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优秀7篇
在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7篇《2018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众鼎号给您的好友哦。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篇一
一、隋唐科举制度:
北:P20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
北:P13-15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
北:P33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识图P34鉴真东渡示意图)
(三)玄奘西行
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图)
六、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略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北:P75-76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为元世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一、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北:P110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
北:P110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三、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继光抗倭:明朝时戚继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2)戚继光训练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声名大振,号称“戚家军”。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后又开赴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抗倭寇基本肃清。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北:P105—106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在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顺利地在台湾登陆并迅速包围了入侵的荷军。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和其他国家也起到保护作用。
六、雅克萨之战
北:P106—107沙俄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1685年,清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俄军战败投降。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7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统治者:北宋初年,崇尚节俭,对官员服色严格规定。后来奢侈盛行,精美华丽。
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说明受少数民族影响。)
妇女缠足陋习传开,反映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2)、食: 饮食丰富,食品有二百多种,夏季还有冷饮; 南北饮食有差异。北方主食面食,南方稻米;北方肉食以羊肉为多,南方人吃鱼。
(3)、住:农村:普通百姓住茅草屋;稍富裕些的住茅屋和瓦房结合。
城市:普通平民住房住草屋或瓦房;稍讲究些的人家住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官僚贵族宅第住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有耳房和偏院。
(4)、行:宋代缺马,人们出行多用牛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骑驴、骡。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2、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娱乐:
“瓦子”出现原因: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瓦子”和“勾栏”: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娱乐活动:有说书的、唱曲的、耍杂技、表演踢球的(足球)的等。
(2)、节日: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是从宋代开始的。
春节当时称元旦,习俗有洒扫庭户、祭祀祖先、迎神送佛、贴年画、挂桃符、守岁、放鞭炮、拜年等。(诗句: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018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三
10、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时间及表现(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
时间:唐朝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南宋时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南方逐渐超过北方,传入占城稻。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棉花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手工业:景德镇发展为瓷都,纺织业发达,采煤、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商业繁荣:商业都市多而繁荣,打破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出现“瓦肆”。海外贸易发展,广州、泉州成为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时在四川出现。
11、元朝的建立、民族关系的发展和行省制度
①元朝的建立: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改号为元,定都大都。
②民族关系的发展a,元朝的统一,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边疆各族也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与汉人杂居相处。b,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人长期相处融合逐渐被汉化了。
c,唐朝以来,定居我国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与汉、蒙、畏兀等族长期居住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最主要表现,也是民族关系的发展的特点)
d,元朝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事务,加强了与藏族人民的联系和交流。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③行省制度: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还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2、简要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及传播
①造纸术:西汉早期出现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传播:首先传入朝鲜、日本,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最后传遍全世界。
②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的《金刚经》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传播: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③指南针: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北宋时,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主要用途:辨别方向,航海,看风水。传播: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④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代已有火药配方。(唐朝孙思邈《千金方》中有记载。)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还用来制各种焰火和鞭炮。明朝采矿时已应用了火药爆破法。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13世纪末,传入欧洲,引起了欧洲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欧洲人还将火药用于采矿、筑路等工程,促进了社会进步。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篇四
一、复习时间
大约有四周的复习时间。第一周每班每周2节课,后三周每班每周3节课,这样算下来,每班大约能有11节课的复习时间。
二、复习任务
初一第一学期历史共有四个单元,24课。
三、复习措施
我们把短暂的复习时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巩固基础知识。计划用8节课,课堂上老师领着复习,把基础知识再强调一遍,照顾那些学困生,至少让他们也知道基础知识“是什么”,使那些好学生再加深印象,达到熟练的程度。然后跟配套练习题,课堂上限时限量闭卷完成,再自己动手校正答案,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和连线。最后,对于那些没有现成答案,侧重于理解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共同解决。
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知识,拿到占六成以上的基础知识分。
第二阶段,主要是解决重点难点。计划用3课时,这一阶段需要老师一专题的形式,引领学生把相关联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强化记忆和理解;然后再配相关练习题加以巩固应用。
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更够更好的应对材料解析题的考察,能力会大有提高。
四、复习目标
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的优秀生人数在期末考试中升至平均数以上。虽然难度很大,但是我们会尽力、会尽最大的努力。并相信我们的努力会有相应的收获!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篇五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P2-5)
隋文帝:杨坚(北周外戚)
1、建立隋朝(581年,都城长安)
2、灭陈,南北重归统一(589年)
3、励精图治
隋炀帝:杨广
1、 开通大运河(605年开始)
一。 南北重归统一
1、 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人口有大幅度增长,据史书记载大仓库的粮食、布匹,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的开销。
二。 大运河的开通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意义: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1、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
隋统一条件:
客观上:
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②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京陈政权的腐败
主观上:
①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②隋灭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得当
2、大运河:
三个点:洛阳、涿郡、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第二课 贞观之治(P7-10)
一。李渊(唐高祖)建唐(618年 长安)
二。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1、关于贞观之治:一是贞观、太宗年号是唐太宗时期,二是“贞观之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1、 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措施:
1、吸取隋亡的教训(政治)
2、 轻徭薄税,发展农业(经济)
3、 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政治)
4、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经济)
5、 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经济)
6、 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政治)
7、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政治)
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
敢于直言的魏征(著名的谏臣)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上
2、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3、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4、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 “开元盛世”(P12-15)
开元之治
1、 任用贤才,励精为治。
2、 整顿地方吏治。
3、 提倡节俭。
(书P12)
盛世(经济繁荣)
1、 农业:曲辕犁、筒车、
2、 手工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 商业:长安
盛世经济的繁荣
1、 唐玄宗时期,共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唐朝的农民还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5、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6、 907年,唐朝灭亡。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 科举制的诞生
1、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唐)
1、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大国学的规模
2、武则天:创设殿试和武举
3、唐太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唐朝科举制的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三。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的制度,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
1、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犁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1905)
第五课 “和同一家人”(P22-26)
民族关系
一。 民族政策
1、 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唐与突厥(新疆)
1、(唐太宗)安西都护府
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
安西都护府:唐太宗
北亭都护府:武则天
三。 唐与吐蕃(西藏)
1、 七世纪(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
2、 八世纪(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
1、 吐蕃人是藏族的先祖,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有的以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的水平也很高。
2、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罗些。
3、 文成公主入藏的影响: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四。 回纥的勃兴
1、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八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五。“车书本一家”
1、隋唐时期,我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生活着靺鞨族,有“海东盛国”之称。
2、 隋唐之际,云南洱海间一带发布着六诏。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后来,在唐朝的支持下,最南边的南诏统一了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
兼收并蓄
一。 遣唐使
1、 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是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2、 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多人,多至五六百人。
3、 遣唐使会过后,很受重视。他们一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他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二。鉴真东渡
1、唐玄宗是,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4、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四。玄奘西游
1、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
2、还以亲身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七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 高超的建筑水平
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二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
3、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印于868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术品
三 光耀千古的诗坛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李白:性格豪放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有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诗仙
3、杜甫:生活在唐朝有盛转衰的时代
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年代
三吏、三别 诗圣
4、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乐府》
他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他的诗:讽刺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第七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 灿烂夺目得到书法和绘画
1、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
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2、柳公权:自成“柳体”
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在书史上留下“笔谏”的美名
3、 后人把柳书和颜书并成为“颜筋柳骨”
4、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
《历代帝王像》《布辇图》
5、 吴道子:画技高超,后世称他为“画圣”
《松子天王图》
二 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1、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2、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三 盛大欢腾的乐舞
1、唐太宗:《亲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 契丹族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那时候,唐朝已经灭亡,出现犁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高呼“万岁”
4、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5、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分割局面。
二 辽、宋、夏的和战。
1、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和平局面。
3、那时候,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势力崛起。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元昊向宋陈称臣,送给西夏岁币。
4、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5.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6、金先灭了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7、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宋高祖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8、岳飞班师以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 南方农业的发展
1、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2、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步超过北方。
3、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新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4、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5、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6、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7、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8、重要原因:北人南迁
二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 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从海南兴起的棉织品,南宋是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南宋)。
3、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4、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 南方商业的繁荣
1、那时候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 “买卖昼夜不绝”。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强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4、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6、从唐朝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7、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也是“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解释)
8、六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 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的规定,普通老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到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服精美华丽。受北方人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南宋有的学者认为: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2、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脚的陋习也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3、那时的饮食相当丰富,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两百多种,夜市上的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
4、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南方人吃鱼多。
2018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六
1、京杭大运河开凿的时间、概况及作用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隋炀帝公元前605年起开凿,2000多公里长。
概况:中心:洛阳;南北起止点:北到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作用: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
2、列举“贞观之治”的措施、效果。
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如何评价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的统治实现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皇帝。
4、形成“开元盛世”的措施及经济繁荣的表现
措施: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七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契丹(辽)
建立民族:契丹族 建立时间:10世纪初 建立者:阿保机(辽太祖) 都城:上京
发展:建国后,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2北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局面。
3、宋辽的并立
战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亲征,宋军打退辽军。
和 宋辽澶渊之盟:
内容辽朝撤兵;北宋送给辽朝岁币。
影响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西夏
建立民族: 党项族 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5、宋夏并立
战 宋夏连年用兵,双方损失很大。
和 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影响:宋夏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6、金
建立民族:女真族 建立者:阿骨打(金太祖) 建立时间 12世纪初期
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7、金灭辽、北宋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的标志)
8、南宋
建立时间:1127年 建立者: 赵构(宋高宗) 都城 临安(今浙江杭州)
9、南宋与金的对峙
战:岳飞抗金 战役:郾城大战,岳飞率军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结果:宋高宗与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统治,向金求和,解除了岳飞兵权,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评价:岳飞抗金保护了中原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正义之战,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
宋金议和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南宋给金岁币;宋金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以北是金统治区,以南是宋统治区。
影响: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10、大题总结
(1)、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主流是什么?少数民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做出了哪些贡献?
特点:时战时和。 主流:友好交往,和平相处。
少数民族对祖国的贡献:a、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b、促进了民族融合;c、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2)、与北宋、南宋、两宋同时并立的政权有哪些?
与北宋并立:西夏、金、辽。 与南宋并立:西夏、金、蒙古、元。
与两宋同时并立:西夏、金。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7篇《2018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