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校本课程教案(优秀6篇)

众鼎号分享 132651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众鼎号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校本课程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校本课程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12草原。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他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2草原》。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

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校本课程教案 篇二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针对一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了“小海浪声乐合唱”校本课程,现将本学期活动情况作一下安排:

一、活动主题:

包括学生学习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等。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并自然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排练好每一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过练唱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活动时间:

时间为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

四、活动地点:

一三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设计:

A训练内容: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合唱姿态、舞台造型。

3.声音的训练

(1)呼吸

(2)声音位置

(3)直声训练

4.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5.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1)胸音训练

(2)头音训练

6.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

(1)连音练习

(2)跳音练习

(3)强而有弹性

(4)不连不跳

7.节奏训练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

8.咬字与吐字的训练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六、本学期活动内容:

《花狗仔》《采茶姑娘》

校本课程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三

一、课程背景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把国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实施国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认识中国画的形式和艺术特色,懂得如何分辨和运用墨色,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笔和用墨方法。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通过临摹和写生能画出比较优秀的国画作品。能够鉴赏一部分优秀国画作品。

掌握中国画的分类及其工具特点,了解和掌握部分特殊工具的使用。懂得画面的构图处理和中国画的一般形式处理方式。能自如地表现所绘对象,创作出独特、优秀的美术作品。

(二)具体目标

1、让学生懂得如何分辨和运用墨色。明白“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又如何在画面上运用。

2、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笔和用墨方法。明白中锋、侧锋、逆锋等运笔方法和其产生的不同意趣效果以及在画面的运用。

3、掌握几种基本的传统花鸟画法。

4、了解墨色和宣纸可产生的一些特殊效果并学会使用。

5、贯穿写生练习。并能把写生的内容用国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课程内容

第1课,国画工具的运用,国画握笔姿势的矫正和习惯培养。第2课,认识笔、墨、色彩。

墨: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第3课,学习简单蔬果花卉的绘画,如:白菜、茄子、葡萄、枇杷、荷花、水仙、牡丹花等。

第4课,学习简单昆虫的绘画,如:蝴蝶、蜻蜓、螳螂等。第5课,学习简单鸟类的绘画,如:喜鹊、苍鹭、珍珠鸡等。

第6课,欣赏优秀作品,结合优秀作品分析构图,并创作。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

先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明国画的特点,再让学生临摹进而创作,教给学生一些巧妙的绘画技巧,活动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进行练习。

初段

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

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与彩调配产生的变化与宣纸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彩墨的乐趣。

5、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画国画时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画。如:南瓜、山水、辣椒、樱桃、蜻蜓等。

中段

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2、认识笔、墨、色彩。

墨: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墨色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4、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欣赏近代中国画作品。

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

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字画国画欣赏,并能落款命题等。

高段

1、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中国国画,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笔、墨的变化。

2、较好地掌握国画的一些技法字画,培养他们的国画表现能力。

3、欣赏古今中国画名家作品。

4、介绍一些国画的基本构图知识,并能给画面命题题款。

5、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简单的当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组合创作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画。如:丝瓜、牵牛花、葡萄、葫芦、山水等。

7、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法,创作体现秦巴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

8、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创作。

(二)课程评价

1、通过学生的出勤情况给予评价。

2、通过学生的临摹情况给予评价。

3、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评价。

4、通过学生的创作能力给予评价。

校本课程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朴实而简洁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

2、仔细研读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生活,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内涵。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朱自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在特定环境下的几个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颓唐的老境和“我”对父亲的眷恋之情。作者“诚实”的写作使文章真实可感,触人心弦,读之潸然泪下;语言朴实,意蕴深厚,“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教学中,宜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采用朗读、研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以及对文章重点词句的分析,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人间亲情。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作为语文材料的传统篇目,它感动了很多很多读者,因为它写出了人世间至深至诚的父子之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2、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聆听配乐朗读,小声跟读、模仿,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验作品的情感。

(3)讨论交流。针对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如某些词语、句子等,提出疑问。梳理筛选,将学生比较关注的、较有价值的问题找出来,共同解决。

3、研读课文(合作学习)

(1)在写父子离别之前,作者还交代了随父奔丧、家境衰败、父亲到南京谋事等内容,从中可见父亲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这对写“背影”有什么作用?

(2)文中四次写到“背影”,组织讨论,体会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组织小组讨论:文章写了几次背影?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在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

1.①难忘背影②刻画背影③惜别背影④再现背影

2、(提示:找动词、形容词)如:“探”表明父亲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肥胖的身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把父亲爬月台是的艰难动作,写得栩栩如生。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六段,体会作者在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蕴涵的深情。

(3)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们的含义。

(4)文章除了写父亲外,还写了自己的感受,作者是通过什么细节表现出来的?你认为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表现出怎样的感情?

睹家境、想父母———悲哀

望父买橘———感激泪(体贴父亲)

父子离别———不舍

再现背影———伤心

以上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并交流,教师归纳。(课件展示)

(5)根据以上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你能具体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父子情”吗?

提示:父亲疼爱儿子,儿子体贴父亲。(展示课件)

(6)配乐朗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7)课件展示;父爱深深。

4、品味鉴赏(探究学习)

(1)本文语言平淡中蕴涵深情,请从文中找出两个句子加以品味。

(2)课文写作者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为什么?

(3)文末作者再次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4)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仔细观察课文彩页中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说说画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地印象。(拓展)

5、拓展延伸与作业

(1)提供舒禾《尚在旅途》片段(略),让学生拓展阅读。

(2)课后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父亲

疼贴

爱体

儿子

校本课程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作为数学老师,我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校领导把民族课程作为校本课程,我希望学生也能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感受、体验、探究等方式,让土家族课程回归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动手实践培养土家族审美能力,拓宽土家族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土家族绘画的风格,体验土家族民族绘画之美,提高土家族文化素养。

[能力目标]:能熟悉土家族绘画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数学知识在土家族绘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等设计有关土家族的存牌、手抄报等。

三、教学重点

动手设计有关土家族文化的绘画,感受数学知识要素民族文化上的丰富体现,体验土家族文化之魅力。

四、教学难点

分析土家族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五、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情境创设法为主要的教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数学。

2、学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法是参与体验、小组合作。

六、教学用具绘画工具等

七、教学过程

在课前准备阶段,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前一周搜集整理土家族民风民俗的资料,为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通过多媒体欣赏土家族文化

播放土家族建筑和室内装饰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独特鲜明的土家族风格。

(二)“土家族民俗知多少”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纷纷发言。(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民族绘画形式,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三)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对于土家族文化的了解,画出独特的土家族文化特色的装饰图片,同时想想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四)小组交流展示,每个小组拿出自己小组内的作品上台展示,同时介绍自己的主题,以及用到的数学元素,同时评比出最佳创作和最佳合作小组。

(五)新课小结

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篇六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www.1126888.com松鼠尾巴的特点和多种用处,初步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动物特点的兴趣爱好及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老师指导下练习查字典,从字典中给词语中的词素选取合适的义项,并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重点查检以下4个词语:收拢、跳跃、无影无踪、顶用。

3、进行句子比较,初步懂得句子有概括写和具体写的区别。会用“安全”造句。用“谁的尾巴可以干什么”句式练习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小节。

教学重点:

抓住对词语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

照样子查检“课堂练习”-2中指定的4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突破口:

通过阅读二、三、四小节,分别概括出松鼠尾巴的三个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松鼠标本等。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扫除字词障碍,熟悉课文。

2、学习理解词语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

小朋友,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小壁虎借尾巴》,还记得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吗?小壁虎后来借到尾巴了吗?它为什么没借到尾巴?

2、出示松鼠标本,启发说说

这是什么?松鼠的尾巴怎么样?

[板书:毛茸茸]

(解释意思:毛细软,又多又密的样子)

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思考

松鼠尾巴有哪些用处?

2、自习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读准音、认清形

(2)划出课文中的新词,读一读,然后按“课堂练习”-2的要求,照样子查字典理解下面4个词语的意思

收拢 跳跃 无影无踪 顶用

(3)自由读通课文

(4)想一想

读了课文,自己有哪些疑问?

三、检查自习效果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组织交流自学生字新词情况,随机指导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注意借助于“课堂练习“例题)

3、组织交流“课堂练习”

4、组织提出自习中遇到的疑问

四、导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朗读,启发思考并说说

小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毛茸茸、大)[板书]

去掉“毛茸茸”,读读句子,与原句有什么不同?(注意引导通过比较句子,初步认识概括写和具体写的区别)

2、齐读第一节,要突出“毛茸茸”这个特点。

3、小结过渡

小松鼠的尾巴毛茸茸的,非常惹人喜爱,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其实它的尾巴的作用可大哩!只要读读下面的课文就能知道了。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课堂练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学习课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尾巴的几种用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字词

2、分小节指名读课文

3、指名说说

课文第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

1、学习课文第二节

(1)指名读第二节,启发说说

读了这一节,你是否已经了解到了松鼠尾巴的用处?[板书:当笤帚]是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事来写松鼠尾巴的这个用处的?

(2)结合第一课时自习时提出的一些疑问深入学习课文(注意随机点拨引导)

“摊开”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笤帚就在你身上啊”这句话什么意思?

松鼠妈妈为什么“说完就出去了”?

(3)指导朗读。

(4)继续引导

为什么在写小松鼠找到尾巴可作笤帚用时,用上“找遍全身、最后发现”这些词语?

为什么说小松鼠的尾巴是的笤帚?

(5)引导归纳第二小节的意思,并齐读第二节。

(6)小结过渡。

2、学习课文第三节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仿照学习第二下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提示

可以采用读读、问问、议议等方法来学习。

(2)组织交流小组学习的情况。

提示:可以围绕“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来交流。并随机点拨

“跳跃”是什么意思?黄鼠狼为什么要爬上树?

“紧追不舍”是什么意思?松鼠妈妈是怎么教小松鼠脱险的?

“安全”是什么意思?小松鼠为什么能安全地落到地上?(注意引导比较下面的句子[出示],继续认识概括写和具体写的区别)

小松鼠落在地上。

小松鼠安全地落在地上。

“无影无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小松鼠能逃得无影无踪呢?

这一节说明小松鼠的尾巴可以当什么用?[板书:当降落伞]

(3) 小结

(4) 组织朗读

(5)背诵课文第三节

①指导背诵

②自由练习。

③指名背诵。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熟第三节。

第三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习课文第四节;

2、练习用一段话说说松鼠尾巴的作用;

3、练习用“谁的尾巴可以干什么”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第三节

3、指名说说:课文第二、三节分别小松鼠的尾巴可以当什么用?

二、继续学习

1、学习第四节

(1) 指名读第四节

(2)引导

这一节讲了小松鼠的尾巴可以派什么用场?

外边寒风呼呼地刮着,为什么小松鼠却感到很暖和?

(3)引导归纳第四节节意(略)

(4)组织齐读第四节

(5)组织背诵第四节(注意指导)。

2、学习第五节

(1)范读第五节

(2)启发说说

“顶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它“真顶用”?

(3)组织齐读,要求读出感叹的语气。

三、总结全课

1、总结谈话

小朋友,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2、组织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拓展训练

1、启发思考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用处?

2、组织用“谁的尾巴可以干什么”练习说话。

五、课堂练习

1、完成“课堂练习”

2、用“安全”造句

六、课后作业

从课外读物上找到有关介绍动物尾巴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特点:毛茸茸、大

用途:当笤帚、当降落伞、当被子

总结:真顶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6篇《校本课程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