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数学课教案(最新9篇)

众鼎号分享 147143

众鼎号 分享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9篇《数学课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数学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图形片按颜色或形状分类排放。

2、按图形片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进行配对,并学习命名。

3、喜欢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红黄绿3种颜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3种形状的图形片若干。

2、红、黄、绿3种颜色标记各一个,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无色)标记各一个。

3、放置图形片的扁平框(或盒)若干。

4、3个娃娃,身上分别有红色的圆形,黄色的正方形,绿色的三角形标记一个。

活动过程

1、商店进货

(1)一起商议玩开饼干商店游戏。

商店货架上只有一个一个空的筐,还没有进货,现在先要小朋友把饼干拿来布置货架。

(2)幼儿看自己的小箩筐里有些什么饼干?看看讲讲,如:三角形饼干……红色的饼干……

(3)按教师筐前出现的颜色标记,请一部分幼儿把饼干分送到三个筐里,边送边说。如:我把红饼干送到红色标记的筐里。我把绿饼干送到这绿色标记筐里……

(4)按教师筐前出现的形状标记,请另一部分幼儿把饼干分送在三个筐里,边送边说,如:我把饼干送到有圆形标记的筐里,我把方饼干送到有方形标记的筐里……

2、介绍饼干

(1)幼儿看一个有颜色标记里的饼干,介绍这儿的饼干都是*色的饼干(如都是红色的饼干)。说:“要买红色的饼干到我这里来!”教师帮助补充:“要买红色的饼干可以到这里来,也可以挑选你喜欢的形状。因为这里是红色的饼干但有不一样的形状。”

(2)幼儿看一个有形状标记筐里的饼干。介绍这儿都是**形状的饼干(如都是方方的饼干),说:“要买方饼干到我这里来!”教师帮助补充说:“要买方方的饼干可以到这里来。”

3、买饼干,幼儿当顾客去购买饼干。

(1)买2块不一样的饼干。(幼儿挑选,并让大家看看讲讲。这两块饼干什么地方不一样?)

(2)买2块相同的饼干。(让幼儿挑选并让大家看看讲讲,这两块饼干什么是相同的?)

(3)出示3个娃娃(身上有标记),要小朋友买他们最喜欢吃的饼干,先看看说说他们各自喜欢吃的饼干。

如:红色的圆饼干,黄色的正方形饼干,绿色的三角形饼干。然后分组为3个娃娃买饼干。

评价:每个小组是否为娃娃买到他喜欢的饼干?

活动反思

“分类”这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普遍应用,但低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到。但把它归纳成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整节课我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向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探索中去发现,明确探索的方向,从而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掌握分类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个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本节课我的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教案 篇二

有益的学习经验:继续学习10以内的序数,掌握序数词第x排第x号。

准备:将行号写在椅背的角上,列号写在椅背的中间。

活动与指导:

1. 游戏:找座位。事先将全体幼儿编好次序,(第几行第几列)然后教师发出指令:请对号入座。幼儿应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要求能力强的幼儿说出自己从哪个方向数,第几行第几列。

2. 指导幼儿练习。

引导幼儿从小兔的住房层号分析,楼房是从哪个方向分层分号的,然后按照这个方向数一数,找出每一种动物的住房在第几层第几号。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0”》

教学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教学准备: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朋友》。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5)

2、 第6只篮子内放有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录像,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 复习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我拿到10张数卡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我拿到10张数卡

有益的学习经验: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准备:

活动室一端距离墙壁约3米处放一棵“大树”,树上挂数卡若干,绕大树画一圆圈。

活动与指导:

1.根据场地和“树”的大小把幼儿分成1-2组,音乐响起,每组幼儿同时到树上摘数卡,音乐停止,幼儿停止摘数卡,马上回到圆圈外。

2.幼儿把摘下的数卡拿到自己的座位上,把每张数卡读一遍,然后把相同的数卡放在一起,教师让几个幼儿说出自己有哪几种数卡,每种卡的张数,哪种卡最少,哪种卡最多。其余幼儿讲给同桌的小朋友听,老师注意检查。

3.让幼儿将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注意个别幼儿可能对间隔几个数的卡摆放不正确,要及时指导。

4.拿出自己最大的数卡,和同桌的小朋友比较,看谁摘到比较大的数卡。

5.把数卡分别放回相应的筐子里。

数学教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示意图中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根据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标出物体的准确位置。

教学难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直尺、铅笔、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确定物体位置,必须要哪些条件?

2.观察下图,说一说。(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问题,展开问题探讨。

师:同学们,台风登陆后方向发生了改变,正向B市移动,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如何利用A市这一观测点,很快画出B市和C市的位置图呢?

生:要知道两座城市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画出准确位置。

2.出示下列文字: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 km。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3.教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标出B市和C市的位置。

(1)师:那物体位置平面图该怎么画呢?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2)交流汇报。

生: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找准参照点(中心点),了解B市和C市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它们之间的距离,还要确定每厘米格子表示的距离。老师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B市距离A市200千米,C市距离A市300千米?

生:因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所以只需要在图上画出B市距离A市2厘米,C市距离A市3厘米就可以了。

(3)动手绘制B市和C市位置平面图。

(4)展示各位学生绘制的平面图,交流绘图体会,点评绘图效果。

(5)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这里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以谁为参照点?北偏西30°是以哪条边为起始边?向哪个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如何表示“距A市200 km”?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6)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7)说说你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2.选一选:课件呈现题目。

3.课件呈现题目。

四、课堂小结

在绘图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探险入手,通过对已知方向的判断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数学课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能够按要求给小动物分到合适的房子。

2、初步理解序数,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动物图片若干,白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出示PPT-2,认识小动物。

师:森林里盖了两栋漂亮的三层小楼房,小动物们很想住进去。可是,它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原来它们谁也不想住在自己不喜欢的房子里,要重新分房子。你能帮助它们吗?

二、分房子

1、出示PPT-3,知道小老鼠的要求,并帮助小老鼠找到自己的房子。

2、出示PPT-4,知道大象的要求,并帮助大象找到自己的房子。

3、出示PPT-5,知道大公鸡的要求,并帮助大公鸡找到自己的房子。

4、出示PPT-6,知道小猫的要求,并帮助小猫找到自己的房子。

5、出示PPT-7,知道小乌龟的要求,并帮助小乌龟找到自己的房子。

6、出示PPT-8,知道小狐狸的要求,并帮助小狐狸找到自己的房子。

三、给小动物排排队

1、小朋友人手一张白纸,按教师提的要求给小动物们排排队。

如:从左边数:大灰狼坐在第五个座位上,小兔坐在第三个座位上,小羊不能坐在大灰狼旁边,小狗不能坐在小老鼠旁边,小老鼠最小,坐在第一个座位上。这些小动物应该怎样坐才对呢?

2、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适当增加难度。

教学反思:

《分房子》即让孩子们孩子了解大自然中不同动物的存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各种动物生存之间简单的关系。故事以森林中的动物住新房为线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而老虎大王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希望得到小朋友的帮助而展开。活动以《纲要》为指导,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说说会有哪些不同的动物需要分房子。通过故事引出活动的主题,动物们该住哪一间房子里,他们有什么样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帮助动物分房子的兴趣。故事的发展是让幼儿去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很好的依托。作为活动的延伸,另外不同动物的动物需要分房子,应该怎么办,让孩子根据动物的特点,再一次展开思考,望孩子多关注关心动物,让孩子继续有探索的机会,让本次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有体现。

本次活动整合了语言、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大胆交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成功者。

数学教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检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

二、交流检查学生昨天回家的实践作业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较小的容器)

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

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

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

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

四、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数学教学教案 篇六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材简析】:

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原先学习时,知识在大脑皮层留下的暂时联系痕迹,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模糊,出现遗忘。而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进而认识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个反复。所以,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科书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根据《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把全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归并为四节,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整个单元的编排结构如下图。

本单元教材,基于复习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例题,并配备了必要的练习。教学时,我要善于就题论理、论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一般的解题策略,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同时,我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内学生的发言、小组讨论、课后的作业批改、个别交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发现他们的学习经验,在班上介绍或交流。经验表明,六年级的整理和复习阶段,是小学生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利用这个时机,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经验,分享他人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本单元的教学成效。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5课时本册总课时:49~53课时

【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百分数、分数、负数的含义等。(课文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练习十三的1、3、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建议不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课件出示主题图中信息)

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

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人的认识:

有整数、小数、负数、分数、还有百分数……。

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你学过的数?

学生补充:正数、负数、真分数、假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二、复习整理

师:那这些数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揭示课题)

1、分类整理

(1)自然数和整数

适时点拨:

如果学生想不到负整数,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有小于0的负整数,这些数到了初中我们会更深入的学习。板书:整数,负整数,正整数,0。

(4)、百分数

引导学生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

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一种商品打七折销售,“七折”表示了现价是原价的( )%。如果这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便宜了( )元。

三成五=( )% 八折=( )%

(5)、讨论数的整除

近似值

数的认识练习题(1)

2课时本册总课时:54~55课时

一、填空题

1、5060086540读作( )。

2、二百零四亿零六十万零二十写作( )。

3、5009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4、960074000用“亿”作单位写作( );用“亿”作单位再保留两位小数( )。

5、把3/7、3/8和4/7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是( )。

6、0,1,54,208,4500都是( )数,也都是( )数。

7、分数的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8、0.045里面有45个( )。

9、把0.58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

10、把一根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一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每段长()米。

11、6/13的分数单位是( ),它里面有( )个这样的单位。

12、()个1/7是5/7;8个( )是 0.08。

13、把12.5先缩小10倍后,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 )。

14、分数单位是1/11的最大真分数和最小假分数的和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所有的小数都小于整数。()

2、比7/9小而比5/9大的分数,只有6/9一个数。()

2、120/150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1米的4/5与4米的1/5同样长。()

4、合格率和出勤率都不会超过 100%。()

5、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

6、0.475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0.48。()

7、因为3/5比5/6小,所以3/5的分数单位比5/6的分数单位小。( )

8、比3小的整数只有两个。( )

9、4和0.25互为倒数。( )

10、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

11、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

12、5.09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0。(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26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

A、26 B、10 C、126

2、不改变0.7的值,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

A、0.007 B、0.70 C、7.00 (4)0.700

3、一个数由三个6和三个0组成,如果这个数只读出两个零,那么这个数是( )。

A、606060 B、660006 C、600606 D、660600

4、把0.001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后,再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A、扩大10倍 B、缩小100倍 C、扩大100倍

5、3.3时是( ) 。

A、3小时30分 B、3小时18分 C、3小时3分

6、2.85里有( )个百分之一。

A、5 B、85 C、285

7、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大( )。

A、899 B、900 C、100

8、在9.9的末尾添上一个0,原数的计数单位就( )。

A、扩大10倍 B、不变 C、缩小10倍

9、一个数的2/3是15,这个数是( )。

A、10 B、22.5 C、30

10、甲数的1/2等于乙数的1/3,那么甲数( )乙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11、一个数,它的最高位是是十亿位,这个数是( )位数。

A、八 B、九 C、十 D、十一

数的认识练习题(2)

2课时本册总课时:56~57课时

一、填空题

1、24和8,( )是( )的约数,( )是( )的倍数。

2、在1、2、3、9、24、41和51中,奇数是( ),偶数是( ),质数是( ),合数是( ),(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2,这个数有( )个约数。

4、21的所有约数是( ),21的全部质因数有( )

5、一个合数的质因数是10以内所有的质数,这个合数是( )。

6、a=2×2×5 ,b=2×3×3,a、b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7、a与b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8、2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的数是( )。

9、把171分解质因数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任何自然数都有两个约数。( )

2、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

3、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4、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5、因为21÷7=3,所以21是倍数,7是约数。( )

6、质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

7、因为60=3×4×5,所以3、4、5都是60的质因数。( )

8、8能被0.4整除。( )

9、18既是18的约数,又是18的倍数。( )

10、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

11、因为8和13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8和13是互质数。( )

12、所有偶数的公约数是2。(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组数中,第一个数能整除第二个数\www.1126888.com\的是( )

A、0.2和0.24 B、35和5 C、5和25

2、下面各组数,一定不能成为互质数的一组是( )

A、质数与合数 B、奇数与偶数 C、质数与质数 D、偶数与偶数

3、把210分解质因数是( )

A、210=2×7×3×5×1 B、210=2×5×21 C、210=3×5×2×7

4、两个奇数的和( )

A、是奇数 B、是偶数 C、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5、如果a、b都是自然数,并且a÷b=4,那么数a和数b的最大公约数是( )。

A、4 B、a C、b

6、一个合数至少有( )个约数。

A、1 B、2 C、3

7、6是36和48的( )

A、约数 B、公约数 C、最大公约数

8、有4、5、7、8这四个数,能组成( )组互质数。

A、3 B、4 C、5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一个奇数,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 )

A、质数 B、奇数 C、偶数

10、下面各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是( )

A、84 B、8.4 C、0.6

11、下列各数中,同时能被2、3和5整除的最小数是( )

A、100 B、120 C、300

12、8和5是( )。

A、互质数 B、质数 C、质因数

13、已知a能整除23,那么a是( )

A、46 B、23 C、1或23

14、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

A、a+2 B、2a C、a-1(4)2a-1

15、一个能被9、12、15整除的最小数是( )

A、3 B、90 C、180

有关数学的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面积单位。

2.能选择正确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格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

(1)师:同学们你们的脸面是指哪一部分?

学生摸脸,但也有学生比划出脸的一周

师强调:脸的一周的长度叫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2)师:黑板的表面是指哪部分?

(3)师:你们还可以摸出哪些物体的表面?

2、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教师出示以下几个封闭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为什么你们一看就知道谁大谁小?你们看的是哪一部分?

指名学生上讲台比划三个图形的大小是指哪部分。

3、提问:有谁知道什么叫做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不同学生说己不同的理解。

4、同桌合作寻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有面积?

学生回答:书面、桌面、地板、瓷砖……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知道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3.引出面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老师提问教室及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面积。

(1)提问: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有多大?

感知数学课本封面有多大。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学生1:大约三个手掌大小。

学生2:大约有我玩耍扑克6个那么大。

……

(2)我们的黑板有多大?

学生1:黑板的面积大约有两个教室门那么大。

学生2:黑板的面积大约有4平方米

学生3:黑板的面积大约有10个课桌那么大

……

师:同学们,你们的回答各种各样,知道用身边的物体大小来比较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如果老师不了解你身边的物体,我就无法相象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大小?谁有好办法?

学生回答:统一面积单位。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

(1)量: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它的边长。

教师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同时介绍1平方厘米的读法和写法。

(2)看:看一看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大小。

(3)摸;让学生摸一摸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

(4)想: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在脑海里回想1平方厘米的形状,大小。

(5)应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拇指指甲盖,中方格)

(6)估:估一估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7)猜: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3.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把三个大小不同的面积单位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生活中哪里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4页中的第1、2、3题

四、课时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数学的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78-1745+5471-3435+24

6l-4529+5629+4191-45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

(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个黄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

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2000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2000年281615

(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2000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数学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纸板,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片(硬卡纸做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

1、情境导入

2、出示问题,明确要求。(理解重点要求,如整分米数,整块)

3、学生猜测可选用几分米的地砖。

4、介绍教具,明确活动要求、

5、小组活动。

二、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1、展示学生作品,得出结果。

2、教师将不同铺法展示到课件上。

3、明确王叔叔对地砖的要求必须符合什么条件。(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4、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揭示课题。

5、巩固练习课本80页做一做。

三、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出示例2,独立思考,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归纳方法,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之间的关系。(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他们公因数的倍数,他们的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四、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1、81页做一做,独立思考,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总结规律。(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那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五、小结

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数学课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小班教案【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