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

中学生教育论文优秀10篇

众鼎号分享 82634

众鼎号 分享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10篇《中学生教育论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一

一、讲述故事,逆向引导

故事的形式可以由教师自己决定,但是最好不要局限于口头,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事情的危害,给他们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可以加深事情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情景小品演示,让学生实际体会那种出事的后果在自己脑海中的印象,帮助他们向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二、名人经典,激励改变

对于偶像初中生都存在着模仿的心理,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人,对这个人物的优秀品格进行重点讲述,学生在听的同时就会积极进行模仿,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把模仿得优秀的行为习惯变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对他们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名人优秀品质教育,学生也会逐渐认为自己就是明星,他们的自信心就会不断提高,对于他们这段发展期的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模仿标兵,推动发展

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非常强烈,教师不定期地推举出一名模仿标兵,当标兵的学生心中就会充满强烈的成就感,他们的行为习惯就会越来越好。其他学生向标兵学习的情绪也会高涨,慢慢的就会在全班形成向标兵学习的良好氛围,一个班级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慢慢的,这个班级的学生发展就会越来越迅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情绪高涨了,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速度就会加快,当他们具备了很多优秀品质的时候,他们的发展高度就会越来越高,对其以后的辉煌成就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二

当前,主体性教育思想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其基本认识: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的继承,古人把教育作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教师作用在于“启”,在于“发”,在于指点学生学习的门径,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结论,在主体性教育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意义的直接构建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服务者。其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发现儿童的才能、帮助儿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学生自由、活泼、有朝气,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

在自然教育中,主体性教育显得尤其特出,因为在自然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也就是指导学生“搞科学”。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科学研究的方法自选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科学志趣。然而,在低年级的自然教学中要实施主体性教育,真正完成以上的任务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么,如何实现呢,就我个人的观点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要从思想上彻底转变观念,要改变对低年级学生的认识,不要一味地认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和经验少,能力更差,在教学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很少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就是让他们进行观察、实验,教师也不放心,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指挥,讲一步学生做一步,而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学科的认识主体是儿童,教师应该指导儿童去认识,但不能替代儿童去认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了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去探求科学知识,兴趣则成为他们学习的最直接最实际的动力。例如:我在教第二册“春天在哪里”这一单元时,我就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来到田野、公园,让学生自己在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春天,哪怕是找出一点的春天的影子,我就给予肯定,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采用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讲故事、猜谜语、观察、实验、儿歌、竞赛……使儿童始终处于积极、高兴的氛围中,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三、教师要精心,让学生有东西可“玩”

在苏教版的自然课本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去观察、去实验,而自然的基本方法就是先把东西给学生,让他们按一定的要求先去探索,去研究。他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爱怎么弄就怎么弄。这样,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准备足够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我在教学第二册的《动物吃什么》一课时,我准备了很多的各种各样的动物的小图片(卡片)及各种动物所吃的食物的图片,让学生分组找出各种动物所吃的食物,并放在一起,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动物吃动物、动物吃植物,两样都吃再来分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东西可玩,才能为学生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四是合理指导,让学生自行探究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主动的认识过程。而低年级学生的能力相对要低、知识少、又喜欢玩,根据这些特点,教师更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让学生切实自己去探索,去研究。例如:我在教第一册的《沙和泥土》这一课时[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学生不能仔细地比较沙和泥土的颗粒和黏性,我就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分别用沙、泥土做两个小玩具,再来让他们自己评价一下谁的光滑。然后再交换做一次,再让他们自己评价。这样,学生从两次的对比中,懂得了沙和呢土颗粒的大小不一样,黏性也不一样。

第五,教师要积极启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在观察、实验中体现出来,在观察、实验之后也要让学生把他们在实验、观察中的发现说出来,特别是结论性的、规律性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教师不能代替,说对了给予鼓励,说错了也让他说完。例如:我教《我们的身体》一课时,让学生说说我们的身体分几个部分,学生没有说出有四个部分,有的说五个部分,有的说六个部分,有的说七个部分等各不相同的答案,这或多或少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通过大家的讨论后,是能达到共识的,而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自然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实验,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得出结论,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三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思。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即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对于生命教育的含义有多种表述,各种观点并存,主要有三点:第一,非理性主义的生命教育观;第二,存在主义的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本真的生命存在;第三,人本主义生命教育观,倡导符合人的生命本性的生活,尊重人的生命与尊严,强调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二、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开展生命教育非常重要。现代中学生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心理上压力较大,因此需要在中学开展系列生命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重新审视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和心理素质,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死亡对自己、亲人意味着什么。

三、中学生情感层面上的困惑

(一)情感调节能力差异形成的分析

情感调节能力又叫做抗挫力。面对挫折采用的方式不一样,就会相应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如果受挫者采用消极的方式,会造成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尊重,引起自杀和他杀的行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适应中学生活,有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们愿意和同伴诉说,所以他们具备情绪调节的资源和心理能力。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自身角色定位的失调,他们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前途以及未来的发展,但他们的成就动机过高,不切实际。当面对现实中的挫折时,例如考试失利等,会让他们自我怀疑,并且出现焦虑情绪。由于自身角色定位的失调而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导致他们产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不接纳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对生存的意义产生怀疑,进而怀疑生命的价值。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无法忍受现实生活中的烦躁和焦虑时,就会采用极端方式,例如用自杀来摆脱现实中的不如意。

(二)情感体验能力差异形成的分析

生命的情感体验表明了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惜度。珍惜自我生命,首先表现为可以对自己的生命有较高的情感体验。珍惜自我生命、重视肉体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要求。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启蒙期,情绪丰富而强烈,热情高涨;自我意识强烈,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不断提高,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可以内省自己的生命价值,可以使他们对自身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情感体验程度加深。随着年龄的递增,面临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如一些同学未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考试失利,而升学问题带来的压力会使其缺乏自我价值感,开始怀疑自身的价值,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形成。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情感体验程度下降。

四、培养中学生的生命情感和审美境界

生命情感按照功能性分成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积极的生命情感可以让人斗志昂扬,为生命增添动力,成为生命之源。而消极的生命情感会产生对生命否定的情绪,感到生命没有意义,并且漠视他人生命的意义,由此带来忽视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会成为消极生命情感的催化剂,从而产生伤害生命的极端行为。

审美显示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它的主要功能在于给人一种超越性的自由和快乐,将审美和人的生死加以融合,个体会拥有在现实中战胜困苦、恐惧的能力。特别是审美在人生临终关怀中的作用,可以使个体生命在平静、快乐、单纯的感觉中获得满足。当学生可以以审美的生命方式去拓展自己的人生时,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升华自己的人生,实现生命最终的价值。拥有积极的生命情感和审美境界的学生才可以体验和感悟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拥有积极的生命情感体验才可以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可以尊重他人的生命,用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命的开始和丧失;在他人遇到生命挫折时,可以及时体验到并做出相应的行为来帮助他人。因此拥有较高的审美境界和生命之趣的人是可以正视生命中的挫折的,具有较高的抗挫折的能力(AQ)和情绪智能(EQ),只有这样才正真可以将情感层次的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四

一、中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中学生安全教育,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下面对中学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中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中学生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但是活动过于形式,中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只了解活动的主题,而对教育活动的内容全然不知,甚至少部分中学生对活动的主题都不了解。这样的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没有让给中学生真正的了解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无法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另外,即使学校积极开展中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但是很多教师与学生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参与度不高,他们在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案例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

教育方法相对简单,是中学生对安全教育提不起兴趣的主要原因。中学开展的安全教育方式主要采取说教、通知、宣传栏和黑板报的形式。这些方式并非中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然而例如邀请相关部门(交通、消防等)人员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相关安全教育电视节目播放、安全教育实际演练、老师讲解时结合具体事例等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教育的方法。

3.安全教育方面资源不足

(1)学校教师资源的缺乏校园安全教育的老师存在很大的流动性,是我国安全教育一直发展不起来很重要的原因。中学的安全教育老师主要是思想教育和体育老师,还有就是交通、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但是这些都是兼职的,学校没有安全教育方面的专业老师。中学安全教育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

(2)安全教育教材的不足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我国这方面资料有很多,包括出版的书籍,音像制品。中学是有一些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但学校大多没有统一使用安全教育的教材,使得教师对安全教育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很强,只是一味地重复自己熟悉的内容,但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实用性内容涉及较少,这使得中学生得不到系统完善的安全教育,这也对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3)安全教育时间的不足对于中学生来而言,学习渠道主要是课堂,这也是吸取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我国中学对安全教育课堂设置很不乐观,学校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时间很难保证。很多中学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没有设置安全教育。学校大都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所以中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时间肯定是不足的。大多数都渗透在学科教育里,但也只是警示,肯定不够,也缺乏安全演练活动,很多时候安全演练成为了出事后的“被演练”。这些方面的缺乏,使得很多中学生很难掌握自救自护的能力,万一出现意外,中学生难以有效应对,后果不堪设想。

二、对策与建议

1.思想上注视中学生的安全教育。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就是把学习学科知识当成了教育理念,从而忽视了安全教育,忽视了安全教育。让很多学生养成了学习安全教育知识是没有必要的这种错误观念。针对中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频频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函需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从而摆正安全教育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学校真正意义上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思想上进行安全教育,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然后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则会更具有激励作用,学校定期开展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事迹表彰活动,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从根本上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推动安全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2.构建多元化安全教育模式。

为了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应该开设多元化安全教育。比如开设讲座,播放相关的教育视频等,让他们有兴趣去了解安全方面知识,与此同时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的理念。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的,学校的安全教学也应该不断开拓新的思路和渠道,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安全知识的学习上。可积极组织一些有实践意义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在学校进行一些摄影和新闻作品的品读,摄影作品内容展现的是一些由于安全意识缺乏而导致的损失和危害,如摄影作品可形象地展示由于疏忽导致的火灾场景,因不遵守交通规范导致的车祸场景等,通过图片的形象展示不仅提升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更能从潜意识里触动他们的神经,从而能够进行自觉主动的安全知识学习。

3.开设安全教育国家课程。

对于中学的校园安全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借鉴安全教育做得好的国家的经验,改变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有心无力状况的处罚,我国亟需开设安全教育国家课程。我国教育部门也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编写一套由易到难的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虽然对我国校园安全立法问题高度关注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一直没有制定出一部全国性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缺乏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已经严重了影响了我国中学安全教育的发展,使得很多学校安全教育的开展得不到保障。

4.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作用。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有条件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学生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安全教育仅靠学校和家庭是不够的,要依靠社会力量,三方齐抓共管,为学生安全营造良好安全氛围,防止意外发生。

三、结语

安全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安全教育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来说,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更是一份沉重的责任,中学生安全教育任重道远,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学生安全教育,总之,学生安全教育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做到警钟长鸣。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五

摘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意识的培养就要从学生时期开始教育,对中学生进行循环经济思想教育,可以养成他们的节约意识,可以对家庭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中学生的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的现状、途径,和重要性等方面加以论述,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对学生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都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育

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针对目前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学生出现铺张浪费,攀比等不良风气,对中学生的循环经济教育思想的指导就显得很重要,学校要承担起学生的思想教育,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的繁荣稳定也至关重要。

一、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现状

当前学校对中学生的循环经济思想教育,处于忽视的地位,并不纳入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当中,除了出现不当消费引发的学生冲突事件,班主任才会针对性的进行批评教育,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一切跟考试内容无关的知识,被排除在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颠覆,不能只关注成绩,要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这从长远来看,对国家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二、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途径

课堂教学环节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平时课堂学习和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循环经济思想教育,比如:可以开展循环节约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学到知识,得到启发,通过同学们的自我展示,纠正自己不当的消费观念。对于学生的教材可以采用循环使用的办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此外,作文课和课下指导课,可以让学生查询循环经济的具体事例,谈谈自己体会,语文课堂上的作文训练,就可以以节约为主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体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三、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的思想教育对此具有促进意义。就学生自身而言,对学生进行循环思想的教育,可以养成他们的节约意识,在自己平时生活中也会加以运用,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当中,他们都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减少铺张浪费带来的不良后果。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中学生的消费能力越来越高,有的学生消费看广告,跟名牌,很多购买的商品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在同学面前炫耀,暗自攀比成风。自己买的东西真正的使用价值又不高,造成浪费,不仅浪费金钱,甚至制造垃圾。中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价值观的树立关乎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如果一代人的价值观都崩塌,那国家何以立?中学生的循环经济思想教育是否到位,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中学生的循环思想教育就显得很重要,学校的作用对中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繁荣昌盛也起着很大作用。学校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循环经济思想教育,改变学生的不正当不合理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不能盲目消费,跟风消费,攀比消费。要绿色消费,科学合理消费。教师要把循环经济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上,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对错误的消费观念即使加以纠正。通过学校教育让循环经济思想深入思想内心,根植于他们的思想,引导广大学生节约资源,树立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我国教育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人类的发展必须有长远的眼光,世界的眼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努力才能完成,那么作为中国的栋梁之才的新一代的学生,就必须在受教育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提升自己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那么学校教育就很重要。循环经济思想教育在学校的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影响,可以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循环利用资源,可以锻炼学生理财的能力等等,这些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使得在中学生在步入社会时应具备的能力,对中学生的长远发展就有重大意义,未来的几十年,国家发展的主力就是长大成才的新一代,拥有循环经济思想的学生将会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可见,循环经济思想教育在经济领域必将产生很大的作用。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公民,更需要有智慧懂经济的高素质人才。有了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公民,那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也是必然。

四、结语

中学生是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要让学校担当起教育培养的职责,通过循环经济讲座,生活实践,教材循环使用等办法,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就可以感受到循环经济思想对生活的巨大改善。让学生承担起国家繁荣发展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刘英娟。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03).

[2]罗国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6,(03)。

[3]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出版社,20xx.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六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现了从职业教育到生涯教育的转变,形成了有意识的、全面系统的终身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理念,关注中学生的自我价值。美国从中学生职业生涯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开发设计,通过课堂知识传授、课外实践培训实施课程,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来评价课程实施效果。我国应借鉴、学习美国的成功经验,通过强化立法保障和资金投入、通过积极宣传争取各方支持、加强师资和课程建设、建立职业测评系统和职业发展档案等途径,加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中学生;美国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总结,提出美国的经验对我国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形成与演变

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展比较成熟完善,综观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实现从职业教育到生涯教育的转变

(二)形成有意识的、全面系统的终身教育理念

(三)体现人本主义理念,关注中学生的自我价值

21世纪初,美国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它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理念。学校和一些社区、企业合作,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到学校给学生讲解职业知识和职业规划策略;同时也会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如安排学生进企业参加职业工作实践,体验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了解那些职业的一些基本信息。父母周末会带孩子去体验他们的工作,让孩子亲自感受父母是怎样工作的,以加深孩子对职业的了解。在学校、企业、社区等各方共同努力下,美国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取得了进步,也积极地帮助了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操作

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对实践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以下将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实施途径和课程效果评价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操作。

(一)课程体系设计:从中学生职业生涯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开发设计

美国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系统比较完善,目标也比较明确。

另一方面,发展职业实践技能。学校开设真实的实践体验课程,让学生体验各种职业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更加了解职业领域。职业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职业规划的内涵,并有意识地进行职业规划。

(二)课程实施途径:由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外实践培训组成

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活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得以实施: 第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以授课的形式向中学生传授相关的职业知识。课堂教学的形式是比较灵活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经验交流会以及网络课程等方式来习得相关知识和经验。

第二,参加职业体验,开展职业实践活动。父母周日带孩子去体验他们的工作内容,让孩子切身感受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美国试着开展一项职业生涯教育的活动即“真实游戏”,从小学到初、高中各年级将有趣的、真实的成人职业活动开发为活动项目,让中学生参与其中,以帮助他们明确未来职业目标[6]。

第三,通过教育立法、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指导与交流来保障职业课程活动的开展。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持,校企和校社的合作,再加上专业教师的配备,使得中学真正成为学习职业生涯课程的场所[7]。

(三)课程评价: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来评价课程实施效果

理论上,实施效果评价的方法应该有很多,如描述研究、实验设计、个案研究等,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实施效果还没有公认有效的评价方法,更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现在人们可以从理论上推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中学生的人生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积极作用,但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因果关系成立,也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其对中学生的人生有着消极影响[8]。

美国中学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测试系统来综合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ERP沙盘课程中,沙盘系统软件会自动记录学生所模拟的企业经营情况,并运用分析法等专业的公式分析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了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自20xx年起,ERP沙盘课程采取“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来实施[9]。

三、我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20世纪初,我国许多教育家就已经萌生了职业生涯教育的思想,如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黄炎培提倡终生职业指导理念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不断探索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社会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导致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我国政府以及教育学界开始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随着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应把职业生涯教育端口前移到中学。为此,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但总体看来,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不全面

首先,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得比较晚,大家对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认识不足,有的人认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有些人意识不到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中学生以后人生的重大影响。实际上,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如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家庭在学生幼儿期和童年期的职业教育中尤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如果在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后期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进行得会更顺利。

(二)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尤其是中学阶段,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大,职业生涯教育更是匮乏,很少有中学开设相关课程。20xx年开展的一项高中生职业指导的调查研究显示,当被问及“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学校是否集中毕业生进行集体的指导或个体的咨询?”时,我国有33.1%高中生选择“是”,而美国有68.8%高中生选择“是”。由此可见,我国高中生的职业指导普及水平远低于美国,这表明我国的中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10]。

(三)没有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我国从事专业职业生涯教育的人员不足,且专业素养也有待提高。据统计,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职业指导教师资格制度以来,大约有3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只有不足3000人获得高级职业指导教师资格[11]。还有一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并没有从事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的工作,这样,具有资格的指导师就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再加上当下中国的中学还承受着沉重的应试教育压力,教师大部分的精力花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导致中学职业指导力量更加薄弱。

四、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启示

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发展逐渐完善,进而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职业生涯体系,从小学生阶段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相比之下,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并未引起国家和学校等的重视,缺乏完整的职业生涯指导系统。我国应借鉴、学习美国的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一)加强立法保障,加大资金投入

我国的教育立法较为粗疏,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法律法规尤其匮乏,加强法律保障很有必要。而美国对职业生涯教育立法比较重视,从《生计教育法案》《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针》,到《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生涯和技术教育法》,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这一做法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二)积极进行宣传,争取各方支持

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得比较晚,职业生涯教育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课题。同时,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大多在高校和高职院校开展,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推进缓慢。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因此,要通过宣传,让社会、学校、家长等认识到,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指导学生个体现在的职业规划,更是一种未来的职业教育,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发展。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各方力量对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提供中学生职业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中学生进行职业成长规划。

(三)加强教师培养,开发相关课程

我国目前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跟美国比起来还相当落后,学校应该专门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此,学校应请一些专业的职业指导师给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指导能力。此外,学校应系统规划、开发和实施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提供机会让学生参加社会职场实践,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要从多个方面来评价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情景对换、职业模拟等来检验学生职业规划的观念、知识和能力。

(四)开展职业测评,建立发展档案

从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该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解决职业困惑,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应鼓励学校建立职业生涯测评系统,通过职业生涯测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避免职业生涯教育出现功利化、经验化倾向[13]。功利化倾向是指职业生涯教育只是针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而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经验化倾向是指有价值的生涯教育理论与规划在不同的情况中被反复使用,而忽视现实适用问题。根据测评结果及收集到的学生个性化信息,指导学生制订职业规划书。学校要建立中学生职业发展档案,收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材料、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学习情况、职业实践活动过程等相关材料,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支持。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七

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是通向有目的学习的最佳道路。数学思考是指在数学活动中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提出来,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要求。可见,数学思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弥散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之中,融合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而数学思考能力的高低则更是衡量一个人数学能力高低的砝码。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数学教学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营造数学思考氛围,激发数学思考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发自内在的主观愿望上。也就是说,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有利于数学思考的良好氛围。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安静、深入地思考,特别是在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断,呵斥或嘲笑他们,这样,学生就会在宽容的氛围中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数学思考

情境是抽象的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纽带,是学生数学学习、思考的出发点,更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积极化的桥梁。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会去主动地思考,不断地变换思维的角度,不断地思索试探下一个答案,学生的思维鼓荡、蔓延和发散,变被动的想一想为积极的主动思考。

三、注重方法指导,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思考,而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学习主体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小学生,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数学思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能靠自身独立学习来完成,相对来说,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教师有效的组织与指导。

例如:《方向与位置》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深刻挖掘这部分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在一年级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学生对于它们的排列规律只停留在“东西相对、南北相对”上。如何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只根据一个方向就能辨别其它三个方向,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建立空间观念的一个关键。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次、不断的指出教室的四个方向,再思考这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不难发现这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促使学生会学、会思、会创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例题的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如有序、对应、变换、转化、统计、归纳、演绎等。

四、有效数学活动,启发数学思考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内化理论提出:思考是一种活动,这个活动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并通过学生的经验活动而展开。数学思考要在数学活动中实现,数学思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只有这样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之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考的内在本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

例如,学习“圆周率”,学生往往己知圆周率约是3.14,操作活动很容易走过场,甚至倒过来,用3.14乘以直径填一下周长。因此,我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实际,进行了尝试,组织学生按要求测量并填表。之后,让他们猜测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计算验证。学生们用加、减、乘、除计算都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合作交流,找出规律,逐步概括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通过思考达到对知识理性的升华。这样的活动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创见性提问,启发数学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数学思考。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要具有较强的思考性,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与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

例如:教学圆周长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在揭示圆周长的意义后,可这样提问:“你觉得圆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当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猜想到可能和它的直径有关系后,指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一直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六、开放练习设计,激发数学思考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由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例如:有45名同学去划船,船有三种:大船一次可以坐10人,每次收费20元;中船一次可以坐8人,每次收费16元;小船一次可以坐5人,每次收费10元。请问怎样租船最好?解题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租船的方案:可以从价格上考虑、探索哪种方案最能省钱;也可以从同学的需要角度考虑等等,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出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的开放式练习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七、保证思考的空间、时间

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数学思考是一种搜寻广、潜入深、富有挑战性的深层智力活动,是学生对数学对象的深刻的理性认识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性,注重从各方面入手,落实数学思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八

【摘 要】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英语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主体 情景 关系 合作

我们知道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表述,强调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重视。

一、和谐人际关系建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我们教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免不了感叹,这究竟怎么了,让学生说,学生不说,时间倒是浪费了不少。的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他们努力为学生创造说和练的机会,模拟各种情境,力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但苦恼的是:学生不参与!其实,课堂情境仅仅靠模拟是不够的,它毕竟是在课堂中,所以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的愿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一种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并特别注重情感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突出与运用,以实现师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么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合理的情感教学策略呢?诚然,情感的培养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泛泛而谈到细致入微的渐进过程,可以说从情感策略的构建到情感策略的运用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学中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是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设想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笑容可掬,亲切和蔼,对全班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在课间,尽量创造条件,与学生进行接触,如与学生谈心;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不是指责批评,这样不管在课堂内外,还是学习生活中,都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由喜欢英语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英语,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

转为行为,实现教师的期望。

二、丰富教学情景创设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英语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要努力创造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学好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师生、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英语教学中情景的创设的前提是学生多练。如果说精讲体现教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多练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英语课堂中,练的最好形式就是交际。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崇尚这样的理念:Tell me,I forget;Show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understand.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只能给学生带来疲劳,只有让同学们动起来,浸泡在一定的情景当中,主体体现也就成为现实。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方式是多样的。例如,开展英语游戏。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行角色表演。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如果教师大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也许会增加他们的听课难度。因此,教学中,我们要紧抓学生的英语朗读,从领读、齐读到分角色朗读,而且要更多地尝试分角色朗读。这种方法,难度不高,但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们说英语的热情;开展自编对话。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和运用。如果说朗读对话、课文是一种信息输入过程,那么创设情景,组织同学运用已学句型、语言点自编对话就是一个输出过程。它需要学生把所学信息通过大脑进行加工处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编出合情合理的交际对话。

三、合作学习方法运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英语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科学划分合作小组,发挥合作互动学习的优越性,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合作互动学习的整体性,注意提高合作互动学习的趣味性,注意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合作学习的创造性,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发挥评价在合作互动学习中的作用。诚然,英语教学论也认为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当学习主体性在其中得以发挥时,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可见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也认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中少不了要与别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学习语言。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把班上的学生分为二人一组、四人一组等形式多样的英语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在课堂中相互合作,在课外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学生把英语学习不只当作课内的任务,而是把课内外的活动变成一种学习的整体工作。当然英语学习小组活动要有目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充满交流和协作,实现伙伴们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各自又都获得很多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小组学习才能有效地保证课内外教学有序地进行。英语教学中学习小组应按邻近座位组成,开始时,每组指定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组织学习,然后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所学内容、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可以鼓励小组成员间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还可在小组复习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大家命题进行各种考试。同时,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在充分发挥各种分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并且注意在合作互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让尖子生更尖,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教学实践表明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发展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技能,逐步学会学习。

四、结束语

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们教师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提高自我,并恰当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英语学习情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积极参与,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九

摘要:高职教育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是国家发展的新希望。在经济迅速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下,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质量受到了大众的重视,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管理目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让学生参与管理,站在尊重、平等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体会到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学到自主管理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自主管理

从20xx年开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占人口总人数比例提高,体现了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提高。但随着外界的不断变化,给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新,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会和支持。在科学和实践的双重论证下,发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非常的重要,为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自主管理的概念

自主管理,从字面意义上就能简单看出它的含义,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这是自主管理的意义。自我管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是对改制院校学生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为了树立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优缺点、发掘潜力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在高职院校辅导员、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人生的目标,是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的新方向,是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也是励志教育的一种方法。自主管理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的自主管理的引导,把学生培养成自主、自立、自强的新一代人才,能够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校规章制度和自我管理下,成为一个有强烈自律能力的学生。

二、自我管理的作用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学生自主管理是把班级活动的权利充分交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寻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和需求,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让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更高,为高职院校学生发挥潜能提供了保障。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校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统一发展,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减轻了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负担和难度。

三、实现自我管理教育的途径

1.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高职院校新课改引领下的人性化教育管理模式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是为我国培养人才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管理目标,尊重人性发展的规律,站在学生和教师以及教育目的角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为学生的教育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尽量避免“严禁”“不准”“否则”等词语出现在规定中。一切制度规定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树立“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了解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中的需求,在一些课程和职业的选择上,不要强制性去限制学生的选择权利,尊重学生的决定,让学生自由选择。2.多样化管理模式(1)选出自主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管理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18周岁的成年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可能像幼儿园、小学一样处处看护、监督,而是一种放养式的教育模式,辅导员也不可能时时都在学生身边,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这也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在学生中选出自主管理、自律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由高职院校班级中的班干部和学生组成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引导,培养学生之间沟通协作能力,加强各班级之间的连接作用。(2)树立学生是主人翁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制定班规后对学生们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了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责任意识来推进学生自主管理,首先要明确自主管理不单单是对高职院校的班级进行管理,而是通过对班级的管理来引导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即把学习能力与自律能力的管理相结合。在制定班规时采取学生和教师共同制定的方法,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大家讨论、商量来制定每一条班规,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充分参与到班级的管理活动中,学生也会更容易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班规,确保班规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走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今后的人生目标顺利实现,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各高职院校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建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和拓展教育途径,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对学生引导能力。在制定有关规定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岑岗,余建伟。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型项目教学新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

[2]黄明东,蒋立杰,黄俊。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学校理论之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xx

[3]郑伦仁。高职院校独立学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

[4]慕丽娜。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xx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十

论文关键词:《基础会计》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品质职业行为习惯

论文摘要:把价值观教育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是当前职业教育所关注和重视的教育理念。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引入价值观教育,能将职业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

我校设有三个专业:金融、会计、商务英语,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银行、公司等,工作岗位有银行柜员、公司出纳、文员等。近两年学校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到,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比较强,但职业素养有待加强,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加强对学生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专业课教师,笔者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尝试,现简述如下。

理论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20xx年的报告《职业技术教育建议》中强调,职业教育和培训必须适应21世纪知识型社会的变化和需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型社会应当以价值为中心,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尊重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将人类的劳动和工作作为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源泉,同时也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职业教育是一种专业性教育,它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当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有职业所要求的道德与价值观。价值观能激发情感,给予人思考的动力,构成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价值观教育就是依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对既有的价值观加以选择、过滤、重组,并传递给社会成员,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过程。价值观教育有多种,包括公民价值观教育、家庭价值观教育、道德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等等。职业价值观既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更是用人单位对人格素质要求的发展取向,具有时代性。

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

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渗透的职业价值观内容,笔者归纳为认真做事、细心规范、诚实守信和团队合作四方面。

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逐步培养认真做事的价值取向,懂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认真的态度。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把认真做事的学习态度和意识灌输给学生。例如,会计核算工作,像凭证、账簿、报表都是要做给别人看的,其内容要清晰明了。要养成这种习惯就要先培养认真做事的态度,要求学生作业字体书写工整,数字书写清晰,会计凭证填制内容完整、会计科目要写全称等等,慢慢地让学生形成习惯。陶行知一贯主张以生活教育为中心,认真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十分注重把认真做事价值观融入到与生活技能相关的教育过程和情境中。例如,在了解到某班班费在生活委员的手中保管,没有收支清单,不符合现金管理制度,容易引起同学们对班费去向的猜疑时,指导生活委员设立了“班费收支登记簿”,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做记录,每月末在班内公布,使同学们对本班班费收支情况都能了解。此后,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赞赏和信任,生活委员也成为同学心中的好干部,同学们也懂得了该如何认真做事。

形成细心、严谨的职业习惯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人员应具备严谨、细心的职业习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专业学习的起步阶段,此时,《基础会计》教学应在授予他们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做账规范、细心、严谨的职业习惯习惯的形成需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笔者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有效措施:多练(强化训练)、多问(堂上提问)、多测(范围小、内容少的小测验)。一学期过后.学生已形成了较规范的做账能力和严谨、细心的处事方式。表l是笔者对所任教某班学生(53人)在《基础会计》学科关于“原材料明细账登记”规范性的调查结果。对比可知,期末考试规范登记人数大幅提高.不规范登记人数有不同程度减少。说明学生的记账能力提高了,较好地形成了严谨、细心的职业习惯和处事认真的工作态度。

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诚实守信是一种道义、是一种准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声誉,不仅包括职业活动,也包括平时的待人接物。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保守秘密,不为利益所诱惑。朱铭基总理于20xx年考察国家会计学院时强调“不伪造账’,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目前,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受利益驱使,社会上不守诚信,提供虚假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并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以财经法规对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要求作比(见表2),说明在校学生诚实做人、信守诺言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提出了“宁要自己的60分,不要别人的100分”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上学年笔者任教的两个班在本学科测验、考试中没有出现作弊现象,抄袭作业的现象也明显减少,诚实守信的意识正渐渐在学生中形成。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未来的社会,须看今日的校园。”因此,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及道德品质,就应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从学生的行为品质抓起。 培育团队合作的创新精神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靠专业技术,另外85%是靠人际关系与处事技巧。”未来社会将是合作与协作的社会,是发挥群体智慧的社会,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将成为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当今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表现欲很强,在工作中较难给自己恰当定位,缺乏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我校开设有为期两天的企业认知实训(沙盘手工模拟训练),全程学习在实验室完成,做到学习环境一体化。小组制的经营方式,有助于学生自我定位,激发学习动机。岗位角色的扮演(CEO、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促使小组内各成员间讲求协作性、计划性及可行性。例如,过多

采购材料会占用资金,过少采购会造成停工待料影响生产,生产总监要做好生产的调控和组织工作,营销总监要看准市场,顺利卖出产品,为企业创利。它体现部门间的牵制对企业的生存、效益、成败的影响,驱使小组成员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心,群策群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产生竞争意识,努力经营“企业”。沙盘手工模拟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学生与人交往、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明显提高。

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笔者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其中最突出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技能的获得离不开亲身体验。体验式教学正是围绕教学时效性,课堂上教师少讲多辅导,让学生自己去做,通过体验而习得职业价值观。例如,在“现金日记账登记方法”授课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把某个月的家庭收支情况设账登记,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体验日记账是如何登记的,再选出有代表性的作业在堂上分析,让学生评价登记结果,有助于学生记住‘旧记账登记”知识。而企业认知实训(沙盘手工模拟)除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法外。还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把企业经营权交给各学生小组,组内制定职业角色,教师从旁辅导,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相关职业和职业行为。

《基础会计》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做到教学相长,真正有利于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如‘·基础会计实训指导”活动课程的开展,就是让学生在模拟中获得财会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感悟未来职业岗位。这种模拟学习的活动课程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凸显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做的过程中除了对会计基础知识内容有较全面、系统、深人的理解之外,还可以从多方面培养职业价值取向。

总之,把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入《基础会计》课程中,营造适合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社会与职业要求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财经专业课的教学应多方面、多渠道地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既有职业能力义有职业素养的人才。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中学生教育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中秋教师双节快乐简单祝福语【精彩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