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复习知识点笔记【4篇】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其实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学习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径。下面是众鼎号整理的4篇《初二数学复习知识点笔记》,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次函数 篇一
[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 0)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时,y=kx+b即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b)和(- ,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1)解析式:y=kx+b(k、b是常数,k 0)
(2)必过点:(0,b)和(- ,0)
(3)走向: 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
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4)增减性: 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
(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轴。
(6)图像的平移: 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
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
[直线y=k1x+b1与y=k2x+b2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平行:k1=k2且b1 b2
(2)两直线相交:k1 k2
(3)两直线重合:k1=k2且b1=b2
[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
(2)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解析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
(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
(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中得出结果。
[一次函数建模]
函数建模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从而解决最佳方案、最佳策略等问题。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再寻求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函数模型,从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在赋予实际意义时,其图象大多为线段或射线。 这是因为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的,即自变量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一般是:(1)从函数图象的形状判定函数的类型;
(2)从横、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
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问题时,可以分析这些变量的关系,选取其中某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再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
初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篇二
直角三角形
◆备考兵法
1.正确区分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掌握常用的勾股数。
2.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时,应注意以勾股定理为桥梁建立方程(组)来解决问题,实现几何问题代数化。
3.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时,要注意题中是否含有特殊角(30°,45°,60°).若有,则应运用一些相关的特殊性质解题。
4.在解决许多非直角三角形的计算与证明问题时,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5.折叠问题是新中考热点之一,在处理折叠问题时,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注意折叠过程中,线段,角发生的变化,寻找破题思路。
三角形的重心
已知:△ABC中,D为BC中点,E为AC中点,AD与BE交于O,CO延长线交AB于F。求证:F为AB中点。
证明:根据燕尾定理,S(△AOB)=S(△AOC),又S(△AOB)=S(△BOC),∴S(△AOC)=S(△BOC),再应用燕尾定理即得AF=BF,命题得证。
重心的几条性质:
1.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2.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即其坐标为((X1+X2+X3)/3,(Y1+Y2+Y3)/3);空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X1+X2+X3)/3纵坐标:(Y1+Y2+Y3)/3竖坐标:(Z1+Z2+Z3)/3
4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5.重心是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的点。
如果用塞瓦定理证,则极易证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篇三
一、克服心理疲劳
第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就像从河里抽水,动力越足,水流量越大。动力来源于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第二,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形成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相联系,并伴有愉快、喜悦、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心理疲劳的产生正是大脑皮层抵制的消极情绪引起的。因此,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是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所在。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第三,要注意学习的多样化,书本学习本身就是枯燥单调的,如果多次重复学习某门课程或章节内容,易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出现心理饱和,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考生不妨将各门课程交替起来进行复习。
二、战胜高原现象
复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复习到一定时期时,往往停滞不前,不仅复习不见进步,反而有退步的现象。在高原期内,并非学习毫无进步,而是某部分进步,另外一些部分则退步,两者相抵,致使复习成效未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因而使人灰心失望。当考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遭遇高原期时,切忌急躁或丧失信心,应找出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在科学用脑、提高复习效率上多下功夫。
三、重视复习“错误”
如果在复习中不善于从错误中走出来,缺陷和漏洞就会越来越多,任其下去,最终就会蚁穴溃堤。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及时订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原因,不断复习错误。即定期翻阅错题,回想错误的原因,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对其中那些反复错误的问题还可考虑再做一遍,以绝“后患”。错误原因大致有:概念理解上的问题、粗心大意带来的问题以及书写潦草凌乱给自己带来的错觉问题等,从而有效地避免在考试时再犯同一类型的错误。
四、把握心理特点搞好考前复习
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气质、性格、心理稳定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考前复习。考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来制订复习迎考计划,根据自己的心态来调整复习的进度,选择与运用的复习方式方法,使自己的考前复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1、课本不容忽视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都在学习新课,课本是大家都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复习资料。平时在学校的课堂上大家都会随堂记笔记,课本基本不会翻看,建议同学们在翻看笔记的同时,对照课本,把学过的知识点反复阅读、理解,并对照课后练习里的习题进行反复思考、琢磨、融会贯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重点例题也要着重记忆。
2、错题本
相信学习习惯好的学生都应该有一本错题本,把每次习题、作业、测试中的错题抄录下来,明确答案,找到错误原因,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上的薄弱点,经常拿出来翻看,遇到反复做错的题目,要主动和同学商量,向老师请教,彻底把题目弄懂、弄透,以免再犯同类错误。
初二数学重要知识点 篇四
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4篇《初二数学复习知识点笔记》,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