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美术教育的毕业论文(最新10篇)

众鼎号分享 88264

众鼎号 分享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实施途径,是把美术本身作为教育的媒介,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10篇《美术教育的毕业论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一

摘 要:该文以俄罗斯艺术家梅尔尼科夫、卡留塔、索科洛夫为例,分析他们的艺术实践特色,从中提炼出俄罗斯当代油画家的艺术创作实践特色是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相结合、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现代艺术创作精神相结合,旨在促进中国油画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性 人文性 现实主义 现代性。

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创作具有很多宝贵的特点,当下的俄罗斯油画是创作思想与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的典范。研究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创作实践的特色,结合时代背景,探索油画家艺术创作的内在精神,提炼艺术创作实践的技巧、技法,可为从事绘画艺术的同行提供借鉴。

俄罗斯当代油画起源于古罗斯圣像画,很多俄罗斯当代油画家都借鉴古罗斯壁画作为创作的语言形式。俄国在沙皇时期出现了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结合的艺术创作。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欧洲意大利艺术与本土化艺术结合,一条是印象派绘画和现实主义艺术结合。俄罗斯悠久的油画艺术史促进了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

俄罗斯当代油画家艺术创作实践的首要特色是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同时,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现代艺术创作精神相结合也是当下俄罗斯油画创作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分析俄罗斯代表性油画家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中挖掘出宝贵的艺术财富。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梅尔尼科夫是俄罗斯当代艺术大师,他开创了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新格局。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同时有所创新与突破,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融入了现代艺术的某些创作手法。梅尔尼科夫的油画创作主要分为苏联社会主义创作时期、人文关怀时期、追求艺术创作时期这三个阶段。梅尔尼科夫的艺术创作凸显了现实主义的特色,将人性化融入创作思想,通过写实的手法,结合细腻的情感,充分展现了油画作品的艺术内涵。梅尔尼科夫的艺术创作关注自然与人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表达出具有真、善、美的实践特色,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梅尔尼科夫的油画作品实现了俄罗斯传统艺术与欧洲美学思想的巧妙融合,丰富了油画绘画语言。他创作出具有主题性和象征性实践特色的作品,推动了现实主义油画艺术的蓬勃发展。梅尔尼科夫最具代表性的油画作品是《西班牙三联画》《觉醒》等。在这些作品中,梅尔尼科夫将现代艺术中具有象征意味和装饰意味的创作手法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有机结合,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形式感与艺术魅力。另外,对画面构成语言的再创造也是梅尔尼科夫重要的艺术贡献。

尤里·卡留塔是俄罗斯列宾美院当下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实践特色主要是具备强烈兼容性的艺术语言。卡留塔的油画创作兼容并蓄多种艺术流派的特色,不断完善自身的艺术特色。卡留塔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色彩表现力,充分展现了他的油画绘画技巧和特点。卡留塔擅长画人物肖像,传承了俄罗斯现实主义的绘画精神,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体现出尊重生命的特点。卡留塔的油画艺术作品展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我出去遛狗了》。该作品体现出分离派艺术特色和表现主义特色对卡留塔艺术创作实践特色的影响,疏密色彩的巧妙搭配和线条结构感的有机结合起到了强烈的装饰作用。

卡留塔在《樱桃》等作品中体现对巡回展览画派技法的应用,并突出了自身的艺术创作特色。卡留塔的艺术创作中也结合了欧洲古典主义的油画特色,从构图到色彩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实践特色。如,卡留塔的《圣母》展现了人物的生活化创作特色。卡留塔的油画艺术创作中还具有简单、隐喻的实践特色,他将内心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合理融入了形式语言的成分,通过大面积色块形成强烈对比以组织画面,起到凸显人物心理感受的作用。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索科洛夫是俄罗斯21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具有反映现实的实践特色,同时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人文性是索科洛夫油画作品的主要特色。

索科洛夫具有浪漫的诗人气质,他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重视油画作品的诗意色彩。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索科洛夫的油画艺术创作凸显出崇尚美好的特色,他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充分展现于油画作品中,真挚的创作情怀传达出对国家和生命的热爱。索科洛夫的作品《春水》用优美的笔法和色彩展现出初春的景致,富有生机的景色使观者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索科洛夫的艺术创作具有显着的实践特色,凸显了俄罗斯当代人文主义色彩。

综上所述,俄罗斯当代油画家艺术创作中凸显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特色,其中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有机结合是其创作观念的一大特色。另外,现实主义特色与现代艺术有机结合也是其主要艺术特色之一。从技法表现上说,俄罗斯艺术创作实践的特色,主要是具有扎实的造型基础、娴熟的技巧与表现性技法有机结合的特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并学习的优质艺术资源。

参考文献:

[1]路家明。守望。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

[2]徐万东。索科洛夫。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二

一、走进家庭,寻找民间艺术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民间艺术的影子,例如,贴在窗户上的窗花、沙发上的雕饰、家里的杯盘碗盏以及各色工艺品等,这些都是民间艺术的体现。许多看似平凡的旧器具,其造型和技艺却渗透着民间艺术家的匠心独运。让学生走进家庭寻找民间艺术,可以让他们懂得民间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民间艺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同时,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发美术教学的资源,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我模仿央视的“寻宝”节目,让学生把家里的“宝物”带到课堂,并要他们了解“宝物”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然后在展示宝物的时候讲解给全班听,让大家来评一评这件“宝物”是否恰如其分。学生都觉得很有意思,有的把家里的古玩拿来了,有的把旧铜钱拿来了,还有的把花瓶也拿来了,一时间,课堂成了一个微型的“民俗博物馆”。通过“展宝”环节的介绍,学生了解了不少民间艺术的知识,并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走访校外,追溯民间艺术

2011年教育部在出台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这条规定鼓励小学美术教师去积极开发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源于民间,走访校外,走进民间,追溯民间艺术的来龙去脉,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及当地文物资源等,能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从而对我国的民间艺术产生敬佩之情,激发学习兴趣;参观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民间艺术的了解,包括其发展历史、艺术价值、工艺流程及有关的逸闻趣事。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能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例如,有一次我组织学生下乡,带领他们走进农家,随时收集隐匿于民间的艺术。在农村,学生看到了古式的建筑、古老的家具,还有草编、纸扎等,也许在学生看来,这些质朴的农民就是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上,学生接触过一些以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绘画。当这些景象和人物真正映入他们的眼帘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震撼于画家高超的写实技巧和表现力。

三、走进节日,感受民间艺术

我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聚集地,也是民间美术的大舞台。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人们在这些节日里挂年画、贴春联、剪窗花、赏花灯、猜灯谜、赛龙舟、做祭祀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堪称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教师如果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节日,让他们亲身参与民俗活动,体验民间美术在节日中的特色表现,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提高动手能力。有一次,我在年关将至、寒假之前组织了剪纸比赛,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春节”这个主题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剪成窗花,然后全班投票表决,评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工艺奖”等奖项。为了保证比赛公平,我要求学生在窗花背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主要是创意和寓意。由于比赛形式比较新颖,加上寒假将要来临的氛围,学生热情高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剪出了一幅幅非常具有创意的窗花,例如,有的学生剪出了奥特曼,有的学生剪出了牡丹花,有的学生剪出了福娃,介绍语也很有意思,有的是“花开富贵”,有的是“年年有余”,看到这些美丽的窗花和美好的祝福语,学生似乎感到春节已经来临了。由于学生表现都很出色,除了最佳奖之外,我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份新年礼物,并要求学生在春节那天把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家窗户上。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一定会更加喜爱剪纸艺术。

四、走近艺人,体验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魅力不只在于欣赏,还在于制作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走近民间艺人,有条件的话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定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民间艺术。每个地方都会有当地独特的民间艺术,例如,北方城市的捏面人、织纬编,苗族的绣苗绣、剪苗花、做苗衣等,只要有民间艺术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民间艺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艺人的工作坊,也可以请艺人进课堂,从而让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艺。有一次,我邀请了一位擅长编织的民间艺人到课堂上讲课,学生一个个睁大了眼睛,认真地看着艺人编织,不放过他手上的任何一个编织细节。最后在艺人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开动脑筋,按照自己的构思,编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作品。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积极性很高。有了这些成功的体验,我把一些相关的美术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较轻松地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它的艺术形式、表现特点贴近生活,容易被人理解。小学美术结合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美术教育学毕业论文 篇三

《初中美术教育困境及教育策略刍议》

摘 要:初中是学生从少儿到成年的一个重要过渡期,同时在进行美术学习的时候也是从儿童画转向成人画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学生的心理在这个时候也是逐步地成熟,

学生的学习任务在不断地加重,教师教学任务也逐渐增多,这给美术教学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

关键词:初中美术;困境;教育策略

在进行初中美术教育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影响美术教学的因素,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美术问题进行探究,在对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策略,努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兴趣,在绘画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初中美术问题提出的原因

初中美术课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一方面美术教育面临着小学和高中都没有面对的困难,一方面,学校还是能够像小学那样开足开齐美术课,而且美术老师都是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比小学的美术老师要专业很多。

另外,学校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小学,美术课被其他主科课程占据,美术课也是本着能不上就不上的原则,美术老师的边缘化教育可以说是更加严重。

除此之外,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下对美术是“学无余力”,还有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家长对美术学习也不够支持,和小学以及高中相比较,

初中的美术教育就被这些科目挤占了,美术老师就是一个闲缺,他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就会有一种失落,在心理上有很大的矛盾,甚至沮丧和委屈。

其实初中生正是世界观以及知识框架结构的一个重要“灌浆期”。

在审美上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重要升华阶段,美术教育的优劣对初中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同时也是关系到素质教育的一个全面实施的重要过程。

所以说,对初中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对初中教育策略进行探索,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开展初中美术教育的策略

1、努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兴趣

兴趣是我们进行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常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爱好要持续到15岁,随之而来,伴随着知识的积累以及未来职业目标的的逐步确立,少数人会继续在美术的天地里去品味其中的乐趣,

但是有大部分人就把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了。

初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可能不会像童年时期那样的强烈以及浓烈,但是很多孩子还是对美术学习保持着最原始的爱好。

所以,我们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最好要开展多元美术评价,让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时候把美术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

特别是把创造能力作为进行美术评价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还有就是对于那些有创意性的作业,即使有很多的时候技法不是很高,或者说是没有技巧,我们也要对学生的画作进行充分的品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克服学生不敢画的心理障碍,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点就会不断地被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不断地提高,老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以及布置的时候,

要强调“主题”还有就是“意境”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进行技法学习只是进行美术学习的一个小的部分,我们要鼓励学生来进行方法的创新,对艺术进行大胆的表现。

在进行作业辅导的时候,要了解学生的很多想法,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尊重,少用“应该怎么样”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束缚,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这对学生技术上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最好选择最简单,学生能够进行掌握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顺利表达,同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想方法来进行“童年学习乐趣的创造”,这样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学生发现老师提出的某些方法更加利于表达自己创意的时候,学生更愿意接纳。

2、通过写实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初中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是由一个美术的参与者变成了一个美术的批评者,他们不仅仅乐于去批评别人的作品,有很多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作品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所以说学生对写实的渴望不会因为是“多元评价”就会逐渐减弱,因为初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儿童画的阶段,要逐步向写实性绘画过渡,这也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让他们在心理上确认自己的作品已经远离了儿童画的阶段,逐步向写实性绘画过渡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这也是进行美术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规律。

所以要学会保证他们在这个区间进行过渡,这样学生才能够取得足够的成绩以及长足的进步,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对美术的成就感,学生进入写实性美术学习活动,

他们的观察能力就会随之提高,对写实性美术进行学习,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就会得到训练以及提升。

老师要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进行写生,还可以临摹写实性的作品,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实训练的时候,要顺其自然地引导他们走向写实,还有避免写实教学可能引发出来的弊端。

因为,写实训练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写实很容易就会走向“描摹主义”,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

所以,我们在进行写实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多老师根据初中叙事性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尝试开设了卡通和漫画风格的连环画课程。

我们根据学生进行关注的现实特点,来开设教室和学校环境的美化课程,还有就是校园服装随拍评价课程,这样我们可以把美术学习和学生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空前的高涨,学生可以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装点自己的书房、床头以及教室,将所学的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绘画以及手工作品来布置自己的生活环境,这样就是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取得极好的教学效果。

3、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减轻

课堂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呆板以及低效率的,在一堂课40分钟,老师要讲5到10分钟,学生画15到20分钟,还要进行评讲5到10分钟,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更多地注重学习的环节,对学生效率不是很看重。

还有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互动的关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角色是要进行互换互动的,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任务就是在这种角色频繁的互换中不断完成的,我们没有必要把老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活动分得很清楚,还有对于作业的布置要灵活。

其实作业完成的本质是自主实践,作业开展的形式可以说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不要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我们可以用家庭作业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非常的轻松,家长也不会反对,这样能够给美术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初中阶段应该是少儿成长为成年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同时也是儿童画走向成人画的一个重要过渡期,教育界以及心理界都会普遍认为,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基本“成型”期,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会有剧烈的变化,还需余姚各个方面的人员来进行关心以及引导,所以,要想要初中美术教育兴盛,就要更多的人来关注以及精心的耕耘。

参考文献:

[1]李政。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困境及策略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02):3-5.

[2]罗才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10-11.

[3]远征。浅析初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创新[J]。美术教学研究,2013(04):10-11.

[4]杨烨。刍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3(24):39.

作者简介:董星星,男,1986年6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浙江省浦江县壶江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美术教学。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四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变,人们的审美观念在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在变。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喜新厌旧,以及对品牌的全新认识,都关系着广告设计的与时俱进。广告设计不是单求漂亮美观,最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图像来介绍产品的特点,建立和稳定它在市场的定位,最终达到提升销量的目的。一个成功的广告设计可以引领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因此,富有创新的广告设计并非只是一个美丽的装饰,其所包含的功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广告的传播途径和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如何在五彩缤纷的广告世界里,力压群雄、脱颖而出,是每个广告制作人绞尽脑汁潜心追求的。广告作为视觉信息的传递媒介,要取得引人注目的效果,并取得瞬间获得,使消费者有过目难忘的印象,采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强烈的色彩效果,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本文就广告绘画艺术如何表现和传播进行粗略的浅析,就广告绘画的制作、设计原则及其表现手法进行阐述,并通过有效的传播,让人们了解广告绘画艺术的价值所在,使人们提高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全民素质。

一、绘画是广告艺术中的基础。

要了解广告艺术中的绘画艺术的表现,首先要了解绘画的相关背景。绘画是一个历史久远的东西,而广告中的绘画,则相对而言是新生的事物,两者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点。

1、绘画的定义和发展。

绘画是以色彩和线条在平面上描绘形象的美术种类。运用笔、刷、刀、手指等工具,将颜料、墨汁、油墨等有色物质,用挥洒、涂抹、拓印、腐蚀等各种手段转移描绘在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壁或岩石等平面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图像。广告艺术中的绘画,也是其所含内容的体现,属于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绘画历史悠远,可上溯原始社会。迄今发现最早的作品大约是1.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和法国拉斯科的原始洞窟壁画,其后的遗迹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中国新疆、内蒙古、广西、云南等地亦发现新石器时代岩画。人类几大文明发祥地最早出现的彩陶纹样,亦为绘画。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爱琴文化的克里特岛,均出现过绘有几何或动植物纹样的原始彩陶。中国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出现了几何形纹、鱼、鹿、人面形甚至人形纹,为彩陶中罕见。公元前6~前5世纪希腊陶瓶则有黑绘、红绘两种式样。可见,绘画的历史相当的久远,其在当今世界的广告艺术的表现中更是显得生机昂然,前程似锦。

2、绘画的特点。

绘画的特点在于它的内容和形式上:有的重视绘画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要求作品表现一定的哲理、信仰、伦理道德观念等;有的则强调绘画的审美作用,以美感为最高境界,追求完美的形式技巧;在主客体关系上,有的恪守客观对象的形与质,有的则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但不同的绘画,侧重各不相同,如现实的、理想的、写实的、写意的、具象的、抽象的、形似的、神似的,或神形兼备的等等。从创作方法来说,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表现主义等主要派别。广告艺术中的绘画,运用的其各种各样的特点作为自身的表现手段,因而呈现的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的效果。

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而言,绘画是依赖视觉在平面上感受和欣赏的造型艺术,以绘画的造型要素如形、色、光、线条等捕捉最富启发性、感染力的瞬间形象,予以提炼、升华,使之超越相对静止的时空,从而达到深广的艺术境界。广告艺术中的绘画,更加强调其鲜活的造型以及表现效果,其基本目的就是给人以深刻难忘的印象。

二、创意是广告艺术绘画的灵魂。

除非你的广告源于一个大创意,否则将如夜晚航行的船只,无人知晓。——David Ogilvy 为什么要引用大卫·奥格威的这句名言,因为首先我要说一个主次先后的关系。广告与设计都是要沟通传达。如何用相对易于接受的方式来传达信息交流沟通这就是创意。创意是最重要的,你的设计最终源于你的创意才是真正的创意驱使(idea driven)。否则你做的那些(image driven)只是用于装饰或者自恋表达。一旦你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创意,接下来的工作才是如何以崭新的原创的有才情有吸引力的方式将创意化为活生生的作品。在所有的创意中间,广告绘画艺术的表现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将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效果,并引导人们去思考和联想。

如何来执行大创意,如何来更好的表现大创意,我们这里都来探讨一下平面广告招贴中绘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1.对比。

利用两种效果的图形在作品众形成强烈的反差,冲击受众的视觉。所谓效果,含义很广,比如形态上的刚柔对比,渲染的浓妆淡抹,色调上的冷暖,比例大小上的对比等等。对比应该说是增强视觉冲击力度最常用得手法,大家可以多看看人家的好作品,它们都是综合运用的结果。

例如有一种名叫“均衡酸”的新上市女性化妆品,能有效地调理女性皱纹皮肤。于是,这种化妆品广告,在绘画背景色彩上,厂家指定要印成“酸”色(浅黄色)作底色和“反白”文字。不过,这种的色彩对比,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2.反常。

反经验常识得表现,这样也能很好的抓住受众的眼球。将生活中的经验常识来个颠倒,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房子原本是正立的,你将它在作品中倒立过来;还有水往低处流,你可以让它向上流淌。等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都可以尝试着表现。细化来说比如有些是比例大小的异常反经验,使正常比例的部分比例发生变化异常,或者使多个图形的大小比例发生变异,其实这其中也蕴含对比,只不过这是一种反常识的特殊对比。反常也能对受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重视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在稳步发展中实现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我国教育部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老师”。在新课改目标下,要更加重视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具体方法的科学性展开,在推行小学课程教育中进行美术教育改革工作十分必要。本文根据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特点展开探讨,提出几点有利于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深化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具体方法

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对内改革速度加快,对外开放的格局也不断加深,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推进比较快,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在面对现代化方向转变。在义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广大学生群体的精神要求不断丰富,对于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学模式的需求不断加深。但是,由于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并没有实现和学生能力需求的同步发展。因此,为了实现现阶段小学教育领域的繁荣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必须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

一、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推行小学美术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教育学界有一种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推行阶梯型难度讲学方式,在素质教学观念背景的影响下,教师应该淡化美术课程考试的相关要求。而是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通过适当放缓教学的节奏,易于学生加深对于小学美术课本中相关艺术画作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有助于展开小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塑造和培养工作,从而加强对于小学生的情感世界的陶冶工作,提高小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需要。

二、开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重点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重点要进行对于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美术课程积极性。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大家的美术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能够在气氛热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整体性的提高。除了采用情景式美术绘画活动教学模式,教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推行小学美术教学还可以采用“音乐”、“文学”感染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对于艺术创造学习兴趣的专注提高。在讲解罗中立著名的画作《父亲》时,教师可以配合播放音频材料同名曲《父亲》,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能够实现艺术作品的表现张力增加。

三、推进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想象力和运用能力

在日常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感性思维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美术的能力。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教学片的展示活动,学生在观看了“小蝌蚪”们寻找“青蛙妈妈”的视频材料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讨论“青蛙”和“蝌蚪”的关系。通过动画作品切入的手段,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小蝌蚪”在寻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

(二)开展个性化教育,体现教学活动的“生动活泼”

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在个性化教育中,实现教学水平的稳定和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稳步推进。在锻炼学生的美术技能过程中,应该通过基础知识教学和科学教学内容编排,激发学生学习小学美术的热情。为了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美术教学“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先通过讨论,然后自由发挥,进行角色扮演,三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孩子”、“荷叶叔叔”和“青蛙妈妈”,进行情景剧的表演,在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对青蛙这种常见动物的头部、四肢和大体躯干部分的形态特征有重点的把握,利于课程学习活动中的绘画活动展开。

(三)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能力挖掘

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挖掘,让学生在课堂的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绘画方向。自己挑选出喜爱的角色进行绘画活动。学生可以选择画“一条腿、全身漆黑的小蝌蚪”,也可以选择画“四条腿、全身褐绿,三角形头部的青蛙”,也可以选择画“玉盘状、通体碧绿的荷叶。”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通过PPT图片展示,可以为学生提供几幅优秀作品让学生参考。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对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遇到的情景进行艺术化的加工。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综合评比活动评出优秀作品,让学生投票和打分,选出本节课时中在画幅立意、笔画和线条表达中最出色的作品。

四、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活动的有效推进,我国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应该更加重视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工作。我国的新课标小学美术教育计划中指出“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更加重视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科学地编排课程教育目标,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宗宏岗。小学美术教育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对“个性化”教学的实施[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2:88-91.

[2]陈彤光。浅析美术教学在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与现状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2:105.

[3]赵亚男。对于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5,03:267.

[4]金林海。“美”与“术”共舞——试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技能发展的融合[J]。江苏教育研究,2012,20:48-50.

[5]陈领。论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技法类教学与教学法对接的实现[J]。大舞台,2010,12:178-179.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参考 篇六

浅论现代美术教育

摘要:中国的美术教育经过了长时间的历史考验和审核,无论是教育制度还是教学模式,都已经逐渐成熟完善,它是历史宝贵丰富的遗产,并且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但是随着近几年就业压力的增加,大量美院艺术生毕业后便面临失业的危机,人们对现代美术教育开始产生了疑问。就业困难的矛头被指向了现在正在施行的美术教育,认为这种教育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应当立即被替换。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是否真的一无是处,值得我们深思。当然,现代美术教育也并非没有一点瑕疵。尽管中国在美术教育的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长处,但从整体与宏观上来看,我们面临的美术教育的现实不容乐观。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育模式;改革

一、现代美术教育发展形势

倘若追溯起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一直找到奴隶社会的春秋、西周时期。早在当时就呈现出了美术教育的影子,专门针对工艺美术的创造和发明、装饰,开设了各种工艺的劳动者培训,师傅对徒弟的传授为其中的主要教育模式。之后,经历过东汉、唐、宋、元、清以及中华民国,我国的美术教育经历了漫长时间洗礼,通过了历史的考验和检核。在教学制度以及模式上,都逐渐趋于全面。横面剖析中国文化的历程,无论是玉石、陶瓷工艺还是青铜器以及绘画、雕塑,它们都取得过无与伦比的非凡成就,我国古代美术教育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四九年建国之初,由于国内严峻的社会形势,国内的各类教育机构长时间处于荒废阶段,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但自从九六年国家教育总局制定“教育法”之后,据统计,九七年至零八年这十一年中,中国美术类高校对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越美国高校对美国作出的贡献。可以说,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有着起步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的特点。

二、现代美术教育适应于现代化的要求

在今天,社会中涌现出许多对现行教育不满的声音,认为这是一种比较腐朽、老套的教学模式,每每谈及“现代教育”、“应试教育”就唏嘘不已。随着近几年就业形势压力的急剧增大,工作岗位的日渐饱和,现代美术教育更是广受指责。他们认为,现今的美术教育也同样已经成为一种固定“模式”,跟随不上时代的需求。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模式的的确确是不完美的,但是,世界上也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物。我们要客观全面的思索这个问题,不能片面的盲目否定。结合我国实际,我对中国现行美术教育基本是抱有支持和乐观态度的,现行美教模式仍是最符合中国现状的教育模式。

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其实早已对人均收益情况和就业压力进行了定论。改革开放期间,人民的生活状况普遍开始改善,国力逐渐变强,民众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关注的重点逐渐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如医疗、教育、生活环境等问题上。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七八年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形成改革开放之风的同时,也使全国范围内重视艺术教育的大气候初步形成。美术教育作为改革教育的重要一环,逐渐开始走入良好的发展趋势,莘莘学子不断涌入神圣的艺术殿堂。然而就在学生争先步入艺术领域的同时,就业的困难便由此产生。职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求职人群的数量,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教育官员才在改革开放后不久推出了应试考试,择优录取。这种教育模式,可以说随国情产生的,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在古时推崇的一直是科举制考试,同样也是“百万人挤独木桥”。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与中国上千年的科举制度相连,人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全改变。而且,所谓的“应试教育”并不是如有些人说的那么不可取,应试教育在中国的香港、台湾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事实上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发达也得益于应试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今,这些地区仍然流行应试教育模式,那么中国是否要一味否定并改革当前的教育模式,着实值得我们深思。

经过最近几年的大学扩招,中国的美院在数量上有了惊人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难,不是大学扩招的必然结果,而是质量没有和数量同时提高的一个症结。从量变到质变,将是中国教育的下一个突破口,中国的教育官员和专家并不是没有看到这个问题,其实正在逐渐解决这个问题,正所谓一口吃不了个胖子,中国的教育模式也正是在逐步改革。对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简短的三十年,它的发展速度已经是非常明显了。

当然,中国现行美术教育并不是完美的,在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弊端。在我看来,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发现中国现行美术教育的不足。

三、现代美术教育不足之处

(一)片面追求程式化

现在有关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和简笔画的速成班早已是见惯不惊,速成班的教师们将绘画的技法片面的进行集合,使其变得程式化,然后教给学生们。

乍看来,似乎对儿童们的成长起到了帮助,但仔细思索,这些儿童画家也只能根据老师授给的模式来那么几笔,离开这种绘画方法一无所能。这无疑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给予了毁灭性的扼杀。美术不同于其他性质的技术,它十分强调原创性,与音乐、谱曲与编导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远不是过去只理解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这几(众鼎号★www.1126888.com)种美术学院设置的课目和画种类别,更不是把东西临摹出来绘制在纸上的技能。

美术从原始时代就无时无刻的陪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穿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空间。从最早的石器、陶饰到今天的衣、食、住、行都有它或稚拙或精美的印迹。毫不夸张的说,差不多能够联想到的所有生活类别都无法离开美术,独立的美术创作只是价值、功能不同而已,而且可以说如果没有人类对美的认知,我们对古文明的考察也少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当我们把美术的“美”字稍加强调,就会成为美学、美育、美的理想追求,成为人类的精神旨归。它在生活层面和精神领域的无所不在、它所具有的创意、灵性及可借各种工具材料自由表达的特殊能量,以及它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甚至劳作才得以完美化的特点,自然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比其它学科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徐悲鸿教育时代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美术基础教学主流方向没有改变,坚持了模仿式的教学方法,缺乏将艺术与发散性思维相结合的意识。国内外研究学家早就指出:人们在孩童时期的美术活动,以游戏开始、靠兴趣引导,是天性使然,对儿童的感知力、创造力的启蒙,对表现力和自信心的培养具有特殊优势,是各类优秀人才都需要的基础,即使是专业美术人才的培养,在儿童时期,重要的也不是技术而是对美、对生活的敏感以及兴趣和感觉的持续。对于那些急于让孩子成才的家长来说,把孩子教成具有“一技之长”的想法完全是个误区。

我们必须进行时常的反思,具有清晰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中国现行的美术教育正是如此,模式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被一种套路所限制,学校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才,但在同时也毁灭了许许多多的人才。现在的美术教育,往往习惯地强调技能标准、强调等级,甚至诱以功利,其结果不是出“模仿秀”就是出反叛者。如果中国未来没有一大批心智健全、审美水平较高的热爱艺术的群体,怎么能有新的艺术繁荣?

中国的美术从纯艺术角度来看,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民族,自古以来独领风骚,因此得到后人极力的追捧,这些技巧、理论、人类文化的精髓务必要传承下去,但是,中国究竟需要多少画家、鉴赏家呢?试问现在美术学院国画、油画、版画等纯艺术系毕业的学生有多少能当上画家呢,又有多少能留校任老师呢?大多数都转行从事别的行业了,毕业生不能学有所用,这就形成了就业困难的一个现象,并且也成为美术教育的一个窘境。

纯艺术的理论和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训练出奇效的,想成就一代名家必须具备一定的天赋和敏锐的洞察力,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企及的境界,因此,让所有学生都去钻研纯艺术是一种浪费,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画家也是不实际的做法。有句话说:西方的美术在创造生活,而中国的美术在逃避生活。中国美术教育过于讲究理论、技法,沉浸在属于自己的梦幻中,对于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美术来说更要讲求实用性,设计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设计来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服务,因此设计的东西不但要具有美的观赏性,也要考虑到可行性、材质、造价、制作工艺、人体工学等。学校应杜绝程式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亲近体验生活、张扬个性、发挥创造力、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向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开放自由的平台。

(二)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

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美术教育的整体形势大幅度后退,在强烈的知识灌输教育影响下,人们本着“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逐渐将各类艺术教育抛之脑后。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长期没有相应的位置,这对于我们培养的人才素质造成了不可轻视的消极影响。美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同时,人格得到不断的完善,因此,美术教育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浪费时间的、没用的、多余的。对美的认知是人类交流延续的一个重要途径,美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美术教育可以协调人的心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没有美育,也就没有任何教育。”由此可见美术教育能协调学生道德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协调智力结构的发展,有助于创造健康心理的形成。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施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每天还管一顿午饭,一年免费一套校服,这样的学子能不为国尽忠吗?但是那时的日本是国弱人穷的,起码比中国穷很多,清政府赔得起亿两银子,却不会去实行义务教育。清华大学,还有已成文物的老北京图书馆都是美国人用清政府的赔款建的。即使不用赔款,清政府也不会建图书馆的,他们宁愿用来挥霍,当年德国给清政府用于海军的贷款不就被慈禧用来修颐和园了吗?看看政府办公楼之豪华,公仆坐骑之豪华,再看看那无数失学孩子及为孩子上大学而疲于奔命的家庭,心中无不感慨万千。

中国教育总局在制定教育大纲时,规定全国教育开支不得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6%,但到2008年为止,全国教育开支最高仅仅能够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美术教育类更受到其他学科的排挤,甚至有的综合类院校不愿意承担美术学院的必要经费,逼迫美术学院走自给自足的经营路线,使得学校内部师资力量薄弱,学习环境简陋,机器设备陈旧落后且数量严重不足。

美术教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段的机电专科,餐饮主管严肃的阻止学生在二楼开办晚会,理由竟然是学生数量略多,会把楼层压塌。简陋的施工条件,低廉的施工成本,直接体现了学校对教育的重视程度;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震后的汶川政府大楼基本完好,受到地震损伤最严重的却都是学校。邻国日本是地震多发地区,地震时最佳的避难场所便属学校,对教育的投资额度直接影响到双方国力的差距;在奥运举办期间,中国总计投资400多亿美圆,约2400多亿人民币,而2008年教育总局对中、高级学校的投资总额,不足举办奥运经费的1/20。中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依旧显得有些悲观。

尽管我国美术教育方面目前呈现出不少的优点和长处,但是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从长远和宏观上来考虑,不得不承认,我国现行的美术教育方式,还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与不足,无论是在整体观的教育观念上、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还是教学体制、方式等方面。我们必须勇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规律,结果我国实际情况,对不符合教学规律和缺乏教学需求的方法进行淘汰,并加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才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唯一出路。

参考文献:

[1]周岩。未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及其观念更新[J]. 中国美术教育 1995年05期。

[2]赵明君。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J]. 才智 2010年01期。

[3]霍秀敏。美术课堂优化教学浅谈[J]. 资治文摘(管理版) 2010年03期。

[4]李齐。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猜你喜欢:

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篇七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功能,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探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和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和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些功能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和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和创作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和展赛机制。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和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和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和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希望、困惑、机遇、挑战并存的世纪。新世纪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守旧的知识、思想和教法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其制胜的法宝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有量的增加,还要有面的扩展;备课时既要吃透教材,又要不断思考、创新,甚至超越教材。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八

摘 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学习美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所以美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情感体验;自主欣赏;创造能力

儿童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加渴望对艺术的欣赏,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小学美术欣赏课蕴藏着巨大的教育功能,然而有人认为“小学美术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让学生看,多么轻松!其实不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1.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以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1 儿童的欣赏兴趣来源于强烈的色彩刺激。蓝天,红花,绿树,金灿灿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

1.2 儿童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二年级儿童在学习《小扇子》时,他们全被扇子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扇子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

1.3 儿童在欣赏作品时通常是凭第一印象,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1.4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里的孩子从小看见宽阔的柏油马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高楼大厦,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2.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小学生自身的欣赏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1 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所谓的文化内涵,实际上指美术作品创作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创作构思。因此在美术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而要把美术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 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

2.2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总是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2.3 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更强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现代教育技术确立的新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而是包含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传统的接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更好地得到诠释。

例如《七彩蝴蝶》一课,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生活中美丽的蝴蝶,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的热爱。并进一步了解蝴蝶的特点、色彩,学会用各种方法来制作蝴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想象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最后,指导学生写作小短文、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都是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一幅作品通常由几个学生从各方面相互补充,就算完成了欣赏教学,也无法做到全班参与。其次,一个学生一般只能谈一点对作品的认识,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所回答的问题大多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所以难免有些肤浅、随意。再者,口头表达使教师无法确切知道全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认真思考。教师更不知道每个学生对作品是否理解和认识。有鉴于此,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可适当采用写作小短文的形式,以延续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功能。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审美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欣赏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欣赏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鼓舞和信任他们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发现、感受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年。

[2] 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 吕延和译。 湖南。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3] 朱小曼主编:《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M]。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

[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6]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参考 篇九

浅论高校美术教育

摘 要: 大学教育就是素质教育,高校的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起着发展和完善学生人格,以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审美意识 美术活动

一、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蔡元培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中外教育史都证明:“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1]艺术教育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色彩,如果一所大学重视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更有进取精神。

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起着发展和完善学生人格,以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作用。从美术教育的本体角度来看,中国近百年来的美术教育很难说是成功的,尽管其中很多的尝试和革新值得我们肯定,然而,社会中科学、政治和经济三种因素的交替冲击,使艺术学科自身的规律遭受了忽视。科学、政治和经济虽然都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都不是艺术,而且根本不可能代替艺术。

大学教育即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倡导提升艺术文化的比重和价值认定,从而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一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提高了对艺术教育的功能、目标和重要性的认识,高校各学科改革、课程改革也都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开展。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美术教育相对于其他艺术学科教育,是最容易实现素质教育的,因为美术教育所要求的基础设施和培养方法,以及实施手段比起其他艺术学科来,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同样,艺术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思维或者审美素质的教育,还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能有效地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美术教育当然也是如此。由于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美术教育已从过去单纯的技能教学转变为全面重视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艺术教育。

二、高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

美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这一教育过程的基本前提就是超越现有知识范围,进行教学和思考。无论多么完美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如果忽略了对个性特点和审美心理的培养和发挥,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应该具有的活力。美术教育因其特性,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相信学生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承认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所以,现代美术教育是对传统教育中不利因素的摒弃,是教育理念与实践不断发展的结果。

1.高校美术教育的目的

高校美术教育是普通高校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文化修养和创作能力的实践活动。高校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知识及本领。

高校美术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通过美术这一特有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从美术作品的人文性和作品欣赏创作过程中的创造性这两个根本性原则出发,学校通过美术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感受、表现、欣赏美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掌握一定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弘扬民族美术,让学生从浩如烟海的传统艺术遗产中体会民族文化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及美术成就,有利于年轻一代认识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体会民族精神,达到美术教育的社会目标。

2.高校美术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学校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等学校既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重视和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研究,逐步使艺术课教学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美术教育并非以掌握一门技能技巧为目的,它具有更高的目标和更丰富的内涵,它是关于“美”的哲学,是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充分体现高度美学内涵的人文精神。高校美术教育担负着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探讨生命意义,为人类的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文导向,也具有提高社会人群的情感、文化素养、价值观、生命原动力、精神志趣的作用,我们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认识,注重青年学生文化素质和精神志趣的引导,并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得到有力的贯彻和具体的实施。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把文化特性注入教育行为中,需要依靠广大的教师来拓展专业视野加强文化内涵的课程,调整并开拓新型的文化课程或讲座,如美术批评、国学研究、历史及哲学方面、社会学及人类学等。以极大开阔学生视野为目的,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尤其是对于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巨大价值,应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高校美术教育的精神实质是形而上学的,理性化,带有很强的理想色彩,表现为人文理想。这种人文理想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高校美术教育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它在一定程度上更属于一个信念,它提供某种标尺和高度,使得美术教育行为始终保持一种健全、合理的向上的趋势,从而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以对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健全人格的培养,文化结构的建立发挥规范和引导作用,进而培养出一种新型的文化品格,也反映出当代青年学生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开拓务实,勇于实现自身价值的胸怀。

三、美术教育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

中国有句古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自然是艺术的源泉、美的源泉,但人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方面的基本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美术教师是重要的艺术传播者,又是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懂得真善美的新人的责任。很明显,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美术教育的需要,必须予以改革;美术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应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教师要注意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爱美”行为、思想,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从而感染学生,最终达到教育目标。

美术是表现美的艺术,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体验到艺术创造的艰辛,懂得成功的艺术创造离不开优秀的意志品德。美术教育与人格教育是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要培养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美术是情感的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一旦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审美体验的积淀必将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因此,美术教育能成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方式。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要实现其人文理想和体现其文化价值,就必须积极构建和定位面对社会现代化要求的新型文化教育理念,立足中国当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善于体现和弘扬当代精神中有鲜活和旺盛的生命力因素,大力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和价值观。同时,要大胆吸收西方文化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做符合国情的改造和运用,使其与新的时代精神接轨。未来的高校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育,而是必要的文化存在。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我们的教育观念有了更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变革,高校美术教育观念更加宽泛,使青年学生掌握美术技能,丰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11-15.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十

摘要:伴着“二胎”政策的热潮,学前教育专业在各大高校纷纷上马或升级,尤其是强调特色、重视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以及牢牢瞄准人才市场需求灵活决策的各大民办院校。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就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凸显的问题而言,笔者拟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希冀对教学实践与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应用型;技能人才;学前教育;美术;改革创新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民办院校也纷纷开设此专业。然而,由于各院校的历史背景、战略导向、学科优势和资源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它们在形成各自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单就美术类课程而言,诸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而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因循公立院校做法、教授内容与幼儿园需求脱节、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问题,亟待解决。

1、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及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般而言,应用型人才有别于专业性理论研究人员,其更加侧重于按照特定领域的理论成果和技术规范从事非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主要的职能在于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或构想应用于实践。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发轫之处,比之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须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而非学术研究;相较于职业教育,其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幼儿园,其工作又有一定的启蒙性和研究性,因而这又不同于职业教育。

2、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异军突起

从国家层面而言,近年来,国家对于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关注、重视和引导无疑会牵动诸多社会因素。很多大中专院校都接收到了这个信号,纷纷升级已有专业或新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同时,为了应对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剧等问题,国家逐渐放开“二胎”。这自然也刺激了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异军突起。此外,作为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的第一代,“80后”的生长环境、受教育经历也使得“80后”对于学龄前的教育尤为重视,这也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最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强、注重操作、强调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等特征与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之间有着天然的机缘,这是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遍地开花的另一诱因。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3.1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但很多院校在结合自身实际设计和修订其专业培养方案时却出现了很多差异。一部分院校因本身便设置有人文或教育类相关专业,于是在美术课程的设置上要么平均用力,要么充分利用现有师资,突出某一方向的课程。还有一些院校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设置中,学科带头人或受教师自身专业优势的影响,课程设置被“绑架”,导致整个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不合理。对此,相关院校应以国家教育部门提供的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自身特色和模式做适当调整,并请领域内的专家和一线幼儿园美术教师提出意见,最大限度地使本专业课程的设置科学化、合理化。

3.2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而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陈陈相因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许多民办院校尤为重视的办学方向,实践也能证明,这些院校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打造特色的同时,确实也为中国青年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也着实培养了一批公立院校忽略或不愿介入的专业人才。然而,学前教育专业有其特殊性,部分院校一方面强调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却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授实践和摸索中依旧借鉴公立院校偏重理论和研究的模式,陈陈相因。既然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特色,那就更应该因地制宜,在教学中结合自身生源与教学环境大胆创新,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特色和差异性,切不可盲目照搬外部经验。

3.3教授内容与幼儿园需求脱节

学前阶段的幼儿因其智力、心理、活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获取的信息也较为单一。如此一来,极具传播时效性的网络、电视等信息渠道便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认知。于是,儿童世界中,时下最流行的要素也就进入幼儿的脑海,其中有关美术、音乐方面的信息最为丰富。可是,多数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办学特色的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相对较短、缺乏建立长期合作的高品质幼儿园、资金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美术课程的教授上一定程度地脱离了幼儿园和幼儿本身的实践与认知。笔者以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办学特色的院校在美术课程的教授中一定要多做调查、加强教研,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保证同步于幼儿园的需求。

3.4课时不足、缺乏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会涉及基本造型技能、色彩知识、儿童绘画、纸工制作、泥工制作、布艺、综合材料画等方面的内容。很显然,这些内容很大程度上都与实践相关。众所周知,由于受教育对象的大脑与肌肉在熟悉和适应一定的技能时往往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偏重技能与实践方面的学习其所需时间一般也相对稍长。无独有偶,多数院校基于师资短缺或降低教学成本等因素考虑,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缩课时的情况。原本科学合理的学时计划出现缩水,学生的实践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势必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课时和实践环节是保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效果的生命线,相关院校应分清主次,划定红线,切实保证美术类课程的基本课时与实践。

4、结语

美术类课程对于学龄前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办学特色的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中除了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和理念外,也一定要遵循美术课程的教育规律,不断自查和反思自身在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解决,如此才能真正办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叶飞帆。高校怎么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N]。光明日报,2014-11-25.

[2]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2)。

[3]吕袁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新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10篇《美术教育的毕业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教师调动申请书【精选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