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8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众鼎号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众鼎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一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情境创设缺乏针对性
以为教师在讲认识对称图形时,本来可以选择如圆形、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图形来引导学生对对称的现象加以了解和认识,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突出新颖选择一些联系不紧密、不容易让学生联想的图形来创设一个情境。这就使得学生不容易明白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而且更容易迷惑。
2、教师课堂控制力变弱
数学常被人们认为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新课改之后,为了迎合新课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精神,一些教师一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和发言,原来沉闷的课堂如今已变得热闹非凡。这种现状就造成了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变弱,在课堂教学中容易被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或事件影响教学的进度,进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了讨论和发言外,还有一些教师常采用物质奖励、不精准评价或者是过多的表扬等行为让学生有非常好的自我感觉,甚至对于一些犯了错误、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的行为,教师也不敢对学生加以批评。诚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课堂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而应该让学生从内心对数学感受兴趣,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教师对课本钻研程度不够
备课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只有有了充分的课前转变,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上发挥地游刃有余,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往往一次备课受用终身,而且教案是在上课之前临时准备的,有时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教案的惯例,许多教师会选择相互之间抄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一个依据,匆忙的准备就使得教学的内容不能够很好的做到具有针对性和规范性,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针对以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的掌控能力,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做好二度备课
二度备课是教师在备课中遵循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步骤对原有教案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在二度备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深入研究,这就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内容;课中的二度备课能够让教师时时得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信息,能够在讲课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讲课的语言、速度、内容和顺序等等;课后的二度备课则是教师对课后的及时反思和评价,从而对整个教案在内容、讲课方式和教案设计上有总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对教案的整体提升。通过二度备课能够让教师做到对教材、教案、讲课内容以及学生有更具全面性和针对性的了解与把握。
2、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这也要求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研讨和进修班来增加知识的储备,也可以到高校进行进修,只有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升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地知识,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更应该做到精密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有一个系统的、深入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做好内容的安排和精心设计外,还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新的问题。当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掌握的同新知识相关连的旧知识那么就越能顺利获取新知识,知识的正向迁移就越顺利。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二
摘要: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才能真正体会知识内在的魅力,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悟,思考的过程,是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快乐和自信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乐趣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并且是是一个富有乐趣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现实,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才能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小学生才能对复杂的数学计算提起兴趣,保持那一份热情。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
1、在快乐中体验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了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动力。而学生只有自己亲身参与体验才能真正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应设计情景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情景互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在小学课堂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压力大的时候,进行大脑的休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占主体地位的优势,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教师不再是所谓的“长者”,而是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的知心朋友。所以,小学数学的课堂应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过度到采用新型的情景互动形式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游戏、竞赛,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其中并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在收获快乐的基础上收获知识。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小组竞赛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数学。首先教师要先准备好竞赛的题目,并将规则制定好,其次教师要公平监督,让竞赛得以有序地进行,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作总结,亲身体验总结,并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再例如当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情景,3只猴子分8桃子,最后结果却是3只猴子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只猴子分3只桃子,不够分,每只猴子分2只桃子,分不完,所以猴子会打起来。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入被3整除的数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有多少只桃子猴子才不会打起来,学生思考过后会回答:9只,12只……这也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了。在教师设置的情景或者竞赛中,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从而更高效率地学习。
2、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
课堂的交流必不可少,交流互动可以让课堂氛围更融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当然课堂的交流互动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授过程中多多创新方法,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为课堂主体的框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无论它们是否正确。例如,在讨论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时,学生对老师的答案产生了异议,此时老师应该耐心的听学生完整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很不可理喻,而后老师应该委婉的从侧面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到解答问题的正确思路上来。此时,教师不再是讲述者,而是倾听者。学生也从曾经的被动变成如今的主动,他们学习了新知识,二者互动的堪称完美。毋庸置疑,肢体语言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直接受到它的影响。分组合作讨论,使得在小范围内,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数学体验,而且每个学生的想法得到展现,得到肯定的过程无疑为他们树立了自信。例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知识讲解过程,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拿出提前准备的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拼接,看一看每个小组能拼成几种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又是多少,并对最后结果进行记录,之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如在讲授年月日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完结时,让学生同桌之间动手制作日历,制作日历的过程便是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更是一起掌握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新知,而且还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
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数学课堂只是教师一味地为学生解答问题,讲解问题,学生完全体验不到数学的内在魅力,而学生学习到的只是解一道题的方法,而非一类题的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多多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而不是知识灌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自己对数学进行预习,复习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主动体验数学的过程。而且数学不是凭借记忆力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有逻辑性,有抽象思维并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而数学是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掌握的,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主体验学习。例如,学习简单的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家中有多少人,自己家人数比同学家人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人,假如自己家有4个人,同学家有7个人,那么自己家便比同学家少3人。小学生天生爱动爱交流,所以这个计算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非常有吸引力,从而他们在不断地亲身参与并体验计算练习的过程中,计算准确率不断提升,这也证明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识。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及科学性,而且它也包含了很多复杂的计算,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那么高,所以学习过程中的希望学到的知识与真正学到的知识的落差容易让小学生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此时教师需要发挥其本该有的作用,建立学生对数学的自信。而体验式教学恰好满足这一点,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做法,让学生每节课都能真正体验数学内在的魅力,收获知识,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斌。浅谈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及提升其数学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1(1):56—58。
[2]陶志侠。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上旬,2014(1):46—52。
[3]黄丽环。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2(1):56—58。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三
一、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思维敏捷的学生举手解答,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根本没来得及仔细思考,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只能附和于思维敏捷的学生,听别人答题,不动脑思索,失去了思维想象的信心,逐渐养成懒惰的习惯,这部分人占学生总数一半之多。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组织讨论合作,不能见到问题就讨论,瞬间就回答。只有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才能对学习感兴趣,有成功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导入新课的提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必须注重新课的导入。导入新课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借题发挥,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圆的认识时,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关于圆同学们都熟悉,你们有哪些问题想问呢?学生立即回答,有的说圆如何画呀?有的说圆的周长和面积如何计算呀?有的说圆有哪些特点呀?有的说圆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呀?这样,借题发挥,让学生提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自主学习的提问。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一定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能让学生盲目学习,提出问题要有科学性,创新性,有价值。例如讲授年、月、日时,教师直接说出问题的实质,这节课我们自主学习,然后说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可以吗?学生通过自学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发现的问题。有的学生说为何一年只有十二个月?有的学生说如何计算一年的天数?为何一年有闰年和平年的划分?有的学生说为何闰年比平年多一天呀?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讲授重点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计算、释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
1、领会编书出题者的意图,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教科书每一知识的讲授都有相关的例题,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授学习例题的方法,学生自学例题,获取知识。例如每道例题教材的讲解不是一步到位,还有一些解答环节,还有一些解题过程,教师让学生准备一支红笔,按照解题思路把相关的步骤写出来,例题中原来的解题步骤有哪些原理、定义、法则、概念写出来,让学生弄懂这些问题的实质,根据编写者的意图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学习掌握数学思维想象的过程。
2、学会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前后知识密切相连,几乎每一新知识点都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迁移过来的,教师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讲授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指导学生运用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
四、自主探究,注重实践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教学必须注重实践,让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动手,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把其中一张沿着任意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观察、测量、比较,提出问题:剪拼后的图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吗?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的图形长与宽一样吗?一到学生最后得出结论:S平行四边形=底高。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四
摘要:近些年来,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这种教学的形式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去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也可以让他们去探究知识的根本并准确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可以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辅助教学。今天我们就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条件和意义做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应用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
既然说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那么什么是数学建模呢?它指的是通过用数学的思维来进行计算,并用计算的结果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二、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条件
建模的思想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应该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创建教学的情境,理论联系实际
要想给学生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首先我们的教学要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众所周知,数学的思想本来就是从我们的具体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数学起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生活的实际进行关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举例而言:在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进行一个统计,然后计算出总和,再除以人数得出平均数,平均身高为1。31,平均体重为30KG,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我们的学生去进行思考“咱们班的平均身高是1。31米,那是每个学生都是1。31米么,平均体重是30KG,那么每个学生都是30KG么”,学生们肯定会进行否定,那么咱们班的平均身高1。31米说明什么呢?说明有的人是高于这个数,有的人低于这个数,他们的平均数就是1。31。在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再趁热打铁,咱们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是2800块,那是所有的教师都是2800块么?这个2800代表的是什么呢?是平均的工资水平。这种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具体生活的情境中对知识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也让他们知道在对总体数据进行统计的时候“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构建数学的模型
在我们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公式和定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带领学生去进行探究,而是让学生去进行死记硬背,这种形式的教学对于构建数学模型是不利的,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去积极地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的模型呢?首先,在学习一些定理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去积极地进行探究,这条定理是怎么得来的,在带领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举例而言:学生们都已经学习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呢?学生们肯定会说还是把几个面的面积进行加和啊,也就是两个底面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两个底面是园,面积好算,侧面的面积怎么算呢?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果把侧面展开侧面就是一个矩形,它的宽是多少,它的长又是多少,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反复进行了探究、讨论、验证、计算,这不就是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么。
(三)引导学生使用严格的语言去进行描述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说话没有逻辑,在说着A现象的时候会突然转到B现象,中间没有过渡,也没有依据,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师就需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在进行语言描述的时候有一个严密的逻辑和推断过程,例如:小明同学有10块钱,小红同学有8块钱,因为他们拥有的总金额是18块钱,一共是两个人,所以可以得到他们的平均金额为18/2=9。这就是依据有着逻辑的语言,有数据的初始状态和计算过程,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运用这样的形式去进行描述,这样数学建模思想才会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三、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对于我们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帮助: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感受到了知识的起源,自然记忆起来比教师灌输给自己的那些知识要更加牢固,数学的成绩自然也就突飞猛进;其次,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以前的时候学生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很难想到用数学的思维去进行解决,例如“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可以容下多少水”这样的问题,以前学生们都会想到拿着水桶称一下重然后再盛满水称一下重,这种形式比较繁琐而且一旦水洒出来一点就导致了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可以先计算一下水桶的体积,它的体积不也就是能够装下的水的体积么,帮助学生切实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总述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不是学生通过一朝一夕学习就能获得并进行应用的,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努力,去找出最好的方法来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数学知识真的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孙丹。浅谈小学数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策略与意义。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xx(11)
[2]陈立华。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吉林教育:综合,20xx(4Z)
作者:王爱新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向阳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五
一、促进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由于,一些学生认为数学与生活实际相隔较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升学用的,加上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于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和公式原理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就应该在授课的时候列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例,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讲人教版教材小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这个教学模块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提前进行观察,可在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好任务:请同学们通过一个星期的观察,找到我们身边的物体是圆柱或是圆锥的,同时做好记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合了以前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通过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最终,说出了很多关于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事例,我观察我妈妈的化妆品纸盒是圆柱形的我观察了我们家的水杯也是圆柱形的我知道圣诞老人的帽子是圆锥形的教师在讲到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时候,学生就能轻易的理解圆柱和圆锥性质不同的原理了,并且可以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通过教材中给的数据计算出平方数值。由此可见,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增加课堂活动
角色扮演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生活中的数》的时候,采取了分组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首先将全班的学生分为N个个体,一个人代表一个数,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记住自己表示的数字,然后我随机说出一个数,代表那个数字的学生立即站起来,准确率最高的同学获胜。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了活动的准备当中,十几分钟后老师提问,有的同学说:我是3我代表10老师我是40这样富有情趣的数学课堂,能有效的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效的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学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关键的是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科学技能。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探索中,潜移默化的掌握数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当然,构建高校课堂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广大教育人员的共同努力,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在新课标教学改革中绽放光芒。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六
数学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历来具有“逻辑思维艺术”的美誉。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即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意识及方式方法,让学生具有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与能力。倘若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应用单一化的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并片面认为教学是不具有趣味性与形象性的学科,从而在数学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感。虽然数学学科中抽象性与单调性是主要特点,但是要怎样消除这样的抽象性与单调性营造出数学教学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呢?笔者认为可将情境教学法巧妙融入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成效。这是当前数学教学发展趋势。笔者依据自身多年以来在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作出如下初步论述。
一、创设情境小游戏,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具有天真活泼、生性好动的特点,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倘若教师直接指令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较难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该依据儿童自身具有的天性因势利导合理利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时将数学知识较好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寓教于乐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部分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的达成各项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在设计的小游戏当中融入部分竞技性元素,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所有学生都可向教师领取到相同数量的教具小棒,可由老师让每两个学生组成一个计算小组,教师出题给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正确次数最多的小组,获得“计算小能手”的荣誉称号并获得奖励。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生动有趣,可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游戏学习的主动性,使所有学生全身心融入学习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在寓教于乐当中快乐学习。而部分较活泼好动的学生对数学练习的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只要融合数学练习与游戏活动之后,即能有效转变这一状况。让小学生身心都沉浸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进行着数学游戏,这样不但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而且可有效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时期,其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力都较薄弱,作为一门抽象性与单调性的学科,对小学生而言感到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有充分结合,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学生可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中汲取知识,从中增长阅历与经验。使学生较好地认知与理解数学知识,并学会实际应用。以此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例如,学习圆形与椭圆形知识时,可从现实生活当中充分发掘出相关实例,教学时用现实生活当中常见的圆形与椭圆形物体举例,教师在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创设出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与现实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使学生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生活,使学生懂得所有知识都源自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让学生充分认知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使学生懂得可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生活化”平台,使学生更具有学习主动性,对数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快乐地学习。
三、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思维活跃、动手实作能力较强,数学课上不少学生会出现“不安分”的行为,如会在作业本上胡乱涂鸦,折叠纸张。而这一些行为却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需要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当中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出可供其实际操作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当中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以此培养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当中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与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立足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当中学习与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例如:学习分数大小时,可安排学生分橡皮泥,指导学生将一团平整的大橡皮泥均等地分成二等份,取用其中一份;将其再均等地分成四等份,再分取一份,将其再均等地分成八等份,让学生对这些橡皮泥学习和理解分数大小这一知识点。借助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增强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时主动思考,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总之,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借助创设游戏学习、实践操作、现实生活等各种情境方式,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具有更多趣味性。另外,借助运用此种方法,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发展意识发展,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以此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七
一、创设情境的具体意义
1、亲近数学
归根结底,小学数学绝大部分是对于现实问题的反馈。通过情境的创设,换言之,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生便自然而然能够结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运算,参与数学活动。所以,教师创造什么样子的情境非常重要,能够承载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基础,还要尽可能辅以有趣活泼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亲近数学。
2、明确学习任务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而,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尤为重要。由心理学可知,学生一旦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就能够更有目的地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动机得当,更加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巧妙有趣地出示问题,学生带着热情投入寻求新知识的活动,不自觉中意识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不自觉地动脑动手,从而接收新知识。
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合理适当的合作竞争都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知识。小学生之间合理的竞争能够刺激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赛能够使其意识到队友的重要性。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譬如抢红旗,送糖果的具体方式,使小学生力争上游的心态展现出来,竞争合作中掌握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二、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具体的知识创设情境,能够使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燃起学习热情,从而师生之间营造了一种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创设的具体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向上的、自主的学习模式。小学数学的习题讲解课堂,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或是通过数学模型设计一些简单的奖项,回答正确给予相应奖励等。
2、创设故事情境
讲故事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一款模式,故事中构造的童话人物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老师绘声绘色讲解故事情节,营造出学生自身就是故事中人物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譬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运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因为嘴馋先后吃掉猴哥八戒沙师弟的西瓜,分别设问题还剩几块西瓜、八戒吃掉几块西瓜等,提问中,老师还可以自己或者找一个扮演八戒的同学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小学生在无限乐趣中轻松学会加减法的简单运算,总的来说,就是学生想听故事,老师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继而轻松愉快地在听故事中学到新知识。
3、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尤其是稍低年级的学生,正是活泼烂漫的年纪,多动是通病,在课堂上的专心听课时间必然少之又少,十来分钟想必是不错的表现了。因而,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得小学生对于更会使其转移注意力的数学课堂更加专心一些,从而更易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游戏中接受新知识,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创设游戏情境时,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游戏规则,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游戏,从而欢快地讨论了解学习内容,老师再做出最后总结,更加巩固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必须明确其意义所在,合理选取情境材料,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包含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如此一来,才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现存问题的频频上演。合理科学地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加轻松高效地获取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满活力地发挥才智,真真正正体现出课堂情境教学的实际功能和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八
摘要: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才能真正体会知识内在的魅力,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悟,思考的过程,是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快乐和自信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乐趣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并且是是一个富有乐趣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现实,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才能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小学生才能对复杂的数学计算提起兴趣,保持那一份热情。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
1在快乐中体验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了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动力。而学生只有自己亲身参与体验才能真正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应设计情景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情景互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在小学课堂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压力大的时候,进行大脑的休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占主体地位的优势,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教师不再是所谓的“长者”,而是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的知心朋友。所以,小学数学的课堂应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过度到采用新型的情景互动形式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游戏、竞赛,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其中并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在收获快乐的基础上收获知识。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小组竞赛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数学。首先教师要先准备好竞赛的题目,并将规则制定好,其次教师要公平监督,让竞赛得以有序地进行,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作总结,亲身体验总结,并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再例如当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情景,3只猴子分8桃子,最后结果却是3只猴子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只猴子分3只桃子,不够分,每只猴子分2只桃子,分不完,所以猴子会打起来。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入被3整除的数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有多少只桃子猴子才不会打起来,学生思考过后会回答:9只,12只……这也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了。在教师设置的情景或者竞赛中,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从而更高效率地学习。
2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
课堂的交流必不可少,交流互动可以让课堂氛围更融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当然课堂的交流互动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授过程中多多创新方法,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为课堂主体的框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无论它们是否正确。例如,在讨论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时,学生对老师的答案产生了异议,此时老师应该耐心的听学生完整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很不可理喻,而后老师应该委婉的从侧面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到解答问题的正确思路上来。此时,教师不再是讲述者,而是倾听者。学生也从曾经的被动变成如今的主动,他们学习了新知识,二者互动的堪称完美。毋庸置疑,肢体语言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直接受到它的影响。分组合作讨论,使得在小范围内,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数学体验,而且每个学生的想法得到展现,得到肯定的过程无疑为他们树立了自信。例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知识讲解过程,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拿出提前准备的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拼接,看一看每个小组能拼成几种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又是多少,并对最后结果进行记录,之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如在讲授年月日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完结时,让学生同桌之间动手制作日历,制作日历的过程便是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更是一起掌握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新知,而且还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
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数学课堂只是教师一味地为学生解答问题,讲解问题,学生完全体验不到数学的内在魅力,而学生学习到的只是解一道题的方法,而非一类题的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多多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而不是知识灌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自己对数学进行预习,复习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主动体验数学的过程。而且数学不是凭借记忆力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有逻辑性,有抽象思维并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而数学是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掌握的,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主体验学习。例如,学习简单的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家中有多少人,自己家人数比同学家人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人,假如自己家有4个人,同学家有7个人,那么自己家便比同学家少3人。小学生天生爱动爱交流,所以这个计算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非常有吸引力,从而他们在不断地亲身参与并体验计算练习的过程中,计算准确率不断提升,这也证明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识。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及科学性,而且它也包含了很多复杂的计算,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那么高,所以学习过程中的希望学到的知识与真正学到的知识的落差容易让小学生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此时教师需要发挥其本该有的作用,建立学生对数学的自信。而体验式教学恰好满足这一点,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做法,让学生每节课都能真正体验数学内在的魅力,收获知识,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斌。浅谈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及提升其数学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11(1):56—58。
[2]陶志侠。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上旬,20xx(1):46—52。
[3]黄丽环。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小学,20xx,2(1):56—58。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8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