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精选8篇】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 篇一
一、交流,介绍钱学森: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你所知道的钱学森。
生:钱学森兢兢业业,精忠报国,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作出贡献。
生:钱学森是中国中国导弹之父。
师:(板书:之父)谁知道什么叫中国导弹之父?
生:中国第一个研制出导弹的人。
生:在研制导弹方面是最出色的,也最了不起的人!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之父?
生: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师:袁隆平不仅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还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请你再说一遍。
生: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师:世界童话之父是谁?
生:安徒生。
师:世界炸药之父是谁?
生:诺贝尔。
师:请继续介绍你所知道的钱学森?
生:钱学森住在美国有着富裕的生活,但他还是毅然回国了。钱学森回国后,使中国的导弹事业从贫穷走向富强。
师:你很会介绍,但语言上有些问题,比如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说不通。你能修改一下吗?
生: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但他还是毅然回国了。钱学森回国后,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师:掌声。修改了一下就是不一样。谁来继续介绍?
生:钱学森是在美国著名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他的成绩十分优异。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会看,会听,会问,会想,就一定能学好语文。下面就让我们满怀自信,精神抖擞地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
二、检查预习,读出词语的味儿:
师:请看屏幕,我这里有一组词语,谁来读一读:
屈指一算 魂牵梦绕 卓越
广阔无垠 运载火箭 袒露
劈波斩浪 水天一色 眺望
师:(指名一生读)你真了不起,9个词读对了8个。
师:第一排最后一个词读什么?
生:卓越,卓读第二声。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 (读得很好。学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词语是有味儿的,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我有一位朋友,也是一位语文老师,他的网名叫甜甜的语文。他认为语文的味儿是甜甜的。
师:谁来出个点子,怎样读出词语的味儿来?
生:读词语的时候要想想它大概的意思 。
师:这是一个银点子。就请你来读这些词语。(读得有感情,学生自发鼓掌)
师:这样读词语味儿就是不一样!
师:谁有金点子呢?想不出来,诸老师告诉你们: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就能读出味儿来。
师:谁来把我们刚才读的词语选一些填进这段话中:
在 的大海上,一般巨轮正 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站在甲板上,深情地 着 的远方:“啊!我就要回到 的祖国了!”
生:(一学生填词语,填得全对。)
师:这些词语放到了句子中,读起来就更加有味儿了。(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一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全班自发鼓掌。)
师:真不简单,读得多有味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有感情地齐读这段话)
师:这位40来岁的中年人是谁!
生:(响亮地齐答)钱学森!
师:请你们把手伸出来和诸老师一起写这个名字。“森”由三个木组成,注意第二个“木”字的一撇改成一点。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名字。
生:(齐读)钱学森 !
三、精读课文,读出拳拳爱国心:
师:课文你们读了几遍?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我想抽两段最难读的请你们读。我还有点担心你们读不好。这样吧,请你们把课文拿好,再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然后诸老师再检查。
(学生读书,老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师:读好的同学请把书放下,同学们读得十分投入。
谁来读这一段: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我再选一段请你们读: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诸老师选的这两段话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钱学森说的话。
师:诸老师为什么请你们读这两段话呢?
生:钱学森说的话真是金玉良言,像名人名言。
师:为他的“金玉良言”鼓掌!
师:一篇课文中人物的语言最难读。怎样才能读好人物的语言呢?首先,我们可以把人物的语言摆到课文中去,看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生: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心想着回国。
师: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成绩优异。36岁就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钱学森吗?
生:钱学森,既然美国条件这么好,你为什么要回来呢?
生:钱学森,这么难得的机会,你为什么不享受享受呢?
师:钱学森怎么回答的?谁来读钱学森的话?注意,此时你就是钱学森。(一学生读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师:他读得朴实而坚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师:我们再来看钱学森说的第二段话。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钱学森要回国,一些中国留学生认为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恐怕很困难,劝钱学森不要回国。
师:刚才同学们对这些中国留学生说了许多看法,诸老师也说一点看法。其实中国留学生说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当时,中国刚解放,设备的确是落后的。但正因为落后才需要留学生们回国效劳。但各人有各人的情况,杨振宁教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他没有回国,但他退休后来到清华上课,为祖国培养人才。不要轻易给这些中国留学生下结论!但不管怎么说,钱学森当年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是非常了不起的选择,他更应该值得我们敬重!
师:我请女同学读中国留学生的话,男生读钱学森的话。(学生对读 )
师:当我们把人物的语言摆到情境当中去读的时候,理解得就会深刻一些。要把人物的语言读好,还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你们知道当时的钱学森在想些什么呢?
生: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效劳,让祖国富强起来。
师:钱学森你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着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你怎么放弃这些回国了呢?
生:(齐读)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钱学森,祖国刚解放,还很落后、贫穷,搞科学研究有困难,你还是不要回去了。
生:(齐读)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读了钱学森的这两段话,你觉得他有一颗怎样的心?
生:爱国心。(板书: 拳拳爱国心 )
师:钱学森的回国之途充满了艰辛和坎坷,真可谓一波三折。怎样的一波三折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教学反思:
1、通过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怀,是本篇的重要写作特色;同时,文中还有多处侧面描写,也能够烘托人物的特点。
2、本文的写作思路较为清晰“留学、回国、贡献”,但是作者采取的是倒叙的写作顺序,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有别于一般文章。
本次教学是第一课时,主要和孩子一起回顾钱学森在外留学不忘祖国、以及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的的故事,从而体会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特色。
由于经过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课前预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即可认识到人物的爱国情感,有助于课堂教学,所以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较多,并把主要目标定位为两点:通过语言等细节体验情感;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然而,通过教学实践,感受到本次课堂教学呈现较多问题,经各位老师的提点,恍然大悟,遗憾之余更有许多收获!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认识”和“体验”的认识和处理,认识,仅仅是知道而已,是一种较为肤浅的认知水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即可自己掌握;体验,字典的意思是“经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经历了实践洗礼,人物形象更容易驻扎学生的心灵,学生的认知显然要深刻许多。体验,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是啊,六年级的学生了,经过阅读措辞直白的课文,他已经能够认识到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学生的认识也仅仅是漂浮于任知的表面而已,并不表明学生已经有了切身体会,并不表明孩子与钱学森有了灵魂的交会,此时的人物形象并未在孩子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烙印。这个时候,需要教师想法设法引领孩子去体验。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2、 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品读理解,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我的中国心》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齐读课题)
2 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些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画)
二精读感悟
1 你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指名读。出示:(我是中国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
2 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
假如你是钱学森,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 那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三四自然段。
a钱学森说“这一天”指的是什么时候?
b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4 可钱学森的回国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他受到了百般刁难。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出示齐读)
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绝”字什么意思?
读了着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
(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
他们会怎么留?请你想象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当年美国政府采取的各种手段,让学生体会到钱学森回国之路的困难,也就间接地体会到钱学森回国决心的坚定。)
受到如此的折磨,假如你是钱学森,你会怎么做?
有一首唱遍中国大江南北的歌曲,正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播放歌曲
你认为这首歌的哪些歌词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指名说
小结:一行行歌词,说出了钱学森的心声,一句句歌声,唱出了钱学森的爱国情思,一个个音符,流淌出了钱学森的归国信念。
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周恩来的努力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出示最后一节)
三、大赞“钱学森”
1、美国的海军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这远远低估了钱学森。谁能联系课前资料来赞赞钱学森?
(1)指名一学生读。
(2)哪句话是对钱学森的极高评价。 (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2、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说:“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了伟大人物而不去景仰的民族更可悲。”钱学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人物,我们应当景仰他。钱学森现在还活着,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的人物。让我们在这儿为他召开一个特殊的颁奖典礼。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下发的纸,先根据提示用心写好颁奖词。
(2 ) 让我们一起聆听钱学森的颁奖辞。(读颁奖辞。)
(他,放弃了优厚的待遇;他,毅然回到了祖国;他,取得了累累硕果。他是谁?他就是一心报国的钱学森。)
(3)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钱学森!让我们把这个名字铭记心间——钱学森!
三作业: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
教学反思:因为在后面的教学中重点是抓住钱学森说的两次话来教学的,其他地方照顾得就比较少,把课文中一些非重点也一带而过。 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学习钱学森的两句话。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一段语言,我主要让学生明白钱学森在说这段话时,正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说明他心中时刻装着祖国。通过补充资料真切地感受到钱学森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第二段话通过体会留学生说的话以及回想前面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的条件来丰富钱学森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最后通过讨论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的话,进一步明白钱学森爱国之深,归心之切。虽抓住了重点教学法,但我觉得不能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也未能够面向全体。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 篇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总奢望自己的课堂能成为孩子们的享受——自然地愉悦地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里。今天,在语文课堂上,我终于看到了孩子们如花的笑脸。
一、让情绪进入课堂。
直接引入课题时,学生们懒洋洋地读着课题,于是,我让喜欢钱学森的孩子介绍钱学森,果然,听者正襟危坐,全神贯注;说者绘声绘色,眉飞色舞。当孩子们看着钱学森的相片再读课题时,情绪就进入了课堂。
二、预习与分享,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前一天,孩子们就自己抄写了这一课词语,然后,我组织学生依次看词语,让他们提醒同伴哪些字容易写错,引导他们关注词语的意思。对于“富裕”一词,孩子们最容易写错,我突然让他们不看书,在一旁默写“富裕”,结果有孩子写成了“衣+容”,还有不少孩子写成了“视字旁”。于是我鼓动他们从意义上想,怎么记好这个词。没想到,吴婷站起来说:“富裕就是衣食无忧,五谷丰登所以是‘衣’和‘谷’。”一句话,说得大家禁不住赞叹。“袒露心迹”的意思是“坦白心声”但两个字有区别,于是学生说“解开衣服,敞开胸怀”。没有去在意呈现形式,就让学生依次去讨论了。然后再给予3分钟,让他们在课桌上写。紧接着,就打开默写本,结果有一大半同学是100分,他们当然是乐呵呵的了。我不喜欢突然袭击,前一天布置自己抄写词语时就按时他们课堂上要默写;生字新词交流前,也让他们知道一会儿要检查。这样孩子更容易紧张地投入学习,也更容易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给予方法,让揣摩写作顺序充满趣味。
孩子们做怕的是分段,因为心中没底。这次,我提了三个问题,课文以人名为题,写了他的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能找到相关提示吗?于是,学生发现了课文写钱学森回国一事,按时间顺序写的,有5个明明白白的时间。于是,不由分说就把文章分成了五段。在此基础上,我让他们齐读文章,做到正确、流利,更要关注有没有更简洁明了的时间顺序。个个雄赳赳地读,读完就发现课文是按照“回国时”“回国前”“回国后”写的,我故意说“啊,文章写倒了啊!”眉头紧锁,思考再思考,忽然一女生说:“对呀,以前我看过的破案片,总是写说某人死了,再回放是怎么死的,所以应该是正确的啊!”她的发言得到了响应,几个男生还忍不住窃窃私语,估计是交流剧情。于是,我就顺他们的意,给他们3分钟时间交流剧情。完了,问,为什么要这样拍电影啊?“吸引我们看”“留下悬念,让我们忍不住猜测,忍不住看下去”“一开始就暗示我们影片很好看,要追踪人是怎么死的?”我颔首默认,问“那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于是顺理成章地认识到了倒叙的作用,压根儿没需要我灌输什么“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一读开头,就知道钱学森很爱国”之类的话,他们已经完全懂了。
也许,这节课的教学缺乏艺术,内容不够丰满,但大部分孩子学会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掌握了一种分段方法,了解了倒叙,我就觉得这第一课时是扎实的、有效的。更重要的是,我让孩子享受到了课堂的快乐!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 篇四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钱学森》一课记叙了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时刻刻不忘记祖国的高尚情怀。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
2、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课文是按照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明线是时间顺序,作者从钱学森1935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回归祖国这段经历。暗线是贯穿全文的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文中钱学森的两句话是全文的关键句。抓住这两根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感变化。
课堂上我紧紧抓住钱学森 “热爱祖国”这一个特点,展开了整堂课的教学。
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大胆想象。这种想象不是搞“无土栽培”“无根培植”,而是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积极思考,并在讨论交流中,使情感和认识都得到升华。课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回忆课文,让学生对钱学森的热爱祖国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钱学森是一个具有爱国的思想呢?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并把体会到的用简洁的语句做批注,学生与文本进行了一次对话。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起来交流,而是让学生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阐述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使得他们的体会得到了互济,思维得到了拓展。在此基础之上,再请学生起来集体交流,此时学生的回答显得充实许多,交流也流畅得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积极当好组织引导者的角色。
比如在学习钱学森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时,我先让学生读出钱学森的爱国之情,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由于这一句话是体现钱学森爱国精神的重点,因此,我又设计了一个填空习题:钱学森宁愿放弃( ),也不愿放弃( )。他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 )。帮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钱学森的那颗心系祖国的赤子之心。在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学生也是一次比一次读得到位,体会得深刻。
又比如,在教学另一句钱学森所说的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句话的理解,我同样也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谈体会,在这里还设计了一个想象练习:如果你是那位留学生,你听了钱学森的话你会怎么想?这个问题的创设,不仅是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留学生态度的转变也更能体现出钱学森这一颗拳拳报国之心的强烈。没有直接点明,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
此外,我还通过抓住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作为“楔子”,直接深入文本的深层,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五个师”到底有多少人?我用具体数字作了形象的说明,在他准备回国到真正回国的过程中钱学森到底遭到了哪些阻挠,课外资料的搜集再一次使学生对于钱学森坚持回国的心产生了碰撞。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并想像,“现在,满怀壮志的钱学森乘着轮船回家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祖国,想到自己即将踏上热爱的故土时,他是多么激动啊!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钱学森的浓浓的爱国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又说:“他那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深深鼓舞了我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在表达对钱学森的爱国之情的钦佩之情的同时,其实是与钱学森走得更近了。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 篇五
14 钱学森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
二、学习课文:
1、每人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2、小组讨论。
3、交流:围绕钱学森是一个“爱国”的人展开交流。
出示:第一节:
(1)“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交流你的学习体会。“爱国”、“归心似箭”、“无比激动”、“希望脚下的不是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不仅仅是体现他回国心切,想快些回国,更是说明钱学森想早日研制我国的火箭和导弹。”
出示:第二节:
(2)“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从钱学森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说说朗读时的心情。
出示:第三节:
(3)“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感到格外兴奋。”
读读感悟,再读读。
出示:第四节:
(4)“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我们应当回去的。”品读感悟。
出示:第五节:
(5)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看超级链接,五个师是多少个士兵?
五个师=4860个士兵
出示:第六节:
(6)自由读课文第六节,看超级链接故事《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
被称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和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13.6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后来,他虽被科学界知名人士保释,但他的办公室、住宅、电话、信件等都要受到严密检查。钱学森被美国当局整整迫害达五年之久,但他始终没有屈服,终于在祖国的帮助下,于1955年获准回国,当他接到可以离开美国的通知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并高兴地跳了起来。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读了这资料,谈谈你对钱学森回国的体会,联系课文第一节,对他回国的激动心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三、学生质疑问难:
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或不明白的?
师: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呢?一、继续好好读读课文,有些答案在课文中找。二、从资料库的资料中寻找答案。
学生自主看资料,寻找答案。
1、《钱学森简介》
2、《钱学森——人能第五个师》
3、《钱学森归国》
4、《钱学森生平年表》
5、《在钱学森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6、连接的网站:《中国导弹》、《中国运载火箭》
四、讨论区:
进入讨论区,请同学自主选题,进行回复。
1、你认为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值得吗?
2、谈谈你对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评价"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看法。
3、谈谈你眼中的钱学森是怎样的人?
五、作品区:
请你将搜集到的有关钱学森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发到这里。
六、作业:
1、钱学森爷爷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祖国,为祖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时,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写下来。
2、在课后练习4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想一想还可以填什么词语?
3、文中的诗句出自谁人之作?请你背一背,默一默。
附板书:
14 钱学森
爱国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诗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我们来共同欣赏吧。课件播放,师有感情地朗读。(《归侨》作者:青勃)
2、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轻声齐读这首诗吧
生有感情地齐读。
3、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二、默读课文,划出感动的语句,写阅读感受。
指名交流,教师评价补充。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有句俗语说:言为心声。学习这篇文章,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找到了通向钱学森爷爷心灵的在最佳道路。现在,就请同学们细心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
生读,画,再轻读。
2.让我们和钱学森第一次心灵交流吧:
大屏幕出示:
尊敬的钱爷爷,美国留学期间,你的刻苦学习,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请问,你这样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善于读书的同学,你找到钱学森的回答吗?生答。
投影出示下面一段话: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让生齐读这句画。
师: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周恩来少年读书时的一句名言,
生脱口而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和钱学森的这句话,是何等的相似啊!因为这两句话,都表现了——---强烈的报国心!
钱学森说这句话的时候,该是怎样的心情呢,谁能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所以,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当他踏上归途,在轮船中眺望即将祖国,他是多么希望——让生接读(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壁舱啊!)。
板书身在异国心系祖国
3.同学们,回到祖国,你知道这意味着他要放弃的是什么吗?善于读书的同学,谁能告诉我?
(优厚的待遇,幸福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
选择意味着一种面对,他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善于发现的同学,谁能读书,告诉我?
当时的中国到底是一个怎样境况啊!老师搜集了一个资料:大屏幕投影:(补充资料)
1951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的邹承鲁毅然告别妻子,回到新中国。可是,1970年其师兄施密斯教授带美国科学家代表团来访时,看到的是根本没有实验室,瓶里装的全都是水而做假实验。其师兄说;我进了你的实验室就看出你什么都没干。就是在如此困境下,邹承鲁却和同事们创造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辉煌奇迹。
师;这就是我们可敬的科学家,这就是当时的工作条件。
师:1964年,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啊,当时,我们的党和政府决定嘉奖科学家,同学们,你们猜猜,会奖励多少?
4、让我们和钱学森进行第二次心灵对话吧大屏幕投影:
钱学森,祖国刚解放,回到祖国,你不会有优厚的待遇,更重要的是,贫穷、落后的中国不会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给您,这样搞科研会遇到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啊。你还是别回去了,通过其他方式为祖国做贡献吧。
钱学森怎么回答我们呢?
生答。
投影出示:
“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大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同学们,这段话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师生共同有感情的读。
那个夜晚,是一个月圆之夜,每逢佳节倍思亲,他和留学生们还会想念亲人,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知道?
生答。
对父母的思念,报效祖国的深情,无时不牵动着钱学森,所以,当他踏上归途,在轮船甲板眺望,他是多么希望——让生接读(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壁舱啊!)
让生再次充满感情的接读。
板书:赤子情深报效祖国
5.既然父母那么想你,祖国那么需要你,钱学森,你赶快回来吧。会那么容易吗,善于发现的同学,你从哪知道的,请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告诉我。
生答
投影出示: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善于感悟的同学,你读懂了什么?
师:师是军队的一种建制,古代和现代,以及国家之间的人数都不尽相同。我查过资料,美国的一个师,人数是一万七千左右,那五个呢?
钱学森的作用果然巨大,所以,那个美国军官后来还有一句话,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去。
善于想象的同学,你猜测一下,敌人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会采取哪些卑鄙手段?师总结
6.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宁可把他同学们,钱学森这一等,就是五年啊,这五年的漫长等待,对一心回国得钱学森来说,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望眼欲穿啊
让我们和钱学森进行第三次心灵对话吧,此时的他,面对敌人的迫害,他对自己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当他乘船归来,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师再次引读:生: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壁舱啊!
板书:百般磨难终回祖国
7.钱学森回到祖国,马上开始了科学研究,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师板书:导弹之父贡献卓越
同学们,钱学森的殷殷赤子心,拳拳报国志,感动无数中国人。斯人已逝,让我们去读读他的故事,学习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加深学生对钱学森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怀,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的辅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诗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我们来共同欣赏吧。
2、课件播放,师有感情地朗读。
赶车,赶船, 一回到故乡,就满眼春天。
无语, 无言, 一扑进娘怀, 就泪湿衣衫
留影, 留连, 一跨上故乡, 就恢复了童年…… (《归侨》 作者:青勃)
3、师:诗中的人该是怎样的身份?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轻声齐读这首诗吧
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有句俗语说:言为心声。学习这篇文章,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找到了通向钱学森爷爷心灵的最佳道路。现在,就请同学们细心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生读,画,再轻读。)
2.让我们和钱学森第一次心灵交流吧:
大屏幕出示:
尊敬的钱爷爷,美国留学期间,你的刻苦学习,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请问,你这样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善于读书的同学,你找到钱学森的回答吗?生答。
投影出示下面一段话:
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让生齐读这句。
师: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周恩来少年读书时的一句名言,
生脱口而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和钱学森的这句话,是何等的相似啊!因为这两句话,都表现了 ——---强烈的爱国心、报国志!(板书:爱国)
钱学森说这句话的时候,该是怎样的心情呢,谁能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
他( )说:“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指导朗读:能读出你的深情吗?
读到这儿你想到哪些成语?
所以,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当他踏上归途,在轮船中眺望即将祖国,他是多么希望——让生接读(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壁舱啊!)。
3.同学们,回到祖国,你知道这意味着他要放弃的是什么吗?善于读书的同学,谁能告诉我当时钱学森的工作、生活条件是怎样的?①他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②介绍冯•卡门:冯•卡门是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被称为“现代宇航科技之父”“超音速飞行之父”。
③理解“最得意”“最得力”:由于当时中国贫穷、落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是被人瞧不起的。而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这两个“最”字,意味着——钱学森出类拔萃、异常勤奋,意味着——钱学森深受冯•卡门教授的器重,意味着——钱学森在冯•卡门教授身边前途无量。
所以当时的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幸福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
而他要回到祖国,就意味着他要放弃:一个词“富裕”。
选择意味着一种面对,他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善于发现的同学,谁能读书,告诉我?
生阅读书第4自然段。
生答:贫穷落后的祖国,不会有优厚的待遇,也不会有优越的工作条件。
当时的中国到底是一个怎样境况啊!我们暂且把目光向后移一移:
师:1964年,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啊,当时,我们的党和政府决定嘉奖科学家,同学们,你们猜猜,会奖励多少?
生:1000万。
师;若论贡献,真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你给的价的确物有所值,你知道重奖有功之臣,有魄力,有胆识。还有谁也来猜猜
生:1万。
师:呵呵,你能考虑当时国家的困难,能拿出这么多钱也算不易了是吧。
同学们,想知道奖励多少吗
师:100元。
师稍停,然后说,这,就是他们在祖国的待遇啊!尽管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厚的待遇,拥有——富裕的生活,拥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拥有——恩师的器重,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齐读句一,于是钱学森放弃了——,毅然选择了回国,选择了——,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齐读。
6)在这么优越的条件面前,钱学森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心意,这就是——富贵不能淫(板书)
淫,迷惑的意思。
过渡: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一心想回到祖国去。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这种愿望变得更加强烈起来。
4。让我们和钱学森进行第二次心灵对话吧大屏幕投影:
钱学森,祖国刚解放,回到祖国,你不会有优厚的待遇,更重要的是,贫穷、落后的中国不会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给您,这样搞科研会遇到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啊。你还是别回去了,通过其他方式为祖国做贡献吧。
钱学森怎么回答我们呢?
生答。
投影出示:
“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大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自由读读这句话,再圈圈画画,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
“日夜盼望”:钱学森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终于”:钱学森盼望新中国成立已经很久了,他等待回国施展抱负已经很久了。
“应当”:应当是什么意思?(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应当”这两个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正因为我们日夜盼望着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正因为祖国现在很穷,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2)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同学们,这段话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中秋之夜和留学生们一起时说的)。
是啊,当时,有些留学生这样劝他,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再读一读,品味一下:
假如你是钱学森,你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激动、坚决、慷慨激昂)
指导朗读:恩,钱学森的内心如波涛难平啊!谁来读好这份沉甸甸的情感。指名读。
1是呀,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钱学森这时候回去搞科研,不是只怕有困难,而是一定有困难。然而钱学森却诚恳地说——齐读句二
2他的这份爱国情并没有祖国贫贱而动摇,这就是——贫贱不能移(板书)
三、既然你那么想念祖国,祖国也是那么需要你,钱学森,你赶快回来吧。会那么容易吗,善于发现的同学,你从哪知道的,请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告诉我。
投影出示: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善于感悟的同学,你读懂了什么?
生:敌人肯定不让他回去。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太重要了,一个人抵的上五个师。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外书。
师:你能处处留心,很好的习惯。师是军队的一种建制,古代和现代,以及国家之间的人数都不尽相同。我查过资料,美国的一个师,人数是一万七千左右,那五个呢?
钱学森的作用果然巨大,所以,那个美国军官后来还有一句话,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去。
善于想象的同学,你猜测一下,敌人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会采取哪些卑鄙手段?
师总结: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出示资料),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
让我们和钱学森进行第三次心灵对话吧,此时的他,面对敌人的迫害,他对自己说:
——————————————————————————————————————————
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钱学森这一等,就是五年啊,这五年的漫长等待,对一心回国得钱学森来说,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望眼欲穿啊
可是,为了生命中最深情的回归,虽然这五年钱学森饱受迫害,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这就叫——威武不能屈(板书)
师述:五年的等待没有白费,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他深情地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引读)生: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
四、钱学森回到祖国,马上开始了科学研究,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师讲述:钱学森那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深深鼓舞了我们。他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07年他被评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出示颁奖词)这时对他的评价,齐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科学巨匠,却于今年的10月31日8时与世长辞了。他的离世,举国皆哀,为失去这样一位品性高尚的科学伟人而痛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1月6日,为他举行了哀悼仪式,前去吊唁的人群数不胜数!人们不光敬佩他为国作出的杰出贡献,更敬仰他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感。
同学们,钱学森的殷殷赤子心,拳拳报国志,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好多象他一样的人,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全世界海外华人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来听听吧。(播放《我的中国心》,学生倾听)
大屏幕投影钱学森各个时期图片资料(追悼会)。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把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永记心中。(出示)
(1)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2)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3)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我们的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五、布置作业:(出示)
板书 钱学森
(爱国)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 篇八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一)从预习入手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一种成功教学经验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是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学生自学以后不懂的内容。”这正是建立在学生有效的课前预习基础之上的。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生字词较简单。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不是难点。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标好小节号,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并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就可以提前完成部分学习任务,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课堂上我就以检查预习为主,无需在这些相关问题上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了。
(二)抓重点品悟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的特色。观其人,听其言。钱学森的两段话是全文的关键句。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两段话,通过研读人物语言让学生感悟到钱学森浓浓的爱国情怀,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在出示这两段话后,我重在引领学生通过思考——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体会——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诵读——感情朗读,读出钱学森此时的心声,读出他对祖国满腔的爱;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生还不能进入文本情境时,可层层铺垫,慢慢蓄势,比如在学习钱学森所说的第一段话时:“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时,我先让学生读出钱学森的爱国之情,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通过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想象当时中美生活、待遇、科研条件的差异,让学生对比感知钱学森当时所处环境的优越与回国后处境艰难,并通过教师的引读,从而激起学生对钱学森发自内心的敬佩,真切体会钱学森的那颗一心为国的赤子之心。
在教学另一句钱学森所说的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句话的理解,我同样也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谈体会,在这里还设计了一个想象练习:如果你是那位留学生,你是否支持钱学森的决定,你认为他回国值不值得?这个问题的创设,旨在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当然这个环节,学生的回答还远没有我想象中的深刻。
在此基础上,反复的引导学生品读钱学森说的话,利用歌曲升华,人物的形象就凸现于眼前。
因为,今年我刚教六年级,一时角色难以转换,对教材,对学生,对课堂的把握还有许多不足,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8篇《《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