爱自己的孩子?他怎么“不管”、“管不了”呢?我带着不解和遗憾,不得不结束第一次家访。
回到学校我百思不得其解。但转念一想,刘长坤的'邻居家有个孩子叫肖婷,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的爷爷梁云教子有方,而且两家关系长久见好。何不找他谈谈,解开我心中的谜团,找到打开刘长坤问题的钥匙!于是,我便进行了第二次家访——访邻居梁云。待人十分热情的梁云告诉我:刘长坤家四口人,爷爷、婆婆、父亲(已离弃前妻)和刘长坤。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不怎么务正业,贪玩懒惰。其父母又气又恨,有时甚至把对孩子父亲的怨恨发泄到孙子身上,父子关系十分紧张。
这样一个“单亲”家庭,一对丧失信心的爷爷婆婆,一个不务正业的父亲,一个没有温暖感的孙子,难怪如此表现。长此以往,孩子怎么会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呢?
“不能这样下去了。”我便邀请梁云与我一起做刘长坤爷爷的思想工作。就这样,我的第三次家访就开始了。
“老师跟我是朋友,人家对你孙子刘长坤可好啦,不必隐瞒什么,也无需顾忌什么,跟老师好好谈谈吧!”
涕泪满面的孩子爷爷把我当“朋友”倾诉了满腔心酸与怨恨,把我当成了“法官”“朋友”道出了一桩又一桩家庭案例?
我感动了,眼圈红红的,不时擦拭着泪水。
“日子虽苦,有盼头才过得下去,你有盼头吗?”我禁不住的问,他迷茫地摇摇头。“不,你有希望”,我坚定地说。他睁大了眼睛。“你的希望就是孙子刘长坤!”
他摇摇头,摆摆手说:“我现在就管不了他了,孙子也已恨我了,还能指望他!”
“孩子已渐渐地长大了,明白了一些事情,他看见别的孩子叫爸爸时,就低下了头,一言不发。当同学们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时,他眼里总是噙着泪花,孩子渴望父母,特别是妈妈的爱,孩子心理的苦痛你知道吗?”
孩子爷爷听后,又一次泪流满面,后悔内疚分明写在他的脸上。
“你这样的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在孩子最需要温暖的时候,你应该不惜一切把全部的爱倾注到孩子身上。你爱孩子,他才会爱你,否则只会给他幼小的心灵埋下永久的恨,你说是这样吧!”他点了点头。“爱犹如一剂融化剂,爱更能创造奇迹!”我接着说,“刘长坤是很聪明的,我可是对他充满信心,你能配合我教育好他吗?”“能,一定能”他使劲的点了点头。爱的阳光终于回到了这个不幸的家庭,奇迹真的发生了。
小学教师家访手记 篇三
今天是十五周星期四,我和数学周老师决定:去班上男孩胡金沅家家访。孩子家住金银村2社,离学校大概有两公里多点的路程。放学前我叫孩子留下与我们同路,孩子茫然地看了看我,点点头没说话。
从学校出发时间是下午四点,我们还特意邀请学校王校长一同前往。一路沿着公路走,只是快到家时走了一程斜坡小路,因为天气晴朗,到孩子家只花了不到四十分钟时间。出发前我们给孩子母亲去了电话,母亲说她在街上帮馆子,下班就立即回家。快到孩子家时,母亲闻声出来,见了我们很是客气。本想招呼我们进屋坐,可狭小的两间瓦房实在腾不出地方,于是在孩子伯妈家端了凳子招呼我们在屋外的坝子上就坐。
我们说出了今天家访的目的:孩子这段时间上课老走神,总是一副茫然的样子。也几乎看不到孩子的笑容,小小年纪却心事重重。作为孩子老师的我们,想要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8、9岁的孩子,原本是天真快乐的儿童,却为何挂着一脸的忧伤。
听了我们家访的缘由,孩子妈妈苦叹一声,哎……
接着她向我们讲起了她家近期遭遇的不幸:他们家原本有四口人,父母及两个孩子。去年,女儿在十七岁时生了一场病,那场病让女儿的脑子出了问题,女儿竟在一个深夜离开了家,至今杳无音讯,听来简直不可思议,可现实就是这样。父母为此找了很多地方,可最终是毫无结果。也许就因为这个原因,孩子的父亲在女儿离家半年后病倒了。说到这儿,孩子母亲指了指堆放在我们眼前的那些红色泥砖,她说这些砖是去年买回来准备修房子的,那时一家人都好好的,女儿正念高中,孩子父亲也在外打工挣钱,为了修建砖房,她一个人请人从砖厂买砖运到公路边,再花钱请人工搬运下来,这些耗费了他们一家的大半储蓄。可没想到,建房还没开始,女儿却病了。女儿还没下落,父亲又住院了,更令她不能接受的现实,医生告诉她,孩子父亲已是肝癌晚期。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孩子母亲根本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可事实就是如此,你不接受它也不可能改变,现在家里除了8岁的小儿子,她该要去依靠谁,找谁商量,跟谁诉苦。她抹干眼泪,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她把儿子寄放在孩子伯妈家,自己去医院照顾孩子父亲,可已是癌症晚期的孩子父亲,最终没能战胜病魔,于几个月前离开了他们……
听到这里,我们几位老师都沉默了,眼前这个穿戴干净整洁四十左右的母亲,在一年多时间里却经历了人生多么悲痛的生离死别呀!原本和睦幸福的四口之家,如今就只有小儿子依偎在她怀里。孩子静静地听着妈妈的诉说,眼里闪烁的泪花早已控制不住,凝结成泪水顺着孩子的小脸蛋滴落而下。母亲紧紧地搂了搂孩子,说:“元宝,别哭,没关系,有妈妈在,妈妈永远陪着你。”那一刻,我的眼泪也不由我控制,我不曾想到,今天的家访会是这样的场面。
也无需多说,我们也已经明白了孩子的忧伤是为何了。那么幼小的心灵,又怎能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失去了最疼爱他的姐姐,失去了最关爱他的父亲,同时失去了两份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多么让人揪心残酷的现实。面对这样的家庭,面对孩子和母亲,我们除了安慰,别无它言。
眼看天色已晚,我们起身告别,送行出来,孩子母亲说了一句:老师,你们放心,再苦再累我也要供儿子上学。我也叮嘱孩子母亲,希望她多给孩子鼓励,多讲开心的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早一些走出生活的阴影。再现一张天真快乐的笑脸。
家访回来的路上,我们几个老师几度感慨,如果不是真正走进孩子的家庭,我们又怎么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健康的心灵也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
小学教师家访手记 篇四
学生信息:
1、学生信息:自习课不遵守纪律,好讲话,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一般,但天资比较聪明,是可塑之才。
2、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残疾(聋哑人)。
家访目的:
了解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家访时间:
20xx10月14日下午16:00--16:30
虽已进入深秋,可天气似乎没我们想象的那么肃杀。究其原因,大概是我们学校正热火朝天的开展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玩家”的活动吧,它让老师们忘了一天工作后的疲惫,有的只是走访的热情与兴奋。
今天是星期二,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全校教师按计划进行“访万家”活动。由我们班班主任重新拟定出一条家访路线,将走访对象锁定在窦波家,带好了照相机、家访手记等必备物品,一同迈向家访之路。
窦波因为多次不做作业,在学校我与他有过多次面对面的交流,每一次我总是首先对他的优点进行充分肯定与赞扬,然后对它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每次听完我的教诲后,他总是点头认错,并当面承诺,以后改正。可是他的话最多只能管三天,事后又抛到九霄云外,依然如故。面对这种情况,我似乎束手无策,于是我想了很多办法试图去改变他。如:他做了一件好事,我就大力表扬;字写得好,要求全班学生向他学习;有学生作业不会做,只要他会做,就让他去讲给别人听。每一次他都很乐意、很兴奋,但怎么做也没能让他按时完成作业。我们试图借这个机会,通过学生、教师、家长面对面的沟通,激励窦波,调动他学习上的积极性。
窦波似乎知道我们要到他家走访,他早就在门口等着我们。当我们快走到窦波家门口时,只见他连忙用手语告诉正站在门口与邻居手势交流的母亲。当我们来到这里,他母亲热情的双手不停挥舞着,从她得那种肢体语言中我们读懂了那是请我们到她家里就座,表情中透露出一种高兴与喜悦之情。
在窦波母亲的带领下,顺着较窄的楼梯上到二楼。不到30平方米的小房,被分为一室一厅,客厅里摆着简陋的家庭用具,透出几分寒酸,这就是窦波居住的出租屋。见到这种情况,我不由想起窦波的父亲在外打工的艰辛,正因为如此,所以对孩子缺少管教。而窦波的母亲是一个哑巴,对孩子的管教带来一定的难度,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电话沟通的障碍,缺少合力教育。但有一点我坚信:陈阳的父母是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不然怎么会不惜代价,毅然在街上租下房子,来陪读呢?
刚刚招呼我们就座,他母亲就又慌着烧水,其间我发现窦波坐立不安,于是我们就告诉他:“窦波,这次到你家,我们不是来告状的。”听到这话,他才放心坐了下来。窦波母亲坐下来之后,嘴里不停地“啊、啊、啊??”地叫,并不停地打手势,经过窦波的翻译,我们才知道她所说的大概内容:“是不是孩子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是不是在学校犯事了?”我让窦波告诉他母亲:“窦波是一个头脑灵活,十分聪明的学生,在学校里比较听话,没有犯什么事。”接着我一五一十地将孩子在校的好表现说了一遍。可以想象他妈妈心里一定美滋滋,因为整个谈话过程她就没忘给我斟茶,脸上一直面带笑容,并且不停地用手势表达对我们的感谢之情。
谈完这些之后,我们不失时机地问窦波:“你父母对你的要求高不高?对你的付出多不多?他们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当我们问完之后,只见窦波眼角里闪动着泪花,他向我们介绍了爸爸在外是怎么辛苦,妈妈在家是怎么操劳。说到这里,窦波激动起来,站到我们跟前说“老师,我错了。以后我一定的改掉不做作业的坏习惯”。
窦波的母亲,隐隐约约听出了我们之间的交流之后,她不停地用手示意着,当然更多的是感谢,还表示出老师对孩子教育和教学很严格,花了很多时间辅导学生,在这么忙的情况下,还抽出时间家访,让她非常感动。接着她又面对着窦波不停地打着手势,从这些肢体语言中我们看出她是趁热打铁在对窦波进行教育,告诉孩子要认真学习,听老师的话。此时窦波从我们和她母亲的交流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站到我们面前诚恳地说:“老师,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请你们相信,我一定改正错误。”我们摸了摸窦波的头,不住地点头说“我们相信,我们相信”。
一个半小时的家访,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在我们要走之时,他母亲要留我们吃晚饭,窦波拉着我们的手不放,一定要留我们吃饭,我们推辞了。离开窦波家时,看着这对母子,心里不由得升起一种难言之情:每个家庭都有勤劳的父亲、朴实的母亲、懂事的孩子,我们的身上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啊!
对窦波同学的这次家访,我不由产生一种深深的感悟,这是以往所无法体验到的。家访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它作为维系教师、父母、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教师家访手记 篇五
上午没课,便决定和同事一道去家访。家访对象是一位王姓学生,他在同事班,开学至今没来,听其他同学说,他不想读了,同事急,我也急。他虽不在我班读,但毕竟是我去年招来的,出于个人感情和为师的责任,我都有必要陪同事走一趟。于是,跨上摩托车,我们一起上路了,直奔他家。
时候已过立春,但冬天的脚步迟迟不肯移去,加上近日连雨,气温甚低。虽没有风,但车动生风,冷飕飕的,直往衣内灌,那点薄衣便难以御寒了。吹到脸上,胜似刀割。冬天骑车,实在受罪。同事不免牢骚几句。牢骚归牢骚,家访还是必须的,这是职业赋予我们的使命,眼看着学生流失,多少于心不忍。
路上,同事和我聊起该生表现,对其赞赏有加,看得出,同事对该生颇为喜爱和舍不得。他说,该生平时乖巧听话,本分守纪,老实寡言,但做事踏实,自觉性高,态度很好,从不用老实说重话。够了,在我们这样的中职学校,学生能有如此表现,是不可多得的,于是,感觉了些微安慰,认为此行虽苦,倒也值得。
约摸二十分钟,便到了。家长见我们到来,颇为感动。询寒问暖,倒茶备点心,忙个不停。农村人,心地善良,性格朴实,重情厚义,这又是对我们的最大安慰。学生不在家,家长便打电话联系,说马上回来。与家长聊起正题,我们得知,家长极力要求孩子读书,对读书的重要性认识还算深刻;家庭条件也不错,不存在经济上的原因;问题的关键在学生自己,是他对读书信心不足,看不到前途光明,另外,受了一些不思进取决定弃学的同学影响,和他们商约不读打工。弄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便盘算着工作的策略了,必须集中力量解开学生思想上的死结,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
不一会,学生回来,他还是那样的秀气和腼腆,见到我们,微微一笑,轻声地问候。待他坐定后,我和同事轮番上阵,大道理小道理一股脑儿地倾倒,不过全是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设身处地地替他分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的诚恳和热忱,化解了学生思想上的坚冰,他的态度明显地松动了。我们乘胜追击,从学习谈到升学,谈到社会现实,广泛地应用身边的实例,增强说服力。结果,学生被彻底感动了,感谢我们的关心,答应过两天去上学。至此,我们心头的石块终于落地。
离开时,学生送出门,挥手道别。摩托车响起,抛下一串跳跃的音符,在寒气中飞一般驶向城区。我们心头热呼呼的,感觉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使命,其实,这也是一种成功呀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5篇《教师家访手记》,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