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课说课稿【9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第八册的第五单元中的《雨花石》。《雨花石》是一首旋律优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动听的旋律给孩子们的眼前营造了一副美丽的景象,我们借助歌曲以及讲述石头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小石头的艺术长廊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中速深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让学生在自然中呼吸着美丽的气息,在自由中抒发着创造的理想,让艺术的生活伴随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本课的重难点是:
1、学习歌曲,能深情的演唱。
2、掌握休止符,在歌唱中能体会休止符的作用。
3、通过歌唱教学,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结合自己讲讲理想。
二、教学方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学习过程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在教学中我还采用情景教学法,VCD图片,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石头的美、音乐的美。
4、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参与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三、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1.律动进教室
听着《雨花石》优美的旋律进教室,学生提前感受歌曲的美,能更快的而今如音乐的角色。
2.发现你的美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师生共同交流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到户外去收集一些你自己比较喜欢的小石头,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小石头,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发现石头的自然之美。
你的小石头哪里最吸引你?你喜欢它的什么特点?
小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安静的存在着,在不知不觉中带给我们许多异想不到的惊喜。
师生在交流中升华认识:原来,有许多事物、许多美丽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此处加入背景音乐《雨花石》。
3.学唱歌曲
播放音乐《雨花石》并请学生生观看一些有关石头的图片
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教唱歌谱。在教唱歌谱中注意难点的解决,分别出示以小石头造型的节奏卡片,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还有新学的音符,十六分休止符。学生根据直观判断时植的长短,并口读,练习。
有感情的读歌词
听琴声轻声哼唱歌曲。其中请学生体会与比较:运用休止符的地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不用会怎样。唱一唱,比一比,说一说。
请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教师总结石头可贵的精神。石头虽小,却有很多的作用等我们去发现。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二
我是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的音乐教师黄晓乐,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一堂唱歌课综合课《采金秋》。
说教材:
本 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藤篮》中的第三课时《采金秋》。《采金秋》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 乡村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学生们勾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象。本课时就是以学习这首歌曲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景。
说教学目标:
包括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创编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对歌曲《采金秋》的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丰收的良好情感,从中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说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的节奏练习以及大跳音程的学习。
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提问导入法、互动学习法、分组游戏法等等,同时运用现代信息
音乐课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所以在学习歌曲后,我让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上自己创编的节奏,同时分组进行表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秋天的美,从而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节奏训练、歌曲学习、创编表演三个环节组成。
首 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时也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呢?”这个问题和学生的 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学生肯定会回答“秋季”;而后我接着提问:“那你们喜欢秋天吗?”这时大多数学生应该回答“喜欢”;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出一系列喜 欢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气候凉爽”等等;与此同时,我借助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秋天是凉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声音更 美!不信,你们听: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这样,我就顺利引出了这节课的第一条节奏训练,同时大屏幕上也出示了这条节奏,然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 的声音来朗读节奏。接着,大屏幕上出现歌词,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今年又是大丰收喂!”并且要突出强弱,这样促使学生对歌词的旋律 产生兴趣;随即大屏幕出现旋律,学生随着琴声演唱这一乐句,在演唱中即时纠正学生在音准或节奏方面的错误,从而顺利解决了大跳音程这个难点,也让学生对歌 曲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第二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节奏难点,也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产生了一 定的兴趣。
节 奏训练结束后,本课进入了第二个环节:歌曲学习。由于前面已经进行了两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所以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大屏幕出现了 《采金秋》的完整歌谱,我首先采用童声的演唱方法给学生范唱了一遍歌曲,同时让学生想象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接着,又让学生听一遍教学磁带中学生演唱的这 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顺势鼓励学生:“现在我们也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们会比他们唱得更好!”接着,由我弹伴奏,并带着学生 演唱《采金秋》,在演唱的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此反复几遍,学生对这首歌曲逐渐熟悉,最后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最 后,进入本课的第三环节:创编节奏。学习完歌曲后,我拿出准备好的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学生领取一部分打击乐器,要求学 生利用乐器为歌曲创编节奏,同时完整地进行歌唱表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由于有了多种打击乐器的加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 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这就是我的整个课堂设计思路,不足之处敬请指教!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教学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第八册的第五单元中的《雨花石》。《雨花石》是一首旋律优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动听的旋律给孩子们的眼前营造了一副美丽的景象,我们借助歌曲以及讲述石头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小石头的艺术长廊。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中速深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让学生在自然中呼吸着美丽的气息,在自由中抒发着创造的理想,让艺术的生活伴随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本课的重难点是:
1、学习歌曲,能深情的演唱。
2、掌握休止符,在歌唱中能体会休止符的作用。
3、通过歌唱教学,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结合自己讲讲理想。
二、教学方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学习过程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在教学中我还采用情景教学法,VCD图片,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石头的美、音乐的美。
4、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参与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三、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1、律动进教室
听着《雨花石》优美的旋律进教室,学生提前感受歌曲的美,能更快的而今如音乐的角色。
2、发现你的美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师生共同交流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到户外去收集一些你自己比较喜欢的小石头,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小石头,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发现石头的自然之美。
你的小石头哪里最吸引你?你喜欢它的什么特点?
小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安静的存在着,在不知不觉中带给我们许多异想不到的惊喜。
师生在交流中升华认识:原来,有许多事物、许多美丽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此处加入背景音乐《雨花石》。
3、学唱歌曲
播放音乐《雨花石》并请学生生观看一些有关石头的图片
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教唱歌谱。在教唱歌谱中注意难点的解决,分别出示以小石头造型的节奏卡片,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还有新学的音符,十六分休止符。学生根据直观判断时植的长短,并口读,练习。
有感情的读歌词
听琴声轻声哼唱歌曲。其中请学生体会与比较:运用休止符的地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不用会怎样。唱一唱,比一比,说一说。
请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教师总结石头可贵的精神。石头虽小,却有很多的作用等我们去发现。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初中音乐教学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戏曲音乐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伴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唱脸谱》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与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所以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了解京剧中的不同脸谱与人物性格的联系。
2、教学内容
(1)京剧中的四个行当,以及主要的伴奏乐器。
(2)学唱歌曲<<唱脸谱>>。
(3)音乐活动:全班表演<<唱脸谱>>。
3、教学准备:脸谱、打击乐器、电子琴、四个行当图、录音机、磁带、课件等。
4、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以及简单伴奏乐器的使用。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感受京剧的演唱气氛,以及京剧中不同脸谱的含义。
(3)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增加学生的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欣赏、了解、演唱京剧的兴趣。
(4)通过全班讨论,达到相互学习的效果。
5、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全班有表情的表演<<唱脸谱>>。
(2)难点:
1、歌曲中拖腔的演唱。
2、学生对学习戏曲音乐兴趣的激发。
二、说教法
1、实践性教学方法:通过乐器、舞蹈、演唱表演,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体验性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音乐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可以创造可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景。
3、语言性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问答式谈话法以及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进行学习。
三、说学法
学会合作:<<唱脸谱>>这首歌不同角色的扮演培养学生的配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
生:是熊猫。
师:那国花又是什么?
生:是牡丹花。
师:那国粹呢?
生:是戏曲。.。.是京剧。.。.
师:大家的答案有所不同了,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请大家在这里找到答案,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1:这段音乐里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
问题2:里面的人物又分别属于什么行当?
3、播放京剧,学生找到答案,回答问题。
板书:国粹是京剧
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有:京胡、月琴、大锣、小锣、铙、钹等。
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同时展现乐器与四大行当代表人物的图象)
4、学唱戏歌<<唱脸谱>>
(1)师: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脸谱来表现,不同的脸谱又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与其他流行歌曲不同的歌曲——<<唱脸谱>>
(2)播放<<唱脸谱>>,思考歌曲里唱的是哪个行当,唱了哪些人物,通过不同人物的脸谱联想不同颜色代表的是什么性格,并找出最难唱的地方。
板书:窦尔敦--蓝色--忠厚关公——红色——忠勇曹操——白脸——奸诈张飞——黑脸——勇猛典韦--黄色--任侠
最难部分(拖腔):叫喳喳。.。.。笑哈哈。.。.美佳佳。.。.
拖腔:京剧中,一个字用许多乐音来歌唱的唱腔形式称为拖腔,
(3)、再次播放歌曲,请学生模仿京剧的唱腔小声跟唱。
(4)、教师教唱全曲,
(5)、在教师的京胡伴奏下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演唱时注意歌曲的节奏。
(6)、教学生用拍手的方式为歌曲打节奏,然后建立班级临时小乐队,再请乐队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教师教简单的五个京剧动作,请五位同学戴上脸谱(蓝、红、黄、白、黑脸)分别表演。
5、音乐活动:全班分角色表演整首歌曲。女同学演唱A部分,五位男同学分别表演各自的角色,小乐队加上教师的京胡为歌曲伴奏,其他男同学演唱B部分。
师:表演完整首歌曲,大家感染了一下京剧的气氛,你对京剧的感受怎样啊?
生: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
五、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学唱了这首具有浓郁京剧风格的歌曲,我也收获很多,刚刚听了同学们的感受,我很高兴,希望你们像刚才说的一样多接触并多学习戏曲音乐,让我们的戏曲音乐发扬光大,让老外对我们的国家永远竖起大拇指。
六、课后作业
请每个同学画一张自己喜欢的脸谱,可以画在纸上,衣服上,鸡蛋壳上,石头上,等等,下节课当作一件艺术品在全班展现。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阳光路上》是花城出版社义务教育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六课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四三拍子,速度为小快板,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方式与和谐统一,并能够感受歌曲中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阳光路上》,感受歌曲中表达出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运用模仿、合作的方式,提升音乐的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技巧,并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难点是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技巧。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教授——拓展延伸——教师小结,点题升华。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用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祖国妈妈即将迎来她的生日,大家想送什么样的礼物给我们的祖国妈妈呢?学生自由发言后,我会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后顺势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阳光路上》,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乐曲的情绪是抒情且激昂的,速度为小快板的。随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歌曲创作背景的相关知识,辅助学生从宏观角度来整体的了解歌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弹唱歌曲、学生跟琴哼唱等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按照学习“旋律-歌词-加歌词完整演唱”的步骤,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反复记号以及二声部。其中,反复记号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有所涉猎了,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回顾即可,但二声部演唱的和谐统一对于他们来说把握还不够准确,在这里我会选择讲授法等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在拓展提升环节,我会请学生们自由分享关于祖国相关的歌曲,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今天所学习的这首歌曲编创打击乐器伴奏,随后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六
一、课题阐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下面就教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五方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构思:
二、 教材分析
《银屏之歌》所在的单元主要是影视音乐,把它纳入初一学生的音乐教材,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视剧,学会分析影视音乐在影视剧中作用,并感受音乐魅力。 表述对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的认识,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由于电影、电视、多媒体的普及。 学生看过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并对作品中的音乐非常熟悉,但对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很少去分析。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对本课中的音乐就乐曲风格、演唱方式等做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影视音乐的作用。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陶冶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这其中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是我的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对本课中的音乐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出影视音乐的作用应该是教学难点。
五、学法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顺利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听唱感知,整体把握 音乐这一艺术类别主要是通过听、唱的手段来感受内涵、体味情感,又加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感知,而听唱是学生感知的一种基本手段。
2、对比分析,获得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探究现象,获得知识。
3、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将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结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六、说教法
同时,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得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我的教学方法是:
1、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电视剧照,给学生视听结合,这样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影视音乐。
2、体验法:
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我准备创设情景,让学生以相同的剧情体验恰当和不恰当的音乐对表演的作用。
七、教学环节
在对教材具体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制定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导入环节
上课后,播放《好汉歌》
歌曲录音,同时播放《红楼梦》中的影视片段,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们窃窃私语,偷笑,说是不是老师放错了,提出画面与音乐的不协调, 为什么不协调?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去探究:
《好汉歌》 反应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红楼梦 》又应该用什么风格的音乐呢?
这种设制悬念、层层引入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亲生体验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习的理念,也给予学生交流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主动理解音乐在影视中,对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二)感受体验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对剧情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选取了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来让学生做对比分析。
教师先教唱电影插曲《雪绒花》,引导学生深情的演唱并用手势引导学生随旋律起伏作渐强减弱变化,使音乐更具感染力。接着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演唱,既能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又以唱歌作切入点让学生感悟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情感作用,更为下一步欣赏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作好铺垫。
下一步欣赏《雪绒花》插曲一
上校和他的孩子们,还有家庭教师自已一场家庭派对上演唱《雪绒花》请大家欣赏并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乐情绪上是怎样的?体现一种怎样的氛围,学生总结:优美。抒情很温馨的家庭氛围
然后欣赏《雪绒花》插曲二
创作环节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我从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创造的原则出发,分两步完成这一环节。
第一步:音乐与画面
听一段“日本鬼子进村”的音乐,请同学们想像场景
生:大战在即,魔兽争霸等等
提问:这段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什么的作用?
学生总结: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音乐在影视剧中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我们也来为影视剧配音吧。
第二步:画面与音乐
观看一段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画面片段,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发挥想像,对其进行音乐风格,旋律 速度力度方面的创编。
这段画面开始猫在睡觉,老鼠悄悄地从猫身边走过,却不小心踩到了猫最后猫开始追逐老鼠的场面
教师给出三段音乐进行选择:一原配音乐 二《野蜂飞舞》片段
三《致爱丽丝》哪段更合适,说说为什么?
最后欣赏原作,进一步感受主题影视音乐与剧中人物形象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本环节活动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影视音乐的第三功能: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四)提升环节
虽然新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因年龄关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不够成熟,老师的提升是升华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音乐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总结影视音乐的作用:
1、揭示主题思想,抒发情怀
2、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3、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4、说明影片的时间和环境
5、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体会,去运用。
初中音乐教学说课稿 篇七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鲁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是初中音乐教材的一系列内容之一。我说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本课我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和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樱花》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春之海》刻画了春天的大海,给人以美好的遐想。《清津浦船歌》起伏的强弱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人的生活。
2、教学目标:
1)学会有表情地背唱日本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的特征。认识日本的民族乐器。
2)欣赏《清津浦船歌》,了解朝鲜民歌的特点;三拍子律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教学重点、难点:
1)背唱歌曲《樱花》。
2)日本音乐与朝鲜音乐的特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贯穿虚拟的“亚洲之旅”使学生处于富有乐趣的情景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2)识谱视唱法:
歌曲教学以视唱为主,分乐句视唱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部分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启发式: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音乐中的各要素,理解表达音乐。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思”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和乐曲的情绪
四、说教学程序
(一)日本民歌《樱花》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旅行。先去哪呢?出示课件富士山樱花图片。引出本课第一个内容——--日本民歌《樱花》。
2、范唱歌曲,理解音乐:学生听后说出音乐内容。
3、识谱视唱:(重视学生双基能力的练习)
启发学生从结束音开始说出歌曲中使用的音34671,学生总结出歌曲调式:一种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音乐抒情、平和、流畅。(突出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4、演唱《樱花》
1)配乐朗诵的加入。“暮春三月天空里,万里无云多明净。如同彩霞如白云,芬芳扑鼻多美丽。”(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使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也体现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宗旨——艺术门类的综合。)
2)轻声唱词,跟琴轻声演唱并背唱。
3)歌曲的情感处理。逐句轻唱,老师启发,哪些地方可作渐强减弱的处理,学生讨论。
4)听录音,有表情地演唱,表现与同伴相邀去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
音乐起,师:这时,想象你已穿上宽大的和服,拖着木笈在尽情歌唱。
(简洁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进了音乐的氛围。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二)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
1、尺八与筝介绍:
2、欣赏:学生理解感受音乐。(学生展开想象,发表各自的观点、见解。)
(注重音乐课标中提出的教学内容应注重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清津浦船歌》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一同与学生演唱《大长今》的主题歌《希望》,理解感受朝鲜半岛音乐的特性:三拍子倾向。节奏为长短、短长两种基本形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韩剧音乐出发,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朝鲜半岛的音乐特征,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易于学生掌握)
然后出示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感到我们又来到了朝鲜半岛的朝鲜。
2、欣赏《清津浦船歌》
1)初听:学生感受具有三拍子倾向的6/8音乐的《清津浦船歌》,说出音乐内容。
2)《清津浦船歌》是表现朝鲜半岛清津浦渔人劳动生活的歌曲。衬词表现出集体劳动中人们的乐观精神。起伏强弱的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民的生活。
3)复听:找出歌曲中模仿鼓声的象声词,跟着音乐敲击节奏一起感受清津浦人的乐观精神。(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四)音乐活动:比比谁的耳朵灵
老师分别放了中国、日本、朝鲜的音乐片段,学生回答分别是哪国音乐?
(这既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又是对本课内容的当堂检测,回扣了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参与了第一次亚洲之旅,学习了东亚日本、朝鲜的民歌。让我们相约,下次一起走进印度、泰国和印尼!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
《非洲音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鉴赏教中《亚非音乐神韵》中的内容。本课介绍了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等。在一课时的时间里,我将内容作以整合,我重点介绍非洲音乐的基本风格与独特的节奏运用。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特制订如下三维目标:
1、学生通过演唱非洲歌曲,欣赏非洲鼓乐、非洲歌舞等,把握非洲音乐的独特风格。
2、通过教师演唱、启发、学生节奏练习、探究合作等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3、学生通过对非洲音乐的学习了解非洲的人文精神气质,从而激起理解多元文化、探究世界音乐的兴趣。
根据如上阐述,我制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本课重点是:模仿非洲鼓乐的节奏,进行表演与声部合作,培养音乐实践能力。
本课难点是:感受非洲音乐的特点,理解非洲音乐中节奏的特点。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学生经过小学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力与感受力。他们正直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鉴赏课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法分析:教师主要采用示范法、情境法等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
学法分析: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演唱等方法,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我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出示非洲撒哈拉沙漠落日余晖的幻灯片,播放由歌手朱明瑛演唱的非洲歌曲。同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首歌是哪个地区的歌曲?歌曲伴奏中都用到了哪些打击乐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出课题:《非洲音乐》。
(二)简介非洲的风土人情与音乐文化。学生讨论、分享课前准备的有关非洲文化的资料。教师归纳:非洲的音乐文化特点以及非洲鼓、马林巴等打击乐器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欣赏非洲鼓乐与学生学习节奏表演。首先,我播放非洲鼓乐,学生感受鼓乐节奏灵活与多声部交错的特点。然后我将学生分简单分组,每一组进行一个声部的节奏练习,学生用击掌与跺脚表现节奏,强调不同位置出现的重音。然后我会逐渐引导学生进行多声部的节奏合作,合作整齐正确之后,我会请每个声部几名同学出来围成一个圈,我来掌握总体速度,学生们一边走一边表现节奏,台上与台下的同学一起表现各自声部的节奏,感受非洲人民围绕火堆欢乐舞蹈的情境,体验参与音乐课堂欢乐的气氛。
(四)学唱《非洲赞歌》。出示歌片,教师范唱,学生模仿,提示学生音高要准确,用声音表现出非洲人民热情与富有动感的演唱风格。接下来每个节奏声部组的同学统一创作一个简单循环,适合为非洲赞歌伴奏的节奏型,利用板凳、铅笔等身边的物体合奏,完整演唱《非洲赞歌》,感受非洲音乐歌唱、伴奏与肢体表现与一体的音乐特色。激发学生继续探究非洲音乐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我将用凝练的语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关注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甚至流行音乐的影响。最后我将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非洲音乐,感受非洲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说课稿 篇九
一、对教材的理解
1、我说课的内容节选自: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丝路驼铃》
2、本单元的主要作品:
《青春舞曲》是一首深受中外人民喜爱的歌曲,是王洛宾整理改编的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以形象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告诫教育年轻人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
《梦驼铃》以梦的意境表达了台湾同胞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咏叹。
《打起手鼓唱起歌》以朴实生动的语言和欢快、跳跃的旋律,展现了天山南北的美丽风光,赞美了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歌唱了新生活。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青海流传很广的一首“花儿”。采用对比乐段,抒发了主人公向往、爱慕“牡丹”,却又无法接近,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玛依拉》用欢快跳跃的节奏和哈萨克音乐惯用的级进、回环的旋律,通过玛依拉的自述,把美丽热情的姑娘形象表现的惟妙惟肖。
《千年敦煌》歌词以排比的手法赞颂了千年敦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倾诉了人们对敦煌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课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聆听、体验、了解、感悟一系列丰富多彩和富有特色的音乐,(甘肃新疆地区的民歌、民间乐曲和用当地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重点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同时综合历史、语文学科及该地区的民族、民俗有关知识,了解相关的文化,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二、课时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选择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玛依拉》、《青春舞曲》,舞蹈《千手观音》;感受冬不拉的音色,分辨新疆少数民族代表性的乐器作为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选择以上内容,原因在于:“丝路”是一个跨音乐文化地域的历史概念。“丝路音乐”也是一个抽象跨地域的大范围内容,因此,为了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较全面,较完整的高效率了解丝路音乐,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青海甘肃的“花儿”——黄土高原组,北方草原组——西域之莺哈萨克音乐,中亚绿洲组——的维吾尔族音乐。以地域和空间的顺序介绍给学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按照精细化教学设计的要求,我对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教学导入进行说课。
三、学情分析
由于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还处在改革摸索的阶段,并且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音乐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尤其在农村中学。学生对音乐知识,常识的积累很有限;学生中个体音乐能力的差异也十分的显著。
因此,本单元可以从打开学生兴趣之门入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从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四、(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在聆听、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并因此能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的评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对比欣赏、旋律分析、哼唱、节奏训练丰富情感体验的形式,加深对音乐的感受与评价鉴赏音乐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同时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对我国西北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主动了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的民族风格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民族风格
助学预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相关历史文化背景、民族民俗的简介。
五、教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以审美能力的发展为核心,以欣赏体验为重点,以实践为手段,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欣赏,学会学习。具体教法如下:
1、利用多媒体演示,影音结合让学生多角度的欣赏音乐,从而去了解音乐的风格。
2、通过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指导学生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创设音乐情境,鼓励创造,让学生在创造中体会快乐,从而加深对音乐的印象。
六、教学导入
1、课前大屏幕播放一组西域特色的风景画面(配乐采用的是小提琴钢琴合奏的乐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设计意图:营造课堂气氛,幽婉动人的具有异域特点的乐曲和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别吸引过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学习欲望。课件背景图片和音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选择应用,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效果。)
2、新课导入
师:音乐就像历史长河中的航船,承载着人类发展中积淀的文化和情感,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具魅力,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在今天这节课上,老师将带领大家去做一次音乐的旅行,去聆听,去了解,在我国西北丝绸之路上动人的乐歌鼓舞。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我国古代往西,通往中亚、西亚至欧洲的一条重要商道。(因主要运输中国丝,丝织品至欧洲,故称丝绸之路)
大屏幕:演示丝路具体路线(从古代长安出发,今西安,沿河西走廊至敦煌,过玉门关,阳关,阳关分南北道经今新疆地区,至西亚和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条陆路商道)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入手,介绍西域的概念,flash动画演示效果很直观,学生能简单明了的了解西域的地理空间概念,这样还可以为下面的教学过程作铺垫)
3、丝绸之路促进了古代中国和欧洲的政治交流和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例如:我国的许多民族乐器就是来自于西域。
大屏幕:各种乐器的演奏效果图(筚篥、琵琶、扬琴、曲笛、梆笛、箜篌等)
由此可见,丝绸之路对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交融与发展确实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设计意图:从历史地理知识的介绍导入自然过渡到丝路的音乐,选择介绍不常见的乐器,通过音画的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开拓音乐视野,加强对本课主题的认识。)
4、师:从西安出发,我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设计意图:承上启下的作用)
七、本课的教学反思
1、本课通过一条地理旅游路线把丝路音乐恰到好处的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饶有兴趣的过程中了解了甘肃新疆等地区的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
2、在教学中采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比较欣赏法,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中的风格特点,归纳总结出风格特点的形成要素,从而让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各地区,各民族民歌形成的原因及风格特点。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分析对比音乐风格为主线,提升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完成课标相应的要求。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9篇《初中音乐欣赏课说课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