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8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关于植树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诸如植树时两棵数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些距离一般相等……这些与本课学习相关的信息。)
教师:其实在植树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
1、大胆猜测,引发冲突。
(1)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获取相关数学信息。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楚下列数学信息的含义:
“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叫间隔长度,也可以说成“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一边”是什么意思?
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拿出实物演示。例如:让学生指出尺子的两端指的是哪里?一边指的是什么?
(2)猜一猜,想一想。
让学生根据例题中的信息,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苗,教师对学生的猜测不发表评论,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到底要栽多少棵呢?对不对呢?你打算怎样检验自己的猜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厘清题意,让学生通过猜想答案,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2、借助操作,探究规律。
(1)初步体验,化繁为简。
教师: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每隔5米种一棵,每隔5米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种下去……是不是很麻烦?
教师:为什么觉得很麻烦?
学生:因为100米里面有20个5米,太多了。
教师:也就是说100米在这道题中显得数据有点大,因此画图时会比较麻烦。像这样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简单一些的情况入手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可以先选取100米中的一小段研究。
(2)教师演示,直观感知。
教师演示课件,边演示边说明。
教师:我们选取100米中的20米来研究,用一条线段表示20米,每隔5米栽一棵,也就是说树的间隔是5米。(教师板书)
教师;大家看一看,我们把这段路平均分成了几段?也就是有几个间隔?栽了几棵树?
引导学生说出20米长的一条路,间隔长度是5米,有4个这样的间隔,可以栽5棵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的解题策略,并通过课件的演示,向学生示范线段图的画法,为学生下面的自主探究作好准备。)
(3)动手操作,初步体验。
让学生自由选择100米中的一小段,动手画一画,看一看这一小段上,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几棵树。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为什么这样画?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教师:虽然这些同学选取的长度不一样,一共要栽的棵数也不一样,但他们所画的线段图特别是他们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有相同的地方,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不同的画法中,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棵树比间隔数多1。
(4)合理推测,感知规律。
教师:不用画线段图,如果这条路长30米、35米……又应栽几棵树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纸,填写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说明。
学生填写完表格后,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5)归纳概括,理解规律。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表格,你发现在一条线段上栽树(两端要栽),间隔数和棵树有什么关系?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两端都栽树,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也可以说间隔数比棵数少1。
教师:为什么两端都栽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学生回答后,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6)即时巩固,强化规律。
教师:同学们都明白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老师出几道题考考大家:7个间隔种几棵树?20个间隔种几棵树?9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2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运用规律,验证例1。
教师:回到例1,在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到底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哪些同学刚才猜对了?
教师(点几个猜错的同学):现在你知道自己猜错的原因是什么了吗?给大家说说看,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主要让学生弄清楚:100÷5=20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用20+1=21(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同时让学生明确每步算式的意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教师:这道题里没有植树呀,能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解决吗?
使学生明确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问题。在本题中把一盏路灯看成一棵树,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教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相关,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和植树问题相似,比如安装路灯、电线杆、设立车站等。
2、练习二十四1、2、3题。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练习二十四第4题。
教师:这一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
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此题与例题的区别。例题是知道全长与间隔长度求棵数,而本题是知道间隔长度与棵数求路的全长。
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用36减1?
(设计意图: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把植树问题进行拓展应用,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借助学具,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3、透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潜力。
2、渗透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透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渗透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出示光头强砍树的画面)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光头强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乱砍树,破坏森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进行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出示熊大、熊二抓光头强的画面)
师:它们也不喜欢呢!瞧、
(出示“保护森林,熊熊有责”)
师:其实,保护森林,不仅仅仅是熊的职责,更是
生:人的职责
师:那我们就应说
生:“保护森林,人熊有责”
师:这天,就让我们跟熊大、熊二一齐来植树吧!
二、建模探究,总结方法
1、探究“两端都植”的状况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侧植树(两端都植)
引导孩子们认识“一侧”“两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
游戏:小组植树比赛
师:听我口令,看哪个小组行动最快!
师:两端都植,间隔长为5厘米时,间隔数和棵数分别是多少?
师:间隔长为10厘米呢?15厘米呢?
师:休息会儿,看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强调“两端都植”)
出示练习巩固:熊大、熊二要在长100米小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植),需要多少棵树呢?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一中
100÷5=20(个)
20+1=21(棵)
2、探究“一端植”的状况
师:突然,发现路的一端是光头强家呢!(引导学生说“只能植一端”)
师:也是这个规律吗?赶紧在你的60厘米小路的最左端安上光头强家,填一填学生报告表格一,并填出你们的发现。
(小组内分工合作:栽树、填表)
学生汇报: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棵树(强调“一端植”)
出示练习:熊大、熊二在长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栽树,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端是光头强家),需要多少棵树呢?(那两侧呢?)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二中
100÷5=20;(20×2=40)
3、探究“两端不植”的状况
师:这时,又发现路的另一端是吉吉国王的猴山呢!
(引导学生说“两端都不植”)
师:那到底需要多少棵树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
学生汇报: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强调“两端不栽”)
出示练习:熊大、熊二在小路的一侧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树,总共植了20棵(一端是光头强家,另一端是吉吉国王家),这条路多长呢?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一中
(20+1)×5=105(米)
师:熊大、熊二就这样一条路一条路的植树,有一天它们又想在一个圆形的池塘身旁植树。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圆形池塘周围植树。池塘的周长是120米,如果每隔10米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呢?(引起孩子们思考)
师:这种状况,又会是什么状况呢?我们下节课之后研究。
师:这就是我们这天研究的不同状况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三、开放练习,应用方法。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跟植树问题类似的问题呢,比如xxx(引导孩子来说)
马路问题、楼梯问题、钟表问题、公{CHAYI5.COM}交站问题、队列问题、锯木头问题,
四、小结:
出示:“完美生活,从我做起”(播放欢快音乐)
师: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收获吧!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7例1
二、教学目标
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探究,发现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
2、难点: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练习本、表格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1、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知道吗,在你的手上,还藏着数学知识呢?请伸出左手找找看,你找到了吗?
(预设 生:有5根手指 生:有4个空)
像刚才同学们所提到的2根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2、生活中很多地方也存在着间隔,你能找到吗?
(预设 生1:树木之间有间隔 生2:队伍之间 生3:栏杆之间也有)指名3人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播放课件)
过渡:看来与间隔有关的事物太多了,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两端都栽”的规律
1、①课件出示 请看题“学校准备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谁能响亮的读题?
②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这条小路总长20米 生2每隔5米种一棵(5米就是我们所说的间隔长) 生3:两端都栽(什么是两端都栽?2人说)(板书两端都栽) 生4:一旁
③能试着列列算式来解决吗?把你的想法列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预设 生1:20÷5+2=6(棵) 生2:20÷5+1=5(棵))
还有不一样的吗?也上来写写
说一说你的想法
④我发现你们虽然意见不统一,但是有一步却是相同的,找到了吗?20÷5是什么意思?
指名2人说(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齐读1次
2、①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同桌一起讨论一下。
(预设 生1:用手掌中的间隔现象来说明 生2:用小棒来模拟种一种
生3:画线段图来验证一下)
方法有很多,但是画线段图是最常见、最一般的方法。
②你打算怎么画,能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师板画
介绍,我们可以取任意长代表5米,这样5米5米地画,一直画到20米,(出示课件)几个间隔,几棵小树?(4个间隔 5棵数)
通过线段图,我们清楚的看出正确答案应该是20÷5+1=5(棵))
3、①如果老师将总长和间隔长进行变换,你能自己迅速画出线段图得出间隔数和棵数吗?
两端都栽的情况下
同桌合作完成表格第2、3两行。
②展示1个学生的作品,课件出示
观察大屏幕上的数据,想一想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存在怎样的规律?
指名3人说(在说时强调条件是两端都栽的情况下) (板书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加上条件再齐读一次
4、验证规律
①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是不是棵数与间隔数都存在这种规律呢?想自己再来验证一下吗?②请在表格的剩余两行自设总长和间隔长画一画线段图(注意你所设制的总长必须要能被间隔长整除)想一想怎样才能提高速度,间隔数太多了好不好?
③同桌再次合作,教师巡视
④汇报,教师记录结果
⑤通过这些数据,你有什么要说的吗?为什么棵数总比间隔数多1?
700个间隔,几棵树? 1000棵数几个间隔?
(三)练习生活,拓展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问题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比如装路灯,设车站,做楼梯,锯木头等等,一起去看看吧!
1、在一条全长400米的街道两旁挂灯笼,每隔8米挂一个(两端都挂),一共需要多少个灯笼?女生读题 学生独立列式,说一说你的理解
2、刘翔一共要跨10个栏,每两个栏之间的间隔长是10米,求从第一个栏到最后一个栏一共有多长?男生读题 刚才求的是棵数,现在求的是(总长)要求总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独立列式,汇报结果,说说理解。
3、你看过钟表吗?
你听——当当,这是几时;当当当这是几时,有几个间隔?
在钟声里也有数学问题,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敲响第一下到第五下用了8秒,12时敲响了12下,需要多长时间?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1、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认真,积极,想一想在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2、收获那么多,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其实植树问题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你比如说一头栽一头不栽,两头都不栽,在封闭图形上栽等等,他们又存在怎样的规律?就让我们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迎接下节课的学习吧!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摸一摸、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亲身体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肢体体验: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张开、用左手摸摸右手,数一数,五个手指有几个空格?(4个空格),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 也就是说,大小拇指在一只手的两端: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弯弯你的大拇指看: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把大、小拇指一齐弯弯看:3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那么,将5个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楼梯、锯木头、敲钟…都有间隔。)
2、引入课题:师:树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我们要多植树。在一条直线上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做间隔数,每个间隔的长度叫间距,也叫株距。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数学里统称植树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在一条不封闭的直路上的“植树问题”。( 揭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1、找出两端都种树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走进生活。
走进生活:
(一)目标检测:
1、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的16棵树之间有( )个间隔。
2、从第1棵树到最后1棵树之间有30个间隔,一共有( )棵树。
3、在一条全长2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多少棵树苗?
(二)闯关题
1、工人叔叔准备在一条长200米的大桥一侧安装路灯,每隔40米安装一盏,问共需安装几盏?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4、小明从1楼到3楼需走36级台阶,小明从1楼到6楼需走多少级台阶?
5、15个军人站成一列,每两个军人间距离为1米,这列队伍有多长?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实地考察
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本节课研究“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理解间隔数与所栽棵数之间的规律,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受到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发现“两端都栽”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30根小棒、6个圆片、6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几张沙尘暴发生时的图片
问生:看到这几张图片,要想改变这样的生活环境,你应该做的最有意义的活动是什么?(植树造林)
师: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沙尘暴,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对我们有很多的益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几张照片,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由此导入新课,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件出示:(下面哪种情况属于两端都栽的)
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两端都栽的植树情况,然后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端都栽”的意义,为更好地探究新知作铺垫。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例题
1、出示例题后,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栽了几棵?(4棵、5棵、6棵)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对自己答案的解释,这个环节教师不论学生答案是否正确,不作任何解释。引出矛盾,激起学生下一步探究的欲望。
2、这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画线段图等方法去验证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说出为什么是5棵?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画线段图,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验证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做到心服口服,不盲目地作出选择,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想一想:植树时为了美观,整齐关键先确定什么?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还有哪些植树方案?(学生会出现间隔7米栽一棵,这时说明理由,如果这样栽的话,间隔长就不相等了)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出现反例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错误资源,能更好地证明间隔长必须是相等的,引出“间隔长”的意义。
(2)课件出示表格
(3)解释表中的“间隔长”、“间隔数”分别表示什么?
(4)观察表中的数据与课件图示,让学生找一找全长、间隔长、间隔数、所栽棵数之间的关系,互相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练习探究,最后把结果都绘制到一个表格中,通过3个例子,采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得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处。
(5)汇报交流成果,得出规律。
从左向右看:全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数+1=所栽棵数
从右向左看:所栽棵数-1=间隔数间隔数×间隔长=全长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完善数学模型,弄清表中四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解题提供解题思路。关键是弄清楚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6)初步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自测题,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理解植树问题中,求全长的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植树问题中,求所栽棵数的方法,加深理解“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道理。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把植树问题进行扩展,在生活中找到植树问题的原型,这样把知识系统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道植树问题中的“树”可以代替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找到数学中的植树问题与生活中的植树问题的联系。
四、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植树问题问题的原型。
1、这一组有9个同学,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米,第一个同学到第9个同学的距离大约有多远?先让学生测量间隔长,然后再求问题。
2、钟表问题。
设计意图: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植树问题,把植树问进行扩展应用,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如此设计是基于学生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对当堂课的知识和收获做一个回顾,就是学生整理知识思路、内化知识的过程,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感受“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此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有效解决问题方法的潜力。
3、透过生活的事例,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参与探索并发现“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教学准备:练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明白我们这天要学习什么资料吗?
生:植树问题
师:你们是怎样明白的哦?
好,这天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问题。植树问题中蕴涵着许多搞笑的数学问题。你们喜不喜欢?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操作感悟,探究规律
1、请看大屏幕:
(1)想一想:
那里有一条线段,我们把它看作一条路,这条路长20米,如果要在这条路上种树,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要了解什么信息?
①每棵树之间相隔几米?(间隔)②是不是两端都种呢?……看来同学们思考问题还很全面呢!
(2)猜一猜:
如果告诉你每隔5米种一棵,种几棵比较适宜?
生1:5生2:4生3:3
(3)画一画:
师:那么,有什么办法验证你的想法?(画图)
哦,你能不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把你的想法简单地画出来呢?
(教师先介绍画树的方法,学生画图,教师巡视)看谁画得又对又快。
2、展示、汇报
①选一学生的示意图展示、汇报。
两端都种:电脑展示,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把学生画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②选另一学生的示意图展示、汇报。
只种一端:电脑展示,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把学生画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③选另一学生的示意图展示、汇报。
两端都不种:电脑展示,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把学生画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3、写算式
师:我们刚才用图来表示的思维过程能不能用个算式来表示?
①只种一端:你是怎样想的呢?谁能来说一说。
20÷5=4(段)=4(棵)
棵数和段数一一对应。
②两端都种:20÷5+1=5(棵)
20÷5表示什么?加“1”是什么意思?
③两端都不种:最后一种用算式怎样表示呢?20÷5-1=3(棵)
每间隔5米是这样的,假如每间隔是2米,分别能种几棵呢,列出算式(不要画图了,要画就画在脑子里)
20÷2+1=11(棵)20÷2=10(棵)20÷2-1=9(棵)
4、小组讨论:
我们刚才在这条20米的路上,每间隔5米和每间隔是2米分别种多少棵树都做了,仔细看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先独立思考,想好后再和同学交流,然后向老师汇报。(告诉你总长度、间隔长,要你求种多少棵树,是否有简单的方法?)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①只种一端:棵数=段数
②两端都种:棵数=段数+1③两端都不种:棵数=段数—1
那么段数(间隔数)怎样求呢?
所以解决植树问题,首先要确定它是怎样种的?是两端都种、只种一端还是两端都不种,再分别根据以上数量关系来解决就能够了。
6、象这样,这天用植树问题这样的思考方式来思考的,平时生活当中的问题还是否有?(摆花、锯木头、站队……)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看看那里有植树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并说明为什么属植树问题)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我们刚才透过猜测、验证、推理,摸索了植树问题中的一些规律,我们能不能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
(一)基本练习:我能行!
1、从头至尾栽了10棵树,那么有个间隔。
2、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次。
好,两道题都做对的对老师笑一笑。哇!我从同学们灿烂的笑脸中读出了自信,读出了自信!老师为你们加油!
(二)综合练习:我挑战!
1、林木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①6×36=216(米)
②6×(36-1)=210(米)
③6×(36+1)=222(米)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①10÷5=2(米)2×8=16(分钟)
②5×8=40(分钟)
③(5-1)×8=32(分钟)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①12÷1=12(个)
②12÷1+1=13(个)
③12÷1-1=11(个)
(三)拓展练习:我智慧!
四、再次梳理,总结提高
这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分析】
本册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情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新课程教材把它放到了 4 年级下册的 “ 数学广角 ” 中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说明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含量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本身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 3 、 4 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可以从实际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植树问题的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 “ 复杂问题简单化 ” 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重点难点】
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 “ 两端都种 ” 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教学策略 】
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即学生利用学具尝试动手“ 种树” ——探究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实践,通过有序的操作、思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的所想、所悟与直观形象结合,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渗透数学学习方法,深刻体会到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创设情境
(播放树木图片)
1、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 刚刚我们仿佛走进了绿色的世界,真是让人陶醉!这都是植树造林带给我们的好处,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中小学生,都经常参加植树活动(课件:图片),其实,植树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共同探究,发现规律
1、 绿化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在植树中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一班的(课件 出示:小路全长100 米,现要在一边种一行树,每隔5 米种一棵(两端都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
(1 )理解信息
师:你认为哪些信息重要(关键词刷红)
师:你怎样理解“两端都种”和“ 每隔5 米 ”
师:两棵树之间的空,我们也叫做间隔(课件),你和我之间有没有间隔,有几个?请你起立,咱们三个之间有几个间隔?
(2 )引发猜想。
师:现在大家就试着做一做吧!
(生试做,指名板演)
师:我们请这几位同学分别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
师:这几种做法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师:100 ÷5 得到的20 到底求的是间隔数还是棵树呢?像这种两端种树的问题,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课件出示)我们进行一次模拟植树活动怎么样?
(3 )实验探究
师:可是身边没有树怎么办呢
(用笔、用火柴等)
师:你们真的都很有创意,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都能想到用身边简单的事物做例子来研究,值得表扬,请看活动要求(出示:活动要求: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也可以和同伴们共同研究,思考、交流:你把什么当成了树?种了几棵?有几个间隔?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谁来读读(学生读要求),明确要求了吗?开始吧!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找出典型验证方法)
(4 )发现规律
师:看来,大家都研究的差不多了,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这几个问题?(边汇报边板演棵数和间隔数)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组实验数据,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发现
师:刚刚我们通过这几种不同的实验活动,都得到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两端种树时,棵数比间隔数多1 ,用关系式表示是——棵数等于——间隔数+1 (贴图并板书),间隔数等于——(棵数-1 ),10 个间隔几棵树?100 个间隔几棵树?100 棵树有几个间隔呢?
师:那为什么棵数会比间隔数多1 呢
师小结:其实这几位同学用到的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想,“一一对应”(板书)我们来看,(指板书)一棵树,后面对应一个间隔,一棵树,后面对应一个间隔,最后一棵树后面没有对应的间隔(画弧线),所以,不论有几个间隔,棵数总比间隔数多一。
(5 )应用规律
师:应用这个规律,我们来看哪个答案是正确的(第一个)
师:先用——100 ÷5=20 ,求出——间隔数,再用——20+1=21 ,求出——棵数(相应板书)那做错的同学错在哪了呢?
(6 )梳理方法。
师小结:问题解决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首先对问题进行大胆地——猜想,再通过——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最后应用结论去解决问题(板书:猜想——实验——验证——结论——应用)。这也为我们以后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些好的方法和思路。你们能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帮助二班和三班解决问题吗?
三、逆向练习,加深理解
出示:
1、 四年二班在一条直路的一边植树,计划每隔5 米种一棵,需要种21 棵树( 两端都种 ) ,这条直路长多少米?
2、 四年三班在全长100 米的直路一边植树,计划等距离种21 棵树( 两端都种) ,相邻两棵树间隔多少米?
自己读读题,然后解答
(逐个讲评)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师:刚刚我们解决了几个关于植树的问题,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与植树问题类似的现象,想一想,有哪些?
(锯木头 摆花(东西) 站队上楼梯安路灯等)
师评价:看来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请看(课件出示图片,说清与植树问题的联系)
师:联系我们都找到了,你们想实际解决一下吗
出示:
注意:请自由选择两道题解决,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全做。遇到问题可以举例子试试,也可以和同伴共同解决。
1、 安装路灯
在全长2000 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 米安装一座。一共安装多少座路灯?
2、 排队问题
早操时排队,每隔2 米排一人,一排有22 人。这排队伍是多少米?
3、 上楼梯问题
我们班教室在三楼,我们每天从一层到三层一共要走48 个台阶,每层有多少个台阶?
4、 敲钟问题广场上的大钟5 时敲响5 下,8 秒敲完。12 时敲12 下,需要多长时间?
师:先读读注意事项,然后解答
(生解答,指名板演)
师:谁来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自选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解决直路上两端种树以及与之相类似的一些问题,可是四班和五班却遇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课件),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呢?这两种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棵数= 间隔数+1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植树问题,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间隔数和棵树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究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经历和体验“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一定喜欢玩猜谜语吧?(课件出示):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谁能很快说出谜底?(生口答)。
师:你思维真敏捷。
(2)、师: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仔细观察,你能看到数字几?
(3)、认识间隔、间隔数。
(预设1:数字5,5个手指;数字4,4个手指缝。)
师:你观察得真认真!
师:(课件出示)手指间的空隙,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一只手上有四个间隔,我们就说它的间隔数是4。(板书:“间隔”后加“数”)
(预设2:生:有5数字5,5个手指头;有数字4,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间隔吗?
生口答,师出示手的图片,板书“间隔”和“间隔数”。)
(4)、认识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无处不在。(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柱子、路灯杆、摆花盆、钟声等),师边放课件边叙述说明。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间隔?
生充分交流
(5)、揭示并板书课题。
师:像这样有间隔现象存在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
二、合作探索,了解三种植树方法
1、直接出示题目:
在一条长2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可以怎样栽?
师: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小路的长(来时在黑板上画出线段),用这个(三角形加一竖,写在副板书上)来表示树,请大家来设计设计,看看哪个小组最能干?
2、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合作要求,完成方案。(出示合作要求) 合作要求
(1)小组内猜一猜:可以栽几棵树? (2)自己独立动手画一画;
(3)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你栽了几棵树?谁还有不同的答案?
(2)师:哦,看来同学们有的栽了4棵,有的栽了5棵,还有的同学栽了3棵,咱就先请栽了5棵的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栽的?(追问:跟同学们详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有哪些同学是4棵的?说说你是怎样栽的?
刚才听到有同学说栽了3棵,来说说你是怎样栽的? (学生评价)师:你觉得他们说的怎样?
4、三种植树方法的命名。 师:(指着第一种)像这种,在路的起点和终点都栽了树那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两端都栽”(板书),那像这种了,头栽尾不栽,或者尾栽头不栽,可以叫做——( 只栽一端 ),这种呢?(两端都不栽)
1、出示题目信息:一条新修的公路,全长100米,在它的一侧种树(两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2、理解题意。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
师: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或句子,分析题意。你认为哪些词是比较重要的?
题目中,“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
师:既然有“两端都栽”的情况,就有“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也有“只在一端栽”的情况。(课件演示: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种情况。)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
(3)、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一共要栽多少棵?
(指名生答)
(4)、提出验证。
a:师: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呢?我们怎么来验证一下?
b:生尝试寻求方法。
生:可以画一画图。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可以用一条线段代表100米长的公路,画一画图,数一数实际种了多少棵。)
(5)、尝试验证,边叙述边课件演示:因为两端都栽,所以要先在起点栽一棵,然后每隔5米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看看一共要栽多少棵。
师:现在栽了多少米了?就这样一直栽到100米处吗?
(预设生:太麻烦了,浪费时间)
(6)寻求“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
师:老师和你们有同感。100米的路太长了,你觉得路的总长要是多少米好了?
生尝试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生:50米、20米、10米
师:我明白同学们的意思了,就是把路的总长换成比较小的数就行了。你们的想法太棒了!)
师:在数学研究中,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就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即把“大数变成小数”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找出规律。(板书:大数——小数,化繁为简)。比如,1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转化成15米栽几棵、25米栽几颗?从而找出规律。
师:老师在电脑上可以画成小树,你们在练习本上,也画成一棵棵小树吗?怎样表示小树比较简单?
(预设生:画成小树太麻烦,可以用一个点表示一棵小树比较简单。)
师:你的方法真好!用线段图来表示,简单明了。(课件演示:小树变点,成为线段图)
(二)、自主探究。
(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数学家”,研究一下当总长分别是10米,15米、20米、30米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有什么规律。请你们拿出题卡,认真画出线段图,并结合线段图把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2)、生独立填表。
(3)、汇报交流:谁把你的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结果一样请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做得非常认真!)
师: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把表格展示在大屏幕上。
(4)、师:(边课件演示边引导)仔细回忆刚才画线段图填表的过程,认真分析这几组数据,能否说出总长、间隔、间隔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总长o间隔=间隔数)
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间隔数o( )=棵数)。
那么,当两端都栽时,如果知道全长和间隔,怎样求出棵数?
(5)、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交流。
结合生答,师完成板书:总长÷间隔=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
(6)、师:如果不画线段图,你能说出总长是50米时,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吗?
学生口述答案。
师:你真了不起!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出示前面的例题。
师:利用刚才我们发现的两端都栽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你能找到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吗?
(2)、生找出正确解法。
(3)师:20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20表示间隔数,因为间隔数加一等于棵树,所以要加一。)
(师:你讲得太棒了!老师真心佩服你!) (4)、师:以后再遇到生活中类似于“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时,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那么现在就请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到知识城堡一展身手吧。看哪位同学是数学闯关达人!
三、学以致用。
1、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课件配图片出示)
生独立审题,尝试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师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棵树是多少?6米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生独立审题,尝试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这道题180米表示的什么意思?6米又代表什么呢?让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如何列式计算?
3、钟声与钟声之间也有间隔,你能同化成植树问题进行解答吗?
(课件出示)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认真倾听钟声敲响几下?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课件出示:结合5次钟声,线段图出示四个间隔)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说出:钟声敲响5次,共有4个间隔。)
大钟5时敲5下,有4个间隔,共用了几秒钟?由此能求出什么?那么12时敲12下,有几个间隔?敲完用多长时间吗?请同学们尝试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汇报交流,说出思路。
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充分交流。
师:在今天的探究活动中,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规律,能运用这个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而且知道了数学研究中“化繁为简”方法,会通过画线段图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在植树问题中还有许多知识,比如两端都不栽时、只有一端栽时,或在封闭图形上栽时,棵数分别有什么规律呢?那么这道提留给大家!我们将在下次课的学习中继续探究。
拓展延伸:
现在要在这条1000米长的公路的一侧安放垃圾桶(只在其中一端放或者两端都不放),每100米安放一个。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桶?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8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