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百舸争流细数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2019年11月26日, 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 会议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2019年11月26日, 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 会议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贯通大中小各学段。2020年3月26日,《意见》正式发布。此后,劳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热度持续高涨,从理论建设到实践探索涌现出诸多研究成果与典型经验,两年过去,在文件发布的第三个年头,我们来细数一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三个领域的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关注点:2021年5月20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名单,包含了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等96个县(区、市),基础教育领域劳动教育的建设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21年10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细数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案例,我们发现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更加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在中学阶段更加注重与学科内容的结合。但是鉴于学校教育资源有限,仅靠学校自身力量,很难有效实现劳动教育所需的基础条件,包括师资、课程、基地等,非常需要社会和企业资源的协同。
因此,企业可以抓住契机,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与学校或科研机构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全方位合作,如根据不同学校自身特点提供定制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咨询服务,围绕课程建设配套提供实践基地服务,或者开发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研学、游学、自然教育、进校课后服务等项目。如新东方、好未来以及中国东方集团等都在进军校内劳动教育领域。新东方在2021年就在将劳动教育与研学相结合,推出了劳动系列主题的研学营;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素养中心在原有素养课程基础上,开发与劳动课程契合的短期课程;中国东方集团对劳动教育的探索也尤为积极,已经开发了系列义务教育教学阶段的研学行动,还研发了一系列标准课程包,开展特色劳动课程进校园活动,同时打造了基础教育实践基地和青少年劳动课程参观体验中心,开展烹饪课堂进山区校园等活动。
企业的积极参与既从内容上丰富了学校劳动教育体系,也从形式上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载体,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师资、场地匮乏短缺等问题。
1、北京市海淀区十一晋元中学利用特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推进劳动课程建设,开发了劳动课程框架体系,包含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社会劳动三个维度,涵盖校园建设、实践基地经营、社会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既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劳动教育实践,也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化的劳动教育建设。
2、上海市宝山区宝山中学积极探索在劳动教育中融入生涯教育,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获得初步的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理解各职业的劳动价值,树立劳动自立意识,体会劳动对于幸福生活的重要作用,规划未来职业生涯图景,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3、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凭借地理优势,开辟了600多平米的种植园,从中草药的种植到提取,再到制作,学生全程参与,利用碎片化时间,制成一排排整齐的活络油、清凉油、洗发水等制品。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技能,也收获了快乐。
4、深圳市罗湖区深圳中学整体规划了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多途径实施劳动教育,形成以劳动教育必修课、其他学科渗透教育、校园内劳动文化塑造、校园内外劳动实践等四个层面为主要抓手的课程体系。学校以课程、社团、校内外实践基地为载体,将劳动教育与学校的课程体系、个人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构建结构合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5、杭州市上城区滨和小学将生命教育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动物养育”课程。学校师生参与了动物饲养生长、生产生育、疾病死亡的全过程,让学生理解了生命的可贵。
6、重庆市两江巴蜀中学将家庭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入劳动教育,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形式。引导学生挖掘学科资源,用创造性的劳动丰富课余生活,如重做物理课中的小实验,重拾美术课中的手工制作,研究信息课中的电脑编程等。
7、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小学秉承“幸福+和谐”的办学理念,依托学校及各班家委会扎实推进以“家校联动以劳育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该活动以“家务劳动”“地域资源”“职业体验”“社会服务”“节日文化”为主题框架,让家庭成为劳动教育的第一站,让富有博山乡土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
8、湖南省怀化市河西学校将劳动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体现了劳动教育的社会价值。组织师生及家长志愿者到中方县桐木镇华汉茶园开展研学实践活动。“采茶大比拼”研学实践活动是该校特色校本课程“财商教育”的实践活动之一,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明白财富来之不易,增强赚钱理财的能力,努力成为集高财商、高智商、高情商于一体的新时代青少年。
关注点: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育人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22年4月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其中重点提出明确企业主体,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办学,落实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规定企业可以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等要素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同时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推动全面融合,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材开发、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教师培养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
纵观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案例,我们发现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不只局限于劳动技能的学习,也非常注重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企业可以与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合作,在职业性劳动育人方面提供服务项目。如企业可以将中小学劳动教育与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增加职业体验课,也可以针对职业院校特点提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师资培训、实践基地研学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1、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成立昌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服务中心,运用大数据绘制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为劳动教育课程需求画像。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势,发挥校企协同育人功能,创建“劳动六艺”课程模型,树立大劳动教育观。在以课程为载体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开展教学模式和课例研究,初步形成1+1的课堂教学模型。即1项专业技能+1个职业体验。
2、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出台了《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拓展劳动实践场所,保障全校学生劳动教育类必修课不少于32学时。为抓好劳动教育实践,学校安排专门的劳动教育指导老师,研究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参与劳动教育情况,落实落细劳动实践的全过程。
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注重把劳动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劳动教育培养工匠精神。2021年底,与企业联合出品了《工匠精神》系列微课,打磨出共30集、每集约10分钟的高规格微课视频,通过大量的精彩案例呈现,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4、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加强劳动精神学习宣传、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劳动教育研究四个方面出发,设置了劳动教育课程,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整合校内外资源,每个专业群至少建立一个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围绕专业特色,积极打造“专业+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设立专业技术服务岗、礼仪示范服务岗,同时与“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赛事深度融合,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5、济南职业学院积极遴选参与试点的企业,协同构建产教对接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立足产学研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劳动教育“七个一”工程建设;立足“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改革,构建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关注点: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教育评价作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工具和手段,得到广大高校的高度关注。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人才培养项目将公益要素融入劳动教育,构建了高校公益性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我们带来了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新思路。西南大学“一体三类五驱动”的全学科劳动教育育人体系为高校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构建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全学科育人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
企业在高等教育劳动教育建设领域可关注三个面向点,一是认识到企业在构建和谐美好社会方面的价值使命,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公益育人新领域,将公益育人作为校企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的新路径;二是与政府和学校合作,为政府和学校提供全面的劳动教育评价咨询服务。此外,也可借鉴企业参与基础教育的模式,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基地服务等方面发力;三是企业可以与高校开展横向课题,一方面帮助企业及时优化调整劳动教育产品的内容或形式,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推动高校劳动教育的成果落地。
1、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起开展了紫江公益人才培养项目,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而成,历时三年之久,依托该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提出将公益性要素融入劳动教育的目标、方法和途径,构建公益性劳动教育体系,使得劳动教育目标更具体、形式更多样、资源载体更充分,以提升培育的有效性。公益性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充分借鉴了志愿公益教育的成果,围绕公益人格培育改进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吸纳和转化符合劳动教育要求的师资、课程、志趣社团、实践基地等,有效依托基础课程、应用课程、前沿课程的显性课程,结合学生社团、公益服务、公益双创的实践课程,探索改进新型评价方式,完善校内外公益劳动育人联动和辐射机制。
2、西南大学构建了“一体三类五驱动”全学科劳动教育育人体系。一体多维的体系构建,通过指定系列政策制度,推进建立劳动教育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课程体系和工作体系,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领导机构、重点领域、重点课程和重点任务,积极构建劳动教育全方位育人格局。其次三类并发的特色发展,分类分层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推进学校所有专业在开展多种劳动实践的同时,鼓励结合“四新”专业建设要求,五育融合的评价驱动,学校不折不扣落实上级文件要求,研制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指导手册和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办法,形成劳动教育清单。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实践的五项基本原则: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在以上列举的典型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项原则的基本体现。值得关注的是:在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方面,文件特别强调了要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希望有更多企业在政策利好的支持下关注劳动教育,并针对不同教育领域深化劳动教育的需求开发提供优质的劳动教育产品与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