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优秀6篇)
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篇一
本文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是新课标中新增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在人教版教材编写中在三年级上册中初步认识了可能性,学生学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还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的可能性;而本册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同时通过与已有知识的对比,使学生扩大并加深对 “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并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同时,通过与已有知识的对比,使学生扩大并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利用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对本册《可能性的大小》的例1进行了教学,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并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是我也是旨在突破难点,学生轻松掌握重点,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进行以下几点的反思:
1. 课堂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可能性大小是研究随机事件的课,需要实验的验证,体验和感悟的。例1是教学用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采用了“猜想——验证——感悟”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建构“可能性大小”的原始经验,得出猜想。再组织学生进行验证。课堂提供足球比赛抛硬币决定哪一个队先开球是否公平的素材,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数据得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有的组是相等的,有的组是不相等,但是比较接近,学生大胆想出试验的次数越多,就越接近。因此,学生自己实践的过程中得出了正确的的结论,并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练习设计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拓展应用时,我采用了书上的三道练习题,自己又选择了一道,这些练习题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游戏中,让学生感觉很亲切,学生不仅解决了可能性大小用分数来表示,还能够自己设计游戏转盘,让游戏更公平,从而引出只有在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下,游戏才会公平。
3.教学活动过程有条不紊,能放能收。
往往老师在上课时,都特别害怕学生操作,害怕操作不容易控制,打乱教师的教学过程,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越发发现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自己获得的知识最不容易遗忘,所以开始教学这个班时,只要需要学生操作活动交流的,我一定会让他们去做,慢慢地,学生的操作活动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所以虽然是抛硬币,但是还是非常顺利地进行了,只要把活动要求给学生明确,他们知道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学生都会按照要求去完成的。
虽然这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还不错,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在板书时,我在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下面打了一个箭头,写了相等、公平,这样会给学生造成歧义,觉得只有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才是公平的误会。
2.在处理最后一道拓展应用时,这节课本是可能性是几分之一的教学,而最后一道题却出现了几分之几的可能性,难度有些大,没有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3.本想在教学的最后介绍一些有关概率的知识,但是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没有介绍。
这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反思,我想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把学生的方法深深地留在脑海里,受用终身。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篇二
《可能性》教学反思
调兵山市第九小学 武文伟
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教学片断
1掷骰子练习。师生共同交流骰子的特点:正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各一个数。
师:用色子做教具,请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提出有关的可能性的问题。
生:掷色子一次掷出“5”的可能性是多少?
师:这个问题谁会解答?
生:掷色子一次掷出“5”的可能性是 。
生:掷色子一次掷出“2”的可能性是多少?
师:这个问题谁会解答?
生:掷色子一次掷出“2”的可能性是 。
师:掷一次掷出每一个数字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掷一次掷出每一个数字的可能性是 。
师:如果投600次色子,估计投出“6”的次数是多少?
反思: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色子是学生熟悉的玩具之一,用它作为锻炼学生自觉估计可能性的意识的活动,让学生在立体图形中感受等可能性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根据新学的知识,提出有关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加深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教师的追问是本节课知识的拓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篇三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在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安排了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学习,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言进行描述——这是本单元,也是本课时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种因素决定的。同样摸球,如果某种颜色的球数量多一些,那么摸出这一颜色的球可能性就大一些。对于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也不能在活动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标实施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让学生悟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几乎都是农村子女,外来人员也占一半。学生整体认知水平一般,如果用常规的单一说教形式教学,收效甚微。因此,教师一定要多花心思、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了本节课的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游戏,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能理解“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具准备:盒子一个、黄球2个、白球8个、转盘一个、卡片、课件。
学具准备:彩笔、记录表一份、每小组白球8个、黄球2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好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盒子,里面装着许多球,你们随意从中摸出一个球,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我们来摸一摸。
(请出几个同学进行摸球,老师一一猜对,同学们一致认为盒子里面全是白球!)
师:真的全是白球吗?我们打开看一看。(学生欢呼)正因为盒子里面全是白球,所以老师摸出来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其它颜色的球。(板书:一定、不可能。)如果盒子里有8个白球,我再放进2个黄球,摇一摇,摸出来会是什么情况?
(课件出示:猜一猜:摸到的球可能是( )球、( )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更大。)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板书:可能)
师:摸到哪一种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生:黄球!)(板书课题:可能性)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实际摸的时候是这样吗?你们想试试吗?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孩子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王国。我通过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从中复习二年级的“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并引出新课:“可能性”,显得自然,水到渠成,不浪费时间。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中,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二、合作实践 探索结论
1.游戏规则。
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摸球游戏。每个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装有8个白球和2个黄球。(学生们显得迫不及待)摸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课件出示:注意:1.每组选一名记录员,做好记录。2.每个组的同学按顺序轮流摸,摸前要先摇一摇,猜一猜,摸后将球放回再摸。3.摸到白球打“√”,摸到黄球画“○”)。
2、操作体验。
白色的打“√”,黄色的画“〇”。
第几次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颜色 合计白球共摸到( )次黄球共摸到( )次3.交流验证(1)小组汇报。(2)师把全班12小组的摸球结果填进汇总表。白球次数 黄球次数
(3)(课件出示:观察各组摸球的次数汇总表,思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4)汇报
(5)(课件出示:摸到( )球的次数多。摸到( )球的次数少。这个游戏告诉大家,虽然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但是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于是新知环节我创设了小组合作来摸球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前猜一猜、摸一摸、记一记,在汇报交流中观察、思考,从中获得对可能性大小的直观感受,并懂得,虽然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但是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过程,深刻感知了可能性大小的实际含义。)
三、巩固运用 拓展练习
1、课本第84页第1题
师:如果老师往盒子里放8个白球、4个黄球、2个红球,摇一摇,摸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课件出示:箱子里有14个球,8个白球、4个黄球和2个红球,从箱子里面摸出一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让学生猜测,说一说。)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2、转盘游戏。(课本第8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猜一猜,再和学生玩转盘游戏,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最有可能指到蓝色。并结合思想品德教育。
(课件出示:刚才的转盘游戏我们发现了,可能性确实是有大有小的,面积大的可能性就大,面积小的可能性就小。)
(设计意图:和学生玩转盘游戏,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们陶醉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的趣味性很浓。在直观感受中,体验数学就在身边,且受一定条件限制,千万别被路边的小商家们给骗了。)
3、说一说。
(课件出示:你能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说说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内化归纳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并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意在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实践操作 自我提高
“小小设计师”(课件出示)
按要求设计自己喜欢的转盘:
1.指针指在红色区的可能性大;
2.指针指在红色区的可能性小;
3.指针指在红色区和黄色区的可能性大小一样。
请你任选其中一种要求制作。
(设计意图:设计转盘是一个开放性的巩固练习。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根据自己的想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设计。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可能性知识的合理应用。这个活动不仅培养学生以统计角度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
《可能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第八单元,这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游戏,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理解“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游戏转盘和摸球活动,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几乎都是农村子女,外来人员也占一半。学生整体认知水平一般,如果用常规的单一说教形式教学,收效甚微。因此,教师一定要多花心思、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了本节课的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习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
盒子一个、黄球2个、白球8个、转盘一个、卡片、课件。
学具准备:
彩笔、记录表一份、每小组白球8个、黄球2个。
五、说教学过程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本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为主,教师穿针引线,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的大小。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孩子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王国。因此,我在复习部分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球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盒子,里面装着许多球,你们随意从中摸出一个球,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我们来摸一摸,接着师生互动,在此基础上,再揭示原来神奇的盒子里全部是白球,从而验证自己的推想。并结合板书,即复习了二年级的“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又引出了新课――“可能性”。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早已跃跃欲试,想尝试结论。
(二)合作实践 探索结论
《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于是新知环节我创设了小组合作来摸球的游戏活动。每个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装有8个白球和2个黄球,并出示游戏规则,让学生在合作前猜一猜、摸一摸、记一记,在汇报交流中观察、思考,从中获得对可能性大小的直观感受,并懂得,虽然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但是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巩固运用 拓展练习
1、课本第84页第1题
(让学生猜测,说一说。)
2、转盘游戏。(课本第8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猜一猜,再和学生玩转盘游戏,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最有可能指到蓝色。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的大小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3、说一说。(课件出示:你能用“一定” “经常” “偶尔” “不可能”说说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吗?)
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四)课堂总结 内化归纳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这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意在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实践操作 自我提高
“小小设计师”,设计转盘是一个开放性的巩固练习。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根据自己的想法,应用所学可能性的知识进行独立设计。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可能性知识的合理应用。这个活动不仅培养学生以统计角度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
《可能性》教后反思
稍作处理:
书上例题出现的是,9个白球,1个黄球。课前我和一同事在办公厅一一试了3种情况:(1)9白1黄。我摸了20次全都摸到白球
(2)8白2黄。同事摸了20次有17次白3次黄
(3)7白3黄。结果是11次白9次黄。
考虑到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了更能说明问题,最后选择8白2黄作为本节课学生活动的球的个数。
学生表现:
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格外喜欢,学起来也自然积极主动,浑身都来劲。
出现问题:
玩转盘游戏时,出现指针老指向区域小的黄色区域,这就与本节课教学目的相违背了。课后和同事琢磨为什么,原来我在制作转盘时底层先粘贴了蓝色卡纸,然后在其上面粘贴一小区域黄色卡纸,故此区域偏重,由于地球的重心引力,指针老指向重的地方。这只是我们的猜测。
自己体会:
教师的教学要吸引孩子,上课时首先要饱含激qing,并且投入真情实感,和学生融为一体,才有可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敢质疑,思维活跃,教师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p84~p85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5、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
6、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重点:
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
1、关键: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摸球、猜一猜等游戏活动,让所有学生参与探索过程,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在交流中获得认识。
教学过程:《可能性》单元教学设计(共4稿)点此下载该文件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篇五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北师大版的第八单元,这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的基础上,在二年级已经感受事情的不确定现象,本节课目的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况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游戏转盘和摸球、摸糖及机智问答的情况,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
(www.1126888.com)(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通过对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习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
乒乓球、转盘、硬币、盒子、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老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推荐两名男生,两名女生到讲台上来,在其中只能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留下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他们谁可能会赢,然后让学生分别以剪子、包袱、锤和抛硬币的形的式来决定胜负。在比赛之前必须讲清规则。这时板书课题。
(二)活动二
老师和留在讲台上的同学进行摸球游戏,让下面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记录。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白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活动三(转盘游戏)
结合生活实际,说超市正在举行摇奖活动,让学生初步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用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的大小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四)活动四(装糖游戏。)
这个游戏是根据老师的口令往盒子里面装不同颜色的糖,这个游戏以小组活动为单位,让每个同学都参加,在提要求之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想,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了可能性,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可能性,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六)总结: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这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学习目标,对照学习目标看一看一自己完成的学习是否完成任务,是否满意。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测——验证——分析试验数据“的亲历过程,学生学生身边有价值的数学。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篇六
教学设计与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7页例1—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概率意识及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体验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学具:三个小信封(A、B、C),扑克牌、一张统计表。
教具:信封、扑克牌、统计表。
课前准备:让每一位学生玩一玩,观察一下扑克牌(一付)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 小组长领材料。
2、 交流观察扑克牌中了解到的信息。……(四种花色、54张、13张……)
【安排课前交流扑克牌,为下面新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同时为防止扑克牌这一学习材料对学生学习的不必要的干扰,课前就布置学生去观察一副扑克牌。】
(二)、猜一猜、导入新知、感知可能性。
(1)教师展示红桃8,黑桃8,方块8、梅花8各一张,然后洗牌,抽出一张。
师:猜一猜这一张是什么8?
生1:是红桃8。
师:(紧接着)这位同学说是红桃8,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2:不同意。
师:为什么?你认为呢?
生2:我认为可能是红桃8。
师:【板书:可能】这位同学想的真周到,那这张牌有几种可能?
生3:这张牌可能是红桃8;可能是黑桃8;可能是方块8;可能是梅花8。
(2)师提问:它可能是红桃9吗?
生4:不可能
师:【板书:不可能】为什么不会是红桃9?
生4:老师原来给我们看到的四张都是8,所以不可能是红桃9。
师:展示余下的3张8,问学生现在你知道这张是什么牌了吗?(三张分别是红桃8、黑桃8、梅花8)
生5:方块8
师:(加重语气的说)能说得肯定一些吗?
生5:(学生也学老师的口气说)一定是方块8。
师:【板书:一定】你们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这三张牌是黑桃、梅花、红桃8,所以只剩下是方块8。
(3)教师总结并导入课题:
【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三种情况,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猜一猜”的游戏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次接触“可能性”,直接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三)、放一放、实践可能性,进一步体验可能性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扑克牌?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放牌游戏。
(1) 先看大屏幕的具体要求:
在下面A、B、C三个信封中分别放入“2”张牌,要求随意摸一张就能使:
A信封:摸到的牌一定是黑桃。
B信封:摸到的牌不可能是黑桃。
C信封:摸到的牌可能是黑桃。
(2) 师:同学们,如果不让你动手,你要想达到预期效果,这3个信封里应该放2张什么花色的牌?
生1:A信封放入2张黑桃。
师:唉,这位同学他说了A信封的牌应放2张黑桃,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没有那谁来说说B信封呢?
生2:B信封放入2张不是黑桃。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C信封呢?
生3:C信封1张放黑桃,1张放其他花色的牌。
(3)师:接下来这样好不好,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我们前后四人一个小组,每组都有一付扑克牌,三个小信封A、B、C。请你们小组一起动手放一放,再摸一摸。祝同学们合作成功!
(4)小组合作设计。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交流A、B、C三种信封,各自放牌方案。
师:请其中1组上来汇报(四人一起上来)。
这样你们三个人一人汇报一个信封,由你来摸一摸验证可以吗?为了方便摸,这样你们可以把牌拿在手里让他来摸!
生:汇报,摸牌验证。
(6)根据学生汇报结果,小节A、B、C三种信封的牌如何去放。
师:根据我们验证的结果,谁再来总结一下这3个信封的牌应该怎么放?
A信封:2张全部放黑桃。
B信封:放入2张不是黑桃的牌。
C信封:放入1张黑桃,1张是其他花色的牌。
(7)猜A、B、C信封。
老师这里拿了其中一组同学放的三个信封,现在老师随意的摸一张,猜一猜这是哪一个信封?
①从C信封里摸出一张“红桃”——排除A。
②再摸出一张“黑桃”——排除B,确定C。
③剩下的A、B两个信封,你觉得再摸几次就能确定了呢?
生:一次。(真不错!)
【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通过“说一说、放一放、摸一摸、猜一猜”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试验、比较、分析、猜想,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体验“可能性”,从而体验到探索获得成功的乐趣。】
(四)、提供方案,探究可能性的大小。
(1) 师:老师也设计了一个C信封的放牌方案:不过是放了3张黑桃和1张红桃。我随意摸一张可能摸到黑桃吗?红桃吗?
生1:可能。
师:如果我们连续来摸8次,你能大胆的猜测会是怎样一个结果?
生2:摸到黑桃数量多,红桃数量少。
生3:摸到黑桃可能性大,红桃可能性小。
生4:摸到黑桃次数多,红桃次数少。
……
师:【板书:大、小】想知道我们猜得是不是合理,怎么办?
生1:摸一摸。
师:这样叶老师先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怎么玩?我先请上三位小朋友跟我一起合作,谁愿意?(上来三位学生)我当组长,我们四人先分工,我先拿牌洗牌,你先来摸牌,你来记录,你来监督。同学们看好了:我首先把牌放在后面洗牌,XX同学你抽一张?
生2:抽牌
师:是什么?黑桃!请你记录下来,这里有一张摸牌情况记录表:(指着表)
摸牌情况记录表
记 录 次数
1 2 3 4 5 6 7 8
黑桃
红桃
大家说说这位同学应该怎么记?
生3:在第一次下面的方框里打一个“√”就行。
师:好的,你再来摸一次。……这样每人连续摸两次,轮到我摸的时候,请别人拿牌洗牌,小组四人共摸8次,把8次摸牌情况记录到这张记录表中。
看清楚怎么玩了吗?
生4:看清楚了。
师:你觉的我们在摸牌中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
生5:每次摸完记录结果后要放回去,洗牌要充分,不要让摸牌者看见……
师:现在请你们小组也拿出1张黑桃和1张红桃。四人开始合作吧!
(2)各小组实验记录,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交流。
生:各小组汇报记录情况。
师:记录各组的次数,填到师表1中。
摸牌情况记录表
记 录
组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6 组7 组8 组9 组10 组11 组12
黑 桃 8 6 5 7 6 7 5 6 6 6 7 6
红 桃 0 2 3 1 2 1 3 2 2 2 1 2
师:看了这些统计的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每组都是黑桃的次数多,红桃的少。
生2:摸到黑桃数量多,红桃数量少。
生3:黑桃和红桃的次数加起来一共都是8次。
生4:我觉得第一组比较特别,他们黑桃出现了8次,红桃居然一次也没摸出。
师:老师也觉得第一组与在众不同:(请这一小组站起来)
问:连续摸8次,红桃一次也没有摸到可能吗?
生5:可能的。
师:如果再让你们小组摸8次,结果会是怎样?
生6:(这一小组的学生,迟疑了一会)可能会摸出红桃?
师:这样我们再给他们摸8次的机会,好不好?
生:再连续摸8次(师负责拿牌和洗牌),结果是2黑桃6红桃。
师:根据他们小组两次摸牌的结果,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7:第一次是黑桃的次数多,第二次是红桃的多。
生8:两次加在一起还是黑桃的次数多。
生9:我觉得次数少的时候,牌多的不一定摸出的次数少。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但反过来摸的次数越多,数量多的牌摸到的次数相应的就越多。也就是说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板书:数量多、数量少】
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可能会摸到什么?
生1:黑桃
师:一定能摸到黑桃吗?
生2:不一定,很可能会摸到红桃,不能说一定。
师:对,可能性大,并不能说一定能,只能说很可能。
(4)如果要使摸到的牌红桃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该怎么办?(多放几张红桃;红桃比黑桃多就行)。
【在活动过程中,抓住问题的关键,不断体验与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推理,鼓励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为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五)、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师:小朋友你今天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略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猜一猜、放一放、摸一摸扑克牌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具有可能性。像三天后可能会下雨,也可能不会下雨。像这样的例子你有吗?
生:略
师:请大家课后去收集,并把你的成果像你的数学老师汇报。
(六)、转盘抽奖游戏。
师:这节40分钟的课,我们即将愉快的度过,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老师决定送给大家一些礼物,来一个转盘抽奖游戏。
奖品设置
一等奖
一支圆珠笔
二等奖
一支铅笔
三等奖
一块橡皮
(1) 师:先观察这个转盘,你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
(2) 请学生转动转盘抽奖。
师:你希望中什么奖?一定能中吗?
生1:转动转盘抽奖。
师:你达到目的了吗?为什么?
生:略
师:再请几个学生上来抽奖,(结果都没有抽到一等奖或二等奖),怎么抽不到一二等奖呢?……这样吧大家都来抽一抽,看第几次才抽到一等奖或二等奖?
(3) 在抽奖中结束下课。
师:刚才我们抽了这么多次,还是没有抽到一等奖,如果这个转盘由你来设计,你准备怎么来设计?
生1:我准备把一、二、三等奖的“地盘”分的一样多。
师:你的意思是不是把这个转盘的面平均分成三份,分别是一、二、三等奖?如果这样的话,那抽到一、二、三等奖的可能性?
生:一样、相同、差不多……
师:好,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可以在课后自己设计这个转盘,下节课就和你们的数学老师一起研究可能性相同的情况。
【对“可能性”的研究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同时布置体验性的作业,悬疑问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促使学生把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延续到下节课。】
[教后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标准中指出,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可能性》这一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扑克牌这一学习材料入手体会“可能”和“不可能”、 “一定”,这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张牌是什么8的学习情境,既富有情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在课的总结阶段,我让学生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像三天后可能会下雨,也可能不会下雨。像这样的例子你有吗?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
2、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大胆预测连续8次摸出的牌结果,然后让学生亲自摸一摸,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同时对课堂上新生成的教学点——一个小组第一次摸牌,摸出8次黑桃0次红桃,及时地引导与展开第二次摸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3、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进入课改后,好多教师在课堂上都比较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围在一起坐就行。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往往出现分组学习时,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学生的合作的主动性还不够。
在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我非常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课前我就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先给全班同学分组,选好各组的小组长(借班上课更要提前布置),又如课中小组合作前,先师生示范如何合作,让小组长先分工,让学生说说在摸牌中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知。
4、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标准把情感与态度作为四大总体目标之一,是因为把数学课堂看成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讨论,做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平等中的首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6篇《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