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的维吾尔》课堂实录(优秀4篇)
《和田的维吾尔》课堂实录 篇一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及其作用,并从中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
2、难点:把握小标题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教学目标说明】
1、新疆的和田地区和维吾尔少数民族对于我们常年生活在上海的学生在感性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空白,因此很有必要使用一些感性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很好地进入教学情境中。对于文中关键性的词句的品读,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小标题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2、用小标题的方式来组织文章的众多材料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因此理解小标题的内涵与文章主旨的关系及其在材料组织上的作用是在教学中解决“长文短教”的有效突破点。
【教学准备】维吾尔风情图片和民歌、学生朗读课文两遍。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新课导入
(预备铃时间播放维吾尔风情图片和维吾尔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境。)
师:从刚才大家观看大屏幕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地区,新疆的维吾尔人浓厚的好奇心,你们想不想看看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
生:(齐声回答)想!
师:那么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37页,《和田的维吾尔》。(ppt展示课题与沙漠背景)
二、初步感知
师:民间流行一种说法:真正的维吾尔在南疆,南疆的维吾尔在喀什与和田。喀什有维吾尔城市,和田有维吾尔乡村。在工业化进程加剧的今天,浑身披满塔克拉玛干大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给人展示的无疑是原装的“西域货”。你们同意这种说法么?
生:同意。
师: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维吾尔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维吾尔民族风情!
师:说得很好。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西域特色”,“维吾尔风情”,这是和田的维吾尔人的标志!假如现在让我们为和田的维吾尔人设计一张有浓郁的西域特色,维吾尔风情的明信片,你将选择哪些事物作为背景呢 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参与个别组讨论,有的同学拿起笔来画。)
师: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我看到这位同学已经拿起笔来画了,你来谈谈你的设计方案好么。
生1:我要以广漠无边的沙漠作为背景,然后画上一两株盛开在沙土之中的迎风挺立的野花。
师:能不能说说你的设计意图。
生1:沙漠是和田的维吾尔人的生活环境,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沙土,然而他们又像这野花一样乐观坚强!
师:(带头鼓掌)说得真棒!其他同学还有别的设想么。
生2:我想把维吾尔人载歌载舞的情景作为明信片的背景,因为维吾尔人能走路就能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
师:这位同学把文中的维吾尔谚语已经熟记在心了,真不错!还有人有别的创意么
生3:我打算把像花一样漂亮,像谜一样神秘的维族姑娘作为背景。
师:这位男同学对维族姑娘果然是情有独钟啊,能说说你的理由么?(全班哄堂大笑)
生3:这样能吸引更多人来和田旅游!(又一阵笑声)
师:大家的设计和老师的不谋而合(ppt展示教师设计的明信片)我们都捕捉到了沙土,花朵,谜,歌舞等事物,你们是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很快发现这些事物的?
生全体:小标题。
师:谁能来为我们说说小标题的知识?
生4:行文中的小标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横式结构与纵式结构。本文属于前者。它的作用是:
1、便于将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多角度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
2、吸引读者,在通读之前对全文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更加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
师:说得很好,你在哪里找到这些知识的?
生4:课后的学习建议。
师:这位同学预习得非常到位!不仅熟读了课文连课后的学习建议也看得很仔细。刚才这位同学说小标题是对全文概括性的了解,那它必然具有简洁凝炼的特点。下面老师要求你们按照“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一样的”的句式来扩写标题。老师先拿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来给你们做一下示范。
三、研读文本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小标题中的这个“土”字。这里的“土”指的是那种土啊!
生全体:沙漠的尘土。
师:这些尘土和维吾尔人有什么联系么?
生5:维吾尔人每天都要清扫沙土,出门都要带防尘的面纱和花帽。
师:嗯,这是沙土给维吾尔人带来的麻烦,那沙土有没有给维吾尔人带来什么好处啊!
生6:文章第六第七节写道……
师:你能不能为大家朗读一下这两段?
生6:(朗读)。
师:维吾尔人的吃离不开沙土,穿也离不开沙土。可有一样和沙土有关的东西他们是不喜欢的,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全体:沙尘暴。
师:在座的同学中有谁亲身经历过沙尘暴么?
生全体:没有。
师: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江南地区的人而言,沙尘暴的确难得一见,那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沙尘暴的威力?
生全体:想!
(播放沙尘暴视频录像。)
师:沙尘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7:震撼,恐惧。
师:那维吾尔人面对沙尘暴时是怎样的呢?
生8:文中写道“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叮咚,车上一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当时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可怕的夜中竟能听到这汉子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真令我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进而肃然起敬。”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现一下这位维族汉子特有的豪气和乐观,试着迎风引吭一下
生9:(仰身做出驾马车抽动皮鞭的姿势)驾!
师:吼两声吧 热烈激昂一点!
生9:啊!……(全班大笑)
师:看来他不知道该喊什么,大家来为他设计一句台词吧!
师:能不能引用高尔基在《海燕》这首诗中的一句诗啊!
生全体: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师:再有气势一点!
生全体: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师:很好,那这位同学你能不能稍作改动把这句话热烈激昂地嘶一遍啊!
生9:让沙尘暴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师生全体为其出色的表现而鼓掌。)
师:维吾尔人吃土馕,在沙土上晒衣服,对着沙尘暴迎风引吭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生10:我觉得他们很豪迈,很粗犷,非常热爱大自然。
师:能不能从文中圈划出表达这个意思的词句 旁边这位同学你来试一试好么。
生]www.1126888.com[11:我找到了第三小节的“豪气与乐观”和最后一节的“热爱大漠,崇拜大地,眷恋沙土”。
师:由此我们已经可以完成第一个小标题的扩写:维吾尔人有着土一样的豪气,乐观,质朴,粗犷……
师:接下来大家能不能按照刚才老师教大家的思路在下面三个小标题的内容中圈划一些词语,这些词语既可以形容小标题中“花”,“迷”,“歌”的特点,同时也能形容维吾尔人的特点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来圈划这些词语,然后我们交流讨论。
(学生圈划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师:大家都放下了手中的笔,看来都已经胸有成竹了,这位同学你来扩写一下“花一样的维吾尔”这个标题。
生12:我在文中圈划了“美丽,幽香,情调,自信”这些词语,所以我将小标题扩写为:维吾尔人有着花一样的美丽,幽香,情调,自信。
师:大家说他扩写得好不好啊!
全体生:好!
师:我们为她鼓掌吧!
(掌声。)
师:下面谁来扩写“谜一样的维吾尔”这个标题。
生13:我在文中圈划了“不可思议,耐看”这些词语,所以我将小标题扩写为:维吾尔人有着谜一样的不可思议,耐看。
师:看来大家已经驾轻就熟了,最后一个小标题谁来扩写。
生14:我在文中圈划了“潇洒,豁达乐观”这些词语,所以我将小标题扩写为:维吾尔人有着歌一样的潇洒,豁达乐观。
四、深化主旨
师:刚才我们通过扩写小标题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下面哪位同学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呢
生15: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是什么?
生全体:苦和甜。
师:这样使用矛盾么。
生16:不矛盾。因为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所以,心里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师: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段充满浓郁西部特色维吾尔风情的歌舞表演啊!
全体生:想!
(播放维吾尔歌舞视频录像。)
五、布置作业
师:在这载歌载舞的欢乐中,我们今天的这节语文课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带着维吾尔人一样的豪气与乐观去拥抱你们的生活!今天回家作业请大家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题目是《维吾尔印象》。
六、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风俗世情”,要求学生要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感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田的维吾尔》一文在这些方面能和很好地凸现这一落实“生命教育”的情感价值目标。因此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将情感价值目标明确地锁定为“了解新疆和田的地域特色和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
为了很好地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在备课环节上花了很大的工夫。首先我把课型确定为多媒体课。为了让学生对和田维吾尔人“土”和“歌”的特点有一个更为直观强烈的印象,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了沙尘暴和维族歌舞的视频资料,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学生面对这样强烈的视觉冲击很准确地把握了和田维吾尔人“土”和“歌”的特点,并由此能感悟到和田人虽然生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却仍然能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的可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效地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填补了学生对新疆这一陌生的异域地区的感性认识的空白。在预备铃的时间我播放《咱们新疆好地方》的音乐渲染氛围,并且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一组反映新疆和田地区风土人情的照片,力求让学生走进教室就融入今天的教学情景。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也运用体悟的方法,让学生表演维族汉子面对沙尘暴引吭高歌的情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很好地达成了生命教育的目的。最后,我通过随笔《维吾尔印象》让课上未畅所欲言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做到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一个都不能少”的结果,让每一个学生再次强化,升华对和田维吾尔人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豁达乐观的精神的感悟。
应该说,这堂课我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手段也比较丰富,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和田的维吾尔》课堂实录 篇二
学习目标 :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新疆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想到了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族人民,他们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
2、(板书课题维吾尔族,补充和田,你想到了什么——新疆南端,意思为“产玉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是佛教中心,地势南高北低,南依昆仑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以产玉、丝绸、地毯名扬中外。)
3、其实,载歌载舞的维吾尔族,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今天我们走进《和田的维吾尔》。去领略他们奇特的民族风情。
二、 阅读“连接语”,明确要求
1、阅读 “连接语”,看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
2、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
四、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思考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找到相关句子。并且课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反馈,教师幻灯出示句子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五、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学生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1) 学习第1自然段。
a学生轻声读。
“那是一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宿舍的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
b、教师指导朗读。分齐读、男女对比读,感受对比的写法。
教师引读——一面是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一面是热烈激昂的歌声;一面是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一面是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教师: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c、再次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学习2、3自然段
a\\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地息息相关?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气四溢的烤肉是从土馕坑里烤制而成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一年四季的大众食品——馕,无一不是从古堡似的土馕坑烧制而出的。”
b\\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c\\齐读。
教师:“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
a\\ “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横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张巨幅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b\\教师::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指导朗读。
教师: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学习第4自然段
读一读第4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亮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请班级的张馨儿同学表演一个新疆舞蹈,感受一下妖娆的新疆舞。同学们拍手打节拍。
(4)学习第5、6自然段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六、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教师:这节课我们体会到了和田的维吾尔是一个 豪气与乐观、酷爱土地的、爱美的、能歌善舞的 豁达乐观的民族。作者最后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请同学们读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因此,幸福,只是一种态度。)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七、拓展延伸
交流你还知道的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阅读有关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文章。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豪气与乐观的酷爱土地的 爱美的
能歌善舞的 豁达乐观的
土一样的维吾尔
来新疆的人没有一个不想看看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
民间流行一种说法:真正的维吾尔在南疆,南疆的维吾尔在喀什与和田。喀什有维吾尔城市,和田有维吾尔乡村。在工业化进程加剧的今天,浑身披满塔克拉玛干大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给人展示的无疑是原装的“西域货”。
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是我6年前在皮山科克铁热克发现的。那个没电的夜晚,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宿舍的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涛。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叮咯,车上一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当时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可怕的夜中竟能听到这汉子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真令我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进而肃然起敬。
在“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的沙尘整天飞扬的天气里生活,该是怎样的辛劳啊!内地人每天早起要轻轻扫一下地,而和田人每天要花很大工夫扫沙子。男人的花帽女人的纱巾便成了长年摘不下的“防尘装”。
和田维吾尔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气四溢的烤肉是从土馕坑里烤制而成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一年四季的大众食品──馕,无一不是从古堡似的土馕坑烧制而出的。大漠深处的维吾尔牧人还特别喜食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树枝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待大火灭了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吃了这种“库乃其”,据说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横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张巨幅抽象创意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精气更足吧,这与那些爱住平房不愿住楼房的要求,道理似乎相通。
纯朴如尼雅古城土陶的和田维吾尔啊,你们如此热爱大漠,崇拜大地,眷恋沙土,莫非“天人合一”的伟大真理正出自你们之手?
花一样的维吾尔
和田维吾尔人在沙漠环境里尤为爱美。爱花从来就是他们的天性。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亮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醉了“玫瑰香”,红了“石榴酒”。美玉、丝绸、地毯,随便哪一样都会营造出鲜花般融融的幽香与情调……
花一样的维吾尔姑娘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她们生来就有花一样的名字──古丽。正如一首歌里所唱道的:叫古丽的女孩很多,我不知道哪个古丽是你。叫古丽的都是维吾尔姑娘,古丽总是和花朵生活在一起。即使狂风吹散了花园的花朵,头上那顶小花帽依然绚烂无比……
三年前我带妻在尼雅参加朋友的一次聚餐会。席间,维族友人邀请妻跳舞,我妻却再三推托不会跳。朋友便讲,看来你妻太害羞了,干脆我们送她一个维吾尔名字叫“古丽”吧,意思是“鼓励鼓励”!此激将法果然使我妻起身助兴。从此,我便知道了古丽不仅是漂亮的花朵,还有激励、自信的意味在其间。
谜一样的维吾尔
和田维吾尔人特耐看。《新疆经济报》女记者王春华女士来和田看了几眼后,她逢人便讲和田维吾尔老乡很善良、很好客,连他们眼睛里射出来的光都那么和善、纯真、质朴。但令王女士不解的是:这些老乡生活并不富,为何待客时总是倾其所有呢?
迷人的维吾尔姑娘对外人永远是团难解的谜,可人们总愿意乐此不疲地探寻这难解之谜。一次我到西安团校拜访我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当他的朋友知道我在新疆工作后,都跑来问我一大堆离奇古怪的问题。诸如:为什么维吾尔族人的睫毛长?维族姑娘跳舞时“摆脖子”是什么意思?我实在被追问得不耐烦,就随口编了几句:新疆的沙尘暴多,维族姑娘的长睫毛可有效地抵挡沙尘侵人眼球。你们就不行了,遇到沙尘暴就只有倒霉的份!有个胖乎乎的小个子非要我解释“摆脖子”是什么意思?我答确实不知。他便扎了个“双手割喉”势自作聪明地解释道:我想“摆脖子”大概就是维族姑娘向“意中人”求婚时,怕“意中人”不答应,就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威胁说──你要不答应,我就自杀!
还没等小胖解释完,满屋人哄堂大笑。我同学戏弄小胖道:“人家维吾尔姑娘都是大眼长睫大个子,就是自杀了,也不嫁给你!”
维吾尔人的洗脸方式一直令我大惑不解。好几次我与维吾尔朋友半开玩笑:看你们单手提壶洗手洗脸多笨拙。可朋友不以为然:“我们这样洗,脏水都流下去了,每次换新水。不像你们洗脸脏水流到盆子里,又捧起脏水洗脸,你说哪个干净?”见我愕然,他又挑着两道浓密的眉毛问:“你见到我们维吾尔人当中有几个戴近视眼镜的?有几个是单眼皮的?”
是呀,不光没有几个戴近视眼镜的,没有儿个是单眼皮的,就是自小用“奥斯曼”草染过几回眉头和头皮的维吾尔族“巴朗”(意为小孩),待长大后发质竟变得那么浓黑发亮,多令人不可思议啊!
歌一样的维吾尔
王洛宾创作的维吾尔民歌《达坂城》中的一段歌词“你若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你嫁给我,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一直令人生疑──维族男子要娶姐,为何要人家领着妹妹来?
这是由于维族人的新房一般都很大,里面的客厅和床铺特别多,一则为日后接待宾客,二则为朋友亲戚聚餐后潇洒唱歌跳舞。和田民间流行一句俗语:维吾尔人能走路就能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
的确,维吾尔人天生就有能歌善舞的细胞。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最起劲的是,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想唱就唱。歌舞来源于生活,在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
和出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下限,有时给巴朗子起个名字、施个礼,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了什么,而在于通过歌舞联系和加强了亲朋之间的感情。
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和田的维吾尔》课堂实录 篇三
年级:六备课教师:陈晓娟使用老师: 审核: 学生: 课 题 和田的维吾尔 课时 上课时间 课型 阅读目标 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核心解读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思想的工具。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情感态度等,无不烙着语言的印迹“言为心声,察其言,观其行,知其人。”在语文学习中可从以下方面积累语言: 1、背诵优美的词、句、段。 2、结合文本,收集信息。 3、开辟说话园地,从说话中积累语言 4、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如:①摘记法②剪贴法③笔记法 5、生活中积累语言。如利用媒介、利用标语、同他人交流等。 目标链接 学习过程导学过程一、学生独学,初读生疑 (用时: 分钟) (一)、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按照阅读提示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了解课文大意。 2、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从中反映了和田维吾尔人怎样的性格或精神。 3、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学会批注。 (二)我的“学习问题” 二、学生合作,研读解疑 (用时: 分钟) 1、交流“学习问题”过渡,引出重点问题 2、关于教师设定的课文中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探究一: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探究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探究三: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找;找出课文1——5小节中具体描写和田维吾尔族人乐观的句子。 读:有感情地读一读。 感:感受和田维吾尔族人以苦为乐的精神。三、学生展示,品读释疑 (用时: 分钟) 1、围绕上面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2、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3、指名汇报展示(评价、补充、朗读)四、学生探究,发展扩读 (用时: 分钟)吐鲁番盆地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强烈)的阳光(照射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有遮阳蔽日之处,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讶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五、学生达标,能力测读 (用时: 分钟) 认真阅读上面的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用“——”划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3.文中用两个事例来说明吐鲁番的特点。这两个事例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吐鲁番人用( )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阴路在中钻天的白杨,可以( ),栽种桃树、梨树,可以( )。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 )。 5.人们把横贯整个盆地的一座山称为( ),理由有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课堂实录 篇四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害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人害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
教学资源:相关资料,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在本组的前几篇课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地区的风俗,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和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齐读。
谁能把你了到的和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预测:位于新疆的最南端,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乡、瓜果之乡。)
和田的维吾尔又有怎样的风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一起去品读。
二、回顾方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预测:1、学习词语。2、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初读课文。3、感悟内容,学习表达方法。投影示)
三、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照例先来学习词语,投影出示本课的重点词语:
惊恐 恶劣 深邃 妩媚 香喷喷 铺天盖地
迎风引吭 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 随风摇曳
美不胜收 载歌载舞 豁达乐观 渺渺回荡
(1)你觉得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预测:读音:恶劣妩媚载歌载舞香喷喷(领读)
字形:邃曳(在本上练习写一个)
多音字:吭(将其不同读音表示的意思、组词积累到书上)
(2)词语的意思有没有不理解的?解释“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精彩的词语运用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
四、感知文本:
1、下面我们来看阅读提示,默读,画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名读问题。
2、带着第一个问题读课文,开火车每人读一段,注意:哪些词语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的特点,圈出来。汇报,板书: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3、作者把维吾尔人豪放乐观的性情,热爱土地、爱美的淳朴风情,能歌善舞的才情很形象地介绍了出来,同学们把握得也很准确。下面请你默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注意在感悟内容的同时学习表达方法,作好批注。
4、汇报:
第一段:“我”的神态、动作与汉子形象对比。
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恶劣的天气,反衬出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采用总分的结构,中心句在段首。
第二、三段:交代反问句结尾也有使用叹号的形式。
列举吃、穿方面的例子说明其热爱土地。
第四段:交代虚实结合的写法。
第五、六段:中心句在中间
第七段:首尾照应。理解“苦—甜”
五、读写结合:
1、看板书回顾全文,每个自然段都围绕中心句,运用列举、修辞等方法,淋漓尽致地再现了维吾尔人的特点,课前同学们还查找了维吾尔族的其他民风民俗,你能不能试着也象文中这样来写一写,抓住一个方面写具体。或者也可以依照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维吾尔族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你了解到的其他民族,列提纲即可。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3、汇报。
六、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和田维吾尔的风土人情,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了解关于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更希望大家带着维吾尔族人的豪气与乐观去拥抱你们的生活,相信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板书: 豪气乐观 围绕中心
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修辞、列举
爱美 虚实结合
能歌善舞蹈 首尾照应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吉化六小 吴俭
《和田的维吾尔》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基础知识落得比较实,课堂上我以检查预习的方式来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的读音、字形进行强调,并且落实到写,真正做到扎实了基础。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让学生默读做批注的环节,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时间去读,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品读文本,用心去感悟,真正从读中有所得。
三、读写结合落实到位。总结全文,体会写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仿写,把学生领悟到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扩展阅读,让学生课后再去搜集相关的信息,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大了学习的外延。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
一、对于方法的指导要做到重点突出,而我在本课中面面俱到,就显得冗长。
二、教师总结的话过多,当学生说得已经很到位的时候,就不用再总结了,显得教师放手不够。
三、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部分力度还不够。
四、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只有勤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我会努力的。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4篇《《和田的维吾尔》课堂实录》,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