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望月》这篇课文相信很多人都有学过,那么有关《望月》的课文原文哪里有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望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望月》教学设计 篇一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训练阅读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它需要的是生命的律动,是本能的释放,是鲜活的色彩,是个性的张扬!因此,本次阅读教学策略从个性入手,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强调创新性,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体现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文《望月》又是一篇景美情深的散文,其中大量诗句的引用,又能成为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这本身就是一篇人文底蕴深厚的文章。同时在课堂交往中也充分体现人文性,努力构建绿色的课堂环境,即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宽松的教学环境,努力倾注人文关怀。
体现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本课教学除了充分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外,还力求有所独创。同时,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体现开放性
本课教学真正体现了阅读教学向课前和课后的开放,课堂不应束缚住学生,还应鼓励、引领他们走向广阔无边的大课堂中,去观察、体验、积累、提升,享受自然、生活、社会的美。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评析
师: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可是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月亮,而且个个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孙丽宏笔下的月亮。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江天月色图”,都当了一回“小画家”,把文字变成了一张张鲜活的画,最后我们一致认为这幅最好。(师边说边出示)谁愿意当一回“小导游”,带领我们领略美丽的月色?生:(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说。)(师播放课件:江天月色图,配乐。)
点评:看似平常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课文描写内容的距离,利用学生自己创作的“江天月色图”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再利用担当“小导游”的角色不露痕迹中复习了课文第二自然段,加强了对课文语言的反刍内化。
师:是啊,月亮是皎洁的,月色是迷人的,如此美好的月光叫醒了江轮上的一对旅人——“我”和小外甥,他们来到了甲板上,用你喜欢的方式读3——12自然段,读完后,谈谈你的感受。生:(各自朗读,师巡视指导。)(读完后,生谈感受。)
生:我觉得小外甥真聪明,会背那么多诗句,真了不起!
师:你很佩服他,是吗?(生点头)
生:我也很佩服他,他们说的几句诗,我以前就不知道。
师:只要你平时多看多读多积累,我相信你也会很棒的。
点评:好个“多读多看多积累”,在学生迷惘之际给他们拨开云雾,“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不仅教给方法更激发兴趣,一句激励的话语,看似小节,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生:课文中说“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我读了以后仿佛真的看见小外甥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像天上的星星,透着灵气。
师:你的感受也透着灵气,你们也是聪明好学的,你们的眼睛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平时也积累了不少诗句,我们来与他进行一场比赛,好不好?(学生听后兴致高昂。)现在,我们也来到了江轮甲板上,我们脚下就是滔滔的江水,我们头顶上深蓝的天空中有一轮金黄的圆月。
生:(情不自禁地抬头,仿佛身临其境。)
师:(师出示课件)庄元,(一学生名)我们来背诗好么,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生:好啊,我先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生:我接受你的挑战,我歌月徘徊,我舞月零乱。
…………
(学生纷纷说出有关月亮的诗句,赛诗气氛很浓,你一句,我一句,逐步进入到白热化程度。)
点评:这一环节教师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营造了诗意飘溢的氛围,学习成为学生的天性诗意盎然的过程,整个课堂流淌着的是诗,是传统文化的灵魂,更是学生的童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路的作用,利用赛诗的形式,顺应学生的天性,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绿色环境,拓展了课堂的空间,让语文课堂诗意盎然,勃发生命的活力!
师:(在学生基本说完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看着你们赛诗的情景,我想:我国优美的诗句多如繁星,只要你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你有什么感想?生:刚才,我就“抢”到一句,(全班同学听后都笑了)我想:我以后要多积累。
生:听了刚才的赛诗会,我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写月亮的古诗!
师:要不怎么说我们是“诗歌的国度”呢!
生:刚才我好象看到了月亮照着我们,我们一边赏月一边吟诗,好浪漫!(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师:是啊,诗和月光沐浴着我们。(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生轻声朗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觉得那儿的景色真美!
师:你能读一读吗?(生读)你的朗读告诉我,的确很美!
生:我觉得我们很有福气,既能欣赏到迷人的月色,又能欣赏到优美的诗。(生大多轻轻点头)
师:这么多同学点头同意,我也有同感,不要辜负了这片月色,我们就在诗和月光里来读一读! 生:(读)
点评:这一过程,引导学生总结赛诗的感受,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诗句的兴趣,同时又利用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仿佛是信手拈来,实则是教师匠心独运,但却是水到渠成,
师: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向我发出了挑战,默读14——20自然段,要求画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生读完后交流找出的描写月亮的句子。)
师:你觉得他想象的怎样?你有什么感受?
生:想得真美,像诗一样,但是比诗有意思!
师:通过比较你得出了一个很好的结果,但你知道为什么吗?
点评:追问得好!它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向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从表面走向内质,从感性走向理性,这是非常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生:(前面那个学生没有答出,另一生说)因为我们刚才背的诗大部分月亮都不动(师纠正:诗中所写的月亮。)而小外甥的这一比喻把月亮写动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很有神!
师:你是个很细心的孩子,你的体会很细致,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生读,有感情)
师:月亮真的在动了,在眨眼睛,你的朗读告诉我的!
生:我觉得小外甥说的比喻很好,月亮就像个天真的孩子。(一生插话:还很调皮!)
师:你们俩的一结合,就很不错了!来,把你们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
生:在小外甥的心目中,地球就是月亮的妈妈,他有时很想离开妈妈,但每当离开妈妈后,又把眼睛睁得大大地寻找妈妈了!
师:又是一个童话故事!真特别!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是亘古不变的,诗中说的好,“人生代代无穷已,岁岁年年月相似”,但是就像“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你(指着刚才那名同学)心中的月亮和别人的就不同,其实每个人心中的月亮都不同,那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享受幻想的快乐。(配乐)在你心中,月亮像什么?
生:我觉得月亮像一扇门,天的门,有时把门关上,那是它要休息,有时把门打开,那是它要出去玩。(师赞:真有趣!)
生:我觉得月亮像太阳的女儿,她觉得妈妈只在白天出现,晚上人们怎么办呢?她就从太阳妈妈那儿借来一点光,让人们晚上也能看得见。
师: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因为你心中的月亮是如此善良!
生:我认为月亮是太阳的妻子,他们日夜厮守着,保护着地球和我们!
师:你的想象很独特!
生:我认为月亮就是一个城堡,里面住着嫦娥和玉兔,还有吴刚在不停地砍着桂花树!
师:你的想象来自于我国民间的传说。
…………
点评:这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环节。本环节由教师的两个问题贯穿,读完你有什么感受和月亮像什么,这是教师深入品读文本后预设的,独具匠心,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是展开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阅读的支点。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教师善于捕捉那些闪动着灵性的生成资源。在这里,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共同创造着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时空: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这么丰富,这么神奇,你愿意再想具体些,编成一个故事吗?(生:跃跃欲试)来,一起来看看我们的作业超市。(出示课件)1、编故事,讲故事,参加“我和月亮有个约会”的讲故事比赛。2、和你的好朋友商量用什么朗诵形式再现课文的美,充分展示你们的创造才能和课文的美,参加“金话筒” 朗诵比赛。3、搜集山水田园诗,参加“一山一水总关情”赛诗会。三项每人任选一项参加。
点评:在课堂巩固练习环节中,教师努力建立宏观调控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特长选择参与练习的方式及合作学习的伙伴。这种“自选性”的作业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获得“心灵”、“行动”与“思维”等多方面的自由,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切实的培养。
教后反思
1、语文教学应该追求诗意。语文课是通过语言及语言承载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有关真实世界的知识,打开一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为个性发展储备必要的精神资源,这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劳动。本节课中,善良、自信、温情等信念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获得的是生命的感悟、言语的喷薄,这是一个多么诗意的课堂啊!2、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本课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事先没有设计的、无法预测的灵动资源,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根据生成的有效性和学生的需要作了即兴的策划和调整,以利于更有成效地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课堂中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提倡个性化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鼓励个性化的多元学习,不强求一致学习方法多样,个人感受不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是创造意义。当学生的语言和精神携手走进如此丰妙的境界,学生习染到的人文气韵、诗人气质,使他们的情思情趣越来越高雅,这不正是语文的至美境界吗?
《望月》教学设计 篇二
《望月》教学设计及反思
张家港市后塍小学 王丽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是今天的月亮却是十七圆,昨天晚上你观察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
2、是呀,古今中外多少人被这月光深深吸引,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来到甲板上,好好赏赏这江上的月亮。出示课题:望月
3、来,一齐美美地读一读课题。(读不好,深情地读)
二、自主探究,研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1、2小节,看看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月亮很美。
师:那么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月亮的美?
生:美在安详(指名读)
师: “安详”一般形容什么?(小孩静静地睡着,特别安详)(老人在阳光下闲适地坐着,给人的感觉特别安详,而这里,把月光比作可爱的小孩,比作慈祥的老人,这份安详,你能读出来吗?)我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又感受到月亮就如同一位温柔、无私的母亲一样,把清辉洒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份博爱,你能读出来吗?)
师:我们一起来读。
师:你还能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月亮的美?
(2)“月光洒落在……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的时候特别关注了“千点万点”“晶莹闪烁”让我们感觉到了被月光照亮的江面,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的美感,我们一起来感受。(齐读)
(3)“江两岸……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师:你能把“隐隐约约”品一品吗?
师:是呀,月亮往往带给人朦朦胧胧的美感,这里有一个“镀”字吸引了王老师的眼球,你觉得这个“镀”字用在这妙在何处?(妙在这个“镀”字突出了月光均匀地洒在物体上而且还能闪闪反光)
师:是呀,月亮像装饰品一样,吐洒着它的清辉,为大地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让我们连起来读好这两句话。
师:这里有个省略号,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省略了……(被月光照射下的美景)
师:是呀作者用一个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段文字带给我们这么多美的感受,谁能完整地把这段文字美美地读王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师:相信你的朗读让我们在座的各位仿佛身临其境,这么美的文字愿意把它记下来吗?我们一起来,师引读。
三、感受诗中的月景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去领略了作者眼中的月亮,让我们接下来读3-12小节,思考一下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中的月。(板书)
(学生朗读)
师:读懂了吗?
生:懂了。
师:我们暂不讨论这个问题。先找同学来分角色读读“对诗”这一部分。
师:这两位同学读得不错。可是文中是背诗呀,我们这两位同学是在背吗?
生:不是的。是在读诗。
师: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能不能把这六句诗背下来,进行对诗。
生试背。
师:可以了吗?谁愿意来挑战一下自己?
师:两位同学能对诗了。可是文中是像我们这两位同学这样吗?比如说位置、表情、语气。谁再来。我给你们配上音乐。
师:对得不错,下面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来对。
师:好,我们一起来吧。
师:是不是就这几句呢?(不是)从哪看出?(省略号)除了省略号还有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联系上下文。
“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那么此时此刻,你觉得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聪明好学)
师:是呀,同学们都像小外甥一样聪明好学。我们来接着对下去,男生做舅舅,女生做小外甥,有个要求注意对诗的语气。老师给大家配点音乐助兴。(放音乐《渔舟唱晚》)
师:看着同学们的表现,我更能理解多如繁星这个词。课堂是有限的,课后利用班会继续比拼。
四、展开想象,感悟生活
1、过渡:如果说1、2小节是作者眼中月,这一部分就是(板书:诗中月)诗中有月,月中有诗,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引读)
师:眼中月使人陶醉,诗中月使人沉醉,其实小外甥心中也藏着一个月亮,板书:心中月他心中的月亮更是神奇。自由读13~19小节,划出写小外甥心中月的句子。
师:谁来读读你划的句子。
(1)“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师:他怎么读的?(不假思索地读)不假思索什么意思?请你也来不假思索地读。
(2)师:那小外甥是怎么来说这双天的眼睛的呢?(他绘声绘色地说)
你能理解绘声绘色吗?(有感情,说得形象逼真)谁能绘声绘色地来说。(指名读)
师:师:读得真好,把我们带到了童话的境界中去了。
2、师: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被云层封锁了。你知道“月光被云层封锁”是怎么回事吗?
师:是呀,月亮没有了,在小外甥的心中月亮怎么了?
生:“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师:月亮在小外甥的心中多么神奇啊,简直是一个童话故事。月亮很美,作者写得更美,刚才同学们朗读得也很美。大作家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比如月亮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从古至今都是这一个月亮,但是那么多作家、诗人笔下的月亮为什么都不一样,都那么美呢?今天作业就是:今天回去继续观察一下月亮,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树、人、房屋都是什么样。你仔细观察,用心幻想,你的笔下一定会有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诞生。王老师期待着。
教学反思:
为了上这堂课可谓是精心设计,在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思路比较清晰,教师的过渡语言很美,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这一点。于是在学校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指点下,重新设计。
在备课时正逢中秋节,而我要上的课文《望月》也是和月亮有关的。心想何不好好利用大自然赋予的条件呢。根据有关报导,今年的月亮并不像我们常说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是十七圆。于是布置让学生回家仔细观察月亮,在上课一开始让学生交流观察到的月亮的样子,导入到所要教学的《望月》。
月儿虽美,传递了人们的情感,但要让五年级的学生细细体会也非容易的事,所以我让学生观赏美丽的月色图,以及回想观察到的月亮的样子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让资料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帮助。《语文课程标准》中很强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重感悟。这就造成一种不良的倾向:学生只是匆匆读过一遍课文,句子还未读通,教师就花很多时间让学生说感悟,往往造成课堂上的“死气沉沉”。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先说说初步感受到的,然后进行了层次分明的朗读、感悟。围绕学生感受的月亮很美,那么美在哪儿,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的?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并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听出来了是抓住哪个关键词吗?使学生在对课文达到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尽情地把自己的想法释放出来。这就真正做到了重感悟、抓实效。
在教学诗中月这部分时, 让学生去体会,去揣摩,去品昧,通过上台来呈现对人物、对诗句的理解,通过学生当评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最后让男女学生分角色对诗,将学生兴趣推向高潮。教师过渡:小外甥和舅舅对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文中一个长长的省略号就是很好的说明,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找关于月亮的诗句,你们找得怎样了呢?让学生交流搜集月亮的诗句,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平时积累,能激活学生平时知识的贮藏,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储备,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在交流想中月这一环节,教学设计是,先由师生朗读课文,找到描写小外甥幻想的句子,读出他说话时的神态、语气,最后让学生放飞想象,表达自己对月亮的独特感受。本以为学生需要引导才能体会,没想到学生一下子就说,我点击文字链接的图片,原来圆圆的月亮远看的确像眼睛,甚至还美美地读了小外甥的三处想象,真是意想不到的顺利啊。在讨论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时,学生思索片刻后很快就说出了自己对月亮的幻想--有嫦娥吧,圆圆的月亮像大月饼,云层封锁月亮像被缺牙的老太太咬了一口……
语文就应是一首诗,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自然的,它连着生活的源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梦幻的,它让人遐想联翩,诗意的课堂是智慧的,它给以学生以力量。因此,语文课堂需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为重点,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大胆质疑。另外,还需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鼓励自主创新。
《望月》教学设计 篇三
作者:横林实验小学 蔡小玉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有关诗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而感到自豪,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板书:“我”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个在江轮甲板上赏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样的呢?(板书:赏月)
3、出示“月夜江上美景图”。学生看图后,出示第2自然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过渡: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与小外甥在赏月的过程中交谈了什么呢?(板书:交谈)
1、默读,思考。
2、检查、交流,小结,板书:颂月、论月。
3、讲读5—12自然段。
过渡:“我”和小外甥是怎么“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诵颂月古诗的?
(1)同桌分角色朗读。并想一想,他们对背了几次,每一次对背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联系呢?
(2)分角色对背古诗。讨论交流上述问题。(三次,每一组诗的作者教师都是明知故问,第二组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第三组都是写在江上看月亮。)
(3)小结。
(4)多媒体出示情景,学生背诵。
(5)想一想,读了“我”和小外甥对背古诗的情景,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对背诗不是随随便便的,你背的诗还得跟我背的诗有一定的联系呢!小外甥自信、聪明、机灵,“我”真不愧是一位大作家。)
(6)指名表演背诵。
6、讲读14—20自然段。
过渡:小外甥不仅向“我”挑战,对背诵月的古诗,而且问“我”“月亮像什么?”
(1)指名朗读。思考:“我”有没有直接回答小外甥的问题?为什么?
(2)检查交流。
(3)自读,思考: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划出有关的句子。
(4)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要求“绘声绘色”地叙述。
(5)小结。
三、讲读第三段。
过渡:“我”和小外甥在月光下进行交谈,交谈了多长的时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结束的?
1、范读。
2、交流。
3、指名朗读。
四、总结深究课文。
1、作者写小外甥主动向“我”挑战,对背颂月古诗,问“我”“月亮像什么”。想向我们说明什么呢?
2、质疑赏析。你读了这篇课文后,认为还有什么问题值得研究的?
3、提示总结。
古诗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多读、多背、多想,不仅能陶冶人的性情,更能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思维能力一种。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期盼更多富有创新力的人才呀!
“我”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我”会幻想些什么?(从小外甥的身上,他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这篇课文写的景很美,写的小外甥很可爱,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深远的。整篇课文的语言是那么优美的。
五、作业 。
1、背诵课文。
2、搜集并背诵写有关山(或水)的古诗,看谁背得多。
附板书:
“我” 小外甥
赏月
望月 颂月 聪明好学
交谈
论月 爱幻想
简评:
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夏沔尊先生在二十年代就提出,要多读高级文艺作品,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说,高级文艺作品宛如“贞娴的淑女”,低级文艺作品就像“媚惑的娼妇”。高级的文艺作品,给读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写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丽的,介绍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爱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深远的,语言是隽永的。应该说,这篇文章是一篇高级的文艺作品,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是一篇比较好的课文。我反对把“短、浅、白”的文章,作为课文。
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当作记叙文来教。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在弄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战略的眼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蔡小玉老师选择《望月》,上了一堂研究课。她是有胆量的,上课也是成功的。我揣摩她教学的指导思想,概括为六个字:低起点,巧引导。也就是放低教学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能引则引,逐步提高学习的要求。我认为,她确定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她采取了三条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她安排教学过程 :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讨论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他们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与小外甥“交谈”什么,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三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较高的学习要求。
2、努力地创设课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人、景、物和当时当场的气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觉亲”。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恬静的,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着而自豪的。小外甥叙述“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变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她正确地把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朗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几个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导品读体会。文学作品的内含是很丰富的,是通过描写境界、塑造形象来陶冶、感染读者的。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细细品读语言,领悟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同时要感悟作品所塑像的形象。读者对形象的感悟越深,作品的价值就越大。因此,她在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学生品读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辨析每次对背诗句的“同”、“异”,理解小外甥出“对”的角度,感悟小外甥的“机灵”。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的胆识——把天空当作人,把月亮当作他的眼睛。在品读我“展开幻想的翅膀……”时,启发学生想象、讨论。这里的引导还不到位,如学生能想到:他希望祖国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样:聪明好学、爱幻想。那么,“我”的形象就高大了,文章的含义也就更大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但瑕不掩瑜。这是我听到的最满意的一堂课。就教学而言,我希望大家多上课,多思考。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智,生成新的教学目标 ,减少失误。
(《望月》由蔡小玉老师在区进修学校举办的审报小学高级教师培训班上执教,徐伟健简评。)
《望月》教学设计 篇四
作者::张艳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56
《望月》教学设计一
作者:张艳萍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
2、指导背诵课文。
3、举行山水诗歌朗诵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出示“讨论区”)
三、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五、作业(见“测试区”)
课后小记: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月亮如诗,就要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展开无尽的遐想,进行拓展。同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以往学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以及进行有关山水的诗句进行朗读、背诵,增加学生古诗方面的积累。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望月》教学设计 篇五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08
《望月》教学设计五
21 望月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并随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3、 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拧能湖都城送,并能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反复欣赏、评析,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第二自然段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准备:月下江景图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这堂课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望月。
1、(出示课件)现在,夜幕已经降临,看,一轮明月升起来了!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答)
2、2、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望月》,(板书:望月) 看看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感知大意
1、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 思考: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号
2、交流讨论:
3、(1)文中是说谁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机解释:小外甥
提问: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懂的真多,大家有没有把生字词读准、课文读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词)
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锁 呵欠
①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及时纠正、鼓励
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觉得较难读,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练
3、总结:初读课文,同学们真认真,但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还要对其中的内容细细地体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三、精读课文
(一)感受月色美
1、听朗读,说说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说出月下江景太美了,就像一幅画)
3、大家的悟性真高!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啊!你们一下子做到了,好样的!
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下来,告诉我,画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4、交流:
5、听了同学们的描述,大概是这样一幅画吧,(出示课件)请你再欣赏一下加深印象。(录音朗读课文)
6、好,我们也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尽量记住这段美景。
(二)赏读经典美文
1、过渡:刚才我们犹如欣赏了一幅月下美景图。对于月下美景,许多大文学家都描绘过它,赞美过它。老师特别喜欢朱自清笔下的月色,现在推荐给你。
大屏幕出示,一生朗读: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2、师简述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感受。
在朱自清的笔下,月光如水,静影沉壁,叶子和花都被月光笼罩着,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特别是“静静的、薄薄的、淡淡的”这一连串叠词的运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梦如幻,幽雅恬静,我们读起来,也特别有韵味。
3、学生集体朗读。
(三)积累运用语言
1、(多媒体出示美丽月色图):欣赏了写月亮的美文,你能否把平时亲眼所见的月下美景也来描绘一下呢?实在想不出来,请你赞美这幅画中的月亮。可以写关于月亮的一、二个好词,可以写一、二句话或一段话,今天学到的词或句可以用进去。
2、交流欣赏。
(对学生写的内容,老师应尽量从积极的角度给予鼓励和赞美,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作者眼中的美丽月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完成习字册
①班 “王”字最后一笔为“提”,“文”最后一笔为“点”。
②絮 下半部分不能多一撇写成“系”。
③欠 独体字,笔画少,应摆正位子,笔画要舒展。
板书设计
望月
“我” 月下美景
背诵古诗
小外甥
想象月亮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望月》教学设计 篇六
一、导入
1.看板书“月”,你们想到了什么?
【运用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进行开始,这样较为容易亲近学生,也容易让学生接受本次的教学活动。】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一是起到复习,二则检查积累,三则过渡】
3.除了古诗你们还能想到什么?
(1)师生交流
(2)我想到了关于月亮的嫦娥的故事……
4.无论是带有月字的古诗,或者是传说故事,月亮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数的遐想。
【教师渲染的气氛是清幽的,但此处最好能够出示课件的演示,因为要给学生以明确的感知,效果上可能会更棒。】
二、新授
1.指名读课文,看看每个部分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1)学生读课文
【读通,带着问题读课文,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这个其中还让学生明了了自己教授知识的准确方向。】
(2)师:你们读得正好,请告诉老师每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第一部分写了作者在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见了月亮和江面上的美景(教师板书:赏月)
(3)3—13小节写了什么呢?
学生:小外甥向我挑战背诗。(教师板书:挑战背诗)
(4)14-21小节呢?
学生说:是小外甥和作者在谈论月亮的话题。(教师板书:谈论月亮)
【通读课文,这是让学生整体感知,同时也是为了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文的理解做出铺垫。这里是一个暗示。】
2.宁静夜晚我们在欣赏月亮,……出示第二自然段,自己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样的月景给你怎样的感受?
【直奔重点,不牵牵扯扯,这里突现文本的难点。】
(1)学生自读
(2)学生:很美丽和和谐
(3)教师引导朗读这一段。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内心达到初步的认知,让“美”悄无声息地融入到学生的心田。】
(4)多美的情景啊,如果你带了一个照相机,你最想照下哪里的景色?
【让学生“流动”地去阅读,让文字成为画面,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
(5)首先自读,划出相关语句――同桌交流一下
(6)师生交流
学生:我想拍摄江面被照亮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老师说: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好吗?(学生读-教师点评,还有谁也想拍摄这副景色的?)
学生说:长江被月亮照得真美。
【让学生有自我的个性化的语言呈现,这是阅读的一个最终目的。】
师:同学们,请大家听我读这一句,感受一下,这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生:像一颗颗星星;
生:像被撕破的丝绸;
生:像一颗颗珍珠;
生: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
师:请大家带着你的想像把这句话读读。(学生读)
【用多种形式去想象。教师在此处作为引导者起到了恰当的作用,是学生、文本互动的“朋友”。】
师:同学们这千点万点闪烁的光斑像……,多美的情景啊!像读这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学生读)
【这是激发学生内心对文本的自发情感,这是一种无形的赞赏。】
师:你们还像拍摄哪处景色呢?
学生:江两岸,芦荡……美丽的江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非常美。在月亮的照耀下显得朦朦胧胧的,隐隐约约的。
师:理解“隐隐约约”(学生说:看起来感觉不明显,)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生答)
【换词练习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式,也是拓展知识的一种形式。】
师:在江天交界处都是十分朦胧,只能看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时“黑色的剪影”。还有同学像说吗?(黑与白的经典搭配,真是太美了)想拍摄这里景色的同学请站起来。(学生读)
师:刚才有的同学把镜头对着江面,对着江两岸,有人把镜头对着填空的吗?
学生:我想把月亮的安详的感觉照下来。
师:安详一般是形容人的,这里形容月亮,你觉得此时的月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学生:月亮给我幽静的感觉;很美丽。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学生读,教师指导。)
【教师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月光下的“诗意”,体会月光下景物的特点,让学生用自身去体会“美”。】
师:同学们,此时的月亮就像一位安详的母亲……想去欣赏那幅美丽的画面吗?(看录像)想看着图,和着音乐读读这段文字吗?
(指名学生读、点评――再指名读、点评――齐读)
【图片、音乐、文字、情感……让文字流动起来,流入学生心间,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朗读也得到了更递一层的水平。】
3.美好的月色陶醉了我,也陶醉了我的小外甥,他们动情地吟诵起了和月亮有关的古诗,3—13小节就描写了那幅情景,他们都吟诵了哪些古诗呢?
(1)学生自读
(2)学生说,我觉得应该不止这些,12小节还有两个省略号呢。
(3)迷人的月亮不仅陶醉了我们,还陶醉了古代诗人的情丝,读读这些古诗,体会一下这些诗人当时的心境、怎样的感受,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
(4)电脑出示文中的带有月亮的古诗
(5)学生自读、体会――谈自己的感受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儿时的梦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想念自己的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想念故乡)
每首古诗都带着作者浓浓的情丝,带着我们的理解和感受一起来吟诵一下这些古诗,齐读之(学生齐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思维的拓展,这是知识的延伸,也让学生了解到“月”的各种情丝、各种感受。】
【探究:我们是要了解古诗、诗人?还是要了解“望月”中的“望”?】
(6)文章的3—13小节都是描写这个场面的,分角色读读课文。(三个人)
请同学推荐班级中读书最好的男女生(学生读)
(7)从12节中能够看出他们背诵了不止这些古诗,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学生说:“多如繁星”
师:你觉得他们还会吟诵哪些带有“月亮”的古诗呢?
学生背,教师点评。
【教师让学生学会去阅读,也就是要仔细阅读,挖掘内心所包含的内容,这同样是拓展、延伸。】
4.师:只要你留心搜集,写月亮的古诗
(1)电脑出示:
出自王维的《竹里馆》、张九龄《望月怀远》、
(2)望着这美丽的月光,吟诵着幽静的古诗,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说)
(3)难怪作者在13小节中这样写到……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样的文字,感受这似水的月光,感受那美妙的境界。如果你觉得站起来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请你站起来读。
(4)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学生再读文中带有“月”的古诗
【主题在此处得到了提高】
三、下课
【教师始终注意了学生的内心的感受,同时也注意了气氛的渲染。她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走进了文本。在课堂上,教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所有的意见仅仅是本人的一点感受,仅供参考!时间匆促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帮助。】
《望月》教学设计 篇七
作者:李春香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5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李春香
教学目标:
1、[www.1126888.com]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月光的优美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有关月亮诗文的兴趣。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探究,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月下江景的美丽。
难点: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教师谈话: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啊!
2、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围绕“望月”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板书:赏月诵月想月)
二、选择内容自读自悟
1、明确自学要求:
赏月、诵月和想月这三部分内容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读一读,再找出有关写月亮的词句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1、根据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展开教学。
学习内容一:“赏月”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方法设计:通过抓词促悟、想象促悟、读中感悟等方式体会月亮是安详的,月下江上的景色是美丽的。
学习内容二:“诵月”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方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对已学诗词的回顾和预习,引导学生在说和读中,体会诗人借月亮寄托着情思,抒发着情感。
学习内容三:“想月”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方法设计:以放为主,以议促读,引导学生感受小外甥眼中月亮的独特有趣。
2、课堂小结引发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不同人眼里的月亮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月亮在你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描写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等。
2、课后练笔:观察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一段话。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望月》教学设计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准备:
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五)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4、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5、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六)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七)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八)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九)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1、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2、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3、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4、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5、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十)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五、教学结束:
作业:
《练习册》P54、二、三) 收集有关山水的古诗,背一背,准备赛诗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8篇《《望月》教学设计》,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