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优秀6篇

众鼎号分享 151603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众鼎号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初中生物教案《细菌》》,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花的结构和花序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花的模式结构;会解剖观察和描述花的各个部分,说明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的理由;

2、了解花的种类及雌雄同株植物、雌雄异株植物的概念。

了解花序的概念及种类。

能力目标

1、通过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不同种植物花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及“花的种类”等知识,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花的结构”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前面几章的教学讲的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植物生长到一定时间就要进行繁殖。

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只有把花的结构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开花后才能结果,种子怎样才能形成。

观察实验材料的准备,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讲桃花的结构时,新鲜的桃花已经过季,这就需要教师在春天的时候,准备好秋季用的桃花,并把它们浸泡在福尔马林或酒精溶液里备用。

也可以事先培养白菜花或油菜花进行教学。

解剖花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桃花也好、白菜花也好,对于学生来说,操作起来都显得小了。

学生进行解剖时,往往显得“笨手笨脚”,容易弄丢一个部分或弄断一个结构,所以要注意提醒学生,认真谨慎地从外至内地一层层把花的各部分用镊子摘取下来,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2、花蕊是花的最主要的结构。

花若无花蕊就不能称其为花。

因此,根据花中花蕊的种类而定名的单性花和两性花是最基本的'两类花。

只有理解了这两类花的区别,才能明白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概念。

学生很容易把单生花和单性花弄混,所以在讲解时要注意强调。

花序的概念是对单生花而言的,理解了花序的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总状花序、头状花序等各种植物的花序。

要让学生明白头状花序不是一朵花。

三、教法建议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章节,要充分利用实物,才容易把花的结构讲清楚。

《花的种类》一节,课本里所举的例子都是学生常见的,如果当地没有哪一种植物,完全可以选用当地最普遍的植物来替换。

总之,这一节内容中联系实际的材料很丰富,只要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和劳动中所熟悉的材料,就比较容易讲好。

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花的主要部分——雌蕊和雄蕊,防止学生把花被,特别是花冠,看成是花的主要部分。

有的学生一提到花,就想到美丽的花冠,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没有美丽花被的花,就不是花。

对于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在懂得了花的结构以后,是应该得到纠正的。

观察雌蕊时,可以让学生与邻近的同学合作,一个将子房进行纵切,另一个将子房进行横切,从而认清胚珠及其在子房里着生的情况。

两性花的概念不难了解,只要引导学生回忆刚刚解剖和观察过的桃花,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冬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白菜花等两性花。

关于单性花,如果没有实物,则可以通过图片来让学生观察,也可以在上课之前发动学生采集丝瓜、黄瓜等的雄花,及时压制成或浸泡成标本,供讲课时使用。

冬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四季海棠。

四季海棠为雌雄同株,既可以看到雌花,又可以看到雄花(讲述花序时还可以用来观察花序)。

关于花序,可以让学生观察四季海棠的花序或冬天室内培养的白菜、萝卜的花序。

白菜、萝卜的花序都是总状花序。

关于头状花序,冬天可以观察室内培养的菊科花卉植物。

学生往往把一个头状花序误认为是一朵花,把花序中的每一朵花误认为是一个个花瓣。

对于这种误解,应该用实例来纠正。

说明这个问题也很容易,只要利用实物再配合使用直观教具解剖分析,让学生明确知道,头状花序的扁平花轴上一朵朵小型的花,都是有花被和花蕊的,从而很容易把问题说清楚。

初中生物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1.使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合理食谱。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并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与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食谱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问题、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较结果、牛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什么是营养配餐等。

学生:

1.分成小组,选出发言人。

2.搜集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教学设计:

1.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分小组讨论资料后的相关问题。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的交流和总结。

3.学生分别在组内和班内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资料和信息。

4.各小组同学制定适合青春期学生的营养食谱。

5.各小组的发言人在全班宣布本小组的营养食谱。

教学过程

教师:现在许多学校中午为同学们配送营养午餐,但是一些同学少吃或不吃学校配送的午餐,而吃方便面或是汉堡包,更有部分同学到校外的肯德基、麦当劳去吃洋快餐。这种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对同学们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几个资料。

学生:阅读资料,小组讨论思考题。

资料:

1。汉堡包造就了美国严重超重超肥的一代,美国政府试图将国民脂肪摄入量从40%降至30%,却非常困难。而目前,洋快餐正在向我国青少年大举进攻。部分青少年偏食洋快餐,那只是摄入了高脂肪、高糖、高热量,而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极少。一旦形成饮食习惯,将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身体素质。

2。世界银行的统计表明,仅微量营养素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的损失,至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据介绍,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将1790年至1980年间经济的增长,归功于营养和状况的改善。而消除碘、维生素A和铁的缺乏,能提高人群平均10至15分。

3。我国自1985年到1995年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进行了10年动态调查,结果显示7~18岁青少年中,男生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比例从2。75%升至8。65%,女生从3。38%升至7。18%;与体质密切相关的肺功能、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水平下降。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青少年肥胖者激增的趋势更加明显。那么,肥胖是营养过剩?不是。肥胖不仅不等于营养过剩,而且是营养缺乏的主要表现。

4。对正在旺盛生长的儿童青少年来说,身高是生长发育中最显而易见、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在通常情况下,身高顺利增长,说明孩子的营养良好,也没有受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干扰。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个民族在遗传营养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中国男女7~18岁青少年身高和日本青少年全国平均身高的比较结果清晰显示,中国青少年整体上身高较日本处于劣势。大体上,7~9岁比日本矮1~3 cm,10~12岁矮3~4。5 cm。青春中期后男、女出现分化,男生的劣势更明显,13~15岁矮3。5~4。5 cm,16~18岁矮2~3 cm;女生13~15岁矮1~1。5 cm;15~18岁差距为0。5~0。6 cm。

5。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钙的摄入量仅能达到需要量的一半,我国儿童因缺钙引起的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可达40%左右。奶中维生素B2含量丰富,喝一杯可达到每天需要量的23。3%;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B1和维生素C,且奶是碱性食品,可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奶的营养价值及利用率高,因此,男女老幼都适宜喝牛奶。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人均牛奶摄取量非常高。因消化牛奶的速度比肉、鱼、蛋快,欧美人把牛奶当水喝。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积极改善食物结构,号召天天喝牛奶。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人的身高比大战前平均增长了10 cm,国际上评价道“一杯牛奶改变了一个民族”。

6。营养配餐在国外十分普遍,但在国内却尚未引起人们重视。什么是营养配餐呢?营养配餐:就是按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品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既达到均衡膳食。简单讲,就是要求膳食结构多种多样,谷、肉、果、菜无所不备。

思考讨论题:

1。中国和日本青少年身高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青少年普遍营养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3。中国和日本目前在饮食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4。你认为当今青少年学生的饮食结构特点是什么?

5。青少年必需的营养以及合理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阐述小组意见。

教师:

1、请你对目前学生的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2、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告诉大家,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食品安全。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请你运用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营养和饮食的知识,作为自己的青春期营养师,制定一个适合你的、合理的营养配餐食谱。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食谱,全班交流。

课后小结

本节课以资料分析为引子,提出合理营养、合理营养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作用与影响、食品安全、青少年营养配餐等问题;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认真而细致的分析了相关问题;最后通过做自己的青春期营养师,运用所学知识和了解的信息,制定合适的、合理的营养配餐食谱,解决了问题。既实现了知识目标又培养了能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例题

1.下列属于细菌性中毒的是:

A。吃了有毒蘑菇 B。误食了亚硝酸钠 C。吃了腐烂的食物 D。吃了发芽的马铃薯

【答案】C。

【分析】细菌性中毒指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容易混淆的是A。吃有毒的蘑茹是真菌性食物中毒,细菌和真菌不是一类物质,亚硝酸是有毒的物质,马铃薯的芽是含有有毒成分,它们都是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2.合理膳食是指

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应该多吃 B。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应多吃

C。应以肉类、蔬菜、水果为主 D 初中生物。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

【答案】D

【分析】由于不同的食物中含有营养物质不同,所以一餐的食物,既要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各种生命活动需要,又要注意营养的种类和比例。挑食、偏食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发育。食物一般分为谷类、肉类、蔬菜水果类、奶和奶制品类,谷类含淀粉多一些,肉类含蛋白质和脂肪多些,蔬菜水果含维生素和无机盐多一些,奶和奶制品含脂肪、部分维生素和钙等。

3.小明昨天刚参加完学校的运动会,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了庆祝,父母带他到一家饭店饱餐一顿,有虾、有蟹、有小明最爱吃的土豆丝,结果史上小明往厕所跑了7、8趟,父母身体也有不适。请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分析可能的原因从食物方面找,可能是土豆丝发了芽而引起的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可能是吃了被污染了的虾、蟹造成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也有可能是餐具有卫生问题造成的。

初中生物教案 篇三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3)通过连食物链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2)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及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指导思想]

从生活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的活动中,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导学、讨论等以体现研究性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个机会:观察、思考的机会,交流表达的机会,操作尝试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学、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讨论、操作尝试等的过程中寻找新知在已形成知识框架上的“生长点”,完善生物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场以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进入绿色的世界,让学生聆听优美的旋律,并把自己比做一只正穿梭于森林中的小鸟,以此展开无限的遐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这时一张蜘蛛网挡住了去路——你是否想过,在这一望无尽的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就像这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生命之网”,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抒情地说)。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诗情画意中导入新课。

二、自学提出问题

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自 学本节内容,提出1~2个问题,实物投影展示,全班交流,同学之间自行解答。对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

三、实施探究

1、首先观察描述。通过CAI,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逼真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列举身边的实例,教师进行强调和鼓励性点评。然后进行环节过渡:这些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员组成呢?

2、观察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

(1)通过CAI,供学生观察,教师层层设问:①看到了什么?②想到了什么?③昆虫、树、啄木鸟之间是什么关系?④腐烂的树桩会消失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为进一步探究埋下伏笔。由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归纳出其组成及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教师进一步设问: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果没有分解者,自然界会出现什么局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观察探究生物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图,教师设问:①哪些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②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③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并举出身边的实例。

(3)小组合作连食物链。出示草原上部分生物图,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利用各种生物图片用箭头连出它们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提醒学生注意:①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连到最后。②箭头指向取食者。③时间1分钟。各小组交流展示合作的结果,小组之间先进行互评,教师再进行鼓励性评价。

(4)展示上述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教师提出探究的问题:①有多少条食物链?它们之间互不相关吗?②如果蛇的数量大大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有变化吗?学生数食物链,小组讨论这些生物之间数量的变化关系,以引出食物网的概念。教师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在这张生命大网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

(5)进一步探究。在一般的情况下,生物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以食物链:草→兔→猫头鹰为例,4人小组合作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教师出示这三种生物的图片道具。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用道具交流合作的结果,同学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师生一起归纳出:生物的数量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展开讨论。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环境破坏的典型事例和有关图片进行自我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意识。

4、情感教育。有人说:“破坏环境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而恢复生态环境则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个伐木工人砍伐一棵大树仅需要几分钟,而我们栽种一棵小树直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再也不能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现在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实例: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有这样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一种珍稀的鹿种,就把它的天敌统统杀掉了,实际情况如何呢(教师出示两种选择)?4人小组展开讨论,自由想像,多角度思维。在此基础上明确: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与自然界应和谐发展。

5、环节过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就到这,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所学的内容,请打开课本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四、归纳总结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小结为主,让他们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又为下节课所学埋下伏笔。

五、达标自测

1、学生用鼠标连出食物链,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各种类型的填空和判断题,激励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课后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的生态环境,写出调查报告。本学期末,在班级内评出“最佳环保小卫士”。

初中生物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技术和仿生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培养: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树立投身生物科学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设想: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本节内容与生活关系系密切,趣味性强,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学生们自觉求知的欲望就会增强。因此,在课前安排进行一次探究活动,调查和记录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的动物,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于调动学生动手参与调查实践活动的能力,了解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关系,学生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资料。因此,本课应以“课前调查,课上交流”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概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样,能较好的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应器、仿生

五、教学难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调查方法

2、仿生

六、教学方法:

调查、讨论、归纳法

七、教具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的资料等,学生收集有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方面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思路:

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分组调察日常生活周围常见的动物及动物制品、收集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分组介绍课前调查体会、收集的小资料,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设疑,学生分组研讨,将调查结果、收集的资料归纳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望生物科技发展的前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2、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根据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完成的分组调查任务,现在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总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汇报]

学生代表会将他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的情况资料,如:家养动物、养殖场饲养的动物的用途,商场内的动物制品、饮食、饭店等处调研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动物、家庭中饲养的宠物、药店中与动物有关的医药制品…………

(在课前的调研活动之前安排好各组目标)

[总结活动,得出结论]

先发动学生根据各组汇报的`情况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资料汇报]

各组代表将他们从图书馆、资料室、报刊上了解到的有关生物科技的资料进行汇报,教师总结,通过图片示例、录像等引出生物学发展的新方向: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仿生学。

引导和激发学生树立热爱生物学,将来利用生物科技为人类造福的远大思想。

[课堂小结]

展望21世纪,这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科技: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学的应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进行生物科技的研究,除了生物学要学好外,其它各学科也都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对各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巩固练习]

1、潜水艇是模仿哪些动物的结构研制的?

2、萤光灯是模仿哪种动物研制的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它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提供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用品

2、发展畜牧养殖业、渔业

3、带动经济

二、动物与生物的反应器

1、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2、优点:

(1)成本低,效率高。

(2)设备简单,产品作用的效果显著。

(3)减少工业污染。

三、动物与仿生

1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2、例:“电子蛙眼”等

初中生物教案 篇五

种子植物

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种子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③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1以-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出示讨论提纲: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初中生物教案 篇六

知识目标

1、通过根吸收无机盐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明白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不仅需要水,而且还需要无机盐。

2、了解氮、磷、钾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症状;懂得合理施肥的原理,了解无土栽培的原理和优点。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无机盐的作用,合理施肥和无土栽培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应用,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材分析

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根的功能之一,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必备知识,是理解植物矿质代谢的重要基础,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是从事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必备基础知识,因此这两部分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本节中借助两个演示实验对这些内容加以说明,但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盐进入根毛内部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由于学生缺乏有关的基础知识,不能立即理解。只能通过一些实验来证明植物的生活确实需要无机盐,而且所需的无机盐是从土壤溶液里吸收的;加之,根吸收无机盐的实验在一堂课是不易看到结果的。教师还可以收集大量的生活资料或图片,或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汇报等方式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农业生产经验,对于合理施肥原理和无土栽培技术了解很少,因此,需要首先增加感性认识,创造条件,开设实验,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帮助消化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根吸收无机盐的条件;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难点:让学生对根吸收无机盐以及无土栽培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手段: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学生对无机盐的概念比较陌生,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对演示实验的参与和观察,了解本节的各知识点。同时在本节课中要尽量利用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例子或问题,以便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完成下列两项活动:

1、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或课外小组完成课本64页演示实验和无土栽培几种植物。

2、学习收集有关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的资料

一、导入:

1、提问:根吸收水分的原理是什么?

2、组织学生回答,引出演示实验:土壤溶液具有一定的浓度,也就是说在土壤溶液中含有一些可溶于水的物质,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演示实验。

二、讲授新课:

(一)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1、组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2、讲解:

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留下灰白色的物质,而蒸馏水蒸发后没有灰白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无机盐。

(二)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1、组织参与课本64页实验的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并展示实验结果。

2、组织学生讨论无机盐的作用。

3、总结: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无机盐由根吸收,无机盐使植物生长健壮、颜色鲜绿。

4、组织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各种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注意:学生汇报的资料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应及时纠正。)

5、出示图片或录像,介绍不同种类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重点是氮、磷、钾三种无机盐)。并指导学生进行列表归纳。

(三)合理施肥:

1、提出问题:请根据不同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判断不同植物需要增加哪一类无机盐,如:小麦、白菜、马铃薯等。

2、组织学生讨论。

3、讲解:

(1)土壤中的无机盐,特别是氮、磷、钾等,不断被植物大量吸收,必须补充才能保持土壤的肥沃度。

(2)不同植物的各类无机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随着生长期的。不同,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也不同。人们对各种植物的需求部分不一样,对无机盐的需求种类也不一样,因为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3)肥料分为化学肥料和农家肥料。但分别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在施肥时应当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学肥料。

(四)无土栽培:

1、组织参与无土栽培植物的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并展示实验结果。

2、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无土栽培技术应用的录像。

3、组织学生讨论无土栽培的概念、意义及应用价值。

4、总结:

(1)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或用其他物质(如砂石)代替土壤,根据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2)无土栽培法,有许多优点。人口增多使可耕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非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通常,无土栽培法生产的水果和蔬菜还会含有更多的营养成份;用营养液栽培法种植植物更便宜,更利于保护环境。无土栽培法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它不需要艰辛的体力。

三、巩固:

请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判断家中种植的花卉对无机盐的摄取是否合理,你将如何改进。写出有关报告。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6篇《初中生物教案《细菌》》,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录音新闻》(优秀6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