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故事梁实秋教案(优秀9篇)
梁实秋《猫的故事》课文原文 篇一
梁实秋《猫的故事》课文原文
猫很乖,喜欢偎傍着人;有时候又爱蹭人的腿,闻人的脚。唯有冬尽春来的时候,猫叫春的声音颇不悦耳。呜呜的一声一声的吼,然后突然的哇咬之声大作,唏哩哗喇的,铿天地而动神碉。这时候你休想安睡。所以有人不惜昏夜起床持大竹竿而追逐之。祖传有一位和尚作过这样的一首诗!“猫叫春来猫叫春,听他愈叫愈精神,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这位师父富同情心,想来不至于抡大竹竿子去赶猫。
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罗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他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鼎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叨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用原来的铁丝系上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跟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从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响,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哗啷哗啷的响,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胯院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她这样的念念不忘?
哗啷一声,铁罐坠地,显然的。是铁丝断了。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也落了地。她低声的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
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我先到书房里去查看现场,情况有一些异样,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倾耳细听,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窥视,吓我一大跳,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
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的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候门,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
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梁实秋《猫的故事》练习题
8、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如诟如詈 ( ) ( )
②调和鼎鼐 ( )
③奄奄一息 ( )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句。(4分)
①如怨如诉:
②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10.文中划线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5分)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主要内容。(5分)
参考答案:
8、① gòu lì ② nài ③ yǎn
9、①如怨如诉:形容乐器声、风声等好象在埋怨或诉说。课文中用来形容猫的叫声。
②一之已甚岂可再乎:(错误、干扰等)有一次就已经很过分了,怎么还可以有第二次呢?
10、运用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造成洗炼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11、猫对我生活的干扰,我不堪其扰,对猫进行了适度的惩罚。
梁实秋《猫的故事》阅读答案参考 篇二
梁实秋《猫的故事》阅读答案参考
阅读下面课内文字,完成8-11题。(18分)
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罗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她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叼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从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8。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如诟如詈 ( )( )
②调和鼎鼐 ( )
③奄奄一息 ( )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句。(4分)
①如怨如诉:
②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10.文中划线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5分)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主要内容。(5分)
参考答案:
8、① gòu lì ② nài ③ yǎn
9、①如怨如诉:形容乐器声、风声等好象在埋怨或诉说。课文中用来形容猫的叫声。
②一之已甚岂可再乎:(错误、干扰等)有一次就已经很过分了,怎么还可以有第二次呢?
10、运用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造成洗炼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11、猫对我生活的干扰,我不堪其扰,对猫进行了适度的惩罚。
梁实秋的故事 篇三
梁实秋出生于北京,19考入清华学校,曾于19与闻一多、孙大雨等人共同组织清华文学社。1923年8月赴美留学,先后在科罗拉多大学和哈佛大学求学,专攻英语和欧美文学。1926回国,先后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和北京大学。1949年5月移居台湾,先后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悠悠山大情,铭铭青岛心
国立山东大学校长杨振声师法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办学方针,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在全国广聘名师,到上海时碰见闻一多、梁实秋二人。求贤若渴的杨振声遂坚邀他们到青岛任教。杨振声介绍说:讲风景环境,青岛是全国第一,二位不妨前去游览一次,如果中意,就留在那里执教,如不满意绝不勉强。于是,在1930年夏天,梁实秋携眷与闻一多欣然抵达青岛进行考察。在青岛的“半日游览”里,他们沿街所见,绿树成荫,掩映着红瓦楼房,而且三面临海,气派壮观,令人心旷神怡,粱写下“天气冬暖夏凉,风光旖旎,而人情尤为淳厚”的感慨。一席饮宴后就立即“接受了青岛大学的聘书”。梁实秋被任命为外国文学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成为人才济济、盛极一时的山东大学中又一颗明星。
暑假过后,梁实秋如期来到山东大学。生活上有情有趣,舒适惬意,尽情享受着海滨生活的慷慨赠与;与此同时,山大刻苦扎实的学风也令其振奋精神,全心全意投入到事业之中。起初梁实秋主要着手于古书的研究,一方面是为化解当代社会“蔑视经书或是提倡复古”的极端风气,提倡用辩证批判的态度对待古书,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在山东大学执教做足文学准备。短短几年,梁实秋逐字逐句地研读完《十三经注疏》、《资治通鉴》、《二十一史》和《杜诗全集》。梁实秋还特别迷上了杜诗,用两年多的时间苦心搜集到六十多种杜诗版本,几乎全部杜诗都被他“圈点了一遍”,而杜甫所撰写的仇注、钱注、千家注等,他莫不耳熟能详、且能洞烛其利弊。饱览古书使他的文学功底愈加深厚。
梁实秋的工作十分忙碌,他在外文系开设了英语、欧洲文学史、莎士比亚、文艺批判等课程,还担任了其他系的公共英语课。他来山大时只有二十八岁,但讲起课来却是轻车熟路,思维敏捷,语言精炼生动。授课时间观念极强,总是踏着铃声进入教室,进屋便讲,不疾不徐,绝无赘余,一课讲毕话音刚落而下课铃声正好响起。他常对学生和同事说“上课时一分钟也不能浪费,课间是学生活动和休息的时间,一分钟也不容侵犯,故尔上下课必须准时。”仅凭这点,他就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扬。
年轻有为的他相貌堂堂、温和有礼、衣着淡雅不俗,虽是留洋出身,却不喜洋服,总是长衫棉袍,颇具谦谦君子之风;再加上他的智慧与谐趣,往往让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深受学生欢迎,这也令他的众多学生至今还能记忆起他所教授的课程。他也曾回忆说“我所讲课只要听之者不是根本不听,总能得其梗概,稍加钻研,必可臻于深刻”。虽然他极为爱护学生,但对待成绩分数又十分严格,他常说“轻画分数,才是教师的失职”。也正因这种恪尽职守的执教风格,才让他的学生在认真求知的浓烈气氛中不断拓宽知识,受益匪浅。1934年,当山东大学的学生们听说胡适信邀梁实秋去北京大学任教,便联名上书挽留梁实秋,并致函北大校长:“敝系经梁实秋先生主持开办,同学夙受陶冶,爱戴正殷,群情迫遑。北平素为文化区域,人材较多,至希鉴谅,另行延聘,以慰渴望。”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他的敬重和信任。
梁实秋负责的图书馆工作也是千头万绪,不仅要准备每周一期的《图书馆专刊》,作为图书馆专业周刊,不仅在大学罕见,在社会上也是唯一的。他有时还特地到上海为图书馆选购图书,由于馆内收藏莎翁著作最多,中外文各种版本甚至珍藏本都囊括其中,山东大学图书馆也因此而名扬全国。与此同时,他依然奋力写作,不间断地撰写小品、散文,并准备开展莎士比亚全集翻译。
在山大四年的执教,让梁实秋结交了众多好友,与杨振声、闻一多等七名“酒徒”,加上诗人方令孺一名“女吏”八人共同组成了“酒中八仙”,他和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经常聚在一起,或论道谈艺、或仗策漫游、或饮酒作乐,度过了他一生少有的快乐时光。
1934年夏,梁实秋一家迁往北平,从此他结束了在山大四年风流倜傥的名士生活,美丽的山大校园、淳厚的山大校风和性情豪爽的山东人,都给他留下了深刻记忆。他认为这四年是他一生中家庭最幸福的时期,还认为中国从北疆到南粤以青岛为最好。漫漫岁月里他念念不忘这段时光,这种情怀也深深感染着一家人,其女粱文蔷于特地回青岛寻访,当她看到故居前刻着《梁实秋故居》的石碑,禁不住潸然泪下。
笔耕一生,著作等身
梁实秋在他风雨波折的八十载春秋中勤奋耕耘,成果颇丰,著作达万字,留给中国文坛一座巨大的宝库。作为一代文学大师,梁实秋一生中撰写了《西雅图札记》等三十多本文集,小品文、杂文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散文集《雅舍小品》为其代表作,以恬淡雅健的艺术风格在20世纪40年代独树一帜,开拓了一片散文新天地。该散文集40年间共印30多版,创下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发行的最高纪录。老舍夫人在梁实秋辞世后,用14个字精辟地概括了他的一生:“生前著作无虚日,死后文章惠人间”。
他也是新月派名副其实的重要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在新月书店连续出版了《浪漫的与古典的》和《文学的纪律》两本文学批评专著,还在《新月》月刊发表了数十篇文艺专论,其思想观点受到不少学者追捧。他主张题材人本、描写人类最基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人性,同时也专注于以理性的解剖刀去剖析分析,用精炼简洁的笔触描写说明,与人与事的评论常是一针见血简明扼要,这种写作风格在新月派诗人中极具代表性,其作用也是无可取代的。
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巨大工程几乎耗掉了他大半生岁月,这漫长的过程竟延续了40载春秋。他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年复一年地工作着,特别是当开始一起参与翻译的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纷纷放弃之后,他独任艰巨,默默地承担了全部任务。在工作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候,也只是轻轻叹谓“译事中的困难真是一言难尽”。1936年,商务印书馆开始出版梁译莎剧,直至1967年终于译完包括诗集在内的莎翁全部作品。晚年的梁实秋杂事缠身,又患有糖尿病和胆结石,身体健康明显恶化,因此对译完莎剧常有力不从心之感,甚至给女儿梁文蔷写信说“我打算以余年完成这一工作,但是上天是否准许我,我自己也无把握,只有靠你们给我祷告了。”漫长的翻译过程是对梁实秋生命和意志的'严峻考验,他顽强地经受住了。这一宏大工程竣工,煌煌四十卷莎翁全集,全部译文达300余万字。他这项历经半生的壮举重启了莎学东方之门,也被世人誉为给当代中国带来的最好的文化礼物。
1977年他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是我国英语领域颇具代表性的权威工具书,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梁实秋在人生旅途上顽强地**,生命不歇,笔耕不辍。垂暮之年,他以惊人的毅力又完成了两项浩大的工程:编纂《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更为惊人的是,与此同时他还计划开始另一项更大的工程:用英文写《中国文学史》、编《中国文学选》。常年的伏案写作致使他痔疮出血染红了坐垫,他却全然不觉。“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这是梁实秋给友人的赠言,却也是自己毕生的格言警句,勉励着他不停地创作。
重情重义,朴实无华
他是文学大师,也是重情重义之士。他一生朋友众多,从学界到政界,从国内到国外,吴文藻、闻一多、季羡林等人都是他的挚友。他曾写道“一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永不退转”。当代文学名家冰心女士更是对他欣赏有加,并称“梁实秋是我的一生知己”。
虽然在国外生活多年,但梁实秋骨子里绝对是一个有很深的中国文化情怀的人。他从美国回来立即抛开钢笔用起了毛笔,直到抗战结束后,才不得不又用起钢笔。对于子女教育,很是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承,在家从不卖弄自己极好的英文,只说北京话。他天天走小路步行到校,从不坐车。在很多人眼里他“洋派十足”,教书时,口操英语,却长袍马褂布底鞋,叠裆裤子还要扎腿带子。
梁实秋可谓是美食大家。出国后他时常念叨北京的小吃,后来有朋友从大陆带一些老北京的小吃给他,他尝后总是摇头叹气:“不一样,不一样!”。在饭桌上说起一道菜肴就想起在北京时的地道做法,进而陷入惆怅的思乡之情。人不管流浪多远,对故乡感情是永远割不断的。在美国的时候,别人特地邀请他加入美国籍,梁实秋拒绝说:“我是中国人,我以是中国人为自豪。”
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带着八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幸福记忆”离开了,给世人留下了他一生铸就的文学瑰宝。他生前特意嘱咐葬礼时要穿长袍马褂,不要西装,并将他葬于高处,“为的是让他能够隔海遥望魂牵梦萦的故乡”。
梁实秋的故事 篇四
幽默是一种大智慧。它既能体现一个人积极乐观的处世方式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也能彰显一个人的品格和个性。许多学者名流,都不乏幽默的“天才”。如我国著名作家梁实秋,就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他的作品,他的言谈,许多都闪耀著幽默的智光。
有“神医”之称的晚清医家王敬义是梁实秋的好友。他每次离开梁实秋家的时候,总要偷偷地在其门口撒一泡尿,梁实秋对此一直装作不知。有一天,王自己憋不住了,便自我曝短,但又自鸣得意地问梁实秋:“每次我都撒泡尿才走,梁先生知道吗?”梁微笑著说:“我早就知道了,因為你不撒尿,下次就找不到我家啦!”这回答幽默詼谐,妙趣横生,从中可以看出梁实秋的机智灵活和他对人的宽容大度。
与对别人的宽容相反,梁实秋对自己就有点“苛求”了。他常常在幽默的谈话中贬低或嘲讽自己,从中表现出他做人的谦虚和低调。
梁实秋毕生致力於莎士比亚的研究,花了三十多年时间把《莎士比亚全集》译成中文,毫无疑问他是这方面的绝对权威。有一次,在朋友為他举行的“庆功会”上,他却极為谦虚地说道:“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他必须没有学问。如果有学问,他就去做研究、考证的`工作了;
第二,他必须没有天才。如果有天才,他就去做研究、写小说、诗和戏剧等创作性工作了;
第三,他必须能活得相当久,否则就无法译完。很侥倖,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所以我才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
还有一次,台湾师大校长刘真请名人到校演讲,某名人因故迟到。刘校长见会场上的师生都等得不耐烦了,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又怕伤了校长的面子,只好无奈地走上台,慢吞吞地说道:“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準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一席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师生们的不快气氛顿然消失。
对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梁实秋也能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不过他不是剑拔弩张地口诛笔伐,而是绘声绘色地暴露写真,让人从忍俊不禁中分清美丑,得到教益。譬如,有人在影剧院看电影时,常旁若无人地抖动大腿,令人生厌。对这种不守公德的现象,梁实秋写道:“忽然觉得身下坐著的椅子颤动起来,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颤动又来了。”(《旁若无人》)这种詼谐幽默的讽刺,如绵裡藏针,笑裡藏刀,常常会收到比声色俱厉的批评更好的效果。
猫的故事阅读题答案梁实秋 篇五
猫的故事阅读题答案梁实秋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命运,但并不是一定改变命运。下面是猫的故事阅读题答案梁实秋,请参考!
猫的故事阅读题答案梁实秋
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罗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除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她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进去。大概是饿极,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调和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叼着上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好几条野狗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巷口往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从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8。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如诟如詈 ( ) ( )
②调和鼎鼐 ( )
③奄奄一息 ( )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句。(4分)
①如怨如诉:
②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10.文中划线句体现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5分)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主要内容。(5分)
参考答案:
8、① gòu lì ② nài ③ yǎn
9、①如怨如诉:形容乐器声、风声等好象在埋怨或诉说。课文中用来形容猫的叫声。
②一之已甚岂可再乎:(错误、干扰等)有一次就已经很过分,怎么还可以有第二次呢?
10、运用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造成洗炼的表达效果,表现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11、猫对我生活的干扰,我不堪其扰,对猫进行适度的惩罚。
猫的故事 梁实秋 篇六
运用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造成洗炼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文中,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有:寒荒、万籁俱寂、如怨如诉、如诟如詈、跳踉、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一之已甚岂可再乎、凌乱不堪、足智多谋、调和鼎鼐、左道旁门、殚智竭力、诸事完备、静候活捉、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姑妄从之、执法如山、不稍宽假、缓颊、等等。
倒数第二段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和“无以复加”与所要表达的意思相称。总的原因是:一方面这些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具有十分庄重的意味,放上去显得大词小用;另一方面,又明显有某种契合之处,因而既恰当又不恰当,谐趣就产生了。具体说来有三种情形。一是文中所述之事本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叙述过程时,作者一般用近似口语表达,突然对这桩小事的结果用上了郑重其事的词语,于是给人谐趣之感。比如“如是者数日”“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等。二是把这些庄重的准文言词语乃至更为庄重的法律用语套在猫身上,显得不伦不类,使人哑然失笑。“词句品味”第1句中已举到“执法如山”等例。再如猫“光临寒舍”“历史重演”等等也属此用法。三是用在厨师身上。像称军事家一样,把厨师称为“足智多谋”“殚智竭力”,像打仗一样,把捉猫说成“诸事完备,静待活捉”“无计可施”,平时做饭又叫“调和鼎鼐”,区区小事喊着“自告奋勇”,把生活之事放大,处处煞有介事,风趣油然而生。
一般都可用适当的口语去代替,但这种效果就消失了。比如,改为“厨师对于捉到的猫,一向按他自己定的老规矩作出处理,一点余地都不留”,“终于半夜又摸到我家里”等等。
梁实秋《猫的故事》读后感
《猫的故事》觉得挺有趣的。那生动的语言让我捧腹大笑,简直就像在看电影一样。
故事讲的是猫遇见狐狸后,想跟狐狸学习如何躲避大狗的本领。狐狸却看不起猫,认为猫如果遇见大狗就会往树上跳不算有本事。狐狸吹嘘自己有很多的本领和计策,可以躲开大狗。可是当大狗真来时,猫跳到树上躲了起来,狐狸却被大狗咬死了。
可笑吧?狐狸看不起猫的本事,只会吹牛,最后连命都丢了。
梁实秋散文《猫的故事》 篇七
梁实秋散文《猫的故事》
猫很乖,喜欢偎傍着人;有时候又爱蹭人的腿,闻人的脚。唯有冬尽春来的时候,猫叫春的声音颇不悦耳。呜呜的一声一声的吼,然后突然的哇咬之声大作,唏哩哗喇的,铿天地而动神祇。这时候你休想安睡。所以有人不惜昏夜起床持大竹竿而追逐之。祖传有一位和尚作过这样的一首诗!“猫叫春来猫叫春,听他愈叫愈精神,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这位师父富同情心,想来不至于抡大竹竿子去赶猫。
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罗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他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鼎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叨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用原来的铁丝系上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跟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从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响,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哗啷哗啷的响,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胯院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她这样的念念不忘?
哗啷一声,铁罐坠地,显然的是铁丝断了。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也落了地。她低声的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
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我先到书房里去查看现场,情况有一些异样,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倾耳细听,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窥视,吓我一大跳,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
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的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候门,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
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梁实秋《猫的故事》读后感
小时候,我好像对小猫、小狗没有象现在这么深的感情,也不是说不喜欢,只是可有可无吧。记得那会儿家里住平房,在院里养了两只小白兔。可能是买来的吧,越长越大。我还在院里用砖头给它垒了个两层的窝,每天放学的时候路过一个很大的院子给它拔草。兔子长的肥肥大大的。,后来实在是养不了了就拿到农村去了,听说刚拿过去就生了一窝小兔子,可惜没看见。
和我们家住对门的那家人养了很多猫,他们家特别喜欢猫,而且养的猫据说在当时甚至是现在都算是名猫,他们家的小孩小名都叫猫猫。家里还养过鸡,也是从小养的,长到又大又肥的时候被黄鼠狼吃了。城里的黄鼠狼现在听来跟天方夜谈似的。现在我还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有一年的冬天邻居捡了只流浪的小狗,我现在已经记不得它的样子了。只是很小很小的,邻居把它放在我们院大门的门洞里,给它放了一个窝盖了点什么破被子。喂它什么都不吃,我记得用家里的小碗给它成了点水也不喝。被家里人发现了还把我骂了一顿,我就不敢在去看它了。第二天清早,邻居发现小狗死了。死对它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它终于解脱了,如果不是这样,有多少漫长的日子还在等着这条幼小的生命。
慢慢的长大了,对流浪动物的态度只是觉得它们很可怜,但没有想到要照顾它们。直到有一天在《第七日》里播了一个专门有人逮猫卖给餐馆的节目,看到那些毫无人性的人用一个编织袋里面装了几只乃至更多的猫。猫们那种求生渴望的眼神,我真的被震动了。紧接着《北京您早》里播出了丁老师收留流浪猫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丁老师(010—66173634)。记得我去丁老师家的时候,是哭着出来的,丁老师当时还在安慰我,说没关系,没关系。从那时候开时,我无论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变化,力所能及的照顾丁老师和她的猫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一直坚持到现在。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猫的故事 梁实秋 篇八
猫很乖,喜欢偎傍着人;有时候又爱蹭人的腿,闻人的脚。唯有冬尽春来的时候,猫叫春的声音颇不悦耳。呜呜的一声一声的吼,然后突然的哇咬之声大作,唏哩哗喇的,铿天地而动神碉。这时候你休想安睡。所以有人不惜昏夜起床持大竹竿而追逐之。祖传有一位和尚作过这样的一首诗!“猫叫春来猫叫春,听他愈叫愈精神,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这位师父富同情心,想来不至于抡大竹竿子去赶猫。
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罗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www.1126888.com←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他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鼎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叨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用原来的铁丝系上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跟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从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响,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哗啷哗啷的响,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胯院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她这样的念念不忘?
哗啷一声,铁罐坠地,显然的是铁丝断了。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也落了地。她低声的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
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我先到书房里去查看现场,情况有一些异样,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倾耳细听,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窥视,吓我一大跳,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
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的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候门,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
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梁实秋《猫的故事》教案 篇九
梁实秋《猫的故事》教案
一、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文章作家作品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3.朗读全文,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感情。
3.阅读课文并做好对课文在自己感悟较深的地方,写上评注。。
4.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
二、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2、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研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三、评价任务: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较好把握课文内容。
3. 通过分析关键词,把握关键情节,提高对叙事性作品的复述能力。
4. 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5. 品味文章运用大量的文言色彩浓重的词汇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目标:
1. 品味文章运用大量的文言色彩浓重的词汇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 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 感受作者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五、教学重点:
1.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2.对叙事性作品的复述能力。。
六、教学难点:
文言色彩浓重的词汇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七、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八、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不管是人的生命,还是动物的生命,都是一样。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著名现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祖籍河北沙河,寄籍浙江杭县,后落籍北京。19秋,入清华学校,开始清华八年的学习生活。1923年赴美,插入科罗拉多大学英文系四年级,1924年秋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主修欧美文学。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1949年6月,抵达台湾,长期执教于台湾师范大学。
梁实秋从1927年开始以“秋郎”的笔名在上海《时事新报•青光》副刊写作杂感小品,直至1987年病逝绝笔,前后六十年,出版有散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雅舍散文》等20余种。他的散文以理节情,化俗为雅,趣味醇正,蕴涵淡远,熔性情、经验、学识于一炉,集雅人、达士、学者散文为一体,卓然独立,成为继周作人之后闲适派散文大家。
(三)检测预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饽饽(bō•bo) 值更(gēng) 梆(bāng)子 万籁(lài)俱寂
嗥(háo) 如诟( gòu)如詈(lì) 跳踉(liáng) 窗棂(líng)
鼐(nài) 殚(dān)智竭力 赫 (hè) 然 缓颊(jiá)
膺 (yīng) 惩 猱 (náo) 升 夤 (yín) 夜
2. 词语解释。
【如怨如诉】形容乐器声、风声等好象在埋怨或诉说。课文中用来形容猫的叫声。
【一之已甚岂可再乎】(错误、干扰等)有一次就已经很过分了,怎么还可以有第二次呢?
【凌乱不堪】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不堪,用在消极意义的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贯通】(学术、思想等方面)全部透彻地了解。
【势必】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奄(yǎn)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息。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开释】释放(被拘禁的人)。
【高枕而眠】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形容麻痹大意,盲目乐观。也比喻思想上解除武装,放松警惕。也作“高枕无忧”。
【光临寒舍】谦敬之辞,用于称他人到自己家里时。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寒舍,谦辞,称自己的`住所。
注:(要求学生当堂掌握,同位之间互相听写。)
(四)学生交流评注,教师作出评价和示范。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对学生的所写的评价要求不能过高。)
教师示范:
(1)故事的结局是“一夜功夫”瘦猫把四只小猫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破窗入户是母爱力量的驱使,“叼离书房”同样是母爱力量的推动。母爱的天性使这只瘦猫表现出一种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精神。
(2)瘦猫给“出生不久”、“眼睛还没有睁开”的四只小猫喂奶,使作者联想到“妇人生产”,视之为“喜事临门”,顿时“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进而对这只瘦猫予以了由衷而高度的赞颂——“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赞颂中点明了题旨。作品这种由“抑”到“扬”的情感描写。
(五) 阅读全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在3分钟内默读完全文,然后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看谁遗漏的关键情节最少,保留的重要词语最多。
(复述能力的培养是七年级四大能力培养目标之一。它的形成在于平常学习过程中的点滴积累,反复实践。默读形式是完成此能力的保证。此项活动的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原文复述的能力,为了使复述变得小型多样,机动灵活,教师在教学过程可指导学生选取片段,或有重点的复述。如教师可要求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条理的复述。这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也突出了说的训练,促进学生把消极的词汇变成自己的积极词汇。)
学生复述,明确:(投影或板书。复述时应找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
一 “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
——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
——接着“有些不耐烦”;
——终于“按捺不住”;(憎恨)
——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稍予膺惩”;(同情)
——过后“准备高枕而眠”,打了一个冷战”并“决心用重典”;(痛恨)
——最后发现了四只小猫瞬时“一腔怒火消去”以至发出赞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赞扬)
——为猫的离去而忏悔。(忏悔)
关键情节:“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稍予膺惩”;(同情)
——为猫的离去而忏悔。
二 作者对猫的态度变化,属于什么手法?
明确: “ 厌恶-憎恨-同情-痛恨-赞扬-忏悔”属于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三 主旨研讨
本文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反应什么主题?(学生思考并交流后明确)
明确:作者对猫的态度变化,以及对猫的伟大母爱的赞扬,表现了作者对于动物生命珍视。
教师总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尊重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它们和我们共享着这个美好的世界,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六)布置作业
1. 熟读三、四、五自然段。
2. 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板书设计:
“我”的反应
“我”的情感变化
极不耐烦 厌恶
猫的 按捺不住 憎恨 母爱的伟大
故事 为之缓颊 同情
高枕而眠 生命的礼赞
施以重典 痛恨
颂扬母爱 赞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1.学生重点研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学习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适时引导完成:
A. 文章后面的变化使读者触动。触动读者的是猫的母性还是“我”对此事的态度、感叹?请具体谈谈。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
在第一层面上,读者和文中的“我”一样,是被猫的母性所触动的。
在第二层面上,“我”对此事的感悟是既深刻又动人的,这应当是更重要的触动读者之处。“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也就是说,人世间的大功德、大恩大德就是对创造生命的敬重,对生命的珍惜、爱护、尊重,而且应该普及到一切有生命的人和动物、植物的身上。
最后,对不顾一切危险的伟大的母爱给予了礼赞。而母爱最感人、最重要、最实质的就是对弱小生命的保护,不顾一切的无私的守护。这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大德在母爱!所以,“我”被触动了,我们读者也被触动了;而无论“我”和读者,这个触动都不仅仅在猫的母性,还应在那个关于生命的深刻感悟。
B. 以前后桌4人为一组,交流所写的结尾。与原文比较,说说哪一种写法更好。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明确:
对于全文来说,原文结尾其价值至少有两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文章的思想深度。人对于动物的侵害,已经成习惯,即使觉悟了以后,往往永远无法弥补已然的过失;第二,全文的风格是幽默的、轻松的,但是到了最后,却不幽默了,不轻松了,而是来一笔沉重的忏悔。
从文章的情绪来看,这里是一笔抒情,和前面的幽默形成一种对比。有了这一笔,文章的情绪显得更加深邃,结构显得更加丰富。对于生命的珍惜是无声的,情感的伤害是隐性的,有了错误是不可弥补的。缺乏文明修养的人对这样的事情可能是没有感觉的,只有高度文明、感觉十分细腻的人,对于生活真谛才有这样精致的体验。
2。细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
再读课文,然后互相交流本文在词语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以课文第三自然段为例进行说明
A.词语 执法如山 不稍宽假 为她缓颊 从轻发落 予以开释 稍予膺惩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本文在接近口语的白话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很庄重的书面、文言词语,并具有法律的味道。把这些词语用在一只猫的身上显得不伦不类。但是,通过这些词语一方面,可以显示出厨师在惩罚猫的过程中的姿态和神情。另一方面,这些词语在适用对象上,语义上出现了错位。使其用语上构成诙谐有趣(大词小用),以此充分显示了作者对于厨师所表现出来的姿态和神情的 调侃。
(学情预测:学生对各类文章都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像本文这样的文章,则需要他们进一步去感知和品味,去读出其中的特点。)
B.赏析“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这个比喻句?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猫逃跑时的狼狈像,同时也写出了猫逃跑的速度之快。新婚夫妇度蜜月与猫为了逃命而仓皇奔跑,本是完全矛盾的两者,意境完全不同。但作者却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此更显示了文章语言的幽默与诙谐。就为了猫给人带来一点不便,号称文明人的知识分子居然容忍这样的事在眼前发生。从这一点来说,可以说是对人类的一种批判,然而又不是一般的严厉的批判,而是一种快乐的批判,是在会心而笑的过程完成的批判。这是幽默的特殊功能:即使是对你的批判,也能让你笑着、舒舒服服地接受。这样的幽默是一种文明的熏陶。
一般都可用适当的口语去代替,但这种洗炼和谐趣的表达效果就消失了。比如,改为“厨师对于捉到的猫,一向按他自己定的老规矩作出处理,一点余地都不留。”“终于半夜又摸到我家里”等等。
(三)拓展延伸
感受母爱
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动物的母爱》,让学生进一步体味母爱的伟大。
教师总结:本文向我们讲述了一只猫冒着生命危险哺育自己的子女,赞颂了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人的生命虽然珍贵,但要让它发挥出价值,才有意义,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四)布置作业
1。描写一段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故事。200字左右。
2.将本课语文助学做完
【附】板书设计
猫的故事 →作者感情变化→ 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由憎恨到赞扬 ) (珍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9篇《猫的故事梁实秋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