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心得 >

幼儿的养成教育心得体会【通用4篇】

众鼎号分享 173519

众鼎号 分享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众鼎号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幼儿的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众鼎号给您的好友哦。

幼儿教育心得 篇一

控制孩子是最不正确的教育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最好也不会超过你;仅有孩子自我才明白,什么对他是最好的;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我;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

“我们自我想象孩子应当是什么样,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这是十分可怕的育儿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育儿观呢?——其实,我想说的是: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构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母婴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日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这么说好像人生是决定论,实际上亲子关系决定的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孩子需要被看见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如果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傻掉了。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样了?”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个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

比如说宝宝跟你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那妈妈能够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可爱!”

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此都会很幸福。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

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没?”。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于是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会十分聪明,在自闭在自我的世界中的时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

第三种是情感逆转。

“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话,你们会感觉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拧回去。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但这个愤怒一向藏在心理,之后就会经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

第四种,就是不想回应。

我不明白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比如自我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会呼喊“妈妈”,可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都不会来救我”。

如果你想暂时自我存在自我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你能够跟孩子说,“我明白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我的原因,妈妈想自我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幼儿教育心得 篇二

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其他品质特性得以发挥的基础。如果孩子对他人没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构成和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体验到很多痛苦。对此刻渐渐长大的孩子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关注。随着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育,他已经不满足于吃吃喝喝单纯的一些事情,他开始产生不好的思想和行为。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孩子的性格各异。如果父母的行为模式贴合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就会多一些,表现出来就是对父母的依恋多一些,反之亦然。

耐心

那些耐性好、忍受力好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比其他孩子多。单纯的孩子还没建立自我的行为模式,他是一个默默的观察者,今日父母做事的习惯就是明天他做事的标准。如果父母做事无规律,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吗?你还能够经过和孩子交谈帮忙孩子认识问题,培养耐心。孩子虽然不能完整地表达自我的思想,但已经能明白你表达的意思。不要认为和孩子交流没有意义,其实他能听懂。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所以让他们学会耐心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书本等杂物,孩子却要出去玩,这个时候你不要说“等10分钟”。你要告诉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孩子会看着你把玩具一个个放到箱子里,而不是缠着你要出去玩。

职责感

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终是职责感的基本体现。事实上,在你还没有察觉时,孩子已经开始观察和学习职责感了。培养孩子的职责感能够从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妈妈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我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做事情。其实你不妨变通一下。如果时间异常紧张的话,能够选择让孩子做最简单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自我做。可是,如果不想要一个没有职责心的孩子,就千万不要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能够让他把小纸头递给爸爸,大一些时让他收拾自我的玩具。这些都是小事,但对培养孩子职责感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自信心

让孩子建立自信心最好的途径就是让他完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一些事情。注意刚开始尽量让他做简单的事情,孩子做不好太复杂的事情,连续的挫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到了适宜的年龄,试着让孩子为自我的事情做决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调整自我的心态和行为,不要让自我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孩子小时十分依靠父母,等他逐渐长大,父母要一步步放开约束,让他为自我作主。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像放风筝一样,逐渐放松手中的线,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感觉他人的感受

知觉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拥有成功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了解他人的感受,然后做出适当的回应。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从自身出发感受世界。虽然孩子还没有知觉他人感受的本事,但父母能够帮忙他们建立这种感受。父母能够重复讲述他人的感受给他听,慢慢地他就会了解别人的感受了。

作为父母,也许你不能给孩子富裕,不能给他英俊和美丽,可是你能给他一个成功的人生。如果你能够从小事做起,给他信心、耐心、职责感、自信心、感觉他人的感受的品质,那你就给了他一个成功的人生。

幼儿教育心得 篇三

小容和小韬渐渐长大,快三岁了,心眼越来越多,翅膀越来越硬,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会磨嘴皮子了,没有三招两式的,保准抓狂,我做为奶爸也不例外。

但我不想滥用父亲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并且我也不喜欢大声说话,我喜欢让小容和小韬自我去认识和学习,而不需要我时时督促和提醒。我期望长大以后,他俩能够自觉的去做某些事情,那样,我既简便,省得跟他俩说话生闲气,又能让他俩的自我意识健康发展起来,对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十分有好处。

奶爸和妈妈最大的区别就是奶爸是男人,很多人认为男人哄孩子,孩子因为比较害怕爸爸可能更听话,事实却是刚好相反,很多男人一般比女人缺乏耐心,态度粗暴,找不到哄孩子的方法,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哭闹任性,男人站在一边,束手无策,干着急,如果让爱心泛滥的妈妈看见了,对这个场面会既抓狂又心疼。

当然,孩子越来越大的时候,如果爸爸作风严谨而理性,会越来越体会到父亲不一样于母亲身上的那种威慑力。可是,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奶爸们怎样也能够修炼一下权威或者威慑力,而避免孩子在你面前随意任性呢?

一要学会尊重孩子。孩子内心的世界不一样于大人,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就会成为孩子的知心人。这一点十分重要,孩子喜欢玩,所以爸爸们就得多抽出点时间陪孩子玩耍,就会十分容易走进孩子心里,让孩子一天见不到爸爸就想。

但陪孩子玩,必须严而有度,不可什么都依着孩子。我看小容和小韬比较多,虽然喜欢陪他们玩,但也有感觉无聊的时候,所以,当妈妈下班一回家,我会立刻让妈妈陪他们。妈妈比我心软,有时候会无原则的满足他们的要求,比如能够爬窗台,能够站在上头,但我是禁止的,所以,我扮演的是严父的主角,而妈妈是慈母,可能将来会有一段时间,两人怕我,会跟妈妈更亲近,但等真正懂事了,心还是会跟我最亲近。因为尊重孩子也要有个度,不能没有原则的一味迁就,否则就是溺爱。溺爱的孩子学不会尊重他人,他们的眼里仅有自我。

幼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四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教育过程。《纲要》里强调了幼儿的主动性与教育的指导性,不管是内容的选择、活动的实施及一日活动的安排都是以幼儿为主,根据幼儿的生活、发展水平、兴趣要求等结合教育目标所制定与进行的,是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过去我们都是老师先制定好多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且根据拟定的内容进行教育,教育的灵活性较少,没有很全面地考虑到幼儿的兴趣与要求,脱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使教学内容架空在幼儿之上,以至于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大,变成了一种灌输式的教育。

现在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很强调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贴近幼儿的生活与发展水平、兴趣及要求,老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幼儿的发展总目标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即科学、完整、准确,也贴近幼儿生活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的教学内容。

二、在教育活动的实施上

在教育活动的实施上,强调了以游戏为基础,结合新的教育环境,通过为幼儿提供形式多样、丰富有趣、便于操作的材料来吸引幼儿的学习与积极性。着重于培养幼儿的全面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个体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满足与成功。

三、在一日活动安排上

新纲要中要求在一日生活中要注意从每一个环节里渗透了教育,减少幼儿的等待,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减少消极情绪,活动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有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四、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上

新纲要里提出了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合理地选择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与个别活动,并且把这几个组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三者互补互足,以提高幼儿的素质。

五、在教育者的要求上

要求老师做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师互动、家园互动的工作,从中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与幼儿的技能。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之后,感触颇深。确实,人与人之间是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的,儿童教育也是如此的。在《纲要》总则第五条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因此,站在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高度来讲,儿童教育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愉快的伙伴教育,而不是灌输的、压抑的、痛苦的“家长”教育。

在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就应该着重培养幼儿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就是要给幼儿思考、选择、批判、怀疑、设问、主动探索的权利和机会。如何以《纲要》为指导,让幼儿在轻松、平等交往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表现出创新的精神的能力,这就要看我们教师能给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权利和机会。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起着引导、调整、导向作用的,是为幼儿创造学习机会和权利的,只有充分调动幼儿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参与、探索,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能力。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线路板,让幼儿把两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结果,幼儿很快获得成功并且操作得很熟练。但这一形式只能让幼儿单一的、死板的掌握,教师所提供的有限教具的连接,这对幼儿又有什么意义呢?假若教师能从为幼儿创造机会这一角度来完成这一次科学教学活动,效果就会好多多了。首先,要为幼儿提供不同型号的电池、电线、塑料绳、布条、铅线、铁线等教具;其次,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尝试、选择和探索,哪些东西接上灯泡是会发光的(即能通电),哪些是不能的;再次,让幼儿自己讲解、演示灯泡发光的整个过程。这种由幼儿自己去找答案的做法,既调动起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又给幼儿带来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二、“对话”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及帮助者,也应是幼儿平等交流的伙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把答案告知幼儿,随之幼儿就附和教师提出的“是不是”、“好不好”等等的问题而作一致性地“齐声回答”,让幼儿完全跟随教师的思路而变成“应声虫”,缺乏对话和创新意识。在学习和实践《纲要》过程中,我把教育活动过程,看成是教师与幼儿双方的对话,是教师激发、发现幼儿潜能的一个过程。

(1)“对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在“对话”中能互相沟通、理解,共同面对、思考当前的事物。例如,在语言教学中,当教师讲述时,幼儿为倾听者,当幼儿表述自己意见或感受时,教师是倾听者,两者是彼此的“对话的伙伴”,在言说和倾听的过程中,共同建构了对事物的认识,达成共识;或者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碰撞、激发,又在对话中产生了新的认识,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从而让幼儿在平等互信、相互激发、交流沟通的环境下有了主动思考、探索的余地,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激发幼儿的潜在能力。

(2)教师是幼儿平等“对话”的伙伴。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师生交往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它应该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两个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只有赋予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关系,才能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才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对话”是一种创新的幼儿教学方式,只要教师真正把幼儿当作“对话”的伙伴,真诚地做幼儿的“对话”伙伴,那么必将与幼儿拉近距离,受幼儿的爱戴。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4篇《幼儿的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最新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