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通用8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8篇《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一
考点一:关于弹力的问题
1、弹力的产出
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
(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2、弹力方向的判断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
(1)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其中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x代表形变量。
(2)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考点二:关于摩擦力的问题
1、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来求解
3、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考点三:物体的受力分析
1、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1)方法
(2)选择
2、受力分析的顺序
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
3、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
(2)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
(3)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4)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
(5)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
考点四: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
1、正交分解时建立坐标轴的原则
(1)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使尽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
(2)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标轴上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二
01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3、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4、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02质点的运动: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r/T 2.角速度=/t=2/T=2f
3、向心加速度a=V2/r=2r=(2/T)2r
4、向心力F心=mV2/r=m2r=mr(2/T)2=m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03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 (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 (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三
运动的描述
1、 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 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 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力
1、 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 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 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 ,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 ,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 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牛顿运动定律
1、 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 ,只要a与u同向。
2、 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
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 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 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 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
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机械能与能量
1、 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 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 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电场
1、 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比。
2、 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3、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 场力做功是qU ,动能定理不能忘。
4、 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恒定电流
1、 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 t。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 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 l比s 等电阻。
电流做功U I t , 电热I平方R t 。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3、 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4、 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磁场
1、 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 F比I l是场强,φ等B S 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 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 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电磁感应
1、 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感应电动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 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 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 向。
交流电
1、 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2、 NBS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 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 I值,次级U 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气态方程
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压强分析封闭物,牛顿定律帮你忙。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热力学定律
1、 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机械振动
1、 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平衡位置,大小正比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极。
2、 O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单摆周期l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1米。到质心摆长行,单摆具有等时性。
3、 振动图像描方向,从底往顶是向上,从顶往底是下向;振动图像描位移,顶点底点大位移,正负符号方向指。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四
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或瞬时感应电动势为零的位置。
中性面的特点:a.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最大,但=0;
产生: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与磁场垂直的轴匀速转动。
变化规律e=NBSωsinωt=Emsinωt;i=Imsinωt;(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最大值Em=NBSω
四值:①瞬时值 ②最大值③有效值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对于正弦式交流U==0.707Um ④平均值不对称方波:不对称的正弦波
求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IΔt=εΔt/R=ΔΦ/R
我国用的交变电流,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
表达式:e=e=220sin100πt=311sin100πt=311sin314t
线圈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变压器两个基本公式:①
②P入=P出,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
远距离输电:一定要画出远距离输电的示意图来,
包括发电机、两台变压器、输电线等效电阻和负载电阻。并按照规范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物理量符号。一般设两个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1/ n2、n2/,相应的电压、电流、功率也应该采用相应的符号来表示。
功率之间的关系是:P1=P1/,P2=P2/,P1/=Pr=P2。
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求输电线上的电流往往是这类问题的突破口。
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分析和计算时都必须用,而不能用。
特别重要的是要会分析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
初中物理知识点 篇五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特点: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这个过程要放出热量。
3.气体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有些气体,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液化。
4.常见液化现象
(1)“白气”:烧水做饭时经常会看到盖子上方冒出大量“白气”,有的人误认为这是水蒸气。其实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色透明气体,我们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极细小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2)雾和露:雾和露也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常见的自然现象。白天,由于地面水分的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等原因,使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到了夜间温度降低,在低空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如果这些小水滴分散附着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就形成了雾;如果小水滴附着在地面附近的物体上就形成了露。
5.液化在生产中的应用
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另外,将混合气体液化后,根据沸点的不同,便于提纯和分离。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六
一、 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错误认识(古希腊)
1、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到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
2、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有质量决定:质量越大,下落越快
二、 伽利略(意大利)
1、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惯性----小球斜面实验
2、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只与高度有关(从理论上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3、 开创了近代物理学的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及规律的方法
4、 发现单摆的等时性
三、 牛顿(英国)
1、发现了重力、万有引力的规律(没有得到万有引力常量的值)
2、提出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运动学三大定律
3、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光是一束粒子流(错误的理论)
4、牛顿环----光的一种干涉现象
四、 胡克(德国)
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弹簧弹力的规律----胡克定律
五、 开普勒(德国)
发现太阳系天体运动三定律
六、 卡文迪许(英国)
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G=6.67x10-11N?m2/kg2
七、 惠更斯(荷兰)
1、从理论上成功的解释了波的反射、折射现象----惠更斯原理
2、得到了单摆的周期公式
3、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光是波
八、 富兰克林(美国)
通过风筝证实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并发明了避雷针;命名了正负电荷
九、 密立根(美国)
通过带电油滴实验发现了基本电荷量--—元电荷e=1.60x10-19C
十、 库仑(法国)
发明了库仑扭秤,利用扭秤,他根据实验得出了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库仑定律。把同样的结果推广到两个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标志着电学和磁学研究从定性进人了定量研究;
十一、 安培(法国)
1、发现了电流的规律
2、电流周围磁场的判断方法—--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3、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任何物质内都存着一种环形电流即分子电流
4、得到了安培力的规律
十二、 奥斯特(丹麦)
发现了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电流磁效应
十三、 法拉第(英国)
1、提出了电场的概念,并且第一个利用电场线和磁感线的形式来描述电场和磁场
2、提出了电磁感应的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十四、 特斯拉(美国)
1、 交流电的发明者
2、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
十五、 韦伯(德国)
磁通量单位命名者
十六、 洛伦兹(荷兰)
发现了运动电荷在磁场的受力规律----洛伦兹力
十七、 麦克斯韦(英国)
1、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
2、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存在—提出光是电磁波理论
十八、 赫兹(德国)
1、从实验上(赫兹的。电火花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2、最早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相关链接:(1)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各自独立发明了无线电波。马可尼使他的发明发展为完整系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商业应用。1897年5月18日马可尼的横跨海峡的无线通信取得成功。1901年无线电波越过大西洋…
(2)1927年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3)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十九、 托马斯〃杨(英国)
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成功的证明了光是波
二十、 菲涅耳(法国)
光的衍射现象----泊松亮斑
二十一、 伦琴(德国)
发现伦琴射线(也叫X射线,是一种频率介于紫外线与γ射线的电磁波
重 点
波粒二象性(按时间顺序大体排列)
1、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的概念并给出了量子常数即普朗克常量,成功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量子物理学
量子物理学的特点:①微观;②高速(大于光速一半);③不连续
2、 1887年赫兹偶然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
3、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物理的观点提出“光子说”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并给出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注: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与牛顿的“微粒说”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统称为“粒子性”
4、 丹麦物理学家波尔结合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提出了波尔原子理论(也叫波尔氢原子理论),但该理论是错误的理论它只能解释氢原子或类氢原子的不连续发光现象(也叫轨道量子化现象),不过由于该理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需要掌握
5、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的“粒子性” 康普顿效应----X射线照射晶体后部分波长变长的现象
6、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假说并给出波长公式:λ=h/p
7、 1927年戴维孙和J〃J汤姆孙的儿子G〃P汤姆孙成功的做出了电子的衍射实验证明了物质波的存在
8、 量子的不确定性关系:
1927年海森堡发现了量子的“不确定性关系”:在经典力学中,质点的运动总存在一个确定的可以预测的轨迹,因此我们可以同时确定其坐标和动量(或速动)并以此来描述它的运动状态。而实物微粒的运动具有波动性,所以它没有确定的轨迹,也就意味着它不能同时具有准确的坐标和确定的动量,这称为测不准原理。
原子物理
1、 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证明了原子具有复杂结构,并
给出了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枣糕式模型
2、 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氦核)散射实验中的大角度偏转现象推翻了“枣糕式”模型,
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证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4、 贝克勒尔的学生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5、 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利用α粒子(氦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提出了中子的概念
6、 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利用α粒子(氦核)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
7、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
8、 爱因斯坦19世纪30年代提出划时代的理论---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①光速不变原理----无论以任何物体为参考系光的速度都是一样的。②相对性原理----时间、空间、质量都具有相对性
初中物理知识点 篇七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2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1、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2、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知识总结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记录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6、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4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光的折射知识总结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初中物理知识点 篇八
电功率物理学名词,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att),简称瓦,符号是W。电功率计算公式1.P=W/t主要适用于已知电能和时间求功率2.P=UI主要适用于已知电压和电流求功率3.P=U^2/R=I^2R主要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一般用于并联电路或电压和电阻中有一个变量求解电功率4.P=I^2R主要用于纯电阻电路一般用于串联
目录
1、电功率
2、电功率计算公式
3、电功率单位
1.电功率
物理学名词,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att),简称瓦,符号是W。
2.电功率计算公式
1.P=W/t主要适用于已知电能和时间求功率
2.P=UI主要适用于已知电压和电流求功率
3.P=U^2/R=I^2R主要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一般用于并联电路或电压和电阻中有一个变量求解电功率
4.P=I^2R主要用于纯电阻电路
一般用于串联电路或电流和电阻中有一个变量求解电功率
5.P=n/Nt主要适用于有电能表和钟表求解电功率
t-----用电器单独工作的时间,单位为小时
n----用电器单独工作t时间内电能表转盘转过的转数
N----电能表铭牌上每消耗1千瓦时电能表转盘转过的转数
6、功率的比例关系
串联电路:P/P'=R/R'P总=P'*P''/P'+P"并联电路:P/P'=R'/R P总=P'+P"
3.电功率单位
瓦特,简称瓦,符号W
1瓦特(1W)=1焦/秒(1J/s)=1伏·安(V·A)
①W—电功—焦耳(J)②1kw·h=3.6×10^6J
t—时间—秒(s)t=1小时(h)=3600秒(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P=1KW=1000W
P=W/t
(两套单位,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计算)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8篇《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