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反思 >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优秀4篇)

众鼎号分享 62048

众鼎号 分享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这次众鼎号为您整理了4篇《高一化学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一

一、背景分析

(1)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概念界定。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开展交流与合作等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谓传授式教学,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说,所学习的内容只需要经自己加工后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再现或直接加以应用。研究者在对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进行了八个方面的对照分析之后,又从四个侧面来论证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通过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辨析,纠正了一部分人对探究式教学的片面理解,从而促进了探究式教学的进一步实施[1]。

(2)实验探究式教学在我国化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在我国,关于探究式教学依旧是基础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入,要求教师逐渐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素质、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参与和体验;关注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坚持把学生看作教育活动的真正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从现行的化学教材来看,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其相似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模式1: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问题――实验事实――讨论――结论――应用。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的根源,是学生通过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实验事实是学生在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然后根据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得出结论、进行应用。实验模式1是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模式,它适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概念、定律、原理的教学。

模式2:实验探究教学模式2可以概括为:问题――实验事实――推断――论证――结论――应用。模式中的推断是指根据已知的知识和规律,对未知的知识和规律进行推断和解释。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的推断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通过实验验证推断的合理与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验证包括实验验证和理论验证,其中实验验证是最直接、最可靠、最有力的方式。

(4)通过化学实验实施探究教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做法可有如下几种。

①改进演示实验,实施探究教学。改进或增设教师演示实验[2],是恢复光大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最好的契机。这是因为教师演示的不仅仅是实验操作的本身,更是探究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示范。同时,又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具体过程。

②通过随堂实验,实施探究教学。随堂实验的设置[3]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因其方便、快捷、手脑并用、兼顾教育功能等特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以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中“钠的化学性质”内容的教学为例,谈谈其通过改进化学教学的演示实验和随堂实验,对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的几点收获与感受。

二、教学案例描述

情景1: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问题一: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比如铁、铝是如何存放的?可钠在常温下却只能这样存放(展示盛放金属钠的试剂瓶),这是怎么回事?

【展示】金属钠样品

【实验探究】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探究实验(教材P47实验3-1),见图1。

图1 钠的切割

实验改进:

(1)为了让学生看清钠的切面为银白色且有金属光泽,用玻璃管切割金属钠,这样钠与玻璃界面能较长时间保持光泽,现象明显。

(2)为了让学生理解钠很软,选择两片玻璃片,在玻璃片之间放一小块金属钠,让一个学生用手指轻压玻璃片。

【板书】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设计意图: 由此让学生认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钠在常温下与氧气的反应、钠在常温下的保存方法,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因为钠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4Na + O2 2Na2O(白)。该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

情景2:

【问题】刚才切开钠时看到银白色,但很快就失去光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探究,推导出钠的化学性质)

【学生探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复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板书】2.钠的原子结构:

【学生活动】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应该容易失去,体现还原性。

【板书】3.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4Na + O2 = 2Na2O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47实验3-2(让学生动手实验并描述出反应的实验现象),见图2。

图2 钠在空气中的燃烧

现象: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说明钠的熔点比燃点低),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

【板书】4:(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活动】讨论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点、线、面上知识加以串联、提炼、比较和分类,使学生充满凌乱感的知识能“站起来”、“排好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且通过实验探究使知识更立体化。)

情景3:

【探究】人们常用金属器皿来盛水,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是不反应的。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

【设问】如果把钠投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我们来预测一下。

【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49实验3-3,见图3。

图3 钠与水的反应

【问题思考】

(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为水?

【板书】5: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归纳】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响、游、红

浮: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钠熔成一个光亮的小球(熔点低;反应放热)

响:有“嘶嘶”的声音(产生的热让水气化;生成气体)

游:小球四处游动(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

红:生成物是碱性的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设计意图: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通过亲自动手探究,按照“问题――实验事实――推断――论证――结论――应用”的研究程序[4],能自主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再通过设计实验进行论证,使得知识更清晰,掌握更牢固。)

三、教学反思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当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被激发时,课堂的活力就会闪现出来。趣味性实验、多媒体展示、身边的事物等元素的引入,能使课堂上同学们兴致高涨。

(1)注重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一个思维联想的课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促使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于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二

高中化学 反思性教学 概念 元素化合物

0 前言

新课标下的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完善,在推进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了重视,反思教学就是改良自身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力的途径。对于反思教学,国内有很多教授学者对其理解都较为准确,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根据自身行为经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改正,探究其中的原因,并反馈回自身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和学习在一定层面上统一起来,很多的教师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努力更加完善了自己。

通过新课标下的反思教学的宣传和改进,很多高中化学老师都具备了反思的能力,不仅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反思,使化学教育的大方向不变,还会针对课堂上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备课阶段和结课后都有反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反思内容有很多,最重要的当属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反思思维也要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

1 反思化学学科特点,优化课堂设计方案

化学式一门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学科,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要想有所成效,必须要推陈出新,把以前那种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彻底的去除,要牢记课堂中最主要的部分永远是学生,课堂时间也是属于学生的时间。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记住知识点,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如果发现试验中的异常现象,还可以引起学生们探索的好奇心,对这些现象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和学习,这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在某些情境下对化学亲自去理解和感悟。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化学。教师要尽量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灵活地安排课程学习,尤其对初级知识的引导,化学教育工作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中化学初级阶段的概念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旧的概念对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发现其中的联系,在引入的新概念中有更加完善的知识总结框架,不对已经记忆理解的知识进行反思的话,在接受新概念的时候无法完全理解,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很有影响的。例如,在进行离子反应学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发展的看待问题,对复分解反应发生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概念死记,拘泥于此。通过实验可以促使认知有新的冲突,已有的复分解反应相关概念不再适应新的实验现象,这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欲望,深化概念的同时获取对应的知识。

3 反思教材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学习的基础是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了充分的基础概念后才能从根本原理上进行思维的创新,化学概念是人类根据自然界中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总结出一些化学属性,对其进行法充分的分析和高度的概括,得到的一种文字性的知识产物。它对人类了解自然界的化学现象有很大的帮助,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必须完全掌握和理解化学相关概念,通过这些基础的知识,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物质和反应有清晰的认识和解释。不能对文字死记硬背,没有自己的看法是不行的,要深入了解化学概念中的原理性知识,对化学思维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教材中的元素化合物部分是高中化学教育内容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块,除了是基本理论、概念的载体,还要学生们通过对它的学习来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对科学研究方法会熟练的运用,对科学本质有更大的求知欲,令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此部分的教学内容较多且知识量较大,容易理解,但是要求强化记忆,实际教学中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此部分教学的发展,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针对课程内容、课程指标,对教学模式计划进行优化处理,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总结相关措施,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总结过程中批判性思考,使教学工作者对教学理念有了新的理解,在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我们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式是不是紧扣新课改的要求,是不是能够令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能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不能再学生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

4 结束语

反思是对化学学习的回顾,在重复思考的过程中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地对其中的知识和思维进行探索,反馈回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化学分析能力,也使得高中的化学老师对教学有新的认识,反复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仍要坚持反思,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玉峰,张建莉。高一化学新课教学中概念深化发展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反思,教学实践

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反思性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是教师由传统“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学者”的重要途径。高中政治课中开展反思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学习进行反思,在理性思考之后,调整教学、学习行为的一种教学过程。

1反思教学实践的主要做法

开展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这是实施反思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我是这样开展教学实践反思的:

11 对教材的反思。思想政治课由于特殊的学科地位,教材的变动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要多一些。这就为政治教师与学生开展反思提供了素材。我在高一年级进行经济常识内容的教学中,注意到新编写的高一教材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新教材为强调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增加了一些十六大的报告结论。这些结论一方面的确为教材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为学生更好理解国家有关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帮助。但可能受编书篇幅限制,教材对这些结论没有作详尽的阐明,学生容易作“断章取义”的理解。如在高一上册中对三大产业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一课,新教材将十六大报告中有关“工业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的内容写进了教材。对这个内容,教材只有结论“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学生要理解好这部分的内容,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信息化产业发展对工业化促进的表现来讲,还需要联系前面所学过的“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正确方法和途径”的内容,同时还可以联系全球科技发展必须注意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来进行讲授。这样才能有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高中生环保意识、科技意识、效益意识,培养学生联系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政治课强调知识输入,忽视学生能力、觉悟的培养和提高的弊端。

12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教师工作多年后容易形成自己特有的一种风格,由于惰性可能会在某种风格下不断[www.1126888.com]地进行着教学。这种现象在常规性教学中是最常见的。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要面对变化的学生,变化的时代,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有效地适应新时期成长的一代新人。每一种教学方法,会受教师风格,学生学习特点,学科教学特点的影响。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教材、学生、社会的不断变化中反思,寻找到最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3 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反思。教育研究不断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能否正确运用学习策略,直接决定他们的学习效果。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需要和动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策略,受需要水平和动机水平支配。也就是说,所谓“会学”,受制于“爱学”、“乐学”的程度。学生学习成效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这些教育研究结论出发,我分析我校高中学生学习的情况是:学习的基础比较薄弱,对理论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文艺、体育的爱好相对较浓;高一的学生,普遍不适应高中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学习习惯是只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性强的课,不喜欢听理论性强些的课;对喜欢的教师上的课也比较喜欢;对社会科学性质的课,学习的方式还停留在初中较多以机械记忆知识为主,缺少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高中学生如果还以这样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来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既不能很好掌握基本知识,也不能很好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无法提高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他人的觉悟。

反思了我校高中生学习政治的这些习惯后。在教学中,我就有目的运用一些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课前进行三分钟的“我最爱唱的一首歌”的表演;课中,增加时事热点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讨论活动;课后加强对社会各种现实问题的探讨交流活动。在这些做法中,既沟通了师生间的交流,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问问题的意识。当然教师的各种能力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实现反思性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师与学生都获得发展的目的。

2对反思性教学的反思

在高中政治课中开展反思性教学有三年了,教学中有两个明显的变化:第一,学生好问。过去的政治课堂大部分时间是“一言堂”,教师讲,学生记。开展反思性教学后,课堂内外师生都是“学习者”,师生间广泛交流对教材的分析,对时事热点的评价,对标准答案的质疑,对教学方法的采用。第二,教师乐研。每个教师都明白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要经常地、主动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时,教师往往表现出一种畏难的情绪,因为不知从何下手。开展反思性教学,要反思教学实践,撰写反思札记,就为教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篇四

论文摘要:教师及时、全面、深入地进行教学反思,是顺利推进高中新课程教学的关键。当前,高中教师反思意识不强,教学反思存在随意性、间断性和分散性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影响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对此,既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反思意识,更需要高中学校积极搭建反思平台,建立反思制度,建构反思文化,引领和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求改进教学的过程。现在很多教师能够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并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但从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反思还比较随意,缺乏有效的连续性,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基本上还是单兵作战,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整体效应不强。大多数学校对此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也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办法。教师和学校两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反思应有的功效,既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给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带来诸多困难。以上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反思意识,更需要学校积极提出应对策略,搭建反思平台,建立反思制度,构建反思文化,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反思工作。

一、增强教师反思意识

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先培训、后上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组织了相应的教师学习培训,但这种只停留在外在的技术性知识灌输的“教师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缺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变革自我、反思内化的“自我理解”过程。教师并不能因此达到对新课程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此之上的教师应有的“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也十分有限。一般来说,多数教师会把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事与愿违”的现象或结果归咎于外部环境(如高考政策、学校管理和学生等),而很少去思考自身的内在因素。当今实施新课程的大势是不可逆转的,高考也不可能因此而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不能倚待拖沓,只能顺势而为,只有改变自己,别无他法。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和学习的理论知识,但是,教师了解了某种理论后,并非就能自动地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有学者把教师的理论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所倡导的理论,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显示出来,它更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所采用的理论,这类知识可以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这两类知识之间并非是截然分开的,所倡导的理论可以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而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当前高中新课程实施不理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这两类知识的差别,误认为向教师介绍了新课程的理念,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导致教学行为的革新,却不知教师仍在用传统的观念进行教学。教师对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开始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倾向的观点,操作性较差,而旧的教学观念却往往根深蒂固,成为习惯性的做法,这在无形中给新课程理念的采用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而教师本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采用的理论”与“所倡导的理论”之间的不一致。唯有引领教师从新课程的视点展开反思,重新审视“天经地义”的课程实务与“司空见惯”的教学实践,才能激发“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从而拓展教学视野,推进改革步伐。

二、搭建教学反思平台

为督促教师形成内省、反思的习惯和技能,克服单一的“课后”反思形式,宜将教学反思引入课堂,在学科教学中开设“反思课”,为教学反思创造条件,搭建新的平台,提升教学反思的功能和效果。

学校应根据各学科教学实际,对反思课的内容、组织形式和课时安排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一般来说,反思课的内容要以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主,重在了解、分析和研究师生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在组织形式上必须由学生来策划和主持,面向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面收集整理前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体验,在学科课代表的主持下,由各组派代表在反思课上进行汇报,开展讨论交流,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发言,不要怕学生触及自己的痛处,课末要以谦虚的姿态,用少量的时间对学生的意见、建议进行总结,并对课堂参与积极有效的学习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学校要设计专门的表格下发到班,并要求学习委员对反思课的内容进行记载,反思课上所反映的问题决不能作为学校考评教师的负面材料,而应把它作为了解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教师的疑虑,把反思课落到实处。在课时安排上,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进度进行设定,一般来说,周课时较多的学科(如语数外)以每月安排一课时为宜,其他学科以每半期安排一课时为宜,也可视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加课时,但不能减少。

教学“反思课”作为推进教学反思的新型平台,将教学反思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得以有效落实,其主要功能如下:①将反思课纳入课程课时,保证了教学反思的经常化、制度化和序列化。②将教学反思建立在学情反馈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反思的针对性,即重点解决学生的困难和要求,促进学生学习进步。③反思课由学生主持,是一次对学生做“学习主人”意识的唤醒,对促进教学民主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④保证了教学反思的群体性,可以克服单兵作战的不足,充分发挥师生共同体的群体智慧。一方面,教师通过听评课,可以开展教学反思的交流与研讨;另一方面,将学生作为教学反思的切入点,可以克服教师个体反思的主观性,加强师生互动。⑤反思课的原始记录,是学校了解教学实情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素材,可以帮助学校改进和完善管理。

三、建立教学反思制度

当前,高中学校大部分还没有把教学反思纳入教学常规工作中,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教师教学反思缺乏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的作为,完全凭靠自己的“觉悟”,而在目前教师职业倦怠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有这种“觉悟”的教师实在是太少,教学反思在学校多数教师看来是一种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东西。倘若学校不从制度层面上来加以规范和要求,就根本无法保证教师进行经常和有效的教学反思,学校推进新课程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对此,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反思制度,把教师的教学反思列入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以此来保证教学反思落实到位。

首先,要明确提出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的基本要求。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写教学反思要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习惯,教学反思的内容不求多,但要抓住关键问题,从自身因素(思想观念、知识经验和行为习惯等)开始剖析,弄清楚教学问题与自己的关联程度,不回避自己的问题和责任,找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其次,要立足于课堂开展反思。课堂是教师的工作室和实验室,教师的反思应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坚持一课一反思,学校要把教师的课后反思作为教学检查的必要内容。再次,要从课程设置上保证“反思课”的开设。把“反思课”引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便于形成师生相互反思、共同反思的做法和局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换位和教学相长”。第四,要把教学反思纳入常规教研工作之中。如在集体备课和教研组活动中增加教学反思这一内容,在不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同时,保证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经常性和连续性,将单兵作战变成集体行为,将民间自发的教学反思变成学校组织的常规工作,确保教学反思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开展。最后,在上述基础之上,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教学反思工作,使教学反思不但促进其自身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成为教师工作业绩认可的重要依据,从而不断增强教师的反思动机,不断提高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构建教学反思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种内隐的、深层的、无形的力量,但它又时时处处弥漫在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全部过程之中,并决定着学校工作的成效。因此,反思文化建设关系到教学反思工作的开展和效果。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文化就是社会的传统,或者说是人们“活法的样式”,反思文化就是学校教师是否有反思的习惯和氛围,这关系到教学反思能否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目前,教学反思文化在校园基本处于缺失状态,教师对含有自我否定意向的教学反思还没有完全接受,对教学反思之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在反思中忽视学生资源,而师道尊严的传统又在无意识中强化了这一现状。因此,学校应积极营造积极、民主、平等、和谐的反思文化氛围,使教师能在教学反思中体验到职业快乐,实现教师的职业追求和价值,进而在内心深处建立对教学反思的高度认可,最终使教学反思成为全体教师的一种工作态度和习惯,成为弥漫于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全程的一种无形的力量,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具体来说,学校除开设反思课外,可以通过组建教学反思沙龙,利用校园网或互联网开辟教学反思论坛,逐步营造健康的反思文化和积极的反思氛围,使教学反思不断被教师所接受和认同。教学沙龙通过平等、自愿的教学反思探讨,可以吸引教师不断参与,培养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兴趣和习惯。开放的网络环境,有利于教师排除顾虑,大胆参与教学反思的研讨,暴露真实的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中呈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吴国平主编。反思中国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4篇《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太阳》教学反思【最新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