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抗日救亡运动精选3篇

众鼎号分享 132715

众鼎号 分享

抗日救亡运动 篇一

马晓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华北事变的发生,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面临着严惩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上结束了十年内战的局面,由国内战争转向民族战争。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线在本切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本节内容是《国共十年对峙》这一章的总结,又为下一章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做好了铺垫。本课的特点是: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事件承载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良好契机。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探究欲望强烈,,在学习完一个学期的中国近代史之后,同学们对近代史的基础知识和篇章结构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初步建构起了知识结构。但是他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缺乏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不稳定。因此在教学中变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创设情境,融史于情。生动的学习历史的生动,运用谈话、讨论、等言语互动的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掌握华北事变、瓦窑堡会议与中共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等主要史实。能过华北事迹以及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能过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搜集信息、总结日军发动华北事变的目的和影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

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参与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探究性和创造性。

3、通过组织学生报道西安事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矛盾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日本发动华北事变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意识到在和平年代也要居安思危,防止新的军国主义的侵略。

2、能过重温一二九运动的激情,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将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制定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学生认识到中共善于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中共是全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认识到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巨大凝聚力,从而树立为和平统一祖国做贡献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西安事变

(二)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五、教学方法

主要利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开启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设计思路

情境式讨论教学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在活动中发展、在探索中提高。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多项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表现中评价,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协作关系,彰显学生良好个性,在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七、教学准备:

提供给学生主题资源网站,让学生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信息。

张学良纪念馆:。

一二九运动纪念馆:。

《人民网》时政题—纪念西安事变。

《历史回廊》人物卷:

《中国网》www.china,。

八、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通过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本课设计成:知识建构、练习提升、整理总结、发散探究、表现评价等几个环节。

进入知识建构后,出示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涨的动态图片

(播放歌曲)《华业歌》,提问:为什么歌词中写道:“满耳是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的论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凝神、起兴。

(师生互动)进入新知识的建构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

(一)   华北事变

(设疑:)

①侵华是日本的既定方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采取了什么措施和行动呢?(配合东北地区的显示)

②按照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所设想的,“灭亡满蒙”只是征服中国的第一步,为了继续实现其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本又将下一个目标放在了什么地方呢?(配合华北地区的显示)

③比较日本对东北和华北的侵略有何不同?

(播放视频)《华北事变》中有关“何梅协定”、“华北五省自治”等内容的介绍。

(设计意图)有关华北事变教材略做介绍,通过播放相关资料,能让学生更直接更形象的融入到民族危机严重的历史氛围中,加强切身体会,为突破本课重点和难点做好铺垫。

对第三个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性评价。

屏幕显示对华北事变这个知识点的总结。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铺垫)1935年全世界都笼罩在法西斯肆意扩张的战争阴云下,7月,共产国际七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强调:各国都要组成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推动了各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创设情境任务)作为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络员,请你拟定一封写给共产国际的信,汇报我党在1935年贯彻共产国际七大所做的重要举措。并提出要求。

动态显示三幅图片,分别是《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宣读)对同学的发言教师给予认真的点评,特别表扬学生的新颖创意。

电脑显示相关问题,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的内容加以总结。

(设计意图)课本中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理论性比较强,通过学生写信的方式 ,着眼于中共政策的转变,将前后几个历史事件关联起来,使枯燥的知识活化于纸上,简化于言间,内化于心中。

出示两则材料,提问

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

三、一二九运动

(承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具有强烈的爱国心的中国各阶层都做出了反应,抗日救国的口号响彻云宵,那我们来看看与我们最接近的,最富激情的青年学生的行动吧。

(角色扮演)一位学生扮演成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满腹激情的进行演讲。

(显示)《清华大学国会告全国民众书》和一位青年学生进行演讲的画面。

(播放视频) 一二九运动

(设计意图)使同学们融入历史情境,重新体验激情燃烧的岁月,形成“个人—社会”的人生价值,强化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民族意识的养成。

提问: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概况和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显示总结的内容。

出示两幅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两幅图片。

(提问)

1、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2、在千百万张书桌都能放下的今天,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我们当代青年又要向当时的青年学习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将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情感。

(转承),一二九运动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的到来,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更加有利的推动了全民族抗日高潮的到来,在此前提下,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于是国民党内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这与两位名垂青史的将军有关,他们是谁?领导了什么事?我们怎样评价他?

四、西安事变

(历史人物小档案)出示张学良、杨虎城的图片,学生根据网上搜索的内容,看书后共同完成其简单的个人档案。电脑动态的显示一本书翻页的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生活化的“历史人物小档案”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现实感,加强古今纵向联系。

(出示情境任务和活动要示)让我们再次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36年的西安,关注那里发生的一切,我们有幸请到了《西安文化日报》的记者们,他们将向我们详细的报道1936年底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播放电影片断)张学良对蒋介石苦谏和一二九运动一周年时学生请愿的情景。

学生分组讨论

分别是12月9日,西安记者报道

12月12日,临潼记者报道:

12月17日,赴东京、赴华盛顿、赴延安、赴南京记者分别发来的报道。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同学们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都比较熟悉,采取融入历史情境、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模拟表演的方式,使历史场景真实化,历史问题生活化,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西安事变后出现的复杂形势,及中共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上做出的英明决断。

关于西安事变的背景及事变后的复杂形势这一目,

(教师设疑)

1、为什么张杨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而实行兵谏?

2、从刚才同学的发言中,你能看出当时怎样的紧张局势?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叙述。

3、西安事变最后如何解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学生自由发言,突破重点)

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教师提问要求学生回答,最后屏幕显示概括的内容。

(设计意图)以环环相扣的问题,提示事件的本质,使学生理解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培养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激发潜能,使课外知识建构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过渡)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避免了两党爆发大规模的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时至今日,70年已经过去了,历史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出示动态图片)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与连战历史性握手等图片。

(提问)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国共两党合作既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又有利于两党本身的发展,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才能振兴中华。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的能力,树立以史为鉴的意识,自觉树立为祖国和平统一和民族振兴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学生自由发言,拓展本课的教育意义)

第三部分:整理总结

本课小结:

(活动:对号入座)展示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形势图,请同学们指出a、b、c、d分别代表什么地点?在这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有何重大意义?说出他们之间的重大意义。

(学生思考后回答)

(设计意图)能过由学生参与总结的方法,能使同学们增强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建立起各目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对本课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本章小结:

(教师借助动态图示小结本章)

第四部分:练习提升

(活动1:巧填空项)

(活动2:自创习题)

­­(学生分组做答,小组竞赛)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没有确定答案的习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运用小组竞赛的形式,使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增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第五部分:发散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开放性的历史作业,使学生能够增强探究的主动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六部分:学生评价

课后学生要对自己的综合表现及对小组其它同学的表现作评价及记录,同时教师也要将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的反馈给学生,使评价多元化、多维化,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附:学生评价表

抗日救亡运动 篇二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

掌    握 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课文复述史实 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注意捋出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知识点

研究资料理解原因 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处心积虑、蓄谋策划,蒋介石实行“绝对不抵抗”政策则进一步助长了日军侵略气焰

讨论探索辩证分析 中共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是依据当时实际情况,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化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主义民族情感 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对于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必须进行历史清算

思想意识 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种实事求是、高瞻远瞩的史实证明了党的正确、伟大和光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布置学生阅读70——75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在学生阅读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2、70页“文献资料”说明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不抵抗政策。)

3、不抵抗政策造成什么后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

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主要有哪些表现?(抗日救国会的建立;工商界抵制日货运动;学生举行抗日大示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全国各界人民同仇敌忾掀起抗日救亡运动,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

三、西安事变

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归纳:

a、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中共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b、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3、怎样评价西安事变?(这场“兵谏”目的在于逼蒋联共抗日,属于爱国和正义的事件。)

4、教师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a.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

b.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c.国民党内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

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

5、“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小组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以及和平解决所起的历史作用。

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预习提纲】

九    时间:1931年9月18日

一    概况: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事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陷

变    中国各界反应     人民: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侵略,在东北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共:派杨靖宇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队

背景: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

西安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事变     概况:张、杨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

结果:在中共等各方面的努力下,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课堂小检测】

一、基础题

1.1931年9月18日,日本(          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2. 由于东北军执行了蒋介石           命令,不战而退,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3. 1932年,日本扶植          做傀儡,建立了             。

4.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                            ,进行抗日斗争。

5 1931年的一个夜晚,沈阳北郊上空弯月高悬,突然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此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 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6.“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态度是(        )

a抵抗                   b不表态                  c片面抗战             d不抵抗

7.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8. 1936年底发生的扭转时局的关键事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九一八事变”爆发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9.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

a歌颂祖国              b追求理想               c抗日救亡              d抨击时弊

10.西安事变之所以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c中共方面作出的巨大的努力                d蒋介石先生作出了重大让步

二。材料题。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这首歌在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1)此歌曲的名称是什么?

(2)歌中提到的“九一八”指什么?

(3)歌词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情况?

(4)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三、简答题

1、XX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美国逝世,向其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的一生。请写出张学良将军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件事及其影响。

2、简述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目的、时间、作用等),展望未来。你认为国共第三次合作会实现吗?假如实现,你希望这次合作有什么成果?

答案

二、(1)《松花江上》。    (2)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3)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屠杀我同胞,掠夺我财产,大批东北人民被迫逃到关内,盼望早日首府祖国山河的历史。    (4)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三1、(1)1931年九一八事变,盲目服从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到半年,东北沦陷。(2)1936年12月12日,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第一次国共合作:目的:寻找革命同盟军,进行国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时间:1924年初—1927年;

作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第二次国共合作:目的: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时间: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两党初步实现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正式合作;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第一次取得完

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中国台湾的回归,完成祖国的统一。

抗日救亡运动 篇三

第1课 抗日救亡运动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掌    握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课文复述史实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注意拟出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知识点研究资料理解原因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处心积虑、蓄谋策划,蒋介石实行“绝对不抵抗”政策则进一步助长了日军侵略气焰讨论探索辩证分析中共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是依据当时实际情况,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化情感态度价 值 观爱国主义民族情感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对于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必须进行历史清算思想意识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种实事求是、高瞻远瞩的史实证明了党的正确、伟大和光荣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教学难点  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1、 (记者王军  于新超  郑东鸿)新华网沈阳9月16日电: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70周年,辽宁省及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2、在去年“九一八”前夕,曾担任辽宁省副省长和政协副主席的林声在一次有老红军、老战士和二战受害劳工参加的座谈会上,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他说:“现在还有一些市民在9月18日这天仍然搞一些喜庆活动,这是不合时宜的”。林声的倡议不仅得到了在场的老红军、劳工等的热烈掌声,一些商家和市民也积极响应这一呼吁。3、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4、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5、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6、xx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72周年的国耻日。而这几天的珠海,却发生了足以令整个中国愤怒的一幕——数百名日本男客人组成的一个观光团,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中大肆“买春”,并公开称“就是来玩中国‘小姐’的”。7、晨报合肥专讯 13日下午2时,鄂州、珠海两地警方联手,成功抓获“9·16”珠海特大组织、介绍卖淫案重要涉案嫌疑人廖某。14日,鄂州警方将廖某移交珠海警方。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布置学生阅读79——81页二框题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事件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在学生阅读时,低分贝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二、九一八事变1. 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2.  80页“文献资料”说明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不抵抗政策。)3. 不抵抗政策造成什么后果?(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4.东北沦陷后,中国人民怎样展开局部抗战?(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三、西安事变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归纳:a.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中共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b.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3.怎样评价西安事变?(这场“兵谏”目的在于逼蒋联共抗日,属于爱国和正义的事件。)4.教师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a.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b.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c.国民党内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5.小组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以及和平解决所起的历史作用。(西安事变后应当怎样处置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1.按照下面的纲要信号梳理本课知识:国民党屠杀剿灭→攘外必先安内┓(破产)→合作抗日  1927年→1931年西安事变国共矛盾为主   中日矛盾上升  共产党土地革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武装反抗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71页填表题:事变名称时间地点简单经过结果九一八事变1931.9.18沈阳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三省沦陷3.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历史填充图册18页4.根据86页“史海拾贝”或“九一八国耻日新闻”(导入本课用的那些材料)写一段读后感,题目自拟。5.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3篇《抗日救亡运动》,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最新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