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10篇

众鼎号分享 164363

众鼎号 分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人世:背景、作者。

2、诵读诗:学会诵读,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3、赏析诗: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品读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王昌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三、背景介绍: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四、标题解说: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五、听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六、感悟诗意,鉴赏意象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渡过五条溪水。

我把这颗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夜郎以西。

诗中写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有何内涵?

杨花、子规、明月

“杨花”即柳絮,有漂泊无定之意。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明月”代表思念,自古以来就有遥寄相思之意。

七、品诗欣赏

1、写杨花,子规的啼鸣这两个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2、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3、写景的目的:

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下面那两句为抒情铺垫。

4、本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有声有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八、合作学习

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1、对朋友远行的担忧;2、对社会的愤慨不平;

3、对朋友的思念之情;4、对朋友遭贬的同情。

九、写法探究

作者为什么把“愁心”寄与“明月”?

作者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自己和朋友都可看见她,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同时诗人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十、板书总结

写景叙事:扬花子规闻道过五溪

抒情:愁心明月轻风直

主题: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十一、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你还记得哪些关于明月的诗?(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柳永《雨霖铃》李白《古朗月行》《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十二、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调动你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描写月亮的文字,其中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的内容,学习本诗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3、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

游戏看图猜诗歌。猜出诗歌并朗读。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背景链接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初读诗题,初晓诗情

1、学生读诗题,联系课下注释,解释题目意思,并划分题目朗读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简要说说李白写下这个诗题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四、初读诗歌,寻找诗眼

(一)朗读诗歌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全班齐读。

(二)初步理解诗歌,读懂诗眼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暮春时节,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2、寻找“诗眼”

从诗歌中选一个词作此诗的“诗眼”(愁心)

五、再读诗歌,读懂诗眼。小组讨论

1、诗人借助哪些景物来表现“愁心”?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这表达了李白对朋友被贬谪的悲痛,心里在滴血一般。

2、诗人因为什么事情而“愁”呢?“闻道龙标过五溪”。“闻道”表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见。

3、诗人的愁心托付与谁了呢?为什么?

明确:“明月”

因为:(1)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象征着亲情、友情的纯洁。

(2)明月是圆的,象征团圆,引人深思。

(3)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六、名句赏析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七、小结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八、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积累“落尽、子规、愁心”等文言词汇。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6、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欣赏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2、自主:题解,作者。

1、题解。

(1)闻:听到,听说。

(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

(3)龙标:今黔阳。

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2·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3、读诗品诗

指导朗读诗歌

4、感悟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品诗欣赏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溪、辰溪之总称,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6、总结

杨花:漂泊无定

写景:离愁别绪

子规:不如归去

明月:陪伴友人、抒情、关怀、思念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探究

1、在诗中找出与怀化有关的内容。

答:龙标、五溪、夜郎。

2、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4、本诗主题是什么?

答: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之情。

第二课时

课堂同步练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2、3。

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有关写“月”的古诗。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三、背景链接: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四、多次朗读,理解诗歌。

1、初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二读诗歌,解读诗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3、三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杨花”且是“落尽”是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心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4、再读诗歌,归纳小结。

这首诗中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杨花、子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景:杨花落尽子规啼鸣哀切、凄惨

情景交融

情:寄情明月随风相伴同情、关切

六、拓展延伸:积累李白借月抒怀的诗歌

1、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

2、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秋浦歌(十三)》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七、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此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三、教学过程

(一)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青年时曾漫游全国各地,后应诏入京,三年后离开,长期游历,安史之乱时,因参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复杂,总有报国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本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远调时写给他的,表达了对他的同情。

(五)讲解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景物描写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泣血悲啼之鸟子规,渲染一种哀愁气氛,融情于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离别之恨。“杨花落尽”正是春天季节,诗人没有选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杨花描写此时景物,可见独具匠心。“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凉,道路之遥远、艰难,诗人虽无悲痛之语,悲痛之意自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句为抒情:抒发了对好友的不幸遭遇担心与关怀之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好友到龙标。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用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转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与明月常相随,不仅表现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时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六)名句欣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共有三层意思:一是自己充满愁思,而相隔两地,只有托之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三是只有依靠他才能寄予,别无他法。后人常用来表达对远方挚友的慰问。

(七)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诗人

我————月————君

(寄)(随)

愁心相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 篇六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重点)

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

(一)学生说诗

(二)教师评诗

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一)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

(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节奏、平仄、押韵)

(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

(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四)情感美:真挚淳朴,深切感人。

五、布置作业,拓展诗境

1、默写这首诗。

2、查找“月亮”或“友情”的古诗并标上平仄。

3、探究“龙标”、“五溪”、“夜郎”的变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学习

一、出示目标

自学指导

1、朗读

2、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王昌龄、左迁、龙标、寄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4、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6、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7、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8、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9、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0、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三、协同展示,展示交流结果。

四、抽查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

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4、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

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赏析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了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中国古诗的体裁至唐代而大备。作为一代宗匠的李白,无论对于哪种体裁,用起来无不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不过其中尤以歌行和七绝的精湛成就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在李白集中,题材是怀人赠别而体裁又是七绝的多达数十首,但绝无一首构思或表现方法雷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用“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寓情于景,“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衡卿》)情景交融。不管用哪种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使人回味无穷;而本篇则以想象的驰骋和构思的别致在同类诗篇中独具一格。诗人匠心独运和技巧之娴熟,于此也可窥见一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的内容,学习本诗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3、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

游戏看图猜诗歌。猜出诗歌并朗读。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背景链接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初读诗题,初晓诗情

1、学生读诗题,联系课下注释,解释题目意思,并划分题目朗读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简要说说李白写下这个诗题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四、初读诗歌,寻找诗眼

(一)朗读诗歌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全班齐读。

(二)初步理解诗歌,读懂诗眼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暮春时节,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2、寻找“诗眼”

从诗歌中选一个词作此诗的“诗眼”(愁心)

五、再读诗歌,读懂诗眼。小组讨论

1、诗人借助哪些景物来表现“愁心”?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这表→www.1126888.com←达了李白对朋友被贬谪的悲痛,心里在滴血一般。

2、诗人因为什么事情而“愁”呢?“闻道龙标过五溪”。“闻道”表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见。

3、诗人的愁心托付与谁了呢?为什么?

明确:“明月”

因为:

(1)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象征着亲情、友情的纯洁。

(2)明月是圆的,象征团圆,引人深思。

(3)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六、名句赏析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七、小结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八、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十

一.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德育渗透点

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二.课时安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课时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

(二)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三)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1.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四)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1.学习《使至塞上》

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读,思考:

A.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B.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C.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③讨论: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颖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同情、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

(理解将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熟读后三首诗。

2.品读李煜《虞美人》,完成课外作业P68练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10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高中英语优秀教学设计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