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论文(通用5篇)
职高数学教学论文范文11-13众鼎号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高中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语文教学模式改革 篇一
现代护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尊严,尊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现代护士应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可见,对护士的培养不应该只强调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还应该高度重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素质的锻造。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多元文化的冲击的今天,医疗卫生单位中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倾向,淡化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忽视了自己的道德修养,人文精神缺失。这种不良倾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职卫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因此,中职卫校要明确语文教育对于医护人员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语文教育对于丰富职业卫校校园文化生活的必要性。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实践“文化基础课为理论课服务,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并协同为培养目标服务”的职教目标,是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方向。语文教学是一种道德素质教学,道德教育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历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人文素质的高要求,对中职卫校护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对中职卫校的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作出新的应对———以专业需求导向选择教材、设置课程内容;以创新互动型教学方法引导课堂学习;以职业化眼光设计课外语文活动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从“内因”入手,加强引导,端正学习态度
心理学表明:社会性需求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因素之一。“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某种学习活动,使其对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表现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激起其探索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认真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专心致志,甚至废寝忘食的学习毅力,能够经受时间、寂寞、成功与失败等的考验,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取得学业成功”[1]。可见,培养、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保证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中职生思想上普遍轻文重专,单纯地认为上职校只要全力学好专业课就行,把文化课放在了从属地位。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行动上的盲目性。面对这种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在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通与学生讨论“中职为什么开设语文课”启发学生一个合格的护士应具备的“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优雅的风度”与语文的学习密切相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听说读写的四种应用能力与护理实践中优质服务之间的关系,当学生明确了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以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会得到普遍提高。
二、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2]。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大纲要求与教材无法兼顾所有专业的现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专业资源,实现学科间内容的整合。对护理专业来说,首先,要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让学生懂得保护生命、敬畏生命。语文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以外研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为例,《敬畏自然》、《向芨芨草道歉》中对生命的赞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人生的感叹,都可以成为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的重要素材。其次,要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要对工作、病人的生命承担责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如依托《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一诗中作者对祖国的大爱与责任等,教师可根据护理专业特点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在这种人文关怀中感受到自己的职业使命,培养职业情感。再次,古典诗文的内容也可以用现代化的眼光去关照,进行某种职业性发掘,抹平时代鸿沟,也能在一些古文中发现新的意义。如文言文《〈论语〉五则》,这五则语录都和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个人能力有关。这样就可以把它们和职场上人际关系的处理这类热门话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度挖掘,让学生结合实际,积极思索,激发学习兴奋点,感到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
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中职生普遍在学习上缺乏耐性,单一的模式化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常有新鲜感,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学习兴趣。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3]我们通过多种课堂活动激活课堂气氛,如对于教材中需要背诵的篇目,先在各小组内指定负责人检查和记录组员的背诵情况,先内部进行PK,选出胜者参加班里的PK,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很大提高。诗歌单元结束后,搞一个全班的诗歌朗诵会,做到全员参与,很多中职生以前很少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这样的锻炼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我价值。
四、改进学生语文成绩的考核方式
改变过去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制订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综合评价方案。方案采用平时成绩(满分100分)的50%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满分100分)的5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平时成绩满分100分的评价内容包括:(1)课堂纪律占10%,由值周班干和教师课上及时登记和反馈,一次违纪扣2分,以此类推,违纪超过5次以上,这项成绩直接记为0,无任何违纪记录的,此项记满分。(2)课堂提问占10%。主要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和回答是否积极主动,只设定主动和被动之分,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只要是积极主动地提问、回答的,一次记2分,5次以上该项记满分,被动提问、回答的,一次只记1分。(3)平时作业占70%。每学期固定布置十次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包括课后练习题、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抄写、写作、读书笔记等。根据字迹和内容的质量分为三个等级,质量好的,计满分7分,质量一般的,记5分,质量较差的,记3分。欠交一次作业的,直接扣7分。(4)校广播站或校刊投稿和各种比赛获奖占10%。凡是向校广播站或校刊投稿被采纳的,一次记2分,5次该项直接记满分。参加学校征文、演讲、朗诵、书写等比赛获奖的,不分等级,一次记5分,2次该项直接记满分。这种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会相对综合、客观,避免考试评定的弊端,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让学生把注意力真正转移到语文能力的提高上,使成绩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杜绝“背多分”现象,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五、结合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
1、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语文组定期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内学习的知识在课外进行实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时是在班级,有时是在全年级或者在全校。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4]比如每年新生入学时开展的“文化知识大比拼”,策划和组织了学校每年九月定期开展的“说好普通话”主题活动月,活动的内容包括普通话培训的专题课、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汉字书写大赛、主题黑板报比赛、组织学生报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新增“求职信书写比赛”和一系列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项目。语文组还利用利用学校周末开放多媒体的机会,组织学生观看教师推荐的中外经典电影,以写作“观影感”、“影评”和话题讨论等形式交流观影体验。开放性的语文活动,是持续语文学习兴趣的源泉,这些活动将大大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2、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由于课时的限制,教材中用于课堂教学的篇目非常有限,因此要求学生在每个单元中任意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课后自读、自学,并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心得体会。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了避免学生自读的盲目性,经常在教学中抓住机会,及时推荐。为配合语文教学及时推荐优秀文章和读物。如学习了舒婷的《致橡树》推荐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配合学校和社会重大活动及时推荐有关读物,向学生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如《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手册》;为发展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爱好及时推荐有关专业读物,推荐校本课外读物《中医历史人物》等。此外,语文组还利用假期策划和组织了“读一本好书,做一次健康宣教,实施一个感恩行动”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填写活动记录表,并对活动的成果展开评比。针对阅读活动列出书单,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和中外名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要求能熟记、背诵一些名篇名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以致用,对活动中上交的读书心得开展评比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3、通过学校的各种社团,开展相关的语文课外学习指导工作。中职学校的各种社团和校刊,能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的创造舞台。目前,我校每学期出版1期的《蓓蕾》和《窗口》校刊和学校广播站也是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师对校刊和广播站的工作都进行了相应的指导。校刊上刊登的都是我校学生原创的优秀习作,校刊编辑工作中的版面设计、选稿、稿件修改等工作对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很有锻炼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园广播站投通讯稿,通过校园新闻的形式及时反映校园生活,个人通讯稿的录用量与语文平时成绩或班级中的操行量化分相挂钩,广播站每天开辟一定的时段,宣读一些短小的名家名篇及名人读书的小故事,不定期地挑选出部分学生参加征文比赛的获奖作品或课堂上的优秀习作进行全校朗读,以此激发我校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4、利用网络的途径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近两年来,手机和互联网的便利已经成为中职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如何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来保持和深化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内化为长期自身发展的需求?教师尝试通过便捷的聊天工具QQ建立班级学生群,通过留言、论坛和群共享等方式使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语文学习的方法,随时解答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利用QQ空间布置课外阅读和写作的任务,鼓励学生以转载和摘录的形式收集自己在浏览网页信息时喜欢的文章和精彩片段,鼓励学生在QQ空间上发表自己的原创作品接受别人的评价,我们发现即使是写得不怎么出色的文章,也会在网络中得到同学或好友的“点赞”和鼓励,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习作中的许多亮点。一些在老师眼里看起来不算好的文章,也会有不同的追随者去点赞和写上好评。这与仅仅得到老师一个人的评价,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学生从中获得写作的信心,从而激发了写作的动力。这样产生的写作动力是什么都不能比及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因此,时间一长,许多学生都感叹对写作又有了信心和兴趣。,
高职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缺失的原因和对策 篇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部分老师对语文教学和文学教学的关系弄不清楚,甚至很多人认为语文教育就是文学教育,对此,叶圣陶在《国文教育的两个基本观念》中说:“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廓清认识,明白了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正确而有效地实施文学教育的前提,也只有从这个前提出发才有可能把握住文学教育乃至整个高职语文教育的核心。关于语文教育的归宿问题,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的归宿是:“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当然单纯依靠文学教育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但是,在语文学科中,“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又必须借助文学教育。可是在目前的高职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却是缺失的。虽然中国自古以来的语文教育都有或多或少的文学教育的成分,但是至今很少有人对高职的文学教育这一块进行调查、整理和研究,笔者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还没有文学教育相关的专门著作,在高职语文教育相关的教育刊物和学术刊物上刊发的有关文学教育研究的文章很少,甚至国外关于文学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同样也缺乏相应的研究。总之,我们的文学教育是既无传统可继承又无经验可借鉴的,我们高职教师在教授文学课的时候,基本没有正确的可供参考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唯一可凭借的就是高职语文新课程标准,其他的全凭个人感觉和自身修养。虽然如此,但高职语文课是必须要进行文学教育的。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对于高职语文课的文学教育问题有一点初步的认识。笔者认为,出现问题,一定要找到出问题的原因。高职语文文学教育的缺失是有原因的,找出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来找对策才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事情。
一、目前高职文学教育的缺失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刘真福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文学教育曾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段时间里语文课等于文学课,60年代文学教育却销声匿迹,80年代文学教育又开始复兴,到了90年代,文学教育理念更新,但仍未衍生出新教学体系,到了21世纪,语文界在高职文学教育理论方面都没有作出系统深入的研究。文学教育是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面,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精神成长。但是在现实的高职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却越来越显得缺失。眼下高职语文的教学变得越发技术化和工具化了,教师在课堂上对文学类文本的讲授越发缺少文学作品应该有的悟性、感性以及整体性的感知,教师也越来越缺少自身对文本的文学感受,更别谈对学生内心感悟的引导了,充斥在课堂上的几乎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程式化、模式化和概念化,还有在这一程式化、模式化、概念化过程中层出不穷的解题技巧,是对“形”的精雕细刻,最终导致“形”存“神”亡。除此之外,高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考试体系也越来越追求所谓的科学化、客观化、定量化,甚至是主观性极强的阅读理解题、练笔写作题,也有标准答案,毫无灵活性。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高职语文课堂文学教育的缺失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是种种原因交叉作用的结果。
(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功利主义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虽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教育部也于2009年制定了五年制高职语文新课程标准并将之宣传和推广,但是在我们很多中学,应试教育仍然主宰着教育形式。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眼光往往都盯着“升学率”这个目标。这种情况也延续到了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谓文学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过程,它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体验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出的深意、诗意和个性。在现在的五年制或者三年制的高职语文课堂中,文学教育的特点被消解,文学课几乎成了阅读理解课,目标就是寻求标准答案,文学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模式化和标准化。
(二)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特别是最新的《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问世,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教师在语文教育中都特别强调其工具性的一面,而对于人文性的一面,则绝口不提,只重视知识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很多教师认为高职语文课的任务无非就是向学生传授一些语文知识,培养各种语文能力,对于更为重要的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健全人格则重视不足。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忽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厌其烦地把好端端的一部文学作品分解、切割,总结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学生则被动地将这些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死记硬背下来,本该是学生自己感悟、理解、表达,却最终都由老师代劳了。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智慧、感悟、体验、个性化、想象力、道德感、创造力以及审美意识等都在高职语文教育精心构建的知识体系以及文学教育的工具性和知识性的目标导向中消失了,逐渐把审美感受过程解构为材料运作过程,文学的整个审美世界被遮蔽了,文学的审美感丧失了。
(三)教学评估制度
目前,几乎所有学校的教学评估制度都是以考分为标杆,这就造成了文学教育以考试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完全失去了文学教育的本质。文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它侧重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就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等各方面,短时间内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这就导致教师固守陈旧观念,对文学教育顾虑重重,以教材为本,甚至认为教学就是教“书”,很多教师就照着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教辅资料等来“照本宣科”,采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强化训练,以使其符合现行的教学评估制度的要求。这样高职学生便很少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更没有特定的时间来接受阅读指导,甚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因为他们的教学方式已经模式化了,这是很可悲的。
三、补充文学教育内容,提高文学教育质量的对策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了高职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是缺失的,并且找出了文学教育缺失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姑且称之为对策。笔者认为,文学教育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现行教材为基础,与课文教学结合起来,适时补充足够的文学内容。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欣赏水平,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培养其高尚的艺术趣味,学习成功的创作经验,从而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学生的需要,编写适合“90后”“00后”的校本教材,并且课本要不断更新完善
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观点,教材的内容与性质可以从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加以理解。知识维度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反省认知知识四种类型。能力维度包括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与创造六个层次。其中,每一类知识和每一个能力层次又可以识别为若干亚类型。语文教材的内容和性质也可以从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来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要有创新,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宣传实行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教材的编写者要转变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教材内容的选编一定要考虑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目前我们的高职生都是“90后”“00后”,编校本教材之前必须研究学生,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和需要。应当明确,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境界,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校本教材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二)充分挖掘既有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新的校本教材诞生之前,要充分挖掘既有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科教学活动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思想、方法和精神等文化的层次,这对学生深入地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个善于教学的团队,我们的教师必须完善知识结构,转变教育理念。教师要认清: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文学教育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只有以人为中心,才能真正提高文学教育的质量,才能发挥文学教育的功能。高尔基曾经提出“文学即人学”的命题,文学教育强调的是育人立人的教育目的和功能,突出了文学教育侧重非智力因素开发和人格建构整合的基本特点,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良好开展创造了一个理念实施的空间。简单来说,文学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就是审美教育,是一种精神陶冶和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磨砺的过程。人文,强调的是对人的培养和对个性的关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前者是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后者是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尊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处处依赖教学参考书,要敢于和善于对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做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解读,并且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地解读文学作品,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引导学生琢磨、体会、领悟文学作品的意图和匠心,真正挖掘出现有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寻找新途径,探索好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强化文学教育的文学性,淡化其工具性,防止把人文性误解为思想性和政治性。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勇于尝试,探索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痛苦与幸福的感受,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这是语文的“人文性”所决定的。开放而有活力的文学教育课必须根据不同的文学教育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的文学教育方面的论文之后,尝试着采用了一些符合文学教育任务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笔者一直认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一些个人化的感悟,无论是否有道理,只要他能自圆其说,都应该积极鼓励,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终身学习的理念。笔者还曾采用过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一般是针对画面感很强的小说和戏剧作品来进行的。这种形式首先由教师创设情境氛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投入阅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情感需求,来联想和定位作品中的人和事。接着是表达和呈现,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投入,通过演绎表达将文本世界活化为生活世界,并展示出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最后进行评价小结,师生共同来点评、修改和完善构想。这种方式是力求在文本世界、自我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想象、沟通和表达的能力。除了上面两种常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还尝试过发现研究式教学等方式,这些教学模式,笔者有的是参照前人的实践总结,有的来源于自己的设想,但总的来说,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来主导,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各自的潜能,注重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文学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勤于总结,学会创造。文学教育的生命力和活力只能存在于师生的共同创造中。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三
一、语文新课标中探究性学习含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及共同发展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培养能力与知识传授之间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过程。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以探究这种活动为基本特征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可见,探究性学习是满足语文新课标要求,能够集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探求为一体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重要性
一方面,探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束缚,凸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而学生学习兴趣是其学习语文内在动力,探究性学习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理解与掌握得到加深,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广泛地掌握相关语文技能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时代发展需要,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需要。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策略
(一)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
“学贵有疑”,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是完成探究性学习活动关键。而且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重要载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通过营造宽松民主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敢问,而且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创造。譬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启迪学生探究:烛之武用什么方法,就能仅凭一人之力把秦国大军给说退?烛之武又是处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给予了他展示才华机会?等一些可以把握全文主旨问题情境,有了这些问题情景以及从中产生许多有价值问题,学生求知欲望和浓厚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在这样氛围下,阅读探究活动就变成了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行为。
(二)创造探究性学习情境
高中语文课程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有效结合,因此,高中语文课程探究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探究过程是讲究情感投入和发展。所以,只有科学合理创造探究性学习情境,才能更好确保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效实施。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虚拟情境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基础上,人为地再现文章意境,利用语言文字,声情并茂地虚拟情境,使学能够获得真实情感体验。譬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合适背景音乐,然后模拟作者站在江边,看滚滚江水浩荡千古,心中满怀豪情壮志形象,并大声朗诵出这篇经典诗歌,把学生情感融入到作者宽阔胸襟与远大抱负中去,在这样情境体验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开展探究学习。另外,考虑到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呈现文本内容上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创设生动直观现实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受,从而更好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譬如,学习《我与地坛》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地坛现状,使学生深刻体会课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并从中获得启示,为接下来探究学习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三)点播探究性学习方法
方法是行动指南,方法科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理想效果,探究性学习同样如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还应该给学生点播探究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语文科学方法和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其语文素养。阅读作为学习语文最根本和最有效方法,学生只有与文本发生深层次信息交流阅读才是最好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而个性化阅读探究方法和比较阅读探究方法等就是实现以上学习效果最好方法。譬如,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点播学生与作者另外一篇著名散文进行比较阅读探究,探究这两篇文章描写景物上异同。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与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交流,从而在阅读探究中与自己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中不断获得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四
摘要: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文学素养,因此抓好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高中语文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以及文学修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作文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而且在高考中,作文在整张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对其高考成绩有很大影响,因此如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是重中之重。下面是笔者自己的几点教学建议。
1、创新教学理念,提高作文教学课堂的互动性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模式普遍较为单一,教师过于强调向学生传授作文写作技巧,很少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甚至有的学生非常害怕、恐惧作文。就目前高中生作文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言之无文,缺乏情感的问题,作文风格千篇一律,很少看到学生自己的观点。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仅应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应该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特点后,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应将作文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布置的作文题目也应尽可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比如,教师可以以“珍惜生命”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分组,相互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教师再点几个同学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势必可以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对于每一个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难关,教师、学生都将所有的时间、精力放在如何提高高考成绩上,而对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视度不高,这也是导致高中生写作兴趣低下的主要原因。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教师应可以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和赞扬,这样可以使学生心理得到安慰,增强自信心,更加执着于作文写作。比如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教师应仔细修改,在发现学生的亮点时,一定要在旁边备注,“good”、“用得妙”、“很好”等嘉奖性的词语。其次,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作文比赛活动,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素材
高中作文相对于初中作文而言,更加有深度,而且广度更广。就近几年学生的高考作文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写得比较空洞,都是泛泛而谈,缺乏新意。在高考紧张的考试氛围下,想要创作出一篇优秀作文,并不仅仅是要靠灵感,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平时的积累,只有自己肚子里面有货,才可以在看到题目时能够文思泉涌,思考问题时也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多阅读,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应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文章布局和结构、文字的表达方法。可以在阅读文章后布置一次随堂练习,让学生将自己刚刚阅读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变成自己的东西。同时,教师应向学生推荐《读者》、《最小说》、《小小说》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杂志、书籍,并且要求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留意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是自己觉得非常精彩的语句、段落,并做好笔记,慢慢积累写作素材。
4、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需要良好的素材,充沛的感情,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进行适当处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为自己的作文加分。比如,在文章的开头如果比较有新意,往往会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可以增加第一印象。同样,如果文章的结尾有一个漂亮的总结,为整篇文章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可以为整篇作文加分。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应在开头、结尾的地方多花点心思。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综合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应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素材,并且传授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五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学习环境
学生对环境感受很敏感,一个压抑环境会使学生不愿意思考,对于刚接触内容会不感兴趣,不管教师运用什么样方式教学,始终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在一个轻松环境中学习,学生感觉不到压力,必然会获得快乐体验。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对每一个未知知识都充满好奇,会主动地去接触知识、分析知识,从而获得对知识理解和领悟。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愉快轻松环境是使学生愉快学习首要条件。
二、师生之间关系要平等、民主
在愉快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他们互相尊重、相互倾听,学生对教师不再存有惧怕心理,而是为了获得教师鼓励和表扬主动进行知识研究与探索;教师对学生不再是把知识划分成一个个细节灌输到他们脑子里,而是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方式下不断进步。这种平等、民主师生关系,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热情高涨。
三、制造一种生动活泼课堂气氛
课堂中活跃气氛和教师情绪是分不开,所以教师在走入课堂时就要面带微笑,先用表情感染学生,使他们放松心情,然后再进行课堂气氛调节,使学生情感和要学习课文内容情感保持一致,这样对于学生融入到课文中去体验作者情感是非常有益。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采用导入内容既能调节学生情绪,又能和课文内容紧密相连,从而使学生能用正确情绪去体验课文中描写事物,体会其中蕴含感情,在满心愉快中度过每一堂课。
四、善于调控扣人心弦教学节奏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发展状态来把握教学节奏,既要保证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提高,又不能节奏太快影响学生接受和吸收。因为高中生大脑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他们思维通过外界刺激会产生强烈反应,对语文知识接受和理解同样如此。在新形势下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激发学生注意力,同时运用有趣提问来加强他们有意注意,使学生在这一时期学习能力逐步增强。需要注意是,在对学生进行有节奏教学时,不仅教学速度要保持一定节奏,教师语言也要具有艺术性,充满节奏感,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具体而言,教师语言节奏还要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进行改变。内心情感变化平缓或感情色彩灰暗时,语速要减缓;内心情感强烈或感情鲜明时,语速就要加快。做到抑抑扬扬、有波有澜,给人以无穷美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达到愉快教学目。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教学内容节奏来调节整堂课节奏。教学内容节奏指上课内容详略、多寡、取舍、安排等。在设计教学内容节奏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承受能力,使课堂富有一种和谐音乐美感,形成教学高潮。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语文课文中内容依靠文字来进行理解,有会存在一定难度。随着经济发展,学校教育和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完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把文字转化成直观图画,这样可以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通过朗读课文之后结合多媒体展示画面走入课文,感受课文深刻内涵。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如果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领会其中对景色描写文字时,他们对景色理解不会很深刻。而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其中景色,可以让学生直观体会到荷塘月色美,以及作者在运用文字方面深厚功力,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同时还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以冲击,培养学生对文字中蕴藏含义敏锐性,提高他们在文学方面能力。总之,在课堂上进行愉快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用充满情感态度来对待学生,还需要教师用充满艺术语言来感染学生,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促进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找到真正适合学生学习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教育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