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优秀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9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4、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道竞猜题:
猜猜他是谁。我对他有四个描述:
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谁呢?
梁启超。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
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提示:
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成就: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家的角度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着眼表现其学识渊博以及他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三、速读课文,给课文作旁注
1、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提示: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
⑴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⑶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⑷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⑸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4、提问: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四、理解疑难语句
提问: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段话。
提示:梁启超是广东人,百日维新中,光绪曾召见梁启超,命梁上《变法通议》,光绪帝读后大加叹赏,谓左右:“梁文章写得好,可就是他那广东话太难听。”传说梁启超北京话说得太差,光绪听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让他办理译书局去了。语言的障碍使梁启超失去了大胆建言的可能,这确令他抱恨终身。后来,梁启超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等到清华演讲时,人们听到的大概就是这种广东官腔了。
提问:如何理解“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这段话。
提示:
这里说的悲剧是《古诗源》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而在梁任公讲稿中是这样的:“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边‘披发乱流而渡’。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来梁启超在演讲中是作了即兴渲染的。
但是据闻一多先生谈到自己学生时代在清华听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公无渡河》,又是不同的讲法。他说,梁任公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一句:“公、无、渡、河”,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然后再重复地念:“公、无、渡、河,”“好!”“公、无──渡、河,”“好!”“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好,真好,实在是好!”梁任公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高似一声,并无半句解释,朗诵赞叹过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儿子,也在班上听讲。黑板擦过,这首古诗就算讲完了……闻先生回忆完后,把声音压低,两手一摊,说:“大师讲学,就是这样!”
五、理清思路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他的开场白,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六、小结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七、作业
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答案:
1、直接表达:
⑴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⑵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⑶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2、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⑴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⑵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⑶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完全含蓄的表达:
⑴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⑵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⑶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本文是高一语文必修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而本文是梁实秋先生选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而成的,通过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表现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穿插了作者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饱含深情。本文采用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订一课时。
目标解读: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总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2、通过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阅读《金太阳导学案》,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教师准备好朗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搜索梁实秋的一些事迹,全面欣赏他的人格魅力。
学法指导:
运用默读法和圈点勾画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作旁注。
合作小组功能发挥:
1、阅读课文,讨论思考,做好标注。
2、阅读文本,分组讨论,各小组展示、辩论,发表见解。
学习流程设计
预习环节(20分钟)课前自习完成。
1、明确学习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钟)
2、完成《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积累语言基础知识。(8分钟)
3、课外搜集梁实秋的事迹及其他作品。(3分钟)
4、自主学习导引:梁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5分钟)
课堂环节(40分钟)
目标明确:(1分钟)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一、导入课文(1分钟)
二、预习检查(5分钟)学生回答,教师纠错。
1、检查《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的完成情况。(4分钟)
2、作家作品、背景介绍。(1分钟)
三、合作探究(33分钟)
1、学生朗读课文,感知内容。(3分钟)
2、问题探讨(25分钟)
探究:作者是怎样表现梁任公的特点的?(4分钟)
(点拨:联系梁启超的思想经历、时代背景以及本文的相关内容。开放性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探究:赏析文章妙句。(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做好标记)(12分钟)
(点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展示)
四、课堂训练:导学案第三层级第1题。(4分钟)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固学环节(课后完成,约20分钟)
1、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形成约200字文字,写在作文本上面。
2、完成固学案第1--5题。10分钟
六、预习作业布置:看教材63——64页,预习写作训练。10分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三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 杨俊梅【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4、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道竞猜题:
猜猜他是谁。我对他有四个描述:
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谁呢?
梁启超。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
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提示:
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成就: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家的角度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着眼表现其学识渊博以及他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三、速读课文,给课文作旁注
1、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提示: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
⑴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⑶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⑷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⑸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4、提问: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四、理解疑难语句
提问: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段话。
提示:梁启超是广东人,百日维新中,光绪曾召见梁启超,命梁上《变法通议》,光绪帝读后大加叹赏,谓左右:“梁文章写得好,可就是他那广东话太难听。”传说梁启超北京话说得太差,光绪听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让他办理译书局去了。语言的障碍使梁启超失去了大胆建言的可能,这确令他抱恨终身。后来,梁启超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等到清华演讲时,人们听到的大概就是这种广东官腔了。
提问:如何理解“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这段话。
提示:
这里说的悲剧是《古诗源》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而在梁任公讲稿中是这样的:“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边‘披发乱流而渡’。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来梁启超在演讲中是作了即兴渲染的。
但是据闻一多先生谈到自己学生时代在清华听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公无渡河》,又是不同的讲法。他说,梁任公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一句:“公、无、渡、河”,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然后再重复地念:“公、无、渡、河,”“好!”“公、无──渡、河,”“好!”“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好,真好,实在是好!”梁任公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高似一声,并无半句解释,朗诵赞叹过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儿子,也在班上听讲。黑板擦过,这首古诗就算讲完了……闻先生回忆完后,把声音压低,两手一摊,说:“大师讲学,就是这样!”
五、理清思路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他的开场白,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六、小结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七、作业
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答案:
1、直接表达:
⑴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⑵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⑶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2、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⑴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⑵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⑶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完全含蓄的表达:
⑴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⑵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⑶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九年级《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本文是高一语文必修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而本文是梁实秋先生选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而成的,通过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表现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穿插了作者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饱含深情。本文采用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订一课时。
目标解读: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总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2、通过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阅读《金太阳导学案》,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教师准备好朗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搜索梁实秋的一些事迹,全面欣赏他的人格魅力。
学法指导:
运用默读法和圈点勾画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作旁注。
合作小组功能发挥:
1、阅读课文,讨论思考,做好标注。
2、阅读文本,分组讨论,各小组展示、辩论,发表见解。
学习流程设计
预习环节(20分钟)课前自习完成。
1、明确学习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钟)
2、完成《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积累语言基础知识。(8分钟)
3、课外搜集梁实秋的事迹及其他作品。(3分钟)
4、自主学习导引:梁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5分钟)
课堂环节(40分钟)
目标明确:(1分钟)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一、导入课文(1分钟)
二、预习检查(5分钟)学生回答,教师纠错。
1、检查《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的完成情况。(4分钟)
2、作家作品、背景介绍。(1分钟)
三、合作探究(33分钟)
1、学生朗读课文,感知内容。(3分钟)
2、问题探讨(25分钟)
探究<1>:作者是怎样表现梁任公的特点的?(4分钟)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鉴赏表现人物的手法。)
探究<2>:有人看到文章开头“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便推断梁启超晚年意境没有了先前的爱国热情,他是借研究学术来逃避现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情节和课文加以阐述。(7分钟)
(点拨:联系梁启超的思想经历、时代背景以及本文的相关内容。开放性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探究<3>:赏析文章妙句。(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做好标记)(12分钟)
(1)过于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2)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3)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4)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点拨:赏析句子要答出“妙”在哪里,即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出什么情感在结构和内容上面起到什么作用。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后,选代表展示。)
探究<4>: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2分钟)
(点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展示)
四、课堂训练:导学案第三层级第1题。(4分钟)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固学环节(课后完成,约20分钟)
1、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形成约200字文字,写在作文本上面。
2、完成固学案第1--5题。10分钟
六、预习作业布置:看教材63——64页,预习写作训练。10分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五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课标解读】
课标指出: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应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是本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基本内容不难理解。文章通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做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但是文章似浅实深,因为三处韵文的演讲表现的不仅仅是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更有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所形成的满腔的爱国热情。
【学生分析】
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包括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早期的政治经历比较熟悉,对演讲的第三处韵文——杜诗也很了解。学生对前两处韵文——《箜篌引》和《桃花扇》不是很清楚,课文对这两处本身的内容没有解说,也没有做注解;因此,他们可能比较难理解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所体现的任公先生的深层情感。
【教学目标】
1、赏析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他的“热心肠”(爱国热情)。
2、学习运用“评点法”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评点赏析,从中感受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和情感,这是教学活动的重点。
2、理解三处韵文、特别是《箜篌引》和《桃花扇》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出的任公先生的情感,从而感受任公先生的爱国热情,这是难点。
【教学设想】
1、介绍评点的基本方法,唤起学生评点尝试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评点赏析。
2、以小组成员互帮互促的方式进行核心活动,让所有同学真正参与进来。
3、对于难点,由教师介绍相关背景资料,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教学方法】
仔细揣摩,评点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金圣叹这个人吗?金圣叹是才子,是文豪,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我想,同学们知道他主要是因为他评点了一部《水浒传》,他还评点了《西厢记》,他的评点精彩、生动、富有独特的见解。今天,我请大家也来当一回才子才女,做一回评点,评点赏析梁实秋的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评点示例。
1、 金圣叹评点《水浒》示例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
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金圣叹评点:文中写情写景处,都要细细详察。如照顾火盆,则明林冲非失火也;只拖一条絮被,则明林冲明日原要归来,今止作一夜计也。
2、评点基本方法小结
选取细节
挖掘内涵
简洁表达
三、学生合作探究,自由评点,感受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和情感。
1、自读课文,选取人物的细节描写,揣摩这些描写表现了任公先生什么样的的性格、气质和情感,作简单批注。
2、分组合作探究,对选取的细节挖掘内涵,简洁表达,批注在文字周围空白处。
合作探究要求:
①快速推选组长组织本组评点,主要是监督组内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做到人人开口说动手写;
②任选三处进行评点,每处在每个成员发言完后将意见集中形成简短的文字;
③评点完后,推选一位组员发言,将本组评点得最精彩的一处展示出来。
3、推荐发言,交流评点。
4、自由发言,补充评点。
5、教师对照前面介绍的评点方法的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评点进行小结。
四、教师介绍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再次探究,使评点中对内涵的挖掘更深。
(一)关于《箜篌引》
1、朗读体会感情
2、解读内容
公无渡河。——劝诫:不该渡,不能渡,这一点甚至连渡河人自己也清楚。
公竟渡河!——质疑:不能渡,最终还是毅然渡了,究竟是为什么呢?
渡河而死;——结局:渡河导致了悲剧。
其奈公何!——追思:我们又能对他做些什么呢?
3、问题探究
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任公先生在讲这首诗时表现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
种情感?
(二)关于《桃花扇》
1、简介内容
它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这里的“高皇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
帝,他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身亡。
2、问题探究
任公先生在讲这处韵文时为什么会有“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这样激烈的表现?
(三)总结三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的任公先生的爱国热情。
讲《箜篌引》,他想到救国理想的破灭,想到同志的牺牲,心生悲情;讲《桃花扇》,他为国家的衰亡痛哭流涕;讲杜诗,他为失地的收复张口大笑。他的悲,他的哭,他的笑,无不源于他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源于他满腔的爱国赤诚。而这种爱国真情的自然流露,深深感染了十三岁就考入清华的天才学子梁实秋,使这次演讲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二十多年后他还能记忆犹新。
(四)教师对第二阶段的评点进行小结。
评点赏析还要注意知人论世,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自身的经历、遭遇,这样,评点就会更深刻,更精彩。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评点的方式赏析了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从中感受到了梁启超先生的性格、气质,还有他的“热心肠”,也就是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同时我们看到,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关键是抓细节,于细节的揣摩中见人物性情。评点法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只要是自己的书,同学们不妨在阅读时随时圈点批注。等什么时候你把一本大部头的著作评点完了,说不定另一个“圣叹”就产生了,他也许不姓金,但可以姓李姓王姓刘什么的。
六、课堂反馈。
让学会简单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比如是否有了评点的意识,是否基本学会了评点。
【板书设计】
[ 讲《箜篌引》:悲理想破灭
情感 悲同志牺牲 ] 爱国
热心肠 [ 讲《桃花扇》:哭国家衰亡 ] 热情
[ 讲杜诗: 笑失地收复 ]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的第四步——教师引导探究后,由于感到时间可能不够,所以没有进行小结。其实,还是应该提醒学生:评点赏析、阅读鉴赏文学作品要善于知人论世。这是犹豫造成的遗憾。
2、课件中的板书设计在上课时没有展示给学生,这是疏忽造成的遗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篇六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这是在学习第二单元的讲演稿之后,又接触的一篇讲演稿。它在内容和体裁上都不同于前两篇,它属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而《最后一次讲演》和《未有天才之前》则主要记录人物语言,重在体现讲演者的思想。因而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也要进行人物形象地分析,看作者到底给我们刻画出怎样一个名人画像。
文章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这些都可作为教学的内容,设计小问题,加以了解和体会。
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2. 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①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②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③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备注:宽宏大量重友情等为人传颂,同时增大课容量,讲出语文课的文学性也是教改的一个趋势。)
⑵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4. 学习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所以我想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讲授结束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教师只起一个导读和归纳总结的作用。本文共安排两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1从政治革命角度谈起,设问“同学们学过历史,对梁启超肯定不陌生了,谁为大家介绍一下他政坛上的功绩?”
学生查到的资料: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2.同学们大多了解的他是政界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你们知道他在文学界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子。同学们找到的大多是转述或评论,要想看到一个真实而又活生生的梁任公,就要读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
(二) 新课:
1. 默读,解决生字词问题。了解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即:梁任公演讲时的音容笑貌、学者风度。可设如下问题:文章主要记叙了梁启超讲演时的哪些情况?
2. 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回答:深刻的印象。感染影响了读者。
追问:何以见得?
依据: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让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 “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 接着的一个问题是抓梁启超讲演的特点。要求细读课文。过渡语及提问:可以说,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讲演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
(提示:梁任公演讲时有什么特点?或问梁任公这个人怎么样?)
这是需要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整理板书。如下:
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特点: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的学者。
通过结尾段的“热心肠”转入对其人格的分析。
(三) 补充材料:
过渡语: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
1.一夫一妻少风流——自古道:才子风流本一家,但在才情恣肆的梁任公身上,那风流之情怀还是可以遏制的。他对华侨小姐何蕙珍的断然割爱便是明证。 那是在他带着\"渔阳三叠魂惨伤,欲语不语怀故乡\"的心境首途檀香山时,\"学问见识皆甚好\"的何蕙珍被这位流亡者的文采与演讲才华深深打动着。年仅20岁的蕙珍明知梁氏已家室在堂,便主动提出,只求以偏房身份走进他的生活空间,无怨无悔。任公先是为之感动,由敬重而生爱恋,终夕难寐,数日如之;嗣而思忖:出身名门的发妻李蕙仙有恩于自己甚多,加之自己曾与挚友谭嗣同创设\"一夫一妻世界会\",总不能自食其言,愧对良知与亡友。再说,自己乃朝廷悬赏通缉之要犯,生死未卜,怎能再去连累他人?权衡再三后,他就谢绝了这份稀世真情。清朝垮台后,常年飘落异域的梁启超得以回国效力,旧情难忘的蕙珍专程赶往北京,找到梁启超,希望一还夙愿,时任司法总长的梁启超依然婉辞谢绝,而且只在总长客厅接待故友,拿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使抱兴而来的蕙珍扫兴而归。李蕙仙病逝后,蕙珍又专程从檀岛赶来,旧话重提,梁启超则沉浸在失妻的悲痛中,别无他念,连饭也没留蕙珍吃一顿。 2.大义灭亲,披麻戴孝——为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梁启超从风风雨雨中走过56个春秋,应付过各种场面,甚至不惜同魔鬼打交道。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恪守一份书生本色,以情谊为上,磊落其身,他是地道的性情中人。君不见,每当有人提起亡友谭嗣同,他总是眼噙泪花,俯首低回。在康梁师徒之间,由于梁启超颇有主见,对乃师并不完全惟命是从,康有为对他很恼火,尤其是梁启超违背他的意愿,暗中与孙中山协商合作方案,事虽未成,康氏却耿耿于怀。尤其是面对乃师违背民国历史发展潮流,为帝制复辟大造舆论,甚至追随张勋之流,为宣统帝草拟\"诏书\",梁氏大义灭亲,在讨伐复辟逆流时,也拿乃师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骂\"梁贼\"。 梁氏身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师门,胸无城府。康氏谢世时,是他带头募捐,主持身后,而且披麻戴孝,痛哭失声,率清华国学研究院众弟子在法源寺开吊3日。每当来人行礼,又是他始终站在孝子位置,答礼不疲。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不同寻常的宽容——最能开人眼界的当首推任公为北京协和医院辩护之举。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挨刀之后,方知右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属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但在任公看来,医师并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加之协和乃美国人创办之医院,那是科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撰文,站在协和一边,\"敬告相爱的亲友们,千万不必为我忧虑\",一场非同小可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风波得以化解为零。 他割掉的是一个好肾,但他以生命的名义留下一方宁静,托起一份宽容,一份足以使任何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人间争斗都黯然失色的宽容,让生命个体由此超越和升华,这未尝不是一个奇迹,未尝不是全属他个人的一份杰作。 手术之后才过3年,肾的主人就撒手尘寰了。身体素质原本不差的梁启超走得如此匆忙,显然与协和医院的那个医疗事故有关,怎不令人扼腕,一个56岁的学术大师毕竟还是正当时候啊!
(四)教师总结: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张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原则始终未变,他不是冯自由等人所描述的那种变色龙。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无论是做儿子、做丈夫、做学生,还是做父亲、做师长、做同事,他都能营造一个磁场,亮出一道风景。明镜似水,善解人意是他的常态,在某些关键时刻,则以大手笔写实爱的海洋,让海洋为宽容而定格,人间为之增色。我敢断言,在风云际会和星光灿烂的中国近代人才群体中,特别是在遐迩有知的重量级历史人物中,能在做人的问题上与梁启超比试者是不大容易找到的。
(五)作业:记叙一位老师上课时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风貌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七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下面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段到倒数第2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堪称文章小高潮;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时用手指敲打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写,表明当时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
本文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这种写法可以称为白描。白描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而白描运作到本文这样的精彩更不容易,只有高手能轻巧为之。
本文的语言简练、传神。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作者似乎在语言运用上有一种自觉的节制,也就是说用较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更丰富的内容。但语言简练,不等于语言贫乏,以形貌描写为例,“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寥寥数语,都是平常字眼,但集合成文,人物的外貌和内在精神立刻现出;再有,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极有形象感,值得认真回味;文章最后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行文至此,节制感更加明显、突出。但是为了传神,有些描写还是稍微多花了笔墨,如对梁任公的演讲稿的描写,对他的开场白的描写,对他的背诵古诗文的描写就是例证。能将简练与传神良好地结合,是梁氏文章语言运用的主要特色。
二、问题探究
1北疚男戳喝喂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2北疚闹械牧喝喂有什么特点?
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3比绾纹肺抖粤喝喂的外貌描写?
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语文教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3
《学习目标:
1、感受与鉴赏: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
2、积累与整合: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学会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3、应用与拓展: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是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的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字词落实及相关背景资料,请参照“状元桥”)
二、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3)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3、质疑用词写法: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探究明确: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热心肠”,本义:待人热情,做事积极的。心性,亦即是古道热肠,文中“热心肠”指梁先生用他的一腔热血,一腔爱国热忱和他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学术人格的魅力来感染人,教育人。照应第8段。
4、评点大师:作旁注: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三、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通览全文,找出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可见,作者对于梁启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那些印象?作者怎样突显这些印象的?
(3段)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外貌神态特点——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
(4段)独特的开场白(谦逊自负)描语言。
(5段)深情朗读《箜篌引》(意韵丰厚)。
(7、8段)演讲时敲头回忆(自然可爱)动作特点。
手舞足蹈、时悲时喜(自由洒脱)举行动。
我们在细节描写中看到了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形象和风范,他语言的诙谐幽默,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的动作。这里不仅看到了梁先生的性格,而且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乃至众人对他的敬佩。
3、在梁任公的这次演讲中,除了这些细节的刻画,还有哪些侧面能够显现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我在听完先生这篇演讲后二十余年,……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生动激昂,意韵深厚的演讲深深地打动着人们,而作者从侧面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洒脱的梁启超,这其中融会着他人生的感悟以及潇洒不羁的真性情。
小结: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听众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写人显情中透露着方法,我们要学在描语言、立外貌、举行动、抓侧面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有学问”,“有文采”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下面重点分析“有热心肠”。
1、先生讲到《桃花扇》,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祯的死,大明王朝的灭亡。《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祯的死,大明王朝的灭亡。梁启超想到变法的失败,光绪帝被囚。他为国家悲,为民族悲,为百姓悲。
2、为何讲到杜甫的诗,“先生又张口大笑了”?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久久压抑在杜甫心头的阴霾终于烟消云散,他自然喜极而泣。任公也处于乱世之中,杜甫的喜与忧他感同身受。
3、先生为何开篇讲到《箜篌引》这首古诗?
明确: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过,被水冲走,其妻紧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绝,对江弹箜篌,一曲终,遂投河。这种疯狂的人格力量就是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义无反顾,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视死如归。
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们明知变法会流血,会牺牲却依然坚定地实施变法的执着与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讲时的哀痛可想而知。他为牺牲的战友而哀,为百姓而哀,为国家而哀。
五、拓展提升。
说说本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模仿这些写人手法,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师。
要求:
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六、总结。
梁任公为革命奔走呼号,直面生死;为学术呕心沥血,笔耕不辍。斯人虽逝,精神长存。先生的谆谆教诲依然如黄钟大吕般响彻耳畔。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少年中国说》中的片段。
板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宏亮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
(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八
【目标择定】
1.准确掌握基础知识,能体会文中内涵深刻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
2.赏析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察任公先生的性格、…众鼎号 1126888.com…气质以及他的爱国情怀。
3.了解梁启超事迹,全面感知他的人格魅力,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择定理由】
本文作为写人叙事单元的自读课文,应梳理基础知识,故设目标1,;本文情节简单,人物个性突出,学习的重心应放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塑造人物的方法上,同时,梁任公作为改革派,人尽皆知,但学术上的贡献人们知之甚少,所以,应全面感知人物的人格魅力,故设目标2、3。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
【主问题】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1.作者是怎样描写梁启超先生的开场白的?他对此作何评价?
2.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
3.文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讲时讲到《桃花扇》时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
4.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作了精彩生动的描写,结合时代背景,你觉得梁启超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
【再问再新】
【助学资料】
1.戊戌变法相关知识——
2.《鸟》(梁实秋)——
第二部分 必修①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a.稳健(jiàn) 踱步(duó) 顿时(dùn) 恪守不渝(kè)
b.酣畅(hān) 欺侮(wǔ) 瘦削(xuē) 含英咀华(jǔ)
c.景仰(yǎng) 激亢(háng) 抛掷(zhì) 垂涎三尺(xián)
d.寒暄(xuān) 焦灼(zhuó) 阴凉(yīn) 涕泗交流(t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景仰 戊戌 启迪 风神潇洒 b.谦逊 宏亮 箜篌 公竞渡河
c.弥漫 苍茫 引证 不能自己 d.机缘 酣畅 沾襟 步屐稳健
3.下文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c.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d.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报道,从今年4月30日至5月15日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
b.在德国,狂欢节常被称为一年之中的“第五季”,这是人们全年最狂放的时段。因为根据习俗,基督徒随后将进入复活节前的斋戒期。
c.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
d.梁博说,参赛最大的收获是拜那英为师。他从那英身上学到了如何把音乐的情感把握得更沉静、平淡,如何在唱摇滚时把安静的地方表现得更丰富、细腻。
a.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b.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d.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二、课文探究检测
阅读课文,回答6~10题
拓展提升。 篇九
说说本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模仿这些写人手法,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师。
要求:
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9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