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5篇】
人生是一条射线,以我们的出生为起点,可以无限延伸。理想有多高远,学习有多勤奋,坚持有多长久,这条射线就有多长,我们的人生轨迹就有多深,价值就有多大,意义就有多远。众鼎号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初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篇一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知识点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产生与发展:19世纪六上土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矿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进一步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内优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发展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庆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企业家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还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知识点2社会生活的变化
时期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剪辫
男子剃发留辫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放足
女子缠足
劝禁女子缠足
礼节
跪拜礼
鞠躬、握手礼
称谓
老爷、大人
“先生”,体现自由平等
交通通信;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人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社会习俗的变化:
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婚丧: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娱乐: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服饰: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1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新式教育: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创办报纸: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服》,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 篇二
7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文学革命。
7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73、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75、中国近代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76、 四次近代化探索的口号/目的/思想——“自强”“求富”、救亡图存、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顺序不能串,按77题的顺序)
77、 四次近代化探索的领导人:奕?、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78、洋务运动的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79、戊戌变法的性质——一次失败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80、辛亥革命的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1、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五四运动起来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8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83、五四运动的前后期中心——前期北京,后期上海
84、五四运动的前后期主力——前期先锋:学生,后期主力:工人
85、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86、五四运动的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7、五四运动中要求严惩的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88、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89、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
9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地点是——上海,后转移到嘉兴南湖
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篇三
第1课 鸦片战争
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鸦片走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 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 英国发动浸略战争
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知识点3 《南京条约》的签订
签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100万银元
关税协定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
签约:《天津条约》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知识点2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背景: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0主童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史实: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签约:奕?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
批准书。并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知识点3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点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永安建制: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天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知识点2 定都天京
定都天京:1852年,太平军从永安北上,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北伐和西征: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知识点3 天京陷落
天京事变: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 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巩固措施: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洪仁玕且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旅》,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军事防御: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天京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篇四
第15课 北伐战争
知识点1 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1944年1月,在广州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农工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旦韭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知识点2 北伐胜利进军
开始:1928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战况: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北战场上,叶婷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知识点3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全国统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其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6课 开辟井冈山道路
知识点1 南昌起义
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知识点2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知识点3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根据地面积最大。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点1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③意义: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知识点2 过曾山草地
经过: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丝丝(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呈起堕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7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篇五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知识点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主要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 课五四运动
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知识点2 五四运动的扩大
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知识点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居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背景: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传播: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知识点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
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透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翻地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知识点3 全国工人运动的商涨
背景: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高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