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优秀8篇

众鼎号分享 132414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众鼎号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一

课题

圆锥的体积

科目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六年级下册

单元

课时

第课时

学习

目标

1. 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养成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情趣。

学习

重难点

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方法。

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案自学

学案自学

一、复习(知识链接):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圆锥有什么特征?

二、自学课本25、26页,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自学25、26页例2:

1、我们可以把圆锥放进盛水的量杯里,水面升高的(       )的体积就是(       )的体积。

2、我想:圆柱的底面是(       ),圆锥的底面也是(       ),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

(1)我先准备好(       )(       )的圆柱、圆锥形容器。

(2)我把圆柱装满水,再往(       )里倒。正好倒了(      )次。

(3)我用圆锥装满沙子,再往(       )里倒,需要倒(      )次正好把(     )装满。

通过实验,我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是:

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x(       )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x(       )

用字母表示是:v圆锥=(   )v圆柱=  1/3(      )

三、我会根据推导出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自学例3、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的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想:要求沙堆的体积就是求(         )的体积。要想求出圆锥的体积,得知道(         )和(         )。所以,我先求出这个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积,然后再代入公式(           ),从而求出这个圆锥形沙堆的体积。

(1)沙堆底面积:

(2)沙堆的体积:

答: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1.每组分发容器,注意容器之间的关系。

2.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操作,作好实验数据收集。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4.验证:找学生在前面实验(换一组容器)。

班内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质疑探究

通过学案自学、小组合作、班内展示,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新的疑问吗?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课我学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评

1、 填空:

(1)圆柱的体积是9c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____。

(2)圆锥底面积5.4m2,高21m,体积是____。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41.3cm3  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cm3。

2、判断: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3倍。(   )

(2)圆柱的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

(3)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

3、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cm2,高是12 cm。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4、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 m,高是1.1 m。这堆煤的体积是

多少?如果每立方米的煤约重1.4吨,这堆煤约有多少吨?(得数保留整数)

5、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 m2,高是2.5 m。用这堆沙在10m宽的公路上铺2 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课后

课后反思

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名言

警名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在观察与分析、操作与实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圆锥体积公式。

教具使用:  课件,等底等高长方形、三角形彩纸,等底等高圆锥、圆柱教具,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师出示长方形、三角形纸各一张。

提问:等底等高的长方形与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2、提问:旋转长方形,三角形各得到什么图形?

长方形沿着长旋转一周得到圆柱、直角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圆锥。

3、观察。旋转后得到的圆柱和圆锥你有什么发现?(等底等高)

4、猜想。旋转后得到的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又有怎样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实验

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学具、水。

师:现在我们就要做一个实验,看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动手实验:

预设方案:①先灌满圆锥,3次倒入圆柱

②先灌满圆柱,3次倒入圆锥

2、生演示汇报

师板书:圆锥的体积  等于     圆柱体积的

质疑:

追问:是否同意上面的结论。引导学生说出:和它等底等高补充板书。

3、小结操作过程,课件演示。

4、推导公式。让生说圆锥的体积用字母如何来表示?

v锥= sh= πr2h

三、实际应用

(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生板书。

强调:19×12 是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再乘

×19×12=73(立方厘米)

(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5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生板书

×(4÷2)2×3.14×1.5=6.28(立方米)

6.28×750=4710(千克)

3、填空

⑴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⑵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⑶一个圆锥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少12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

4、判断:

⑴圆柱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

⑵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 (  )

⑶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

⑷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四、拓展提高

有一根底面直径是6厘米,长是15厘米的圆柱体钢材,要把它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零件。要削去钢材多少立方厘米?

法一:(v柱 -v锥)  (6÷2)2×3.14×15- (6÷2)2×3.14×15=282.6(立方厘米)

法二:(  v柱)    ×(6÷2)2×3.14×15=282.6(立方厘米)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v锥= sh= πr2h

×19×12=73(立方厘米)

×(4÷2)2×3.14×1.5=6.28(立方米)

6.28×750=4710(千克)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正确地计算体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在一个闷热的中午,小白兔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狐狸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这两个雪糕是等底等高的。这是狐狸要用它的雪糕和小白兔换。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如果狐狸用两个雪糕和小白兔换你觉得公平吗?假如你是小白兔,狐狸有几个雪糕你才肯和它换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索,操作实验

1、出示学习提纲

(1)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通过试验,你发现圆柱的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3)你能根据实验结果说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吗?

(4)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小组合作学习

3、回报交流

结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公式:V=1/3Sh

4、问题解决

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能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

5、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例题1和例题2

三、巩固练习

1、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2、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3、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4、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1.()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四、拓展延伸

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谈谈收获

六、作业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一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单元。

二、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这是本单元实验探究性较强的知识点,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且能加以运用。

2、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学会解决与计算圆锥形物体有关的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让学生通过观察、亲自动手做对比实验、分析、验证等活动,初步感知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由来,能理解并加以运用。

2、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以及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思想渗透点: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习数学的欲望。

四、教、学具准备

1、教具:量筒(2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可装水)、红颜色的水、不规则的石块。

2、学具:教师指导用硬塑料纸做3组可盛水的圆柱和圆锥(①等底等高②等底不等高③等高不等底)、适量的水。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趣引思

1、教师行为

(1)谈话:同学们探究了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想不想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呢?今天我们用准备好的学具试一试!

(2)演示实验:先出示实验器材,让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在空圆柱里装满红颜色的水,然后倒入一只量筒里;在空圆锥里装满红颜色的水,倒入另一只量筒里,像这样倒三次。

(3)质疑:通过老师做实验,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2、学生活动

(1)听谈话,明确主题。

(2)细致入微地观察演示实验。

(3)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并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两只一样的量筒里水面高度一样,用空圆锥倒了三次水,空圆柱倒了一次,它们的底面大小及高度一样,两只量筒里水的体积相等、空圆锥装三次的水与空圆柱装一次的水一样多等)。

(4)亲自用教师演示用具验证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二)提出探究假想,实践验证

1、教师行为

(1)启迪:老师做的实验对我们今天的探究活动有什么启发?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设想,并给予各组学生必要的指导,进行小组讨论。

(2)综述讨论结果,提问:所有圆柱的体积都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都等于圆柱体积的1/3,是否正确,为什么?有什么条件限制?再让学生观察老师用的实验器具思考。

(3)促思:同学们设想的条件哪一种正确?大家没有量筒,用你们准备的学具怎样才能验证假设?

(4)合作探究:创新验证方案,怎样让它具有可操作性,教师适当点拨。

(5)组织学生用确定的方案进行合作探究,实践验证。

(6)诱导:修正假设,反思结果,得出结论,层层深入。

2、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积极交流,达成共识。

(2)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对今天的学习有帮助,假设空圆柱和空圆锥里装水的体积近似等于它们的体积;则老师所用的空圆柱的体积将等于空圆锥体积的3倍,空圆锥的体积就等于空圆柱体积的1/3。

(3)根据问题设想条件: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

(4)交流确定验证方案:分别用三组准备好的空圆锥装满水倒入空圆柱里,看哪一组装3次刚好装满。

(5)分组实验。

(6)汇报探究情况:等底等高的一组空圆柱和空圆锥才符合原先假设。

(7)小结: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即V柱=1/3V锥=1/3sh=1/3∏r2h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巩固探究成果,深化理解

1、教师行为

(1)巩固新知:让学生计算课本例1、例2、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

(2)强调:计算圆锥体积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

(3)引申练习:一个圆锥形零件,已知下列条件,分别求其体积

①底面半径3厘米,高15厘米;

②底面直径5厘米,高10厘米;

③底面周长12.56厘米,高10厘米;

④底面半径3厘米,比高少70%。

2、学生活动

(1)自主训练,多思多问。

(2)总结:计算时,不能忘记特殊数字“1/3”

(3)灵活运用公式,找出自己知识的不足。

(设计意图:运用探究成果进行强化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四)拓展探究思维,迈向生活

1、教师行为

质疑:

(1)出示一个不规则滑石块,怎样求其体积?(教师作指导)

(2)学校食堂买来一车煤炭,倒堆成圆锥体,量得其底面周长和高分别为12.56米,每立方米煤200元,结果付了1300元,问学校有没有多花钱?

2、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引导得出求其体积的方法:把不规则的物体(不吸水)放进盛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也就等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合作探讨明确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立足教材,根据本地区挖掘学生较熟悉的、乐于接受的、具有多方面教育价值,能引起学生思考的素材,真正实现用教材,并加以创新,让探究成功率提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了“激趣引思——实践验证——深化理解——迈向生活”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评析:

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用具,开发数学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实现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观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实验探索为主要手段,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及根据为要求,把学生推到了探究性学习的前台,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自我评价、去体会科学知识的真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篇五

六年级的学生对立体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借助圆锥体和圆柱体的联系和区别,引出圆锥体的特征,进而分散了难点。在讲授体积公式时,我设计的实验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就可以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很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动手制作圆锥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自主探究圆锥体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了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境,把教师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节课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感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操作,有独立的思考,有小组的合作学习,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像,使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自主地学习知识,发现规律,实际应用,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二的第69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填空。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倍。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相当于圆锥的()倍。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

教师出示一个圆锥形物体,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各自让一名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最后归纳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例如,要求一个圆锥物体的体积,可以先用软尺量出底面圆的周长,再求出底面的半径,进而求出底面积,然后用书上介绍的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出圆锥的高,这样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

2.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

读题后,教师可以先后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这堆沙的重量,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

读题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能直接利用题目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吗?为什么?

题目中的单位不统一,应该怎样统一?

分别指名学生回答后,要使学生明白这里要先将2米改写成200厘米,再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后再求出它的重量。最后计算出的结果还应把克改写成千克。

4.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

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要求粮仓装小麦多少吨,应该先求什么?

要使学生明白,应该先求2.5米高的小麦的体积,而不是求粮仓的体积。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选做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二的第10、11、12题。

1.练习十二的第10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圆锥的体积.但是题目中没有告诉底面积,而只是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求出底面积?

引导学生利用C=2r可以得到r=。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其体积。

2.练习十二的第11题。

这是一道有关圆柱、圆锥体积的比例应用题。

可以用列方程来解答。利用题目中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比,可以建立一个比例式。

设圆柱的高为x厘米。

=X=9.6

(注意:由于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S都相等,所以计算中可以先把S约去。)

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这道题是拆分组合图形,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图形,不难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都是16厘米,而圆柱的高是4厘米,圆锥的高是17厘米。然后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了。

教学难点 篇七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 下载1 下载2 下载3 下载4 下载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二)教学例1

1、例1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板书: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2

1、例2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思考: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

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板书:(1)麦堆底面积:

=3.14×4

=12.56(平方米)

(2)麦堆的体积:

12.56×1.2

=15.072(立方米)

(3)小麦的重量:

735×15.072

=11077.92

≈11078(千克)

答:这堆小麦大约重11078千克.

3、教学如何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

(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讨论、谈想法.

(2)教师补充介绍.

a.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可以用绳子在麦堆底部圆周围圈一圈,量得麦堆的周长,再算直径.也可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麦堆的两侧,量得两根竹竿的距离,就是麦堆的直径.

b.测量麦堆的高,可用两根竹竿在麦堆旁边组成两个直角后量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

1、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2、计算并填表

3、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 :1.( )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

五、布置作业

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2米.这堆煤的体积有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煤约重1.4吨,这堆煤约有多少吨?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篇八

(1)

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者,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图形的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注重操作,注重实践,可以让教学达到最高效。

就正如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在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参与的兴趣,让他们也能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使他们懂得他们也可以通过玩掌握到数学的知识。

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猜想估计---设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给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同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该学习方法也是降低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的难度。

出现了验证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的方法。涌现出了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中“1/3”的不同理解,实现了学习策略的多样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虽然学生的学习用具是固定的,但是他们所采用的方式却是不一样的。这也证明了学生是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的。

(2)

《圆锥》这节课,其教学目标是:1)、认识圆锥,了解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3)、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4)、通过例一例二使学生会应用圆锥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动手测量、探索推导等活动,前三个教学目标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在公式V锥=1/3sh=1/3r2h,应用这个环节,考虑到学生已经预习过例题,就把例二教学做了改动给出一圆锥形麦堆,底面直径是20分米,高是14分米,每立方米小麦重0.375千克,求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让学生自主练习,本以为应用公式很快就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可学生算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完成。原来我在改动数字时没有考虑到圆锥体积公式的1/3和3.14给出的直径和高与1/3都不能约分,使本应该巩固公式应用的目标辩词了复杂的。小数计算,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课后习题没有处理完就匆匆结束了这节课。课后反思数学既活又严谨,看似一个简单数字的出示也要付出周密的策划。一节简单流畅的好课,并不是随手拈来的,只要用心的去思考,统筹安排,关注到每个细节才能得到。

教学需要学习,教学更需要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

(3)

一节课下来,我静心思考,有以下几点反思:

1、一节好的课,在教学时要层次清楚,步步深入,重点突出。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首先从实物图形讲解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然后要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然后,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印象。

2、一节好的课,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先猜测圆柱和圆锥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到课初学生猜测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我平时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动手做实验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8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

AD位1
AD位2
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