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优秀6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6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众鼎号给您的好友哦。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一
一、课程标准对《科学》的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获得浅显的生理卫生知识,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包括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等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识等科学态度,热爱大自然,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本册教学目的要求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以地球上的物质及变化、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机械与物体的运动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共23课,外加两课《研究与实践》。从知识结构上分七单元:《物质的变化》、《人的一生》、《微小的生物》、《地球和地表变化》、《物体的运动》、《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
《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性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变化。
《人的一生》单元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从微观处认识生物的基本的构造和功能,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呈现出的共同特征。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是强化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规律,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高,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突出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训练。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3课时
第二单元人的一生3课时
第三单元微小的生物4课时
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变化7课时
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2课时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机械6课时
研究与实践2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引导学生借助他们不断丰富的间接的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不断创新的意识。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6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三
一、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4人。他们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或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周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四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同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四、难点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基本教学措施
1、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五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
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会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教育学生用变化,运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事物。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习做电和磁的实验,观察其有关想象,概括其有关电磁磁力大小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有关生物的知识,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课次教学内容课时
第1周常规训练1课时
工具和机械:1——2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2课时
第2周3——5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3课时
第3周6——8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3课时
第4周机动第一单元复习3课时
第5周形状与结构:1——3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3课时
第6周4——6找拱形、做筐架、建高塔3课时
第7周7——8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3课时
第8周机动第二单元复习3课时
第9周能量:1——3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一)3课时
第10周4——6电磁铁的磁力(二)、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3课时
第11周7——8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3课时
第12周机动第三单元复习3课时
第13周生物的多样性:1——3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3课时
第14周4——6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3课时
第15周7——8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3课时
第16周机动第四单元复习3课时
第17——20周复习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六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
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会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教育学生用变化,运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事物。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习做电和磁的实验,观察其有关想象,概括其有关电磁磁力大小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有关生物的知识,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课 次
教学内容
课 时
第1周
常规训练
1课时
工具和机械:1——2
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
2课时
第2周
3——5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
3课时
第3周
6——8
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3课时
第4周
机动第一单元复习
3课时
第5周
形状与结构:1——3
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
3课时
第6周
4——6
找拱形、做筐架、建高塔
3课时
第7周
7——8
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
3课时
第8周
机动第二单元复习
3课时
第9周
能量:1——3
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一)
3课时
第10周
4——6
电磁铁的磁力(二)、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
3课时
第11周
7——8
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
3课时
第12周
机动第三单元复习
3课时
第13周
生物的多样性:1——3
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3课时
第14周
4——6
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3课时
第15周
7——8
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课时
第16周
机动第四单元复习
3课时
17—20周
复习
12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6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