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优秀3篇)

众鼎号分享 124954

众鼎号 分享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篇一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特点;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主要措施及其效果。

2.思想教育目标:

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危机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矛盾尖锐化。

②罗斯福新政是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调整,藉以消除危机。它不触动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因而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3.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对1929——1933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罗斯福新政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从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③指导学生初步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和发展推动社会变化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难点:

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概念:股票交易、生产过剩、货币金融、银行信用等,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和重要措施。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谈话法、幻灯

(五)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1.一战的原因是什么?

2.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导入  新课] 凡一华体系建立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阶革命都遭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讲授新课]

一、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板)

(P12大一)(问)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相对稳定)

1.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板)

(问)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凡一华),欧洲革命运动陷入低潮(镇压),各国经济恢复)。

一战中受到严重创伤的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恢复,1924——1929年,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经济呈现出繁荣局面。那么,这一时期的工业发展情况如何?

2.各国工业生产的增长(板)

(P73大一)(问)各国生产发展的特点?

总的来讲,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较快,尤其是美国。然而在发展的背后,资本主义社会难以避免的以产品过剩为标志的经济危机因素也随着生产发展同时增长起来。一时的“繁荣”被资阶看成了“永久的稳定”,出现了盲目扩大和财富更加集中。(P73胡佛竞选图,读小字)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

1.首先在美国爆发(板)

(P73小)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社会产品已多到人们消费不了的地步,而是人们手中的钱不足,购买力不足,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越积越多,出现“过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定后,生产过剩的危机便周期性地震动着资本主义社会。这次经济危机最先爆发在美国,不是偶然的。经济崩溃前的10年,是美国极度繁荣的时代,在此期间,美国的工业发展迅速。(P12图)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公路交通堵塞的场面。由此可见汽车工业的发展飞快,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转向纽约。生产发展的同时,社会购买力相对下降,工人工资的提升速度远远跟不上工商业利润的增长。美国当时有60%的家庭年收入还不到购买最低生活必需品的水平。消费力不足,不断增多的商品便无法销出,造成生产和消费脱节,而垄断资本家为追求高额利润不顾后果,继续扩大生产,而国家却采取自由放任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冲突终于一发而不可收拾。

(P73《纽》图)纽约的股票市场不仅是美国,而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状况、政治气候的变化首先从这里反映出来。1929年10月24日,股票交易所的门前,拥挤的人群心急如焚,手里的股票如同一团炭火,恨不得马上抛掉,仅一天内抛售的股票达1000多万股,这一天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股票暴跌之快,自动电报机都来不及报行情。到11月,股票市场完全崩溃,百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赤贫,跳楼、上吊、用煤气自杀比比皆是,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正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危机迅速蔓延到金融商业、工业、农业各个部门,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灾难之中。

那么,这场从美国开始,而后席卷了整个有什么特点呢?(P74表)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环性强(板)

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重的是什么人?(P74图)职业介绍所前是什么情景?(一条长龙);它说明了什么?(失业的人多);在经济危机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超过3000万,美国达1500~1700万人,失业者通宵达旦等候在职业介绍所门前,冬天,为了御寒,失业的人用麻布片把裤腿扎起来,以便保暖。(P25图)等候领取救济面包的依然是长队,成千上万的人在挨饿;各城市出现了用破烂洋铁皮搭起的贫民窟,那是因为付不起钱被赶出家门。20年代的“繁荣”溜得无影无踪了。这些图画告诉我们,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人民!

3.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板)

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怪现象:一方面,成千上万的人饥寒交迫,生活状况十分悲惨,失业、饥饿、寒冷、死亡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另一方面,资本家却大量地销毁产品,特别是农产品,(P75小二),这是为什么呢?(保持商品价格,维护利润)资本家是绝不会对人民发善心的,这种现象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才有,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黑暗性暴露无遗。有人估计,整个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500亿美元。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出路,美国是如何摆脱经济危机的呢?

三、罗斯福新政(板)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在这之前上任的胡佛总统一遍遍地宣称:“经济很快复苏”,“繁荣就在前面”。但是,实际上大量的胡佛村出现了,许多人盖着“胡佛毯”(旧报纸)在外面过渡,面黄饥瘦的男女老少拿着“胡佛袋”(破口袋)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人们再也不相信胡佛的许诺了。1932年,罗斯福受民主党的提名,参加总统竞选。他发表广播演说:“我决心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深陷困境的美国各阶层选民对罗斯福抱有希望,‘新政’二字不胫而走,很快家喻户晓。罗斯福以自己的知识、口才、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决心,以压倒多数选票竞选获胜。

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1933)(板)

1933年3月4日,千百万美国人民在收音机旁听新总统发表的就职演说。此后,罗斯福多次举行全国广播讲话,他像同大家围炉谈家常一样,用通俗易懂,亲切爽朗的语言,介绍情况,说明政策,求得公众对新政的理解和支持。这被称为“炉边谈话”。那么,罗斯福为什么要实施新政呢?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

(P76大二)目的:消除经济危机。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那么,罗斯福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P26大二~P77小)

3.罗新政的措施:(板)

①整顿银行(板):罗斯福就职时,全国4/5的银行关了门。第二天,罗下令全国银行休业四天,情况良好的银行获得执照重新开业,情况不佳的被勒令清盘,公布了存款保险法,恢复了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心,银行的信用得到恢复,现款回到银行重新流通,刺激了生产。

②调整农业(板):为克服农产品过剩以保持农产品价格,政府下令缩减大片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1933年,玉米、棉田面积减少了2900万英亩。屠宰猪、牛、羊2900万头,其损失由政府负责补偿。

③工业复兴法(板):这是新政的中心措施。(P76大四及小字三)

④兴建公共工程(板):什么是公共工程?美国在当时约有1500——1700万失业工人,还不算半失业工人。政府虽然拨款供各州免费向失业者发放生活必需品,这种直接救济的办法暂时帮助了失业者,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罗斯福知道,必须为失业者找到工作,具体办法就是政府雇用失业者兴建公共工程,利用这种办法,既为失业者提供了工作机会,也使一些工程浩大、地方或私人无力或不愿干的公用事业设施得以建成。在这些公共工程中,最著名的是田纳西河流域工程。(P77图,小字)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

4.新政的效果(板)

罗新政,是在从根本上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资阶的一种改良。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部分地改变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使美国走出了1929年以后的经济萧条的胡同。而且在政治上,使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未能发展起来,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巩固小结]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美国似乎是从天而降,实际上它早已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背后潜伏着。危机的特点,正说明了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的危害深重而广泛,迅速而持久。罗斯福的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天,经济危机的威胁就存在一天。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

1.1929~1933经济危机特点是什么?

2.怎样看待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篇二

2.3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标志及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

2.能力要求:(1)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以及对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促进作用。(2)探讨美国、德国和日本资产阶级为摆脱危机采取了不同方式的原因。(3)分析、比较德国和日本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方式上的异同。

3.情感目标: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罗斯福新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尽管新政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法西斯政权对内残酷镇压人民,疯狂扩军备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具有反动性,法西斯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是重点。这一问题是本课的基础。20年代,美国的经济趋于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一是市场的虚假繁荣掩盖了贫富的差距和供求的矛盾;二是狂热的股票投机,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而产生这些因素的根源,正是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必然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内部阶级矛盾的尖锐以及法西斯势力的抬头,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同时,各国为改善本国的经济形势,加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以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造成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是重点。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特别是新政中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加强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它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是重点。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以后,对内残酷镇压人民,疯狂扩军备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2.难点分析:(1)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是难点。这一问题涉及到新政对美国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容易简单地认为新政可以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对此,应该强调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改变,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2)美国、德国和日本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和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是难点。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20年代是资本主义繁荣、稳定的时期,也是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发展时期。1926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达到战前水平。尤其是美国,这一时期出现了“柯立芝繁荣”,使很多人陶醉,以为进入了千年盛世。1929年初,新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了。(板书第三节课题)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师:关于经济危机,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在世界史上学习过哪几次?

生:(回答)

师:大家都知道,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存在,使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十年左右爆发的根本原因。那么引发这次危机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先阅读下面的材料。(投影)

1.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2.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3.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生:(结合教材中的文字、注解以及材料分析概括本次危机爆发的原因)

师:(概括总结)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供需矛盾扩大,生产的相对过剩。 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发展的本身就潜伏着严重的危机。首先,这种繁荣的基础极不稳定,国家经济被控制在华尔街“金融巨头”手中,这就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继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因此,产品并非出现了绝对过剩。这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其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了眼前利润的驱使,盲目扩大再生产,使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一方面掩盖了生产和市场的尖锐矛盾,另一方面又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2.经济危机的爆发

师:这次危机开端于纽约股市的全面崩溃,继而波及到美国经济的各个方面。这主要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引起的连锁反应:产品的滞销、积压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下跌导致商业、企业利润减少,经济衰退;商业、企业利润的减少导致股价下跌和证券交易的无利可图,于是出现了抛售股票的现象以至达到狂潮,而证券交易所一时拿不出足够的现金,就使金融货币和信用出现危机,一时间大批银行倒闭。 1929~1933年美国共有 10 500家银行破产,占全国总数的49%。银行的大量破产导致工业因缺乏贷款而生产大幅度下降。1932年与1929年相比工业产值下降了46.2%。工业生产下降又导致了农业的衰退,农民大量破产,农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更加减少,反过来又加深了工业危机。同时,农业衰落、工业萧条导致失业人数达到创记录的水平,1933年工人失业率为24.9%,这使商品市场更加狭小,周而复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此外,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相关小字,想象危机的来势凶猛和严重性并投影表格)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贸缩减 70% 69.1% 5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师:请同学们思考由美国引发的这场经济危机为什么会迅速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生:(思考回答)

3.经济危机的特点

师:依据我们上面所讲的内容以及提供的材料,同学们能否归纳出这次危机具有哪些特点?

生:(归纳)

师:正是由于上述特点,这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 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4.危机的影响

师:世界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了社会大动荡。(指导学生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归纳危机的影响)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师: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和社会体制是一次大的冲击。在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各国都采取各种经济的、政治的措施,以求摆脱危机带来的种种困境。由于各国经济条件和政治传统不同,所采取的应急措施也不尽相同。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师: (投影材料)

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财政金融一片混乱,银行存款下降,货币供应量锐减,全国 6 000家银行倒闭,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失业工人成几何级数上升,达到 1500万,工人工资降低 40%。

1932年农业收入仅等于1929年的1/2,有近百万个小农场被迫拍卖,破产的农民大批流入城市。

工人、农民起来斗争,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了350万,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200万人。

生:(阅读材料)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造成美国1932年危机达到顶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生:(结合教材有关大字回答)

师:正是由于当时胡佛政府采取的是依靠市场自行调节和政府自由放任的政策,致使经济濒于崩溃,社会动荡不已。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民主党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1932年7月2日,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身残志坚的罗斯福(他的座右铭是“无所畏惧,除了畏惧本身”)在他接受提名的演说中,提出了“新政”。他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我自己保证,美国人民今后一定可以有一种新政……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这是一种进军的命令。”演说对于无精打彩的美国公民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在恐惧与失望中看到了一线希望。1932年末,罗斯福以绝对的优势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补充投影材料)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生:(阅读材料感受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对美国人民的激励作用)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师:罗斯福上台后和团结在他周围的热心于新政事业的专家智囊团的顾问们的指导思想达成共识,即经济发展形势、生产及市场结构的变化已使古典的自由放任主义理论过时,现代经济的管理的出路应该由政府来进行有组织的规划。因此,必须放弃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那么,新政具体有哪些主要内容呢?(出示投影材料并让学生依据材料归纳内容)

《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个别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 5 000元以下的小额存款实行保险;宣布停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约30%。

成立“全国复兴署”,由它协调国家、企业主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不公平地对待劳工的行为为非法,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雇主不得干预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集体谈判合同。

1938年国会又通过了关于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立法,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七年后每小时工资不得少于40美分。

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并以增收面粉厂、纺织厂和屠宰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税,来补贴减耕农民的经济损失。

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

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工程管理局成为联邦政府的永久性机构,该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坝和电站,不仅使300万英亩农田免遭水灾,而且使当地350万居民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从1935年到1942年,为协调整个工程计划而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佣了约850万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地下水道。

生:(阅读材料,具体了解新政的主要内容)

师:通过了解新政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罗斯福新政是通过什么方式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换句话说就是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有什么显著的不同?新政中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措施对于缓和美国的经济危机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罗斯福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方位干预,是区别于以往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的显著特征。首先,下令银行暂时停业整顿,淘汰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扶持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克服了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扶持了大金融资本家。其次,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的各项措施,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调整了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另外,对工人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规定调整了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再次,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缓和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最后,积极推动“以工代赈”,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一方面减少了失业人数,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另一方面也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综上所述,新政以国家干预经济的调节职能,调整了资本主义金融体系,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调整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调整了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了垄断资产阶级和工人、农民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请同学们结合下面教师提供的材料,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进程以及这次危机发生的背景,讨论一下,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罗斯福自己说的“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投影材料)

1.在罗斯福执政的xx年间,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超过1929年的3.4%。国民收入1937年已增加到715.1亿美元。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近一倍。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到1940年,美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居世界首位。

2.威廉•福斯特在所著的《美国共产党史》一书中指出:“美国资本主义在财政上还有办法来实施像新政这样的改良方案,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的武器。”

生:(阅读材料讨论后说出自己的见解)

师:在此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从历史的角度看,新政继承了美国民主主义传统,并代表了改革的趋向,在灾难性的经济危机面前,一改以前美国历届政府所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国家政权大规模干预经济活动之先河,局部地调整了原美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应现代经济运转的环节,限制资本主义生产与分配过程中的某些负面效应,这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师:与美国继承民主传统,实行新政不同的是,在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下,德国、日本却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思考、回答)

师:我们可以按照远近程度将其分为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直接原因。(1)历史原因又可分为两点。第一,缺乏民主传统。从历史上看,的国长期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魏玛共和国只是德国战败后成立的一个民主制度不健全的共和国,基础薄弱。第二,德国战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制裁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德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生:(思考并回答)

师:(2)经济危机的打击是现实原因。由于德国战败,既丧失了全部殖民地,又不能以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因此,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小字,了解德国危机的严重)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师:面对日益萧条的德国经济和深刻的社会矛盾无能为力。因此,统治阶级越来越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政府,以巩固统治,这就为纳粹党夺取政权创造了良机。

(3)纳粹党的兴风作浪是直接原因。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现实和《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煽动民族复仇的情绪,骗取了社会各阶层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及材料并补充投影材料)

①《农民纲领》提出取缔土地投资,禁止土地抵押和土地拍卖,给农民以减免税款提供借贷等经济帮助。

②《迅速提供就业——战胜危机的纲领》向广大失业工人作出扩大公共工程,提供广泛就业,国家资助中小企业的许诺。

③《二十五点纲领》提出废除《凡尔赛和约》,建立大德意志帝国。

生:(阅读并加深理解)

师:在此基础上,希特勒又乘机向对他夺取政权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垄断资产阶级靠拢。1931年下半年,他跑遍整个德国,同企业界的重要人物会谈,争取他们的支持,使处于危机震荡中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把支持希特勒看作是既可以扼制来自共产党左派的威胁、稳住动荡不安的国内政局,又可以对外夺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扩大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的一种不错的选择。从此开始了纳粹法西斯同垄断资产阶级的直接联盟。据估计,1930~1932年,纳粹从垄断资本家那里获得的资助达7000~9000万马克。对于政权武装力量的支柱——国防军,希特勒也极尽争取拉拢之能事,最终换取了他们的支持。(指导学生阅读了解德国法西斯独裁政权建立的简单经过)

生:(按教师的要求了解建立过程)

2.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师: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思想、对外关系诸方面进行了解,并通过本目材料和小字加深认识)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四、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

师:与德国一样,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历史原因。其次,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紧缺,再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这次经济危机对它的打击就更显严重。这是日本法西斯建立的现实原因。在这种形势下,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军部为核心力量。(解释注①)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扩张。这是日本法西斯建立的直接原因。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纳粹党能够在德国夺取政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比较找出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方式与德国有什么不同呢?

生:(阅读了解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过程并与德国比较)

师:(归纳总结)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与德国相比有其不同之处。它不是像德国那样通过一个法西斯政党篡夺政权来完成,而是军部法西斯势力通过一系列政治的、军事的行动,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和影响,逐渐把握政权,从而实现日本政权向法西斯独裁政权的转化。

2.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师:1936年3月,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为军部控制政权提供了合法手段,从此,军部可以操纵内阁,使之沦为自己的傀儡。(指导学生阅读整理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以及相关的小字内容,特别是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引用的《基本国策纲要》的原始材料,加深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本质的认识)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师:学完全课内容以后,我们能不能再探究一下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大危机的影响下走上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的原因呢?

生:(思考回答)

师:(归纳)导致美国与德日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第一,历史传统的影响:美国没有封建包袱,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比较完善,德日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均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缺少深厚的民主传统基础。第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日本在华盛顿体系中则是受限制、打击的对象,而美国则是最大受益者,所以,在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中,美国是要维护它,德日则要破坏它。第三,经济状况的影响:美国经济实力较雄厚,具备通过改革缓解危机的基础,德国经济发展对外国资本依赖性大,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危机打击十分严重。

小结: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又一次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大震荡。在大危机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以美国为代表的坚持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摆脱危机,从而使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相结合,开始了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而德、日等国则建立起了法西斯专政,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再一次加剧。

课后记: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篇三

教学设计: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旧人教版高二(选修)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中的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目的、作用、实质,局限,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教师利用历史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 探究原因,同时通过有关史料、统计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 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运用图表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方法研究有关历史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如民生问题等),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对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现实意义。

【重难点突破】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成因、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

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成因、影响,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评价

【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工具】自制教学ppt,本节课在多媒体环境下完成

【课堂教学互动设计】

设计问题,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复习旧课的方法导入,不仅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为学生学习新内容作了铺垫。)

教师提问: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新秩序?它在当时起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学生回答: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积极作用:暂时协调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奠定了基础。

教师提问:2、一战后哪国掌握了世界的经济霸权?它的哪个城市取代伦敦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

学生回答:美国,纽约

教师提问:3、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日、德)经济发展状况共同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经济发展状况共同特征:相对稳定,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教师: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一片 “繁荣”局面—人们过着幸福的日子(幻灯片展示图片)可这“繁荣”就像啤酒泡沫一样,1929年10月24日,突然美国人充满了痛苦,恐惧,绝望的情绪,并持续了4年之久,幸福的日子不见,美国爆发了到目前为止最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又叫“大萧条”,它像瘟疫一样又传染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去看看1929~1933年的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大危机?

幻灯片展示图片:

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暴跌,人们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大崩溃,投资者的财产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一些银行因为炒股而倒闭,没倒闭的银行门前集满前来取款的人,因为大家担心自己存在银行的钱化为乌有,这样又进一步加剧一些银行的倒闭。当时美国有20个银行家自杀。纽约当时流行的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注:梅隆当时美国财政部长,胡佛1928~1932年的美国31任总统)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14万家企业倒闭,失业人口1700万人,失业人员因无钱再住分期付款房子里的人们只好流落街头住在自搭帐篷里,当时被称为“胡佛棚”,失业的人们每天排长队领免费救济食品这叫“胡佛线”,人们把胡佛叫做“饥饿总统”,那些没有失业的工人工资也相当低,因为产品卖出去的很少,工人不断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和工作条件,而农产品因人们无钱购买,太多了,价格下跌,人们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玉米,小麦,棉花当燃料,美国示威游行不断,法西斯组织十分活跃。

教师设疑:1929-1933年的大危机对美国造成什么严重危害?

学生,归纳出危机是全面的:金融、工业、农业、失业问题、社会矛盾等

(教师幻灯片展示)这场经济危机出现了恶循循环

师(提问):根据我们刚才看到,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答: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暴跌

师:这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了?

学生: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供给、需求之间的矛盾;

①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超前消费(汽车,住房,家电,农具都贷款买),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为利润盲目扩大生产,掩盖产品的过剩。② 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③  股票投机过度,全民炒股,甚至贷款炒股,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是这次大危机的导火线

接着德国、英国、日本、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出现同样的情况。(幻灯片图片)经济危机让1932年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对内恐怖政策,对外扩张,日本为了解决经济危机1931年向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变中国东北为它的殖民地。

师:根据图表说说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

生:1、范围特别广(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不发达国家)

2、时间特别长(4年)  3、破坏特别大

师: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会迅速地波及到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生:原因: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完全形成,世界联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生:(一) 激化社会危机,社会动荡不安

(1) 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

(2)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人民要求改善生活,示威、游行和罢工不断)

(3)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

(二)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 "关税大战"加深了经济危机和萧条,拖延了复苏, 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导致德日法西斯主义上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师: 回忆上期学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还有哪些?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什么?

生:1825年,英国 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工人运动高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美国蔓延到欧洲,表明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师:当时美国的总统胡佛(1928~1932)这个曾经正在1928年总统大选中曾经许诺“让美国人民每天吃一只鸡,让每个家庭都拥有汽车”的总统,面对这场空前的经济危机,他采取了什么对策呢?

依靠市场自行调节和政府自由放任的政策加深了这场经济危机。

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胡佛想再次连任,与一位患有“腿部麻痹症”靠拐仗和轮椅行走的罗斯福(当时纽约市长)进行pk ,胡佛在选举中仍坚持传统的经济政策,他说:“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罗斯福“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如果竞选成功,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师: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你会投谁的票?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略

幻灯片: “只有恐惧本身才是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师:广泛的行政权的含义是什么?      生: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探究活动:

师: 1、假如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们针对美国当时的病症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开出新政药方。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并扮演金融会委员,工业发展会委员、农业发展会委员,社会福利会委员,举行群众听证会,回答银行家、企业家,工人,农民,失业人员提出的问题。从金融、工业、农业、失业人员四个方面说明你们提出这些方案的目的和原因。(学生分组自愿扮演)

2.学生讨论后, 教师课件展示表格,

社会症状 新政药方 主要措施 积极效果(目的)

银行纷纷倒闭

整顿金融(开始)

银行休业整顿,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美元贬值

(联系现实人民币升值,不利我国贸易出口) 恢复银行信用

刺激出口

工商企业破产

指导工业(核心)

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生产各环节的监督。

保护工人权利,规定最低

工资和最高工时,禁用童工

防止盲目竞争

缓和阶级(劳资)矛盾

农产品价格下跌

调整农业

奖励农民压缩产量 稳定产品价格                     改善生产环境

失业人数激增

“以工代赈”

兴办公共工程,

减少失业人口,

刺激消费和生产,               稳定社会秩序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材料:

材料一: 新政是“墨索里尼的劳资协会式的国家在美国的翻版”,“具有很大的法西斯性质”。                ——胡佛

材料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新政加重了垄断资本的商税骂他们是敲竹杠,是烤百万富翁;《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                     ——部分美国资本家

材料三:新政“一视同仁地既为资本家造福也为产业工人造福”    ——美共负责人白老德

材料四: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师:你们如何看待罗斯福的新政?

生:根据提问答出:

(1)新政的目的:直接目的:缓和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统治

(2)核心思想:利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 ,调整供需矛盾。

(3)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运用政权的力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师:新政的实施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作用)?

生:根据书本知识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图片得出:

(1)经济:减轻经济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兴建的工程与基础设施,为经济腾飞奠定基础;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2)政治: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巩固统治。

(3)生活: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4) 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溶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工业革命后形成的私人垄断资本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被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

师(强调区别):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相结合是经济手段,看它为什么社会制度服务。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课 堂 讨 论

一、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迄今为止美国历

史上惟一连任4届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生: 身残志坚 爱国为民  乐观自信 改革创新

二、谈谈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重要借鉴和启示?

生:1、关注民生和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逐步建立福利制度,实行社会救济,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救助战,城乡医保,低保等)

2、保障劳工的合法权利,以工代赈,扩大就业机会,扩大购买力

3、发挥金融部门的调节作用,引导人们合理投资

4、防止泡沫经济或虚假繁荣, 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的。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学生课外探究:(课后作业)

比较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指出三者实施的成效,从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答:相似之处:①都在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②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④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同之点:①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国内外敌人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新政前美国遭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改革开放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需要转移。

② 内容不同:苏俄新经济政策侧重于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中国的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农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目标是实现经济体制的改变(市场经济)。③ 性质不同:列宁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条件下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实施缓和矛盾、恢复经济的措施;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照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创举。

成效:苏俄生产力发展,工农联盟巩固;美国虽不能遏止危机,但是经济复苏,社会稳定。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结论: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计划经济和市场性经济都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方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3篇《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荷塘月色》教案优秀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